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引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研究热潮。本文在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33-01
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网络是一个信息共享空间,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网络常被比喻成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网络的出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活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网络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思维、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掌握主动权,为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良好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首先,在主体内容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获取教育主体内容的信息量小,局限大,通常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借助杂志、报纸、书籍、文件等资料,甚至是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搜集资料,寻找素材,采取这种方式方法获得的信息大多不贴合实际、缺乏时代感、枯燥乏味,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取得的教育引导效果也不明显。与之相比,通过互联网平台经过信息交互搜索获得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并且借助论坛、微博或聊天工具等新型交流载体,可以将教育对象引入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互动联系起来,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预期效果。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丰富生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强。
2.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是教育者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中介,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的工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较单一、刻板,一般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方法,通过课堂讲授、班会团会、谈心等方式,通过与教育对象语言、感情的交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主动灌输,被动接受,持续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与之相较,建立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吸引受教育者主动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淡化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和大学生受教育的色彩,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渗透来进行。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拘泥于静态的文字表述,注重综合各种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精彩的视听效果调动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使其自觉将一些道德规范和思想行为准则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3.第三,互联网孕育着巨大的潜能,开发利用新的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新途径。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教育对象在虚拟空间里的心理行为发现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倾向,以采取适当的教育引导,并循环模拟利用以检测反馈信息,从而为教育活动的展开指明方向。
二、加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创立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网站和网页建设、网络建设、管理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校园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高校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突出高校校园特色的校园网,有机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引导学习、工作、就业创业等需要为目的,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育的能动性。
2.创新网络载体,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平台建设中,绝不能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割裂开来,顾此失彼,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时代差异采取合适的方法、内容,在适当的环节给予后者倾斜。要加强时事热点评论、心理健康疏导、在线思想交流和国学传统文化等板块的设计和建设。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逐渐推进和实施“电子信箱”“网上办公”“网络服务”等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网络工程,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契合。
3.加强网络教育教学的开发利用,发挥其教育主渠道作用。(1)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当以深化教改为契机,以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实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与课程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共享网络信息资源相结合。(2)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由于网络道德文明缺失,引发网络犯罪的现象愈演愈烈,加强网络文明和道德教育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增强学生网络文明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共享资源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
[关键词]高校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33-01
一、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网络是一个信息共享空间,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网络常被比喻成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网络的出现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为大学生活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网络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思维、政治态度、道德风貌和价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利用网络的积极因素,掌握主动权,为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良好的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首先,在主体内容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获取教育主体内容的信息量小,局限大,通常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借助杂志、报纸、书籍、文件等资料,甚至是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搜集资料,寻找素材,采取这种方式方法获得的信息大多不贴合实际、缺乏时代感、枯燥乏味,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取得的教育引导效果也不明显。与之相比,通过互联网平台经过信息交互搜索获得的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并且借助论坛、微博或聊天工具等新型交流载体,可以将教育对象引入到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文体活动等互动联系起来,强化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从而达到教育引导的预期效果。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丰富生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较强。
2.其次,在教育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是教育者认识能力与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联系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中介,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问题的工具。”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较单一、刻板,一般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方法,通过课堂讲授、班会团会、谈心等方式,通过与教育对象语言、感情的交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主动灌输,被动接受,持续时间较短,效果不明显。与之相较,建立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吸引受教育者主动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淡化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和大学生受教育的色彩,通过潜移默化地引导和渗透来进行。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拘泥于静态的文字表述,注重综合各种多媒体技术,以生动精彩的视听效果调动教育对象的主动性,使其自觉将一些道德规范和思想行为准则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3.第三,互联网孕育着巨大的潜能,开发利用新的网络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新途径。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教育对象在虚拟空间里的心理行为发现其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倾向,以采取适当的教育引导,并循环模拟利用以检测反馈信息,从而为教育活动的展开指明方向。
二、加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1.创立和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包含网站和网页建设、网络建设、管理建设、队伍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校园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提供了物质基础。高校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建设突出高校校园特色的校园网,有机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以引导学习、工作、就业创业等需要为目的,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教育的能动性。
2.创新网络载体,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平台建设中,绝不能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割裂开来,顾此失彼,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时代差异采取合适的方法、内容,在适当的环节给予后者倾斜。要加强时事热点评论、心理健康疏导、在线思想交流和国学传统文化等板块的设计和建设。在此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逐渐推进和实施“电子信箱”“网上办公”“网络服务”等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网络工程,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有效契合。
3.加强网络教育教学的开发利用,发挥其教育主渠道作用。(1)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应当以深化教改为契机,以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实现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与课程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共享网络信息资源相结合。(2)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由于网络道德文明缺失,引发网络犯罪的现象愈演愈烈,加强网络文明和道德教育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增强学生网络文明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共享资源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政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