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田企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与地方政府存在一些不融洽的问题。本文尝试性讨论了油田企业和地方政府融合发展的基本情况,谈谈如何做好油地两者统一发展促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提高,建立融合关系。
关键词:油地 关系 处理
我国油田的开发,造成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对资源和环境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则更加注重整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由于政府和油田企业的目标不同,二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决定了二者行为方式的不同,在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因此,建立油田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融合关系对资源型地区的健康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融合关系的基本内涵
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焦点就是利益的分配,而二者构建融合关系的核心目标就是均衡利益,这种共赢发展方式的具体内涵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立足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立足于促进地区的和谐稳定和持久繁荣,利用特殊的地缘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依存关系,淡化“所有”思想,强化“所在”意识,切实消除地方政府与油田企业、地方与作业区之间因体制原因造成的两大经济社会“板块现象”,使油田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融合为一体。
2.从实际出发,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油田企业和地方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建立互为开放、互为市场的经济关系和统一协调、共兴、共荣的发展关系。
3.体现双方优势互补的客观性,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整合地方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在提升地方经济水平的同时使地方建设与油田企业获得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地方经济、社会一体化目标。
二、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油田企业与地方协同发展,走的资源经济与非资源经济并重、油田企业和地方协同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双方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
改善油田企业的生产条件,改善区域发展环境,改善生活环境,都需要搞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建设事关地方整体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2.调整各方利益的原则
地方体制和政策的调整,在若干方面都会涉及油田企业的发展和职工利益。目前中央对油田企业体制政策的调整也适当考虑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3.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地方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油田企业已进入开采后的稳产期尽快培育接续产业体系,转变资源型地方的经济基础。
4.依法办事、协商处理的原则
坚持有法依法办、无法商量办。做到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责,油田企业依法经营。对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双方加强沟通协调,灵活稳妥处理。
5.合作的原则
紧密围绕“融合发展”的思想,坚持“利益共同、整体发展、互谅互让、共解矛盾”的原则,做到经济上互动、政策上互助、协商中互让。始终保持关系融洽。
三、建立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融合关系的措施建议
1.培育油地双方积极沟通和协调合作的思想意识
油田企业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相互交流与协调机制,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上做到优势互补、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应充分发挥其调控功能加大利益协调与整合的力度,这不仅是克服“市场失灵”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油田企业和地方政府双方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两大板块”的陈旧思想认识,要从大局出发,共商合作,共谋发展,通过有效沟通找到融合的切人点,并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分工不分心,全面树立起“油田和地方共嬴”的全局思想。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和沟通机制,完善政企联席会议制度、油田重大案件通报制度、社会治安检查、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综合治理”的制度,在重要设施建设、整体规划部署上公开公平的进行协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2.加快油地双方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地方的建设要统一规划,坚持油田企业和地方建设的合理布局,综合开发,杜绝各行其是,消除“两大板块”,逐渐解决作业区与地方沟通缺乏的局面。在重要设施建设、整体规划部署上公开公平的进行协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东营市为例,在现行的体制下,为保证地方协调运行,就需要胜利油田给予一定的支持,做到共同投资、共同受益。油地双方在地方共建上要达成默契,开展多个建设项目的合作。
3.油田企业办社会职能逐步分离
我国的地方建设大多是高度依赖油田企业发展起来的,油田企业在履行其职能的同时,还要履行社会、政府的职责。目前阶段油田办社会职能仍然只能以企业为主,所以地方政府应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观念,在协商和利益交换的基础上,妥善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尽管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都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资源移交地方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因体制因素、财力负担问题及职工观念和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就目前看,所办社会完全从企业分离一时难以操作。为了兼顾企业利益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包括地方的承载能力,整个分离过程应分阶段、多方式、多途径进行。为此,一要实行内部分离,确保其社会系统正常运行。二要先易后难,优先将矛盾少、易于操作的行业移交地方。三是对经营性的社会资源,重新界定业务范围,发挥集团优势,为社会服务好。
4.油地双方加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必然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比如胜利油田的生产活动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污染主要包括:污水、油泥、泥浆、生产噪音、作业烟尘、油气泄露等,有些是暂时的,有些是永久性的。针对以上环境污染状况,地方政府应迅速采取切实行动,如进行土地复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废弃资源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地方园林绿化和环境综合治理等对策研究,确保油田企业和资源型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技术的地区间交流与合作,广泛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征收生态环境保护费,设立专项治理复垦基金,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油田企业的环保产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规划的实现。
总之,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应从思想上树立融合发展的大局观,从行动上贯彻落实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油田企业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大合作交流,走出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油地双方融合发展、实现共赢的科学道路。
参考文献
[1]杨以成.地方政府与油田的博弈分析[J].中国矿业,2008,14(3).
[2]林惠春.政府关系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J].国际公关,2005(6):33-34.
[3]赵极德.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
关键词:油地 关系 处理
我国油田的开发,造成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对资源和环境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则更加注重整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由于政府和油田企业的目标不同,二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决定了二者行为方式的不同,在市场经济中必然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内在动力和外部压力。因此,建立油田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融合关系对资源型地区的健康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一、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融合关系的基本内涵
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的矛盾焦点就是利益的分配,而二者构建融合关系的核心目标就是均衡利益,这种共赢发展方式的具体内涵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立足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立足于促进地区的和谐稳定和持久繁荣,利用特殊的地缘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依存关系,淡化“所有”思想,强化“所在”意识,切实消除地方政府与油田企业、地方与作业区之间因体制原因造成的两大经济社会“板块现象”,使油田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融合为一体。
2.从实际出发,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油田企业和地方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建立互为开放、互为市场的经济关系和统一协调、共兴、共荣的发展关系。
3.体现双方优势互补的客观性,发挥比较优势,全面整合地方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在提升地方经济水平的同时使地方建设与油田企业获得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地方经济、社会一体化目标。
二、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
为实现油田企业与地方协同发展,走的资源经济与非资源经济并重、油田企业和地方协同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双方遵循以下原则。
1.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
改善油田企业的生产条件,改善区域发展环境,改善生活环境,都需要搞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应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建设事关地方整体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2.调整各方利益的原则
地方体制和政策的调整,在若干方面都会涉及油田企业的发展和职工利益。目前中央对油田企业体制政策的调整也适当考虑对地方财政的影响。
3.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发展接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地方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油田企业已进入开采后的稳产期尽快培育接续产业体系,转变资源型地方的经济基础。
4.依法办事、协商处理的原则
坚持有法依法办、无法商量办。做到政府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责,油田企业依法经营。对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双方加强沟通协调,灵活稳妥处理。
5.合作的原则
紧密围绕“融合发展”的思想,坚持“利益共同、整体发展、互谅互让、共解矛盾”的原则,做到经济上互动、政策上互助、协商中互让。始终保持关系融洽。
三、建立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融合关系的措施建议
1.培育油地双方积极沟通和协调合作的思想意识
油田企业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相互交流与协调机制,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上做到优势互补、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应充分发挥其调控功能加大利益协调与整合的力度,这不仅是克服“市场失灵”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油田企业和地方政府双方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两大板块”的陈旧思想认识,要从大局出发,共商合作,共谋发展,通过有效沟通找到融合的切人点,并将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分工不分心,全面树立起“油田和地方共嬴”的全局思想。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和沟通机制,完善政企联席会议制度、油田重大案件通报制度、社会治安检查、考核制度等一系列“综合治理”的制度,在重要设施建设、整体规划部署上公开公平的进行协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2.加快油地双方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地方的建设要统一规划,坚持油田企业和地方建设的合理布局,综合开发,杜绝各行其是,消除“两大板块”,逐渐解决作业区与地方沟通缺乏的局面。在重要设施建设、整体规划部署上公开公平的进行协商,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东营市为例,在现行的体制下,为保证地方协调运行,就需要胜利油田给予一定的支持,做到共同投资、共同受益。油地双方在地方共建上要达成默契,开展多个建设项目的合作。
3.油田企业办社会职能逐步分离
我国的地方建设大多是高度依赖油田企业发展起来的,油田企业在履行其职能的同时,还要履行社会、政府的职责。目前阶段油田办社会职能仍然只能以企业为主,所以地方政府应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观念,在协商和利益交换的基础上,妥善解决企业办社会职能。尽管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都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资源移交地方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因体制因素、财力负担问题及职工观念和心理承受能力问题,就目前看,所办社会完全从企业分离一时难以操作。为了兼顾企业利益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包括地方的承载能力,整个分离过程应分阶段、多方式、多途径进行。为此,一要实行内部分离,确保其社会系统正常运行。二要先易后难,优先将矛盾少、易于操作的行业移交地方。三是对经营性的社会资源,重新界定业务范围,发挥集团优势,为社会服务好。
4.油地双方加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的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活动必然会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比如胜利油田的生产活动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污染主要包括:污水、油泥、泥浆、生产噪音、作业烟尘、油气泄露等,有些是暂时的,有些是永久性的。针对以上环境污染状况,地方政府应迅速采取切实行动,如进行土地复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废弃资源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地方园林绿化和环境综合治理等对策研究,确保油田企业和资源型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循环经济技术的地区间交流与合作,广泛引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技术。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建立环境保护的管理机构和监测体系,征收生态环境保护费,设立专项治理复垦基金,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油田企业的环保产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规划的实现。
总之,油田企业与地方政府应从思想上树立融合发展的大局观,从行动上贯彻落实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油田企业和地方政府应继续加大合作交流,走出一条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油地双方融合发展、实现共赢的科学道路。
参考文献
[1]杨以成.地方政府与油田的博弈分析[J].中国矿业,2008,14(3).
[2]林惠春.政府关系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J].国际公关,2005(6):33-34.
[3]赵极德.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