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的显微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00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实施的21例显微外科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根据不同病例采用相应的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包括:胫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腰骶段脊神经后根,共计50个肢体.结果 术后随访2~24个月,全部患者术后立即感相应肢体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8%(49/50).随访期间运动功能改善率为86%(18/21),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5%(20/21).术后发生肢体麻木、疼痛等感觉异常26个(52%),肌力下降18个(36%),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痉挛状态复发1个(2%).结论 选择性周围神经部分切断术是治疗颅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状态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和术后坚持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其他文献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属于颅内后循环动脉瘤,临床少见且以突然破裂出血而发病,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2005至2007年我们共收治5例行显微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期刊
淀粉样蛋白是一种不溶性的纤维状蛋白,不贮积在正常组织中,在病理状态下,沉积在细胞外和细胞间隙产生淀粉样变.若淀粉样蛋白在组织局部沉积,形成瘤样团块,则称为淀粉瘤[1-2].脑实质内淀粉瘤罕见,我们收治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现报告该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其特点。
期刊
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常需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快速和创伤小的特点.我们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完成11例,现总结如下。
期刊
患者女,54岁.因左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半年,来院就诊.脑MRI检查示:鞍区一巨大椭圆形组织样肿块;呈窄腰状,信号不均,T1WI以稍低信号为主,夹杂部分斑片状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夹杂片状中等稍高信号.肿块大小约3.0 cm×2.0 cm×2.0 cm,向上侵犯鞍上池,向下占据整个蝶窦,视交叉受压(图1).增强扫描:肿块上半部分均匀一致强化,肿块下半部分未见明显强化。
期刊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适应证、手术入路要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32例破裂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31例行动脉瘤夹闭,l例行动脉瘤包裹术.出院时GOS评判良好28例,差3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1例患者3-36个月,恢复正常23例,轻残6例,重残2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成功治疗破裂大脑中动脉瘤的保证。
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创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和急性脑卒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4].目前通常将低温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和超深低温(2℃~16℃)[5],临床上多采用轻、中度低温进行治疗.采用低温治疗,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降温方法,将脑温降至治疗温度,并且维持一定的治疗时间。
期刊
医学科学的研究要为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更要为临床医学提供科学、先进、可行的方法,开发新技术、药物、仪器等.转化医学的实质恰恰是将医学理论和一切有价值的前沿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提高健康、诊治疾病的手段。
期刊
神经鞘瘤是来源于神经膜Schwannz细胞的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2%[1].颅内神经鞘瘤中前庭神经瘤最为多见,其次为三叉神经鞘瘤,偶见于面神经、舌咽神经或副神经.嗅神经无鞘膜细胞覆盖,过去认为无神经鞘瘤发生.本文对北京天坛医院脑胶质瘤治疗中心诊治的1例嗅沟神经鞘瘤,结合国内外文献迄今为止发现的30例嗅沟神经鞘瘤[1].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期刊
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临床上的应用,介入栓塞治疗已成为治疗颅底骨折并发致命性口鼻大出血的有效手段.自2004年6月至2008年8月我院共收治此类病人16例,分析如下。
期刊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神经内镜及小儿神经外科新进展》即将在上海举办,承办方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特邀请世界小儿神经外科主席黄棣楝教授,以及其他港台地区和国内知名专家授课,就神经内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儿童神经系统外科疾病的特点(肿瘤、癫痫、外伤、先天性神经管发育畸形、头颅畸形、脊髓拴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