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加强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及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不同措施护理后,心理焦虑、心理抑郁等负面情绪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且研究组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指由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引发的心脏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7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加强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24例,年龄62至87岁,平均年龄(71.82±2.45)岁,心功能评级:II级57例、II级33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7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性别、年龄、例数、心功能评级等情况对比结果P>0.05,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两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如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分析方法包括询问当事医护人员、查阅相关病例资料、询问当事患者及家属等。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焦虑(利用SAS量表掌握患者心理焦虑状态,10分以下无焦虑、16分以上重度焦虑,即分数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抑郁(经SDS量表评价患者心理抑郁程度,50分以下无抑郁、70分以上重度抑郁,即分数越高则抑郁程度越重)]及满意度(出院当天指导患者独立完成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涉及本次住院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及服务态度等,满分100分,得分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
1.2.2 舒适护理 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利于患者充分休息提高抵抗力,保持适宜温度及湿度,定期对地面、物品及空气消毒;②讲解疾病知识、例举成功治疗病例、指导家属配合,提高患者自信心及对医护人员信任感;③取半坐位或坐位时应将头、背给予软垫支撑,尽量放松机体缓解疲劳;④准确评估患者呼吸道痰液情况(性状、分泌量),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气道湿化具体方案;⑤提供协助拍背、改变体位等措施促进患者排痰,鼓励其多饮水稀释痰液利于排痰;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⑦提供柔软舒适的床褥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⑧饮食原则应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适当食用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必要时可遵医嘱灌肠或给予缓泻剂;⑨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运动方式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如散步、太极拳等;⑩讲解良好生活习惯、遵医嘱治疗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积极意义,指导其保持乐观积极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若条件允许可提供书籍、音乐、电视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由于疾病所致生理或心理不适感。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7.0)软件包完成統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 ±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不同措施护理后,心理焦虑、心理抑郁等负面情绪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且研究组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及满意度对比分析( ±s;分)
组别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34) 18.82±2.09 9.87±1.36*★ 76.78±8.29 46.27±5.61*★ 93.24±1.80*
对照组(n=34) 18.73±2.11 14.24±1.68★ 76.45±8.14 60.29±7.88★ 80.92±3.33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与护理前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结构、习惯等因素不断变化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正确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障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但有研究显示[1],肺源性心脏病属于机体严重应激反应,患者由于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疗效等因素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将无法积极配合甚至排斥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其护理后心理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低。提示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保障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
舒适护理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使用的新型护理措施,其目的在于尽量提高患者生理舒适的基础上同时改善其心理舒适度,使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获得身心舒适感。本文中研究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后,其心理负面情绪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与岳丽[2]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连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6):1183-1185.
[2]岳丽.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综合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0):111-112.
关键词:肺源性心脏病;舒适护理;应用效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指由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从而引发的心脏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本文将对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7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临床研究,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加强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24例,年龄62至87岁,平均年龄(71.82±2.45)岁,心功能评级:II级57例、II级33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将7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性别、年龄、例数、心功能评级等情况对比结果P>0.05,提示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两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如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生命体征监测、呼吸道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分析方法包括询问当事医护人员、查阅相关病例资料、询问当事患者及家属等。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焦虑(利用SAS量表掌握患者心理焦虑状态,10分以下无焦虑、16分以上重度焦虑,即分数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抑郁(经SDS量表评价患者心理抑郁程度,50分以下无抑郁、70分以上重度抑郁,即分数越高则抑郁程度越重)]及满意度(出院当天指导患者独立完成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内容涉及本次住院治疗过程中获得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及服务态度等,满分100分,得分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给予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
1.2.2 舒适护理 ①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利于患者充分休息提高抵抗力,保持适宜温度及湿度,定期对地面、物品及空气消毒;②讲解疾病知识、例举成功治疗病例、指导家属配合,提高患者自信心及对医护人员信任感;③取半坐位或坐位时应将头、背给予软垫支撑,尽量放松机体缓解疲劳;④准确评估患者呼吸道痰液情况(性状、分泌量),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气道湿化具体方案;⑤提供协助拍背、改变体位等措施促进患者排痰,鼓励其多饮水稀释痰液利于排痰;⑥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⑦提供柔软舒适的床褥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⑧饮食原则应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适当食用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必要时可遵医嘱灌肠或给予缓泻剂;⑨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运动方式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如散步、太极拳等;⑩讲解良好生活习惯、遵医嘱治疗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积极意义,指导其保持乐观积极心态接受治疗与护理;?主动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若条件允许可提供书籍、音乐、电视等物品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其由于疾病所致生理或心理不适感。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利用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7.0)软件包完成統计学分析,其中以t检验计量资料(由 ±s表示),X2检验计数资料[由X(%)表示],当结果为P<0.05时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不同措施护理后,心理焦虑、心理抑郁等负面情绪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理想,且研究组对本次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则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变化情况及满意度对比分析( ±s;分)
组别 焦虑 抑郁 满意度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34) 18.82±2.09 9.87±1.36*★ 76.78±8.29 46.27±5.61*★ 93.24±1.80*
对照组(n=34) 18.73±2.11 14.24±1.68★ 76.45±8.14 60.29±7.88★ 80.92±3.33
注:*表示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与护理前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结构、习惯等因素不断变化以及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多因素共同作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正确有效的护理配合是保障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但有研究显示[1],肺源性心脏病属于机体严重应激反应,患者由于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疗效等因素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部分患者将无法积极配合甚至排斥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及预后。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其护理后心理负面情绪改善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低。提示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保障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
舒适护理是近年来于临床推广使用的新型护理措施,其目的在于尽量提高患者生理舒适的基础上同时改善其心理舒适度,使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获得身心舒适感。本文中研究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后,其心理负面情绪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且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与岳丽[2]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舒适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利于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值得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连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06):1183-1185.
[2]岳丽.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综合护理[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