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长期开展国学教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广州市白云区新园小学积极探索文化建设道路,提炼出“经典养人”的学校文化品牌。国学教育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师生们在培养文化自信的同时,增长了学识,提高了修养。
【关键词】国学;经典养人;特色学校
学校文化蕴含着一所学校对于教育的深层理解,表达了学校对教育理想、意义和价值的追寻。在新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与办学品位,寻求契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方向,广州市白云区新园小学积极探索新的文化建设思路,开辟了以“经典养人”为理念引导的文化实践路径。
一、“经典养人”的形成背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校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土壤。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都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园小学近年来开始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从中华文化和学校历史文化等方面出发探寻学校文化之根,提炼出“经典养人”的学校文化品牌。
(一)传统文化回归萌生了“经典养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回归传统文化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民族诉求之下,让孩子们沐浴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成为社会和学校的责任,也让新园小学萌生了学习国学、以经典育人的教育理念。因此,“经典养人”的提出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国学教育探索孕育了“经典养人”
2004年,新园小学开始推动“国学教育”,秉承“传承国学经典,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君子”品质。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歌赋,学生获得心灵的陶冶,也学会了为人处世之道。国学教育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家长的认同,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对国学教育的探索为“经典养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同时“经典养人”也是对学校前期国学教育的提炼和升华。
(三)儿童学习天性促成了“经典养人”
小学是记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阅读和吟诵传统文化经典,不仅能够长久地牢记心中,而且能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发酵,从而有益于学生人格智能的培养,有益于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有益于对文学造诣的训练。鉴于此,新园小学开展的国学教育,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精心挑选了符合学生年龄阶段和当今时代发展的文化经典,进一步深化了“经典养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品牌内涵。
二、“经典养人”的价值体系
(一)“经典”的界定
“经典”的原意是指经過历史挑选出来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典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社会遴选、大众认同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积极影响的文化结晶与优秀著作。新园小学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状况选择了两个方面的经典作为学校的育人载体。一是经典之文,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具价值的书。它包含以儒家为主的国学经典、以古体诗为主的诗词,以及中外儿童文学经典。二是经典之艺,即古往今来能人志士需要具备的基本才能。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代,“六艺”也有新的界定:“礼”即礼仪道德,“乐”即音乐修养,“射”即体育竞技,“御”即核心能力,“书”即书画美术,“数”即科学素养。
(二)“经典养人”的教育追求
每一所成功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追求。新园小学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对“经典养人”的教育追求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其一,涵养人之格局。格局是指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体验经典是对历史深度的挖掘,可以积淀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具有大胸襟的品行与志存高远的境界。其二,修养人之善良。“善”是我国历来追求的一种优秀品质,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到孟子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从《易经》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到《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学习经典,可以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夯实做人的根本,激发他们向上、向善的本性。其三,滋养人之真诚。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这就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让学生从小学习经典,能更好地使真诚扎根他们的心灵,从根本上减少失信的行为。其四,培养人之良习。班固在《汉书·贾谊传》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开展经典学习,让学生模仿国学经典中圣贤的处事原则,慢慢内化为自身的行事习惯。其五,怡养人之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美好追求,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学习经典,修养德行是师生获得幸福感的前提,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追求下,新园小学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逐渐形成了健全完善的育人体系。
(三)“经典养人”的理念体系
“让经典扎根心灵,用文化浸润人生,培养有根有识的现代中国人。”这是新园小学长久以来秉承的教学理念。学校以经典文学为育人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在师生的思想深处。教育更需要培养人的文化自信,让人拥有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成为有文化根基、有见识的现代中国人,并在传承中发扬优秀文化。为此,新园小学设立了“明德修身,向上向善”这样志存高远的校训,“正心诚意,雅言雅行”这样严于律己的校风,“博学启智,达己达人”这样不断进取的教风和“好书精艺,宜静宜动”这样激励自我的学风。整个学校理念体系的建构,符合学校“经典养人”的美好愿景。
三、“经典养人”的实践平台
(一)引人入胜的校园环境
在“经典养人”的理念指引下,学校努力建设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环境,整个校园环境都是优雅而富有诗意的。静坐于班级,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班级主题和教室黑板设计;行走于不同的楼廊之间,可以分别领略国学、诗歌、“六艺”和儿童文学的文化风采。每栋教学楼亦有自己寓意深厚的名字,根据文化理念分别命名为“兴文楼”“达艺楼”“明德楼”,教师行政楼则被命名为“成蹊楼”,寓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除此之外,学校还构建了别具一格的“知子乐园”,所谓“知子”,即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智慧人物的化身。“知子乐园”映现了由先秦诸子至清朝晚期具有广泛文化影响力和对国家具有重大贡献的伟大人物及其著作经典,让小学生在充分接触经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陶冶性情,使心性向善、向上。 (二)丰富独特的国学课程
新园小学根据“经典养人”的理念,还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博学板块和游艺板块。博学板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吟诵来学习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和儿童文学经典,加深学生对经典的了解。游艺板块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开展“新六艺”课程,以此掌握中华礼仪,培养学生音体美各方面特长,锻炼其领导能力和科学思维。在两大课程板块之下,学校还开展了大型的特色活动:“阅享经典”系列活动是对博文板块的拓展,包括走进经典、诗意人生、童话世界和汇演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快乐成长,不断加强对国学知识的了解;“艺趣盎然”系列活动是对“新六艺”课程的实践延伸,包含感恩礼、师生书画展览、科技节、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发展个性,实践所学。
(三)博文精业的教师成长
陶行知先生曾说道:“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基于此,新园小学从博文、精业、游艺三个方面设置教师成长课程,旨在豐厚教师的学识,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才艺发展,从而达到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效果。对于教师躬亲共学,学校不仅组织了丰富的读书沙龙等阅读活动,还根据每位教师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了阶梯式成长平台,在这里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国学文化学习路上的同行人。
四、“经典养人”的未来展望
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历程。“经典养人”的理念在新园小学传承已久,经过多次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果,成为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力量源泉。然而,由于经典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涉及维度十分广泛,所以,“国学教育”的发展完善之路,任重而道远。关于如何树立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仍需要新园小学继续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从而带动国学经典在更大范围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晓光,王瑾.学校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及行为影响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6):30-35.
[2]杜尚荣.从观照到自觉:让经典文化在基础教育中扎根——兼论古诗词在中小学教材中的存在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2):42-44.
[3]张丽宏,崔光成,胡淑清,等.经典文化教育对小学生行为方式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02):229-230.
[4]延玥,刘建.国学对少年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J].基础教育,2010,7(11):41-46.
【关键词】国学;经典养人;特色学校
学校文化蕴含着一所学校对于教育的深层理解,表达了学校对教育理想、意义和价值的追寻。在新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与办学品位,寻求契合学校实际的发展方向,广州市白云区新园小学积极探索新的文化建设思路,开辟了以“经典养人”为理念引导的文化实践路径。
一、“经典养人”的形成背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学校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的土壤。任何一个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都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园小学近年来开始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从中华文化和学校历史文化等方面出发探寻学校文化之根,提炼出“经典养人”的学校文化品牌。
(一)传统文化回归萌生了“经典养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回归传统文化是大势所趋,在这样的民族诉求之下,让孩子们沐浴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成为社会和学校的责任,也让新园小学萌生了学习国学、以经典育人的教育理念。因此,“经典养人”的提出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二)国学教育探索孕育了“经典养人”
2004年,新园小学开始推动“国学教育”,秉承“传承国学经典,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以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君子”品质。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歌赋,学生获得心灵的陶冶,也学会了为人处世之道。国学教育的开展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家长的认同,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因此得到大幅度提升。学校对国学教育的探索为“经典养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同时“经典养人”也是对学校前期国学教育的提炼和升华。
(三)儿童学习天性促成了“经典养人”
小学是记忆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阅读和吟诵传统文化经典,不仅能够长久地牢记心中,而且能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发酵,从而有益于学生人格智能的培养,有益于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有益于对文学造诣的训练。鉴于此,新园小学开展的国学教育,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精心挑选了符合学生年龄阶段和当今时代发展的文化经典,进一步深化了“经典养人”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品牌内涵。
二、“经典养人”的价值体系
(一)“经典”的界定
“经典”的原意是指经過历史挑选出来的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典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社会遴选、大众认同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积极影响的文化结晶与优秀著作。新园小学结合当前学生发展状况选择了两个方面的经典作为学校的育人载体。一是经典之文,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具价值的书。它包含以儒家为主的国学经典、以古体诗为主的诗词,以及中外儿童文学经典。二是经典之艺,即古往今来能人志士需要具备的基本才能。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代,“六艺”也有新的界定:“礼”即礼仪道德,“乐”即音乐修养,“射”即体育竞技,“御”即核心能力,“书”即书画美术,“数”即科学素养。
(二)“经典养人”的教育追求
每一所成功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追求。新园小学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对“经典养人”的教育追求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
其一,涵养人之格局。格局是指一个人的眼界和心胸。体验经典是对历史深度的挖掘,可以积淀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涵养具有大胸襟的品行与志存高远的境界。其二,修养人之善良。“善”是我国历来追求的一种优秀品质,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到孟子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从《易经》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到《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学习经典,可以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夯实做人的根本,激发他们向上、向善的本性。其三,滋养人之真诚。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这就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让学生从小学习经典,能更好地使真诚扎根他们的心灵,从根本上减少失信的行为。其四,培养人之良习。班固在《汉书·贾谊传》中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开展经典学习,让学生模仿国学经典中圣贤的处事原则,慢慢内化为自身的行事习惯。其五,怡养人之幸福。幸福是人生的美好追求,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学习经典,修养德行是师生获得幸福感的前提,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教育追求下,新园小学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逐渐形成了健全完善的育人体系。
(三)“经典养人”的理念体系
“让经典扎根心灵,用文化浸润人生,培养有根有识的现代中国人。”这是新园小学长久以来秉承的教学理念。学校以经典文学为育人载体,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在师生的思想深处。教育更需要培养人的文化自信,让人拥有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成为有文化根基、有见识的现代中国人,并在传承中发扬优秀文化。为此,新园小学设立了“明德修身,向上向善”这样志存高远的校训,“正心诚意,雅言雅行”这样严于律己的校风,“博学启智,达己达人”这样不断进取的教风和“好书精艺,宜静宜动”这样激励自我的学风。整个学校理念体系的建构,符合学校“经典养人”的美好愿景。
三、“经典养人”的实践平台
(一)引人入胜的校园环境
在“经典养人”的理念指引下,学校努力建设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环境,整个校园环境都是优雅而富有诗意的。静坐于班级,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班级主题和教室黑板设计;行走于不同的楼廊之间,可以分别领略国学、诗歌、“六艺”和儿童文学的文化风采。每栋教学楼亦有自己寓意深厚的名字,根据文化理念分别命名为“兴文楼”“达艺楼”“明德楼”,教师行政楼则被命名为“成蹊楼”,寓意“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除此之外,学校还构建了别具一格的“知子乐园”,所谓“知子”,即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智慧人物的化身。“知子乐园”映现了由先秦诸子至清朝晚期具有广泛文化影响力和对国家具有重大贡献的伟大人物及其著作经典,让小学生在充分接触经典的过程中,潜移默化,陶冶性情,使心性向善、向上。 (二)丰富独特的国学课程
新园小学根据“经典养人”的理念,还构建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博学板块和游艺板块。博学板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吟诵来学习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和儿童文学经典,加深学生对经典的了解。游艺板块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开展“新六艺”课程,以此掌握中华礼仪,培养学生音体美各方面特长,锻炼其领导能力和科学思维。在两大课程板块之下,学校还开展了大型的特色活动:“阅享经典”系列活动是对博文板块的拓展,包括走进经典、诗意人生、童话世界和汇演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快乐成长,不断加强对国学知识的了解;“艺趣盎然”系列活动是对“新六艺”课程的实践延伸,包含感恩礼、师生书画展览、科技节、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发展个性,实践所学。
(三)博文精业的教师成长
陶行知先生曾说道:“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基于此,新园小学从博文、精业、游艺三个方面设置教师成长课程,旨在豐厚教师的学识,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才艺发展,从而达到对学生言传身教的效果。对于教师躬亲共学,学校不仅组织了丰富的读书沙龙等阅读活动,还根据每位教师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了阶梯式成长平台,在这里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国学文化学习路上的同行人。
四、“经典养人”的未来展望
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是一个漫长的探索历程。“经典养人”的理念在新园小学传承已久,经过多次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果,成为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和力量源泉。然而,由于经典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涉及维度十分广泛,所以,“国学教育”的发展完善之路,任重而道远。关于如何树立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仍需要新园小学继续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从而带动国学经典在更大范围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晓光,王瑾.学校中华经典文化教育对小学生价值观及行为影响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06):30-35.
[2]杜尚荣.从观照到自觉:让经典文化在基础教育中扎根——兼论古诗词在中小学教材中的存在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2):42-44.
[3]张丽宏,崔光成,胡淑清,等.经典文化教育对小学生行为方式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02):229-230.
[4]延玥,刘建.国学对少年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J].基础教育,2010,7(11):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