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一个中学音乐教师,如何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艺术美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音乐课堂的全过程,是每一位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爱国主义;音乐课堂;渗透
师:“从歌名《我的中国心》大家能猜出这是一首什么主题的歌曲?”生:“爱国”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音乐课上,每一学期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都与家、国有关的?”师:“你们喜欢这些歌曲吗?为什么?”生:“喜欢,因为这些歌曲、乐曲很振奋人心。”
师:“在你心里,爱国意味着什么?”生:“爱家”“爱爸爸妈妈”“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上面是在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堂音乐课上我和学生的一段对话。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作为一个中学音乐教师,如何针对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音乐课堂的全过程,是每一位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重要的课题。
一、 研究教学大纲,领会大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音乐之美育人”,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它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的价值情感体验与音乐艺术的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音乐新课标的要求。
二、 梳理教材内容,抓住愛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古今中外蕴含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音乐作品像满天繁星一样,数不胜数,这其中的很多作品都收编到我们的中学音乐教材中。如编入人音版八年级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歌曲。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了黄霑的愤慨,于是他与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歌曲用第一人称,充分利用附点、切分节奏等音乐元素,用直抒胸臆的语气突出表现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词语,表达出作者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之情。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民族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
音乐教材里还收编的很多传扬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作品,如编入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中国一首古典乐曲,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渔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民族器乐之美,提高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又如在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雪域天音》中,学生很直观地发现本单元藏族民歌的歌词中很多表达的是藏族同胞对北京的向往、对共产党解放军的感激爱戴之情,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口,通过图片、文字简要介绍西藏解放前封建农奴制度的落后、腐朽与残酷,是共产党、解放军让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并当家作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的支援和西藏各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西藏人民从此过上了越来越幸福的生活。因此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唱出“家乡的亲友很多,唯有爹娘最亲;世上的人很多,唯有解放军最好”。
除此之外,在音乐教材中,还介绍了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让学生在共享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开阔视野,就像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弘扬爱国主义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特别是在这些优秀外国音乐作品中也有很多极具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如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捷克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沃尔塔瓦河是纵贯捷克南北的一条最大的河流,交响诗《沃尔塔瓦河》通过描绘沃尔塔瓦河两岸美丽的景色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来表现作者对人民、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特别是当学生了解到,作品所赞美的沃尔塔瓦河在捷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像黄河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这个信息时,更能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要认真梳理教材内容,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三、 构建灵活的课堂教学框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以聆听为主线,灵活地在构建音乐课堂教学框架,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
在导入环节,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选择一些切合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音乐或视频导入,学生在愉悦欣赏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情怀。如在教唱《大海啊,故乡》的导入时,播放歌曲《乡音》的视频,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当第一句“谁的声音那么轻,仿佛妈妈的叮咛”响起时,就像魔法一样,学生立马都安静下来,聆听音乐的同时,看着屏幕上似曾相识的视频,陷入沉思中,音乐把他们的思绪带到了远方,随着音乐的进行,“不改乡音,不忘初心”(歌词最后一句)就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为新歌的学习做足思乡爱国的铺垫。 在新授课环节,在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知识技能教授的同时,也可以充分运用各种灵活的方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讲授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时,先让学生通过歌(乐)曲的聆听,感受体验歌(乐)曲的风格特征,然后进行谱例对比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强调:五声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是由12356五个音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虽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为什么“五声调式”被称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更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进行节奏训练时,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国歌》教唱时,虽然学生对歌曲非常熟悉,但真正把各种音乐要素表达正确的不多。所以在这首歌曲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比听辨不带附点和三连音与带附点和三连音的节奏,哪种节奏更能表现出中华儿女的力量与决心,然后带着这种力量与决心的情绪来进行节奏练习,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知识的要点,突破难点。
又如在欣赏《葬礼进行曲》(片断)时,对作者肖邦的介绍不能仅限于波兰作曲家、钢琴家,“钢琴诗人”、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还必须强调肖邦的生平。告诉学生肖邦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创作。他的作品题材紧密联系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主义的诗歌,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思想内容深刻的作品,因此肖邦还被誉为“波兰民族的伟大歌手”,《葬礼进行曲》也被研究肖邦的学者称为“死之诗”,作品好像在哀悼那些为祖国而勇敢献身的爱国志士。
除此之外,在课堂的其他环节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课堂上感受到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表达出来。
如在教授戏歌《唱脸谱》这首歌曲时,学生在感受京剧独特的唱腔韵味,欣赏京剧生、旦、净、丑脸谱独特的艺术之美,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后,学生小结归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京剧艺术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不知不觉中充满着教室的每个角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時刻牢记学校教育的初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教师在利用学校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个人师德的提高。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只有以更高的师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初中音乐教材编写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用书(简线通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3]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19.
作者简介:
陈娇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玉兰学校。
关键词:爱国主义;音乐课堂;渗透
师:“从歌名《我的中国心》大家能猜出这是一首什么主题的歌曲?”生:“爱国”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音乐课上,每一学期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都与家、国有关的?”师:“你们喜欢这些歌曲吗?为什么?”生:“喜欢,因为这些歌曲、乐曲很振奋人心。”
师:“在你心里,爱国意味着什么?”生:“爱家”“爱爸爸妈妈”“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
上面是在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堂音乐课上我和学生的一段对话。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而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作为一个中学音乐教师,如何针对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音乐课堂的全过程,是每一位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重要的课题。
一、 研究教学大纲,领会大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音乐之美育人”,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它不同于空洞的政治说教,也有别于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的价值情感体验与音乐艺术的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音乐新课标的要求。
二、 梳理教材内容,抓住愛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古今中外蕴含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音乐作品像满天繁星一样,数不胜数,这其中的很多作品都收编到我们的中学音乐教材中。如编入人音版八年级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就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歌曲。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了黄霑的愤慨,于是他与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我的中国心》。歌曲用第一人称,充分利用附点、切分节奏等音乐元素,用直抒胸臆的语气突出表现海外赤子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用“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等具有中华民族特征的词语,表达出作者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之情。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民族歌手张明敏演唱了这首歌,打动了无数炎黄子孙的心,引起了中华同胞的强烈共鸣。
音乐教材里还收编的很多传扬我国各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作品,如编入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中国一首古典乐曲,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阳箫鼓》,后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渔舟”“暮鼓”“花影”等春江迷人的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在音乐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民族器乐之美,提高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又如在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雪域天音》中,学生很直观地发现本单元藏族民歌的歌词中很多表达的是藏族同胞对北京的向往、对共产党解放军的感激爱戴之情,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口,通过图片、文字简要介绍西藏解放前封建农奴制度的落后、腐朽与残酷,是共产党、解放军让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并当家作主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的支援和西藏各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西藏人民从此过上了越来越幸福的生活。因此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唱出“家乡的亲友很多,唯有爹娘最亲;世上的人很多,唯有解放军最好”。
除此之外,在音乐教材中,还介绍了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让学生在共享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同时,开阔视野,就像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弘扬爱国主义既要立足民族,又要面向世界”“我们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特别是在这些优秀外国音乐作品中也有很多极具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如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交响诗《沃尔塔瓦河》,其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捷克民族音乐文化内涵和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怀。沃尔塔瓦河是纵贯捷克南北的一条最大的河流,交响诗《沃尔塔瓦河》通过描绘沃尔塔瓦河两岸美丽的景色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来表现作者对人民、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特别是当学生了解到,作品所赞美的沃尔塔瓦河在捷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像黄河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这个信息时,更能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瑰宝,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老师要认真梳理教材内容,抓住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
三、 构建灵活的课堂教学框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以聆听为主线,灵活地在构建音乐课堂教学框架,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
在导入环节,可以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选择一些切合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音乐或视频导入,学生在愉悦欣赏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情怀。如在教唱《大海啊,故乡》的导入时,播放歌曲《乡音》的视频,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当第一句“谁的声音那么轻,仿佛妈妈的叮咛”响起时,就像魔法一样,学生立马都安静下来,聆听音乐的同时,看着屏幕上似曾相识的视频,陷入沉思中,音乐把他们的思绪带到了远方,随着音乐的进行,“不改乡音,不忘初心”(歌词最后一句)就顺理成章地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为新歌的学习做足思乡爱国的铺垫。 在新授课环节,在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知识技能教授的同时,也可以充分运用各种灵活的方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如在讲授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时,先让学生通过歌(乐)曲的聆听,感受体验歌(乐)曲的风格特征,然后进行谱例对比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强调:五声调式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调式,是由12356五个音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古代和民间音乐中,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种种变化和完整的音乐理论体系,因此,虽然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它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通过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为什么“五声调式”被称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更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进行节奏训练时,也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国歌》教唱时,虽然学生对歌曲非常熟悉,但真正把各种音乐要素表达正确的不多。所以在这首歌曲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比听辨不带附点和三连音与带附点和三连音的节奏,哪种节奏更能表现出中华儿女的力量与决心,然后带着这种力量与决心的情绪来进行节奏练习,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知识的要点,突破难点。
又如在欣赏《葬礼进行曲》(片断)时,对作者肖邦的介绍不能仅限于波兰作曲家、钢琴家,“钢琴诗人”、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还必须强调肖邦的生平。告诉学生肖邦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对祖国命运的关注伴随着他的生活和创作。他的作品题材紧密联系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主义的诗歌,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民族风格、思想内容深刻的作品,因此肖邦还被誉为“波兰民族的伟大歌手”,《葬礼进行曲》也被研究肖邦的学者称为“死之诗”,作品好像在哀悼那些为祖国而勇敢献身的爱国志士。
除此之外,在课堂的其他环节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课堂上感受到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表达出来。
如在教授戏歌《唱脸谱》这首歌曲时,学生在感受京剧独特的唱腔韵味,欣赏京剧生、旦、净、丑脸谱独特的艺术之美,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后,学生小结归纳:“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京剧艺术是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瑰宝”……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不知不觉中充满着教室的每个角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固本培元、凝心铸魂,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時刻牢记学校教育的初心,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初心。教师在利用学校这个主阵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注意个人师德的提高。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只有以更高的师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自己的课堂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初中音乐教材编写组.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教师用书(简线通用)[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3]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2019.
作者简介:
陈娇女,福建省漳州市,漳州玉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