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画吴昌硕小像《棕阴纳凉图》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派大师任伯年作于1887年的《棕阴纳凉图(吴昌硕小像)》就目前所知,是在任伯年为吴昌硕所作画作中,以吴昌硕为题材的仅有8幅,都属于任伯年人物画作的精品。其中1883年任伯年作《芜青亭长像》现为浙江安吉县博物馆藏。而在1886-1888年间,任伯年以吴昌硕本人为题材的绘画中,包括了这幅《棕阴纳凉图》,以及现藏于浙江博物馆、1888年所作的《酸寒尉像》、《蕉荫纳凉图》。
  《棕阴纳凉图》是吴昌硕后人旧藏,是首度在市场中亮相的任伯年画吴昌硕小像题材作品。同时,也是这几幅作品中唯一为吴昌硕家属珍藏,并含吴昌硕自题签条的一件。纵110cm,横55.5cm,设色纸本,几近全品相。画心中,吴昌硕的老师杨见山题跋,称此画:“神情酷肖,尤妙在清风徐徐从纸上生,顿觉心肺一爽,如服清凉散,技至此可谓神矣!”这种“安得解搅大自在,放浪形骸了无碍”的样貌,是开埠后上海文人生活的写照,也能看出任伯年满怀知音的情谊,和他对吴昌硕事业的支持。艺术大师以执着面对艺术理想的坦荡洒脱,一定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从这幅作品中便可感知。
  画这幅画时,任伯年48岁,吴昌硕44岁,两人都正当盛年。画面上,一大片棕榈为背景,浓淡墨勾染并施,棕榈树下,昌硕先生倚书与朱琴,赤膊席地而坐,静静地纳凉,神情自若。他双目远视,若有所思,眉梢略向上,口鼻两旁寿带纹勾起,—股英杰不凡之概,流溢于眉睫之间。任伯年为什么要在他的艺术鼎盛时期,特意捕捉他扇罢小憩如此心闲神畅的一刹那,为吴昌硕画这样一幅很像是家庭留影一样的像,画面背后带出了任伯年、吴昌硕与海上画坛说不完的故事。
  如今在上海山西北路,人们仍然能看到一幢砖木结构石库门两层楼,它曾陪护吴昌硕度过晚年的生活。1913年,在海E大画家王一亭帮助下,考虑到几十年来在上海从艺、交友所集聚的人脉,70岁的吴昌硕终于携妻从苏州迁至上海。这位为人谦恭,却穷其毕生精力追求艺术的巅峰的大师,寓居在这三间两厢房中,把海派书画引领进了鼎盛时期,直至去世。在二楼中央的画室,居中临南窗安放有—张大画桌,上面除了放有文房四宝和大师与西泠印社来往的书札信件外,一尊弥勒佛笑迎亲朋同好。这是在几经反复数十年后,吴昌硕才如愿获得这个一方天地,回想起来过程不算艰辛却也颇为周折。
  早在1883年3月,因为要坐船去天津大沽口,吴昌硕借上海登船的机会,在“颐颐草堂”里拜望了慕名已久的海派书画翘楚任伯年。这是当时和未来海派两位大师级人物的第一次会面。任伯年这位明星级的艺术家,欣喜地为吴昌硕作了《芜青亭长像》以此纪念。谈话间,上海艺苑初现勃兴的势头,令吴昌硕十分向往。不久后,他虽然回到苏州生活,但从他为上海借住之处所题斋名“去住且随缘室”里,多少透露出他萌发了移家海上的念头。
  1887年,对于任、吴二人来说都非比寻常。那一年,惊世骇俗的埃菲尔铁塔正式破土动工,巴黎城的现代主义从古典主义中拔地而起,而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到处是煤气电灯、电}艮电话,自来水、洒水车、自鸣钟、跑马场,五光十色,比起周围的战火不断,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金融的发达、贸易的兴盛,更重要的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活力的艺术新天地,以它巨大审美创造力和包容性,吸引着各地的书画家们。正如张鸣珂在《寒松阁谈艺琐录》里所说,“当时的上海,白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而来,侨居卖画,公寿、伯年最为杰出。”任伯年作为第一代海派书画群体的重要人物,当时他早已名扬海外,绘画事业如日中天。也正是那年,在和任伯年等人切磋艺事后不久,感受着水上轻风摇曳和南方冬日暖阳的惬意,吴昌硕正式携全家迁往上海。
  初到上海的吴昌硕生活并不理想,一度曾住在吴淞江的小船上。因为要时常到浦东作画办事,来往奔波,作品却乏人问津。摩登的大上海Ng_群雄逐鹿,画家面临的是激烈的竞争和挑剔的眼光。而这时候任伯年润例之高,据说一张四尺画几乎可以养活一家数口人一个月。哪怕如此高的价格,求画的人依然甚多,任的画案上积稿如山,应接不暇,有的求画者为了能及时取到画件,不惜加价,甚至加倍。难能可贵的是,这位成功的画家,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号召聚集了—批有才华和底气的书画家,他为其他画家撰写荐语,这里面就包括了吴昌硕。有趣的是,1886年,吴昌硕还为任伯年刻过一枚“画奴”大印,边款曰:“伯年先生画得奇趣,求者踵接,无片刻暇,改号‘画奴’,善自比也。”同款“画奴”熨纸石以及大量任伯年画稿也在今年西泠春拍“任伯年遗珍专场”亮相。正是这样,海派书画家整合成了—个群体。海派书画苑这支艺术精英团队,团结同仁,提携后进,扶持学子,襟怀坦荡、高风亮节,画坛内部的优胜劣汰,推动着海派艺术不断成熟,也为日后涌现像吴昌硕这样的大师名家建构了一个平台。
  现实有时候会磨砺理想的高度,这对所有浪漫主义者都是最深刻的体验。吴昌硕从26岁离家去苏杭寻师访友,到青年中了秀才,却绝意仕途,立志潜心于艺术。从客居上海“去住目随缘”,到任伯年辞世后,成为海派书画新的领军人物,最终他以雄健郁勃、瑰丽豪放的画韵笔姿,赢得了上海新兴市民的喜爱,也受到了海外艺苑的肯定。作为领袖式的人物,他又参与了海上题襟馆书画会、豫园书画善会等社团的组织领导工作,成为海派书画家的一面旗帜,之后在众望之下出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在任伯年历年为吴昌硕所作画像中,我们看到他容貌的变化,也见证了任伯年人物画技法的演变。
  如今我们依然在谈论人文理想。这是一种持续的冲动,也是一种共有的感动。大师正是怀着一颗虔诚的、谦虚的心才敲开了艺术的大门。对艺术的执著,要耐得住寂寞,但不是与生活疏离,只有将艺术融入生活,才是艺术家最美好的体验。海派书画凸显了鲜明的生活情致、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经济价值,使上海成为当时全国书画创作的中心和最为活跃之地。在当今艺术品市场中,海派书画的价格远不及京津等派,2011年西泠春拍一幅任伯年所绘《华祝三多图》拍出了1.67亿元,开创了海派书画的亿元先河。这幅《棕阴纳凉图(吴昌硕小像)》更是见证了两位海派书画领军人物惺惺相惜,互为对方才情而倾服的莫逆之交。
其他文献
以中世纪到近代绘画为主轴珍藏天下美术佳作  多瑙河畔古都名城纷纷相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被誉为“多瑙河玫瑰”的古都布达佩斯。沿着美丽的大街,走向内可兹塔尔萨沙格街(安卓斯路)东端,便来到耸立着天使像的英雄广场。广场对面那座新古典样式的高贵建筑,就是拥有欧洲一流美术藏品的布达佩斯国立美术馆。  欧洲为数众多的美术馆,均以皇家收藏品为基础建起,而布达佩斯国立美术馆一开始则是国家的支持下,有系统地搜集美
期刊
《瞻园友松题名与碑志诗刻全拓合痃》是敝斋收藏的众拓本中年代稍晚却十分精彩的一件。说它精彩是因为广东顺德黄建筅撰并书《瞻园碑志》,河北南皮张之洞题《咏瞻园》诗,黄建筅步张宫保(之洞)原韵和诗,又张炯题“友松”两字,广东顺德蔡守题签条(图1)。此碑拓立轴由“三高官名士”合作,故曰精彩。全长249厘米,宽70厘米。画心长128厘米,宽76厘米。全拓就墨色及石纹看,由四块拓片合成一幅。  先看碑额题书,白
期刊
民国武侠小说大家,首推还珠楼主。楼主原名李善基(1902-1961),后改名李寿民,四川省长寿县人。父亲李元甫曾任苏州知府,后弃官返里任塾师。寿民自幼得乃父调教,三岁开始习字,五岁吟诗成文,九岁作五千言之“一字论”,惊动闾里,县衙特送“神童”匾到李家祠堂,值资鼓励。  李寿民十岁丧祖母,乃父领着他到成都奔丧之后,随家庭教师王二爷上峨眉山,开始少年习游,嗣后三上峨眉,四登青城,为日后写武侠小说以峨眉
期刊
10月31日晚,为期4天的中国嘉德2012年秋拍落下帷幕。4天拍卖共分为30个专场,合计成交2387件艺术精品,总成交率为68.77%。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油画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等板块总成交额为17.45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书画部分以11亿元占总成交额63%,表现不俗。古代书画成交率高企,多幅作品以过千万元成交;近代书画专场大师级画作表现亮眼。  古代书画成交率高企重振市场信心 
期刊
2012年11月3日,第六届“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暨“冷战美学——王广义个展”在浦江华侨城中意文化广场揭幕。本届艺术计划有中国当代艺术家王广义带来其大型艺术作品《冷战美学》,同时,著名艺术家隋建国继续完成其划时代的浦江华侨城《偏离17.5度》大型装置作品。  “浦江华侨城十年公共艺术计划”自2007年启动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年,从2007年“点穴·隋建国艺术展”、2008年“征兆·汪建伟大
期刊
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展  唐“草圣”张旭墨迹的传世孤本草书《古诗四帖卷》、怀素的《论书帖卷》,五代山水画宗师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北宋微宗赵佶的《瑞鹤图卷》,南宋陆游的《自书诗帖卷》,北宋《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元赵孟頫的《红衣西域僧图卷》……这些辽宁博物馆的重要馆藏,在11月22日起于深圳博物馆旧馆展出。展品年代跨唐、宋、元、明、清五代,第一批作品展出时间为11月22日至12月1
期刊
北京华辰2012年秋拍于10月31日在北京收槌,中国书画、瓷器玉器工艺品、油画雕塑、苏绣、影像、20世纪老唱片、百年启功等12个专场总成交额1.53亿元人民币,总成交率60%。其中“老唱片”专场成交额虽小,却备受关注;中国书画部分作品多以无底价拍卖,精品高价成交;而作为华辰独有的门类,影像专场今年以五大专题亮相,再创佳绩。  “老唱片”成交虽小却备受关注  在拍前备受关注的“百年留声——20世纪老
期刊
杜南发先生的办公室挂满名人字画。何绍基、郑孝胥、溥儒、周作人、丰子恺、沈从文、曹聚仁的真迹,讲起来都有缘。郁达夫写给郑子瑜的名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在郑子瑜身后由杜南发收藏。金庸赠给杜南发的书法是“诗圣主国,朱雀腾飞”,可视为一个谜面,谜底是“杜君南发”。闲谈司,杜南发取出一幅台静农赠古龙的字,当年他曾在古龙家里见过,如今书法上可见撕过的裂痕,也许在古龙身后遭遇过小风波。杜南发说,
期刊
名望船长家族的财富积淀  斯塔维洛斯·尼阿乔斯(Stavros Spyros Niarchos),这是位传奇的希腊船长,是亚特兰蒂斯号游艇(yacht Atlantis)的主人,在他的一生中,有许多的建树,不仅为自己、为家族赢得了荣誉与财富,在经营自己的事业之时,他还收集了许多现今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其中包括文森特·梵高的《割耳朵后的自画像》,巴勃罗·毕加索的自画像《我,毕加索》等。  在世界动荡的
期刊
薄薄两册《巴黎茶花女遗事》,置于案头颇不起眼。然而,谁能想象在一百多年前,作为第一部国人翻译的西洋小说,它可是“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此次西泠秋拍中的这个版本——1899年林氏畏庐刻本,为原刻初印本,封而白纸书签,扉页浅绿色色纸,上有林纾手书“巴黎茶花女遗事,冷红生自署”,卷未刻有“福州吴玉田镌字”。据称当时仅印100部,流传甚稀。笔者案头这一部即是其中之一,为日本汉学家波多野太郎旧藏。  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