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篡改的中国神话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_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历朝知识分子的最大过失,就是用轴心时代(先秦)的文献代替上古神话,以为那就是民族国家的文化起源。
  
  《山海经》是一部永远无法读完的图书,一旦打开,就难以将其闭合。它不仅是关于整个世界的碎片化叙事,而且展示出上古人类观察世界的方式—好奇、天真、对所有异象和奇迹深信不疑。而这正是21世纪中国人最缺乏的事物。在世故和心机的酱缸里翻滚了两千多年,《山海经》早已失去当年最纯真的读者。
  
  战国之前,上古神话源出多头
  在两千年以前的战国时代晚期,我们约略看见了它的作者—一位年迈的巫师,面对青铜灯盏,借助昏暗的光线,翻译、抄写和拼缀那些来自巴比伦、天竺、安息、大秦和本土的书卷。越过莎草纸、羊皮书、竹简和丝帛的缝隙,他像炼金师一样在狂喜地工作,采集那些破碎的事像,按东南西北及其山河的方位加以重组,犹如从烧杯中汲取金黄色的汁液。他被文本里的各种“幻象”所包围,脸上露出了狂喜而忧虑的表情。他看到了这部典籍的曲折命运。
  
  经过秦始皇于公元前213至212年的大规模焚书,最优秀的先秦神话早已灰飞烟灭,只有这部被视为经典的奇书,被西汉儒学家“意外地”发现,并超越自身命运而重返人间,成为唯一能够跟儒家典籍并置的“异端邪说”,甚至以一种不和谐的面貌,介入儒学家改造历史真相的运动。
  
  《山海经》究竟告诉我们什么?它究竟是中国巫师的杰作,还是西亚商人带来的世界地理手册?它为什么能够描述赤道太阳垂直照射的效应,并记录了北极圈内长昼永夜的非凡景观?为什么它既有对澳大利亚袋鼠“夔”和笑鸟“……”的表述,也有对南美洲玉米的暧昧记录?究竟是谁走遍整个世界,把这些广泛的地理知识,传播给一个在远东崛起的民族?
  
  战国之前,上古神话源出多头,而叙事驳杂,风格斑斓,本土和异族的意识形态,并置于东亚的广阔空间,始终未能获得有效的梳理。这是早期神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王国时期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这种纷乱的状态,无疑是开发性社会结构的表征,但它也为民族国家的自我认知,制造了巨大的障碍。
  
  在战国晚期,也即轴心时代晚期,一种强烈的汉文化主体意识开始生长起来,企图以王国的权力结构为镜像,构筑大一统的帝王世系,由此构筑民族国家的权力轴心。纷乱的帝王世系谱系一旦获得统一,就能形成单一的历时性轴心,而为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的生长和运转,设定了一个最重要的内核。
  
  汉代儒生集团是先秦神话的最大敌人
  战国是汉民族进入自觉的转折点。它的神话叙事,包括神话的历史化和帝王叙事,为此后的秦汉两朝帝国的意识形态建构,开辟了意义深远的道路。在一个互相兼并和大一统的普遍价值观的支配下,历史叙事开始苏醒,一些重要的史书开始出现,而重构统一的上古帝王世系表,成为历史叙事的首要题材。在这样的诉求下,《五帝德》和《帝系》应运而生,它们利用各种神话传说资源,煞有介事地编织了一个统一的上古帝王传承谱系。顾颉刚大肆嘲笑和批判了这种制造“伪史”的行径,声称那是“在战国的大时势下应有的鼓吹”,而汉儒是这种历史叙事的始作俑者。
  
  尽管顾颉刚的这一观点在断代上有所失误,却向我们揭示了中国先秦神话的最大敌人。它们并非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和翦灭楚国王室的汉王朝,而是汉代儒生集团。这个集团经过秦代的挫败,指望在新时代获取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这种策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首先是在开国大典之后,游说皇帝,推高儒学的官用价值,也即让儒学成为专制主义的重要饰物。董仲舒在此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是他的个人努力,令西汉朝廷启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134年)的国家主义程序。而后,经过汉宣帝刘询主持召开的石渠阁会议(公元前51年)和汉章帝主持的白虎观会议(公元79年),最终形成官方儒学的文化格局。儒家就此成为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显示帝国权力对思想的完美征服。
  
  但这其实是一种双赢的格局:帝国获得了儒家士大夫的权力支持,而儒家则获得了知识的最高话语权。文化权力的获取,导致儒家可以放手一搏,以注释、改写、伪造(分为在真本中插入伪造的句段之局部造伪,和整本典籍的伪造)等手法,借此篡改先秦历史文献,以实现儒学意识形态的世俗传输。参与这场典籍改造运动的人士,包括司马谈和司马迁父子、刘向刘歆父子等,时间从西汉武帝时代,到东汉王莽时代,长达两百多年,可谓风起云涌。而参与改造经典的,并非只有儒家一脉。秦汉两代,狭义的“儒生”,多指研习孔孟之学的士人,而广义的儒生,则指所有识字能书的士人,其中当然包括老庄之士和方士。后者最终合流成为道士集团。
  
  两汉系文物造伪源头
  晚清学者廖平撰写《今古学考》、《古学考》、《知圣篇》和《辟刘篇》等,指出今文经是孔子的真经,而古文经则是刘歆窜改的产物。1891年,康有为更以高亢的声调,痛斥东汉刘氏父子篡改包括《史记》在内的多种典籍的无耻行径,作者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手法恶劣,是为“篡贼”,声称自己“不量绵薄”,要“雪先圣之沉冤,出诸儒于云雾者”。顾颉刚也宣称,刘歆编造“汉应火德”以及世系德表的目的,是给王莽篡位制造理论基础。
  
  但经籍造伪和篡改,并非像世人想象的那么轻易。多数经籍早已流传天下,仅仅在一套竹简上造假,效果甚微。此外,作伪者还须握有管理皇家图书馆的权力,并且上下串联,内外呼应,严密行事,方能得逞而不至于败露。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钱穆才在《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一书中为刘歆鸣冤,说他们没有作案的可能。
  
  这两种观点在民国年间爆发激战,始终没有和解的迹象。但无论如何,造伪终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汉代造伪之所以蔚然成风,不仅是因为某些典籍流传稀少,甚至可能是一个孤本,而且是基于竹简的特殊结构。采用纬编方式将简片串联起来,这种活页式的结构,令伪简片的插入变得轻而易举。在上下文便于衔接的前提下,插入写有篡句的伪简片,再用细绳重新加以装订,一般很难被识破。篡改者只要雇用技术良好的匠人,采用相似的竹(木)料、刮削工艺和书法风格,就不会留下显著痕迹。其次,是在单片竹简上刮除原字并改窜新字,也十分方便。第三种方式更是易如反掌,那就是在多卷竹简中直接加入一个伪卷。当今中国的文物造伪传统,其源头盖出自两汉。
  
  作为“集体之作”的《山海经》,因其文本的开放性,篡改变得易如反掌,例如它所描述的凤凰,竟然全身上下左右,都贴满圣贤孔子的标语—“德”、“义”、“礼”、“仁”、“信”,俨然是一位展翅高飞的儒家信徒,而这类意识形态词语,在该书其它地方从未出现,显得十分突兀,显然是儒家偷塞私货的结果,但至今都没有被聪明的经学家们识破—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山海经·五藏山经·南山经》
  
  就在康有为怒斥刘歆篡改“太史公”文本的同时,“太史公”本人的作为,却遭到了意外的遮蔽。这个蒙受后人“篡伪之痛”的司马迁,正是两汉学者编造历史、并用历史叙事来取代神话叙事的始作俑者。尽管《史记》具有官方身份,但其所载史实,被后世证明有大量不实之处。以往的史学家,多以为那是司马氏对原始材料“有所不察”的缘故,但在我看来,其中更多的是一种蓄意的编造。司马氏的“篡改”,是在正典写作中注入个人观点,甚至直接用神话材料去编织史实,如“黄帝本纪”之类,反而无人诘问。太史官的主流地位,捍卫了这种改写和编造的权力,令其散发出正统、客观、公正和煞有介事的气息。
  
  司马迁受到广泛支持的另一原因,在于蔑视神话和热爱历史,正是汉代儒家理性主义的主要表征,它要剔除所有的“乱力怪神”,并把其中有价值的信息采为信史。
  
  以先秦的文献代替上古神话
  典籍篡改者的行列里,并非只有儒士一种,道家、阴阳五行家和术士,也加入了这个庞大的队伍。所不同的是,后者从不伪造先秦典籍,而是直接利用神话叙事,伪造黄帝和他人的对话录,由此推出《黄帝内外经》、《素女经》等数十种伪经,仅湖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就在13种以上。此类上古经典的造伪,从未有人追究其造伪责任,这可能是因为“造伪”的痕迹过于明显,近乎赤裸的游戏,在汉代的知识语境里,此类假托黄帝之名的手法被视为文学修辞,而非蓄意的历史欺骗。
  
  鉴于先秦典籍造伪蔚然成风,除了汉代,其他朝代的士人也竞相仿效,前赴后继,不断形成新的浪潮,不仅把中国变成文化造伪的超级大国,更为当下的神话研究,设置了严重障碍。另一更为严重的情形在于,神话典籍的鉴定及其整个神话研究,从未成为中国经学的主流,也没有受到20世纪新文化运动的关注。在本朝,上古神话只是三种人关切的对象:作家,如鲁迅、沈雁冰和闻一多;学者,如顾颉刚、岑仲勉、丁山、徐中舒、钟敬文、袁珂、饶宗颐等;印度文化研究者,如徐梵澄和季羡林等,但人数稀少,影响细微,从未进入所谓“国学”的核心层级。
  
  中国历朝知识分子的最大过失,就是用轴心时代(先秦)的文献代替上古神话,以为那就是民族国家的文化起源。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与此完全不同。如果没有对希腊神话及其奥林匹亚神学做出必要的响应,就无法掌握古希腊艺术和哲学的内在本质。
  
  而自从西汉以来,包括魏晋、唐宋、明清、民国及当代研究者,仅仅把神话作为一个附庸性现象。而1949年以后各地文化馆采集的民间神话故事,多经过阶级斗争理论的篡改,变得面目全非,乃至呆傻可笑。在政治学、历史学和实用主义学术观的多重挤压下,神话没有得到保卫,反而缓慢走向湮灭的终局。而民族国家的精神起源问题,至今仍然是一个巨大的空白。
  
  
  朱大可 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和随笔作家,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当时前卫文化的重要代言人,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文化研究与批评,其范围包括文化哲学、历史文化和大众文化等。代表性著作包括:《燃烧的迷津》、《聒噪的时代》、《话语的闪电》、《守望者的文化月历》、《21世纪中国文化地图》、《流氓的盛宴—当代中国的流氓叙事》、《记忆的红皮书》等。
  
  右图 《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地图。
其他文献
可爱的孩子们穿着蓬蓬裙,露出天使般的笑容—这个画面是不是让你想起了《阳光小美女》里的剧情?这是匈牙利的天使脸孔比赛。年龄在1-16岁的儿童被分成4个不同组别参加比赛。一名获得第四届天使脸孔儿童选美比赛第二名的5岁小女孩,为这一赛果而激动不已。    等车的浪漫 排着队等公交去上班,是否让你觉得一天的开始索然无趣?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安德鲁·贝恩斯告诉你,实际上,我们在等待公交的时候,完全可以享受更美妙
期刊
他是台湾的一位原住民,唱歌写歌,长得像流浪汉,唱得像吟游诗人,但他是台湾文化史中的一个标志。在2011年年度汉字评选中,他选了『仁』字。理由是地球非特定族群、种族或国家的玩物,而是全体生物的母体。古人造字已经表明『仁』的意涵:要两人相扶持。唯此,母体地球才能永继。    2011年12月18日,胡德夫闪现长沙,在湖南大剧院举行了一场“不断觉醒的歌”演唱会,唱起了《太平洋的风》、《少年中国》、《美丽
期刊
许多人对苹果五代有着各种想象,最值得期待的也许就是虚拟键盘。现在,韩国Celluon公司帮苹果迷们实现了这个愿望。这个小盒子名叫“魔方”,可以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搭配,通过投射激光,将虚拟键盘投射到任何不透明的平面上。“魔方”可以与任何具备USB和蓝牙功能的设备连接,包括最新款的iPhone,iPad以及所有的安卓设备。你也可以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即插即用。      绚丽葫芦灯 这华丽丽的
期刊
宙斯给了潘多拉一个盒子,并告诫这位地球上第一位女性:“绝对不能够打开。”结果只能是潘多拉打开了盒子,放出了邪恶、丑陋、嫉妒等一切病毒,然后就是交叉感染、作为DNA世代相传。现在我们知道,促使潘多拉违背宙斯警告打开魔盒的并非命令本身,而是该命令的修饰语“绝对”。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潘多拉效应”,简言之,就是禁与犯禁的因果关系。说白了,就是先有禁,继之有犯禁。升华了说,禁的存在价值就是被犯。历史唯物主义
期刊
瓦茨拉夫·哈维尔被贴上剧作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摇滚乐爱好者、总统等诸多标签,但终其一生实践自己的信条,“活在真实中”。他永远无法像故事中讲到的蔬菜店经理一样,因为恐惧而盲从和传播谎言,他始终彻底地表达自己的喜怒爱憎,不管因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2011年岁末,当地时间12月18日,优秀的剧作家、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因长期健康不佳在睡梦中去世。哈维尔作为一个作家,不仅能洞悉人所有的弱点
期刊
从来美丽的女人都是走在台前的,不是她们不具备幕后的能量和深邃,而是她们大多难耐幕后的寂寞。既美丽又能在幕后获取成功的台湾影视制作人柴智屏算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谜』。她成功掀起偶像剧旋风,更是恰到好处地推出风靡两岸三地的《那些年》,最后在口碑和票房收获成功之后,一向强势的她却说,当女强人并非她的梦想。    这个被称为台湾最美丽的金牌制作人,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过多的痕迹,纤细的身材、优雅的谈姿
期刊
贾平凹还是地道的陕西腔,无论何时何地。到了陕西之外的地方,只有少数人能完整地听懂他的话。但这不妨碍他的《古炉》在2011年一经面世,便有一抢而空的市场优待。《古炉》写了陕西小村庄里的“文革”,核心在于中国传统的社会维系。用贾平凹自己的话说,就是宗教。农村至今经常有人布道,是宗教也不是宗教,村民靠这种似是而非的三纲五常维系了上下五千年,“文革”时期,也用这种“善人哲学”对抗当时的混乱秩序和道德沦丧。
期刊
把114位科学松鼠列数清楚,不是件容易的事。无法悉数点名,却想再现他们的美。于是,我们邀来科学松鼠会成员、专题编辑杨杨,为其中几位画个写意。    姬十三 娃娃脸男生,黑框眼镜,标志性的腼腆笑容……对于很多人来说,松鼠会创始人、果壳CEO姬十三的形象早不陌生,同样为人熟知的还有他的经历:2007年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毕业,做过自由撰稿人,2008年来了北京,正式上线了松鼠会网站,2009年决定通
期刊
带着一本《river town》和《艺术界》, 在这个多雨的季节再次南下,因为广州的暴雨,飞机在跑道上踌躇不前,在一群人抱怨声讨的噪音中,继续《river town》的阅读。  这本原版小说其实2002年就已经出版,最近随着中文版的推出搞得声势不小,其实原版的封面上印有“水城”的中文书法字样。不过《江城》的名字也许更贴切,记得很多中国的谍战电影电视剧经常把江城作为案件发生的虚构城市的名字,片子往往
期刊
冰天雪地中,感受生命之奇迹,正北极90°极点,千百万人无法企及的梦想。  对于北极,仅仅是抵达,即是一场生命体验之盛宴。    当身躯巨大的核动力破冰船“50年胜利号”一声汽笛长鸣,我们长达20天的北极极点之旅拉开了帷幕。此时,俄罗斯北方著名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晚霞满天,使黑红相间船身的“胜利号”在深蓝色的北极海面映衬下更显庄重与辉煌。    这里是北纬69°。此后,我们将在北冰洋一直向北航行8天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