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国学成为一种潮流,我们总是会想到一些人在为传承经典做着努力,梁实秋就是其中一位,他虽然一直扮演者极其重要但被人忽视的角色,但他仍在文学批评领域,尽一己之力。他被誉为是“穿着西装的孔夫子”,因为他的文学批评,有着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
一、古典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渊源及主张
梁实秋文学批评的古典主义的来源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东方古典主义"即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他认为读书就应该读“长久被公认为第一流的作品”,如经、史、子等,如《论语》、《世说新语》、《水浒传》、《庄子》等都是青年们的必读之物;他也广泛涉猎中国古代的经典,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他说自己大概就是儒道释三教合流杂糅影响下的地道中国人。
二是“西方古典主义”即新人文主义的精神,他师从美国评论家、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领袖欧文 白壁德,受其影响,他想用西方的文学思想来激活传统的中国文学思想和体系以疗救中国文学之弊 从而使中国文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同时,梁实秋留学期间极为推崇西洋文学批评的鼻祖——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文学批评的诗学理论, 尤其是他那部被西洋文学批评奉为不可多得的经典《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创作论正是根植于对亚里士多德文学批评之“中庸之道”的经验教益的汲取融通与传承。
因此,与其说梁实秋的文学批评思想源自于其历史性地审视、看待生活和文学倾向的问题, 倒不如说梁实秋的文艺思想是由儒家传统思想、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和欧文白璧德新人文古典主义学说的核心精神融汇而成。
二、古典主义的批评实践
众所周知,梁实秋文学批评上的古典倾向是其对中西传统文化进行鉴照、审视、接纳与选择的结果。但学古不能凝于古,梁实秋在对古典“传统”文化之整体坚守的同时,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有所继承有所发展和创新。那他到底是如何把这种古典主义批评观贯穿到批评实践中去的呢?
1、历史的透视的批评方法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批评推崇“历史的透视”的批评方法,他认为文学批评第一步是历史的了解 ;第二步是对历史做出判断 ,他主要强调历史透视的方法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与评价
无论是作为梁实秋个人的生平还是他的文学批评,他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和评价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既是他文学批评的中心,也是他个人人生经历的转折点。
他认定文学里有两个主要类别 一是古典类别 二是浪漫类别 ;古典的即是健康的;浪漫的即是病态偏激的、逾越常轨的。他用古典主义的眼光审视整个现代文学,认为浪漫的文学是不合常态的文学,他列举了新文学的几种“非常态”的表现,其一,他认为五四新文学极端收到外国文学的影响,追求外来新奇,造成无标准的混乱;其二,他指责五四文学过于推崇情感,到处弥漫着抒情主义,这种指责不无根据,但对五四新文学进行全盘否定,全面抨击,还是有些太过偏颇。
虽然他对新文化运动做了全盘的否定,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文学批评实绩,至少他表明了作为一位文学批评家的立场,他高举着“理性”的大旗,在文坛上全力展开批评活动,这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三、古典主义映照下的人性情怀——理性精神
梁实秋说,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这是他的人性论。在他看来人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性是固定的、普遍的、不分古今中外的,人性的常态是相同的;二是人性是情与理、善与恶地二元对立,理性节制情感才是理想的人性。所以说,梁实秋的文学观对应在文学批评上就是理性精神。
梁实秋在《文学的纪律》中认为文学标准应是“内在的制裁”,其节制的力量在于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想象。梁实秋所谓的文学的纪律实质是理性的节制。他认为大凡真正伟大的古典作家都注重学之“内在的制裁”的坚守与遵奉, 要求文学创作情感现之“理性”与“合度”, 否则文学会不可避免地滑向混乱。因此,伟大的文学者所该致力的是怎样把情感放在理性的缰绳之下。
同时,他指出:古典主义者所注重的是艺术的健康, 健康是由于各个成分合理的发展, 要做到这个步, 必须要有一个制裁的总枢纽, 那便是理性。所以,古典主义者要注重理性, 不是说把理性做为外在对待文学创作的态度上,而是表现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文学。
他反对将文学视为娱乐或好奇,认为文学的目的是在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种种现象来表示出普遍固定之人性。 对待文学创作的情感,他说: 情感不是一定该被诅咒的, 伟大的文学者所该致力的是怎样把情感放在理性的缰绳之下;对于想象,他认为: 想象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但要合理选择,适当节制。文学不是无目的的游荡, 是有目的的创造, 所以文学的工具——想象, 也就不能不有一个剪裁、节制。
我们可以看出, 他非常反感文学创作中感情和想象的泛滥,将之作为理性的对立面,大力地倡导创作中理性的在场。所以,古典主义者要注重理性,不是说把理性作为文学的唯一的材料, 而是把理性做为最高的节制机关。因此,梁实秋的文学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文学。
综上所述,梁实秋是一位有着古典主义倾向和孔子情结的以保守面目出现的文学批评家,他的古典主义有历史的渊源和批评的实绩,同时,在古典主义照耀下的人生观——理性精神,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梁实秋.文学的纪律[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2] 温儒敏, 李宪瑜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 白春超.再生与流变: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6.
一、古典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渊源及主张
梁实秋文学批评的古典主义的来源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东方古典主义"即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他认为读书就应该读“长久被公认为第一流的作品”,如经、史、子等,如《论语》、《世说新语》、《水浒传》、《庄子》等都是青年们的必读之物;他也广泛涉猎中国古代的经典,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他说自己大概就是儒道释三教合流杂糅影响下的地道中国人。
二是“西方古典主义”即新人文主义的精神,他师从美国评论家、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领袖欧文 白壁德,受其影响,他想用西方的文学思想来激活传统的中国文学思想和体系以疗救中国文学之弊 从而使中国文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同时,梁实秋留学期间极为推崇西洋文学批评的鼻祖——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文学批评的诗学理论, 尤其是他那部被西洋文学批评奉为不可多得的经典《诗学》。在某种程度上,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创作论正是根植于对亚里士多德文学批评之“中庸之道”的经验教益的汲取融通与传承。
因此,与其说梁实秋的文学批评思想源自于其历史性地审视、看待生活和文学倾向的问题, 倒不如说梁实秋的文艺思想是由儒家传统思想、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和欧文白璧德新人文古典主义学说的核心精神融汇而成。
二、古典主义的批评实践
众所周知,梁实秋文学批评上的古典倾向是其对中西传统文化进行鉴照、审视、接纳与选择的结果。但学古不能凝于古,梁实秋在对古典“传统”文化之整体坚守的同时,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有所继承有所发展和创新。那他到底是如何把这种古典主义批评观贯穿到批评实践中去的呢?
1、历史的透视的批评方法
梁实秋的古典主义文学批评推崇“历史的透视”的批评方法,他认为文学批评第一步是历史的了解 ;第二步是对历史做出判断 ,他主要强调历史透视的方法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与评价
无论是作为梁实秋个人的生平还是他的文学批评,他对五四新文学的反思和评价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这既是他文学批评的中心,也是他个人人生经历的转折点。
他认定文学里有两个主要类别 一是古典类别 二是浪漫类别 ;古典的即是健康的;浪漫的即是病态偏激的、逾越常轨的。他用古典主义的眼光审视整个现代文学,认为浪漫的文学是不合常态的文学,他列举了新文学的几种“非常态”的表现,其一,他认为五四新文学极端收到外国文学的影响,追求外来新奇,造成无标准的混乱;其二,他指责五四文学过于推崇情感,到处弥漫着抒情主义,这种指责不无根据,但对五四新文学进行全盘否定,全面抨击,还是有些太过偏颇。
虽然他对新文化运动做了全盘的否定,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文学批评实绩,至少他表明了作为一位文学批评家的立场,他高举着“理性”的大旗,在文坛上全力展开批评活动,这也不失为一种进步。
三、古典主义映照下的人性情怀——理性精神
梁实秋说,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这是他的人性论。在他看来人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人性是固定的、普遍的、不分古今中外的,人性的常态是相同的;二是人性是情与理、善与恶地二元对立,理性节制情感才是理想的人性。所以说,梁实秋的文学观对应在文学批评上就是理性精神。
梁实秋在《文学的纪律》中认为文学标准应是“内在的制裁”,其节制的力量在于以理性驾驭情感,以理性节制想象。梁实秋所谓的文学的纪律实质是理性的节制。他认为大凡真正伟大的古典作家都注重学之“内在的制裁”的坚守与遵奉, 要求文学创作情感现之“理性”与“合度”, 否则文学会不可避免地滑向混乱。因此,伟大的文学者所该致力的是怎样把情感放在理性的缰绳之下。
同时,他指出:古典主义者所注重的是艺术的健康, 健康是由于各个成分合理的发展, 要做到这个步, 必须要有一个制裁的总枢纽, 那便是理性。所以,古典主义者要注重理性, 不是说把理性做为外在对待文学创作的态度上,而是表现一种积极乐观健康的文学。
他反对将文学视为娱乐或好奇,认为文学的目的是在借宇宙自然人生之种种现象来表示出普遍固定之人性。 对待文学创作的情感,他说: 情感不是一定该被诅咒的, 伟大的文学者所该致力的是怎样把情感放在理性的缰绳之下;对于想象,他认为: 想象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元素,但要合理选择,适当节制。文学不是无目的的游荡, 是有目的的创造, 所以文学的工具——想象, 也就不能不有一个剪裁、节制。
我们可以看出, 他非常反感文学创作中感情和想象的泛滥,将之作为理性的对立面,大力地倡导创作中理性的在场。所以,古典主义者要注重理性,不是说把理性作为文学的唯一的材料, 而是把理性做为最高的节制机关。因此,梁实秋的文学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文学。
综上所述,梁实秋是一位有着古典主义倾向和孔子情结的以保守面目出现的文学批评家,他的古典主义有历史的渊源和批评的实绩,同时,在古典主义照耀下的人生观——理性精神,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梁实秋.文学的纪律[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
[2] 温儒敏, 李宪瑜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 白春超.再生与流变: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M].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