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的概念史和“言情”故事的特征

来源 :艺术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mail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情”这个词,在中文中实际上比较费解,在英语中反而比较明白。英语把一类故事称为romance novel或romantic fiction,与“爱情故事”(love story)有区别。romance 这个词比love这个词含义要丰富,不但表达了与爱情有关系,而且还与浪漫、风流韵事、传奇色彩、浪漫的氛围等意思有关系。意思是说,言情故事不仅仅是爱情故事。言情故事首先必须是爱情故事,不讲爱情,无法被称为言情。但并非所有爱情故事都是言情故事,只有那些讲述传奇爱情故事的,才可称为言情故事。“言情”一词在中国历史上被作为专有名词使用,不过百余年。在古代乃至近代的文论家的词汇表里,“言情”并不专指浪漫爱情故事。
  在古代汉语中,“言情”的意思是“抒情”或“表达情感”。汤显祖的“言情说”,推崇表达情感的极致状态,“言情”指的是“表达情感”。袁枚的《随园诗话》中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1]“言情”指的是“抒情”。恽敬《与赵石农书》:“汉人文如经注者,止经师自序之文,其他奏疏、上书、记事、言情之文具在,皆与唐宋之文出入者也。”[2]“言情”与“记事”之类的文体并举,也是“抒情”之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用过此词,他说:“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3]这一段是评价周邦彦的,“言情体物”,用法跟恽敬的一样。直到朱光潜,对“言情”一词,还是这样用的。他说:“文字有言情、说理、叙事、状物四大功用”,而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抒情的”。[4]所以,“言情”还是抒情。
  “言情”一词专用于表示“浪漫爱情故事”或许与鲁迅等人有一定的关系。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说:“盖以意太利文人摩契阿威黎(Machiaveli)之意,附诸裴伦之英雄,故初视之亦第罗曼派言情之作。”[5]鲁迅将“罗曼派”与“言情”二词并列使用,“言情”自然就非常接近romantic fiction之本义。鲁迅这篇文章写于1907年,当时中国的言情小说还处于起步期。晚清时期,中国翻译了大量西方小说,其中包括大量的浪漫爱情故事,这些故事当时就被称为“言情”。比如吴趼人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言情》来评西方小说:“泰西风气,男女言情,形之笔墨,不甚为讳,盖其所言之情乃爱情而非私情也。”[6]
  随着晚清小说家以及鲁迅等人不断将西方浪漫爱情故事类的小说称为“言情”小说,这一词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民国初年,随着鸳鸯蝴蝶派的兴起,言情小说一时成为主流,“言情”一词也就自然扩散开来。这个时期,各类写爱情故事的小说并非都被命名为“言情”小说,而是被冠以各式各样的“X情”小说,诸如奇情、哀情、艳情、侠情、苦情、写情、悲情……据称此类命名不下百种。也不知是从哪个时候起,人们才把这各类“X情”类的小说统称为“言情”小说。
  有了“言情”这个命名之后,人们才开始追溯其历史。人们发现,言情小说在中国实际上有很长的历史传统,起码应该从唐代爱情传奇开始算起,后来的各种才子佳人小说等涉及爱情的,都应归入言情小说的行列。“言情”不但在历史上可以不断向前追溯,而且边界也不断得以拓展。其一是,言情可以不是专门写浪漫爱情故事的,只要有浪漫爱情故事的成份,都可能被纳入其范畴,比如很多学者认为《红楼梦》《聊斋志异》等是言情小说。其二是,言情不但可以是小说,还可以是其他任何体裁,只要这个体裁能够叙述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比如戏剧、电视剧、动漫、歌曲、摄影、诗词,以及电影。但是很有趣的是,在人们的粗略的共识之中,只有讲述青年男女爱情故事的,才叫言情。如果讲述老年爱情故事,大家就不会认为是言情。比如苏童有个小小说,叫做《老爱情》,即使把这部小说拉长,也几乎没有人会把它看作言情小说。可见,言情虽然可以拓展到各类体裁的艺术创作之中,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限制。
  首先,言情被理解为一种题材类型。这类题材的限制包括多个方面。一是人物被限制在青年男女的范围内。二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必须足够曲折、传奇、浪漫。三是这些故事必须被理解为虚构的。四是言情故事的中心目的不能是“情”之外的其他对象。比如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里面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故事,虽然也具有传奇性,但因这个故事的核心目的并非为写情而写情,而是为励志而写情,就不容易被理解为“言情”。从创作实践来看,很大部分小说都不可避免地要写爱情,甚至包括革命历史小说、历史演义小说,乃至武侠小说等,都会有不少篇幅写传奇爱情故事,但由于这些小说并不以写“情”为最高目的,所以也不会被称为“言情”。举一个很容易被理解的例子,《孔雀东南飞》描写了青年男女传奇浪漫的虚构爱情故事,但是这个长诗的核心目的并非被理解为“情”本身,而是被理解為表现青年男女对自由的向往,或者被理解为封建礼教对人之自由的伤害,所以很少有人把这个故事看作“言情故事”。
  其次,言情也被理解为一种情节模式。由于言情故事必须以表现“情”本身为中心,所以它在安排故事情节的时候也会受到很多限制。言情小说最好从始至终都安排与爱情变化相关的情节,并以此为主线。情节的核心要素是因果关系。情节在推进过程中,会形成一系列因果链,在追问因果链的时候,不能处处将推动情节发展的“因”归结为爱情某一方情感之变化或坚持之外的元素上去。一个爱情悲剧,不能将悲剧的原因归结为经济上的窘迫或社会的迫害。如果这类原因被强调过多,就不易被理解为言情小说。比如鲁迅的《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核心原因,并非被理解为主人公情感的变化,而是社会的不宽容,所以《伤逝》就不被看作言情小说。言情小说也不能太短,太短的故事情节不够曲折,传奇性不够,所以也不易被视为言情小说。
  再次,言情也可被理解为一种风格。言情故事要足够通俗易懂,不要太“严肃”,不要太“精英”,不要太“哲学”。言情故事被理解为通俗故事,贴近生活或心灵,容易被一个比较大的群体接受和喜爱。一旦不具备这样的风格,其目的就容易遭受怀疑,被认为并非为写情而写情,因而也就不会被看作言情。因此,言情故事,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休闲性。观看言情电影、阅读言情小说的观众和读者,目的性非常明确,他们之所以要选择这样的故事来观看或阅读,就是为了看别人的情感故事,释放或刺激自己之情感,摆脱自己日常情感单调造成的“烦闷”。言情故事的作者与读者之间达成的这种契约关系,造就了言情故事的模式,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固化为一种编撰故事的体裁。
其他文献
作为东亚文化圈层的国家,韩国对中国电影(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消费表现出与日本、欧美等其他地区不同的特征。韩国学者朴春植明确指出,谢晋、张艺谋、陈凯歌、李安、蔡明亮、贾樟柯等著名导演的艺术电影,携带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声誉,并在海外市场斩获不菲的成绩,然而在韩国,因浓厚的艺术性,反而没能获得票房成功。[1]即便是海外大卖的《霸王别姬》,首尔的观影人次也不过25万。韩国市场强调商业电影的消费,尤其集中在
期刊
宏观而言,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语境下创作出来的,带有独一无二的文化印记;所有的艺术家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磁场中被限定塑形的,与生俱来且概莫能外。具象而言,创作者怎样挖掘并解读地域文化,作品呈现出何种状态、具备何种样貌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内涵,却大有差异且千姿百态。  辽宁的戏剧创作,特别擅长在脚下这片文化沃土中发现题材、找寻素材,创作出极有辨识度的、受观众欢迎的舞台艺术作品。相应地,辽宁戏剧的成
期刊
一、“档案冲动”与“事实性”  作为近十年来“档案艺术”概念的主要奠基人,哈尔·福斯特在2004年出版的《档案冲动》一书(The Archival Impulse)中为这一艺术类型提供了基本描述:“粗略的说,档案艺术家寻求对历史信息(往往是遗失的或者被替代的)进行物理上的呈现。以此为目的,他们会对现成的图像、物品与文本进行阐释,并偏好采用装置的方式。”[1]这几乎成为之后“档案艺术”被征引的基本定
期刊
自新中国成立初期,辽宁即被誉为“共和国长子”,在这个令人自豪的称谓背后,不但有动人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更蕴含着绵延至今的精神力量。2018年,中共辽宁省委正式发布了以“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为表述语的新时代辽宁精神,在这16字表述语中,“长子情怀”被列在第一位,是逻辑起点,“忠诚担当”是核心要求,“创新实干”是实践要求,“奋斗自强”是实践特征与目标方向。新时代辽宁精神是对“共和国
期刊
新浪潮电影的标志性人物戈达尔(Jean-Luc Godard,1930— )在当代档案艺术(Archival Art)、既成品艺术(Found Footage)产生、发展历程中具有突出的引导性地位。这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其电影《电影史》的制作。  十年(1988—1998)的《电影史》创制在戈达尔后期艺术创作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精神痕迹。一定程度上,戈达尔的影像生产方式可以以此片为界分作前后两个阶
期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电影在拍摄数量、制片成本、影院数量、票房规模以及节展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无须讳言,当下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持续性的市场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很难真正进入国际市场,获得海外认同。近十年来,黄会林、刘康、陈林侠等国内科研团队分别将目光投向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与接受研究,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相比较而言,20世纪90年代末迅速崛起的韩国电影已成为新近的世界电影强
期刊
短篇小说在40年来的际遇可以说经历了重大的变化。  在现代中国,短篇小说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人物鲁迅,就是以短篇小说名世的,他的短篇小说堪称中国现代文化最珍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精神资源。短篇小说一直是中国新文学重要的、无可争议的关键性的类型。如当年旨在建构经典的“新文学大系”的出版就是以短篇小说作为重要资源的。此后直到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短篇小说也依然是最重要的文学体裁。开始于
期刊
在已有的研究中,明星对票房[1]的影响被反复论证,如美国《纽约时报》的秃鹫网站(Vulture)每年评出好莱坞最具价值的明星排行榜;《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系列中给出中国男、女演员的年度票房累计贡献及平均贡献度,并明确指出明星因素对于票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明星可以视作民族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显性反馈,对文化的外在行为产生影响。因而,在一定的层面上,“明星可以帮助电影投资确定未来市场行情,降低
期刊
自2003年的战争电影《实尾岛》开创了韩国电影的“千万”时代至今,韩国电影市场涌现了19部观影人次达千万级的本土电影。[1]如此量级的票房成就,出现在人口总数仅有5106万的韩国,实属奇迹。韩国市场对外语片亦持开放态度,2006年韩国政府调整电影银幕配额制(Screen Quota,是韩国对国产片的保护措施。从2006年起韩国调整了国产片的配额,把电影院义务播放国产片的天数减少了一半,对外语片更加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档案意识与档案使用意识在当代艺术领域逐渐扩张,美术史家自觉为正在进行的当代艺术建档[1];研究型美术馆举办艺术文献档案展;在艺术实践领域,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与艺术团体借助现实档案或运用档案逻辑进行艺术创作,形成“档案热”[2]。此类档案艺术(Archival Art)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介入意识,自带反思现代记忆书写与话语机制的性质,通过个人视角和对于历史暗角的重述,对宏大叙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