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反映。一旦学生对科学中涉及到的事物比较熟悉了解时,就会体验到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反过来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向往科学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需要培养这种情感。
  一、从观察认识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情感和认识过程紧密联系着。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遵循这一心理学观点,我就选定让全班同学都观察到的事物,指导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每晚播出的《科技博览》节目,并要求每生将观看到的题目及内容记下来,第二天到校后同桌同学相互交流。为了督促学生自觉观看这个节目,我特意设计了“看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记录表”,要求学生每晚看后填上时间、题目及大致内容,一个月后交给我。同时我还向学生家长发通知,要求家长给予配合支持,共同做好这项工作。我自己也坚持每晚必须看这个节目,以便和学生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节目观看,学生感到这个节目有趣。由不知“科技博览”这个节目,到渐渐认识这个节目,并且喜欢这个节目。“科学”这个含义,对小学生说是比较模糊的,抽象的,只有通过具体的事物指导观察认识,才会深刻领会其实质。真情来源于实感,实感才能产生真情。通过一年来坚持让学生看“科技博览”的训练,学生从中领悟到科学的含义。对此,学生对科学也产生了喜爱之情。
  二、从学科渗透中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小学各种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在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加强各学科与学科的联系,可以提高其效益。我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教育因素。努力完成科学思想的确立、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大任务,把科学教育纳入学科教学目标中去。然后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体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达到“源于教材,又优于教材”的教学效果。语文科中涵盖的科学知识面较广泛,小语七、八两册课本中的就有10篇课文是传授有关科学的知识的。我就紧抓内容,重点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如《青蛙的眼睛》一课、是一篇儿童科普文章。说明科学家们根据青蛙眼睛的特点,研究制成了指挥飞机的飞行或降落的“电子蛙眼”;《航天飞机》一课,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一架银色飞机两次遇到航天飞机的情景,具体向人们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从阅读中领悟到科学技术的神通广大,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了《李时珍》《一定要争气》等课文后,让学生领悟到:学科学、用科学必须要有踏踏实实的求知态度,坚韧的毅力和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志向。
  三、从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阅读活动伴随着情感过程,运用情感迁移规律,激发学生学科学的欲望。对此,我采取以下做法给予指导。
  第一,设法创造阅读环境,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发动学生订阅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少年科学》《小学生时代》等读物。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这些刊物,并要求有记录。同时还鼓励学生去校图书室和县图书馆办理借书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书。学生做到人人手中有两册固定的读物和人手一卡的借书证。阅读有了环境,学生从大量的读物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真正拓宽了知识视野。
  第二,利用情感和需要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除定期组织相互交流阅读方法、体会外,还利用中队活动时间召开朗读会、故事会、主题中队会等,让学生感受学科的乐趣。如《畅谈科学家故事》《科技“星”光灿烂》等主题会上,学生以小品、相声、舞蹈、诗朗诵、快板等形式,向大家畅述了从课外读物学到的科普知识。同学们纷纷叙说:卫星在我们手上起飞、火箭在我们队鼓中闪光,小小航模游进了小河,激起了一朵朵欢乐的波浪。别看我们今天的“玩意儿”太小,明天就会长成大树棵棵,我们的队伍里,将会走出无数个爱迪生、瓦特,未来的史册里,将记载数不清的张衡、沈括……学生们在不断满足求成、求知、交往,倾吐等需要的过程中,阅读的兴趣倍增。阅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也倍增。
  第三,处理好引导与写作的关系,激发学生的习作激情。在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篇(本)课外书,反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构思,并作记录。结合课外书,写一些读书笔记,仿写一些段落。我还经常引导学生把仿文和范文比较,让他们体验情感,练习创造性习作。特别是阅读科普文章后,我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如《手指浸水为什么会起皱》《建造房屋为什么要打地基》《如何除掉冰箱的鱼腥味》等20多篇科普小论文出自学生之手,并且被选送到县市参加小学生科技小论文比赛,同时还有《我爱科学》《参观防洪堤坝》《云和报》《春芽报》上发表。在写中读,在读中写,这样既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又提高了写作水平,真是一举两得。
  四、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实践活动是形成和发展儿童情感的重要途径。学生参加了具体的实践,就能所感,有所得。
  第一,强化课内活动。课堂是科学教育的主体阵地。我就经常性开展主题班会教育,针对一些科学教育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研究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能力。如《你知道哪些科学家》主题会,学生多者能说三四十个科学家名字,少者也能说出一二十个科学家的名字。通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从中了解到科学研究发明是来之不易,使学生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同时也激励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我也举行“每日一讲”活动,每天早晨的语文课前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科普知识讲给同学听。按照座位顺序,每天指名一位学生上讲台讲一条科普知识。这个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胆子,又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优化课外实践活动。课外科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宽,大大丰富了学校科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我做到了校内与校外结合,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在社会中思考。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初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具体问题,已经阻碍了英语人才的培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积极研究与探讨。其具体表现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阅读量和深度、广度不够,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概念比较陈旧,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并
期刊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心理学家赫伯特杰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自主学习的人。”这一说法符合目前新课程改革的宗旨——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可见,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着重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现代社会,知识不是单一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
期刊
孔子在《论语·述而》里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构建语文学习小组进行探究学习正是基于学生自身不完全相同的知识积累经验、不完全相同的思维方式、不完全相同的能力,通过相互学习,相互探究,从而达到课堂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体验过程,所以,效果高效,经验持久,知识与能力固化持续。所以,这种学习方式值得推荐。下面就语文小组探究学习方式作一个简单介绍。 
期刊
语文作为技工学校基础课的主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各种形象化的具体感性知识,承担着审美教育、道德教育、传承传统文化和为专业课程服务等多重任务,是培养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工具。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字、词、句的分析讲解的比重较大,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要保证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与其职业发展平衡,语文教学中必须增加学生角色体验意识,丰富其体验的经历,使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更具情境性、更为多样化,促
期刊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这种“渔”在语文自读课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语文自读课的地位及作用  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很多标有*号的自读课文,教师可以用一课时完成。这些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自读课文在
期刊
情境创设从前期教材内容的导入,延续到课堂情绪全过程的感知体验,一直发展到学生主体性知识体系意义的构建,情境的创设贯穿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的始终,它的运用给思想政治课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期刊
要上好一堂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很重要。要改变政治课难上的现状,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尤为重要。我想我们教师应从课堂教学语言开始实施,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  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给政治教师和学生带来许多困惑,这些困惑有来自理论方面的,也有来自实践方面的。政治课变化大,政治课难上,政治教师难当,已成为众人的共识。而我们教学的对象又比较特殊
期刊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它是学生进一步接受教育的基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从根基抓起,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不仅关乎学生个人命运,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教育从娃娃抓起”,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点出了学前和小学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小学一年级教育教学实践出发,研究和分析了家校合作语文教育模式。  一、家校合作教学模式的内涵剖析  当前,家校合
期刊
多媒体以其强劲、猛烈的势头走进了农村中学。作为农村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告别“一支粉笔走天下,只落得两袖清风一身粉笔末”的形象,应该适应教育媒体的现代化趋势,把握现代化教学技术、制作课件、运用网络,达到教育技术现代化的所需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善于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理想的环境,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下面结合自己的在课堂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