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秀影视作品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核,承载着特定时代群众文化的基因,通过对近年来优秀影视作品展开分析透视,可以窥探到近年来群众文化的精神内涵与发展方向,并由此对群众文化的开展予以理论性探索与借鉴,提升群众文化发展水平。
关键词:群众文化;影视;文化内核
近年来,海魂衫、回力鞋等等许多浓缩着过往生活的元素正以复古的名义再度吸引着时代的注意力,尤其是2010年左右,《老男孩》的横空出现更是将这股怀旧风正式成为一段群众文化内核的集体印记。当70、80、90后群体逐渐担起社会的重担后,回忆与怀旧,正式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成为最近一个十年群众文化的内核之一。周旭的影片《岁月无声》既是这股怀旧风气下的产物,也较为深刻的阐述了群众文化怀旧风的内涵。
与《老男孩》一样,这部影片同样讲述了几个老男人从少年时代一路走向中年的故事。但与《老男孩》始终致力于表达梦想与爱情这两大主题不同,《岁月无声》更侧重于默默记录这几个中年男人从年少走向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影片伊始,少年时代的马卫国、四化与铁头都过着许多70、80后所经历过的生活,他们淘气、叛逆,带着一丝似是而非的颓废,偶尔也打打群架,同时也经历着懵懵懂懂的青涩爱情,直到马卫国以一腔义气独担责任而锒铛入狱。九年铁窗,马卫国出狱后却已物是人非,曾经的好友也走向了不同的轨迹。马卫国自己也开始独身闯荡,娶妻生子,而后事业有成,走向中年。影片最后在人到中年的马卫国带着养女多多,走向《光辉岁月-殿堂级中国摇滚世界巡回演唱会》的场景中戛然而止。
故事情节有些老套,貌似所有意在表现一代人记忆的影片都会选择这样的情节——往远处看有《阳光灿烂的日子》,稍近则有曾风靡一时的《老男孩》。但《岁月无声》却赋予了这个老套情节更多的活力,引发着更深刻的共鸣。
九年牢狱,让马卫国身上有了更多人的影子。影片中的馬卫国,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社会变化最疯狂的十年中有着九年的铁窗生涯。当90年代末马卫国走出牢笼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当初亲密无间的伙伴,此时驶向了不同的轨道;曾经年少时热血的担待,在物欲的冲击下不值一提;纯洁而美好的友谊也随着那个时代的浮躁而荡然无存;记载着无数记忆的Beyond也因黄家驹的逝去而风光不再。影片用九年铁窗把一个曾经鲜活生动的马卫国变得迷茫憔悴。影片也因此凝聚了更多的缩影——1988到1997,影片中马卫国的青春时代,现实中社会巨变的九年。九年中,勇于吃螃蟹的人,功成名就,一如影片中的四化。而时代的潮流也将一些人涌出了预定好的轨道,比如影片中下岗的铁头。当然,更多的人或许直到在90年代末才猛然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巨变在无形中一点一滴得改变着他们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周围的一切早已似是而非,曾经的生活、习惯、乃至精神支柱都像Beyond乐队一样轰然倒塌,所以他们迷茫、憔悴乃至有一丝的颓废逃避,就像影片中刚刚经历九年铁窗的马卫国一样。只不过,九年牢狱,对马卫国而言是实在的铁窗,而对于走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更像是精神的禁锢。此时的马卫国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代表着无数人在那个时代的迷茫与憔悴,也寄托着无数人对那个时代的回忆与共鸣。
曾经的懵懂少年,终于靠自己的打拼实现了年少时“去北京,去上海”的愿景。只是蓦然回首,他们却发现在车水马龙中说着普通话的自己却不如依旧说着陕西话的儿时玩伴幸福满足。这样一句话或许足以总结影片的大部分内容,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概括这类影片的模式《阳光灿烂的日子》如此,《老男孩》如此,《岁月无声》亦如此。当几部怀旧风的影片都能或多或少的与这套模式相吻合时,或许这句话已足以点明还旧风的文化内核。
同时,这种凝聚一代人记忆的影片也从不擅长讲述新颖的故事,《阳光灿烂的日子》如此,《老男孩》如此,《岁月无声》亦如此。这种影片的成功往往更侧重于以平缓的节奏去激发观者内心的共鸣。换言之,这种影片从来不以讲故事取胜,而以激发观者内心的故事见长。
通过这两点来看,在具体的文艺作品创作中,不妨考虑以平缓、共鸣的方式展示新时代与过往的对比,展示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性对比,如此,可以全面展示一个时代的神形,在无形中拨动群众的心弦,引发共鸣,成为展现怀旧内核的佳作。
关键词:群众文化;影视;文化内核
近年来,海魂衫、回力鞋等等许多浓缩着过往生活的元素正以复古的名义再度吸引着时代的注意力,尤其是2010年左右,《老男孩》的横空出现更是将这股怀旧风正式成为一段群众文化内核的集体印记。当70、80、90后群体逐渐担起社会的重担后,回忆与怀旧,正式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成为最近一个十年群众文化的内核之一。周旭的影片《岁月无声》既是这股怀旧风气下的产物,也较为深刻的阐述了群众文化怀旧风的内涵。
与《老男孩》一样,这部影片同样讲述了几个老男人从少年时代一路走向中年的故事。但与《老男孩》始终致力于表达梦想与爱情这两大主题不同,《岁月无声》更侧重于默默记录这几个中年男人从年少走向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影片伊始,少年时代的马卫国、四化与铁头都过着许多70、80后所经历过的生活,他们淘气、叛逆,带着一丝似是而非的颓废,偶尔也打打群架,同时也经历着懵懵懂懂的青涩爱情,直到马卫国以一腔义气独担责任而锒铛入狱。九年铁窗,马卫国出狱后却已物是人非,曾经的好友也走向了不同的轨迹。马卫国自己也开始独身闯荡,娶妻生子,而后事业有成,走向中年。影片最后在人到中年的马卫国带着养女多多,走向《光辉岁月-殿堂级中国摇滚世界巡回演唱会》的场景中戛然而止。
故事情节有些老套,貌似所有意在表现一代人记忆的影片都会选择这样的情节——往远处看有《阳光灿烂的日子》,稍近则有曾风靡一时的《老男孩》。但《岁月无声》却赋予了这个老套情节更多的活力,引发着更深刻的共鸣。
九年牢狱,让马卫国身上有了更多人的影子。影片中的馬卫国,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社会变化最疯狂的十年中有着九年的铁窗生涯。当90年代末马卫国走出牢笼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当初亲密无间的伙伴,此时驶向了不同的轨道;曾经年少时热血的担待,在物欲的冲击下不值一提;纯洁而美好的友谊也随着那个时代的浮躁而荡然无存;记载着无数记忆的Beyond也因黄家驹的逝去而风光不再。影片用九年铁窗把一个曾经鲜活生动的马卫国变得迷茫憔悴。影片也因此凝聚了更多的缩影——1988到1997,影片中马卫国的青春时代,现实中社会巨变的九年。九年中,勇于吃螃蟹的人,功成名就,一如影片中的四化。而时代的潮流也将一些人涌出了预定好的轨道,比如影片中下岗的铁头。当然,更多的人或许直到在90年代末才猛然感受到社会的变化,巨变在无形中一点一滴得改变着他们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们突然发现,周围的一切早已似是而非,曾经的生活、习惯、乃至精神支柱都像Beyond乐队一样轰然倒塌,所以他们迷茫、憔悴乃至有一丝的颓废逃避,就像影片中刚刚经历九年铁窗的马卫国一样。只不过,九年牢狱,对马卫国而言是实在的铁窗,而对于走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更像是精神的禁锢。此时的马卫国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代表着无数人在那个时代的迷茫与憔悴,也寄托着无数人对那个时代的回忆与共鸣。
曾经的懵懂少年,终于靠自己的打拼实现了年少时“去北京,去上海”的愿景。只是蓦然回首,他们却发现在车水马龙中说着普通话的自己却不如依旧说着陕西话的儿时玩伴幸福满足。这样一句话或许足以总结影片的大部分内容,甚至从某种程度上也能概括这类影片的模式《阳光灿烂的日子》如此,《老男孩》如此,《岁月无声》亦如此。当几部怀旧风的影片都能或多或少的与这套模式相吻合时,或许这句话已足以点明还旧风的文化内核。
同时,这种凝聚一代人记忆的影片也从不擅长讲述新颖的故事,《阳光灿烂的日子》如此,《老男孩》如此,《岁月无声》亦如此。这种影片的成功往往更侧重于以平缓的节奏去激发观者内心的共鸣。换言之,这种影片从来不以讲故事取胜,而以激发观者内心的故事见长。
通过这两点来看,在具体的文艺作品创作中,不妨考虑以平缓、共鸣的方式展示新时代与过往的对比,展示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性对比,如此,可以全面展示一个时代的神形,在无形中拨动群众的心弦,引发共鸣,成为展现怀旧内核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