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超市下乡,是连锁企业的必然选择。面对经营农村连锁超市存在的空车率高、配送成本高和配送难度大等问题,连锁企业应在配送策略方面进行研究,以提高物流水平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人员考核策略;车辆负荷和配载策略;社会车辆策略;配送速度和成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A
一、人员考核策略
为了确保行车作业能按配送计划有效运行,需要对行车作业人员进行考核和管理。对行车作业人员进行考核的方式主要有报表管理方式、行车作业记录卡管理方式和行车记录器的管理方式。
报表管理方式又包括驾驶日报表方式、驾驶成绩报告书和配送人员出勤日报表的方式。利用表单对配送车辆驾驶情况做记录,除了能随时对车辆与驾驶员的品质及负担作评估调整外,也能反映出事前配送规划的效果,为后续营运配送计划管理提供参考。
行车作业记录卡管理方式,即对行车作业实行定时划卡制度。具体的方法是设立定时配送、划卡制度。即每一台配送车辆到店时要划卡,离店时也要划卡,到店至离店的时间为卸货和验货的时间。企业根据获取的 POS 系统的信息来掌握配送车辆到店和离店的时间,分析运送作业、货物抵达后的交、接货作业效率。对配送车辆每到一店都实行同样的划卡制度,企业就能掌握车辆早到或晚到情况、在途时间,为人员考核和路线规划提供依据。
行车记录器方式。目前国内外已开始采用行车记录器方式,以便对车辆配送情况作即时详细的掌握。利用行车记录器可以掌握车辆配送过程中的行驶记录。行车记录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掌握车辆配送过程中的行驶状况,包括时间、里程数、行驶速度等。
另外,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个油耗指标,节约奖、浪费罚。对车辆维修费进行包干等。
二、车辆负荷策略
据统计,目前在一些超市经销商品中15%为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近24%商品销售直接与农副产品有关。所以,连锁超市可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与当地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购销,将当地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纳入到超市销售中,或者对进行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后,将其纳入超市经营。这样,发展乡镇连锁超市,不仅为农村农副产品打开销路,促进当地相关企业的发展,构建以“基地+加工+销售”为模式的产业链,提高农民购买力,还能避免返程空驶。为了保证所采购的农副产品的质量,维护自己的声誉,连锁企业向当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当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迫于竞争压力,也会满足对质量、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
反映车辆负荷高低的指标是空车率(空车行走距离/配送总距离)。若比率过高,表示未能充分作到 “回程顺载”、“双向配送”的原则,以致造成实车去、空车回的现象。
减少空车运行的情况,首先从做好“回收物流”入手。回收物流包括“容器之回收”( 啤酒瓶、牛奶瓶 )、“原材料之再生利用”(碎玻璃、铁屑、废纸 )、“退货”等。应考虑与正向物流结合运作,例如:把配送与回收统合在一个计划配送路线内进行,达到上述“回程顺载”的原则;其次采取措施,争取实现送取结合。连锁企业与当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成为农村连锁超市的供应代理人,而且还可以承担当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储存据点,甚至可以成为他们的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超市所需的物品送到, 再将农产品用同一车运回,这些产品也成了连锁企业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除了当地企业、农户的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在一个计划配送路线内进行,达到上述“双向配送”的原则。如此不但能提升车辆空间使用率,亦能节省时间、减少车辆和劳动力的使用。
三、车辆配载策略
反映车辆配载合理与否的指标是积载率(出货品体积数/(车辆容积数×配送车移动率×工作天数))和平均每车次配送重量(配送总重量/配送总车次)的协调。
一次装载的容积及重量对于配送的影响可谓最直接,且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若欲配送较重货物,则车辆的积载率必定不高;相反的,若一次欲达到几乎满车的积载率,则所配送之物品重量必不可太重。
积载率及平均每车次配送重量皆低,有两种可能情况:客户要求时效性,因此以一次低积载量、低承载重量来出车;配送范围的业务量减少。若问题出在客户的要求,则可考虑更换车辆,多使用小型车配送。若是问题出在商品重量上,则应设法规划轻、重的商品同车运送,以达到每趟车皆有一定程度的积载率;加强业务量,或是重新规划配送,包括重新考虑每次配送的路径、顺序,或是将原先几条相近路线合并同车配送。
积载率低但平均每车次配送重量高,表示企业几乎所有出货品体积虽不大,但重量皆不轻,以至无法调和轻、重物同车配送。此时应考虑与其他配送较轻商品者采用“共同配送”方式,以降低配送支出。此情况是彼此需要,应较易达成。
四、社会车辆策略
尽管配送业务全部由自己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农村消费淡旺季差别较大,采用这种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后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配送,合理安排超市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
评估使用社会车辆数量是否合理的指标是外车比例(外车数量/(自车数量+外车数量))
一般使用外车的原因即在于为应付调节季节品、节庆品的需求( 淡旺季 ),但使用外车亦有管理上的困难及临时解约的风险。
若外车比例很低,配送车移动率亦低,此时,公司是否应维持目前使用车辆的状况,须再观察季节品占库存量比率(本月季节品存量/平均库存量)。若季节品比率很高,表示公司淡旺季之别可能很大,则公司应考虑多雇用外车,减少自车数量或能机动性的在淡季时将自车移至他用,以节省自车在淡季时的闲置成本。若季节品比率很低,表示公司淡旺季差别应不大,则选择使用自车亦符合经济效益。但因目前车辆的移动率并不高,所以仍应考虑稍微减少自车的数量。
五、配送速度策略
掌握配送情况,同时作为配送路径选择及配车司机管理考核依据的指标是配送平均速度(配送总距离/配送总时间)。
配送平均速度低,表示所配送的超市距离并不远,但所花费的配送时间却很长,应检查是否超市交货处卸货验收动作太慢?或是司机本身问题?或为配送路况不良等等。
若为超市交货点卸货验收速率的问题,则可能是交货点卸货不易,或超市本身验收作业拖延所致。应设法加派助理,协助有效卸货;或尽量与超市沟通协调,要求超市帮忙卸货以及做到车到便可马上交货验收的程度。否则,可与超市商议,调整交货验收的方式。一般配送商品到超市处有下列几种交货方式:交货至店内摆放上架,并依据送货单由店内人员一一验收;交货至店门口由店内服务员自行取用摆放,不当场点数;交货至店内,由店内人员自行补货上架并不用当场点数。凡此种种送货验收方式,均将影响容器、搬运工具的选用及随车人员的调派。因此,若无法使交货作业有效率的进行,往往会影响到整体配送的平均速度。
若为司机本身问题,则应加强督导、训练以增进配送效率。
若为路况不良所致,应确实规划较为顺畅的路径,安排配送顺序。
六、配送成本策略
超市下乡的其它配送策略都要围绕配送成本策略来进行,配送成本策略是配送策略的核心。
配送成本包括自车配送成本及外车配送成本。衡量配送成本花费多寡的指标有配送成本比率((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本)、)/物流总费用)、每吨重配送成本((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本))/配送总重量)、每体积配送成本((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本)/出货品体积数)、每车次配送成本((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本)/配送总车次)和每公里配送成本 ((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本)/配送总距离)。这时需要详细地分别记录自车及外车所配送的商品重量、体积、车次及距离。
若每吨、每体积的配送成本高,但每次、每公里的成本低,这有两种可能:若是自行配送部份成本偏高,其对策如下:与其他厂家施行共同配送策略以降低较远距离、较少出货量的配送成本;改良配送技术,减轻每吨的资源投入,或减少配送车次,使配送处理总成本降低;若是外车部份成本偏高,可能如今是以车次或距离( 客户点 )计价,其对策如下:增加一次运送的量及重量或规划更合理的配送路程,以减少总配送车次及距离,亦可节省费用;若如今已是以吨或体积计价,则原因可能是计价费率偏高,应协商调整费率。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国军,钟立群.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13:49-51.
关键词:人员考核策略;车辆负荷和配载策略;社会车辆策略;配送速度和成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2 文献标识码:A
一、人员考核策略
为了确保行车作业能按配送计划有效运行,需要对行车作业人员进行考核和管理。对行车作业人员进行考核的方式主要有报表管理方式、行车作业记录卡管理方式和行车记录器的管理方式。
报表管理方式又包括驾驶日报表方式、驾驶成绩报告书和配送人员出勤日报表的方式。利用表单对配送车辆驾驶情况做记录,除了能随时对车辆与驾驶员的品质及负担作评估调整外,也能反映出事前配送规划的效果,为后续营运配送计划管理提供参考。
行车作业记录卡管理方式,即对行车作业实行定时划卡制度。具体的方法是设立定时配送、划卡制度。即每一台配送车辆到店时要划卡,离店时也要划卡,到店至离店的时间为卸货和验货的时间。企业根据获取的 POS 系统的信息来掌握配送车辆到店和离店的时间,分析运送作业、货物抵达后的交、接货作业效率。对配送车辆每到一店都实行同样的划卡制度,企业就能掌握车辆早到或晚到情况、在途时间,为人员考核和路线规划提供依据。
行车记录器方式。目前国内外已开始采用行车记录器方式,以便对车辆配送情况作即时详细的掌握。利用行车记录器可以掌握车辆配送过程中的行驶记录。行车记录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能掌握车辆配送过程中的行驶状况,包括时间、里程数、行驶速度等。
另外,根据车辆的实际情况给出一个油耗指标,节约奖、浪费罚。对车辆维修费进行包干等。
二、车辆负荷策略
据统计,目前在一些超市经销商品中15%为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近24%商品销售直接与农副产品有关。所以,连锁超市可根据自身经营状况与当地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购销,将当地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纳入到超市销售中,或者对进行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后,将其纳入超市经营。这样,发展乡镇连锁超市,不仅为农村农副产品打开销路,促进当地相关企业的发展,构建以“基地+加工+销售”为模式的产业链,提高农民购买力,还能避免返程空驶。为了保证所采购的农副产品的质量,维护自己的声誉,连锁企业向当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信息,当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迫于竞争压力,也会满足对质量、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
反映车辆负荷高低的指标是空车率(空车行走距离/配送总距离)。若比率过高,表示未能充分作到 “回程顺载”、“双向配送”的原则,以致造成实车去、空车回的现象。
减少空车运行的情况,首先从做好“回收物流”入手。回收物流包括“容器之回收”( 啤酒瓶、牛奶瓶 )、“原材料之再生利用”(碎玻璃、铁屑、废纸 )、“退货”等。应考虑与正向物流结合运作,例如:把配送与回收统合在一个计划配送路线内进行,达到上述“回程顺载”的原则;其次采取措施,争取实现送取结合。连锁企业与当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成为农村连锁超市的供应代理人,而且还可以承担当地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储存据点,甚至可以成为他们的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超市所需的物品送到, 再将农产品用同一车运回,这些产品也成了连锁企业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作为代存代储,免除了当地企业、农户的库存包袱。这种送取结合在一个计划配送路线内进行,达到上述“双向配送”的原则。如此不但能提升车辆空间使用率,亦能节省时间、减少车辆和劳动力的使用。
三、车辆配载策略
反映车辆配载合理与否的指标是积载率(出货品体积数/(车辆容积数×配送车移动率×工作天数))和平均每车次配送重量(配送总重量/配送总车次)的协调。
一次装载的容积及重量对于配送的影响可谓最直接,且两者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若欲配送较重货物,则车辆的积载率必定不高;相反的,若一次欲达到几乎满车的积载率,则所配送之物品重量必不可太重。
积载率及平均每车次配送重量皆低,有两种可能情况:客户要求时效性,因此以一次低积载量、低承载重量来出车;配送范围的业务量减少。若问题出在客户的要求,则可考虑更换车辆,多使用小型车配送。若是问题出在商品重量上,则应设法规划轻、重的商品同车运送,以达到每趟车皆有一定程度的积载率;加强业务量,或是重新规划配送,包括重新考虑每次配送的路径、顺序,或是将原先几条相近路线合并同车配送。
积载率低但平均每车次配送重量高,表示企业几乎所有出货品体积虽不大,但重量皆不轻,以至无法调和轻、重物同车配送。此时应考虑与其他配送较轻商品者采用“共同配送”方式,以降低配送支出。此情况是彼此需要,应较易达成。
四、社会车辆策略
尽管配送业务全部由自己完成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并使管理简化,但由于农村消费淡旺季差别较大,采用这种配送方式超出一定程度后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而采用混合配送,合理安排超市自身完成的配送和外包给第三方完成的配送,能使配送成本最低。
评估使用社会车辆数量是否合理的指标是外车比例(外车数量/(自车数量+外车数量))
一般使用外车的原因即在于为应付调节季节品、节庆品的需求( 淡旺季 ),但使用外车亦有管理上的困难及临时解约的风险。
若外车比例很低,配送车移动率亦低,此时,公司是否应维持目前使用车辆的状况,须再观察季节品占库存量比率(本月季节品存量/平均库存量)。若季节品比率很高,表示公司淡旺季之别可能很大,则公司应考虑多雇用外车,减少自车数量或能机动性的在淡季时将自车移至他用,以节省自车在淡季时的闲置成本。若季节品比率很低,表示公司淡旺季差别应不大,则选择使用自车亦符合经济效益。但因目前车辆的移动率并不高,所以仍应考虑稍微减少自车的数量。
五、配送速度策略
掌握配送情况,同时作为配送路径选择及配车司机管理考核依据的指标是配送平均速度(配送总距离/配送总时间)。
配送平均速度低,表示所配送的超市距离并不远,但所花费的配送时间却很长,应检查是否超市交货处卸货验收动作太慢?或是司机本身问题?或为配送路况不良等等。
若为超市交货点卸货验收速率的问题,则可能是交货点卸货不易,或超市本身验收作业拖延所致。应设法加派助理,协助有效卸货;或尽量与超市沟通协调,要求超市帮忙卸货以及做到车到便可马上交货验收的程度。否则,可与超市商议,调整交货验收的方式。一般配送商品到超市处有下列几种交货方式:交货至店内摆放上架,并依据送货单由店内人员一一验收;交货至店门口由店内服务员自行取用摆放,不当场点数;交货至店内,由店内人员自行补货上架并不用当场点数。凡此种种送货验收方式,均将影响容器、搬运工具的选用及随车人员的调派。因此,若无法使交货作业有效率的进行,往往会影响到整体配送的平均速度。
若为司机本身问题,则应加强督导、训练以增进配送效率。
若为路况不良所致,应确实规划较为顺畅的路径,安排配送顺序。
六、配送成本策略
超市下乡的其它配送策略都要围绕配送成本策略来进行,配送成本策略是配送策略的核心。
配送成本包括自车配送成本及外车配送成本。衡量配送成本花费多寡的指标有配送成本比率((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本)、)/物流总费用)、每吨重配送成本((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本))/配送总重量)、每体积配送成本((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本)/出货品体积数)、每车次配送成本((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本)/配送总车次)和每公里配送成本 ((自车配送成本+外车配送成本)/配送总距离)。这时需要详细地分别记录自车及外车所配送的商品重量、体积、车次及距离。
若每吨、每体积的配送成本高,但每次、每公里的成本低,这有两种可能:若是自行配送部份成本偏高,其对策如下:与其他厂家施行共同配送策略以降低较远距离、较少出货量的配送成本;改良配送技术,减轻每吨的资源投入,或减少配送车次,使配送处理总成本降低;若是外车部份成本偏高,可能如今是以车次或距离( 客户点 )计价,其对策如下:增加一次运送的量及重量或规划更合理的配送路程,以减少总配送车次及距离,亦可节省费用;若如今已是以吨或体积计价,则原因可能是计价费率偏高,应协商调整费率。
作者单位: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国军,钟立群.农村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1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