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游戏情境中发现汉语拼音学习的乐趣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n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这一建议给汉语拼音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情境图与语境歌在教学中被充分利用,游戏与活动使原来相对枯燥的拼音课堂有了一些转变,教师教学时也能尝试采用拼音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方式。然而,上述汉语拼音教学依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单课推进,拼音知识点的讲授、分点训练,并没有形成整体设计,汉语拼音字母及音节知识的学习显得零散、孤立、碎片化;一张张情境图、一首首语境歌之间关联不大,一个个小游戏、小活动除了给课堂增添一丝热闹,吸引一些学生的注意力之外,没有体现出更大的教学价值。
  如何解决汉语拼音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组织与实施的新方式——学习任务群。所谓“学习任务群”,就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主题,以此来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相关的能力,从而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群”的创设,真正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这给我们的汉语拼音教学带来了启发:如果把情境图、语境歌、小游戏、小活动整合成一个大的“学习任务群”,一个大的游戏情境,那么就可以对汉语拼音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引导学生在这样的大单元、大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学生也会发现汉语拼音学习更多的乐趣。
  一、大游戏情境,让学生发现拼音就在真实生活中
  统编本教材将两个拼音单元置于第一单元识字之后,已经传递出在生活中学语文、识字与拼音相融合的教学理念。这样的编排符合儿童的学习心理,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大游戏情境来进行单元设计。因为一年级学生更乐于在游戏化、情境化、趣味化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基于此,我们将两个单元的拼音学习,以“拼音乐园”这个大游戏情境为统领,通过具体的任务与活动,完成汉语拼音的大单元学习。(见图1)
  在“拼音乐园”里,学生可以在“池塘边找一找”单韵母,可以在“山坡上玩一玩”“大树下辨一辨”声母;还可以通过“拼音开花”“拼音回家”“快乐拼吧”的游戏活动来学习复韵母与鼻韵母。这一大游戏情境的创设,把教材中的情境图与教学中的小游戏整合进“拼音乐园”这个大游戏情境中,让学生在乐园中玩转拼音,在真实生活中用好拼音。
  任务一“池塘边找一找”,以此来完成单韵母的教学。因为汉语拼音第一课a、o、e的情境图为小姑娘、大公鸡、大白鹅图,第二课i、u、ǔ的情境图为衣服、乌龟、乌鸦、屋顶、金鱼等,图片与图片之间关联不大。我们将其整合进“拼音乐园”中的场景之一——池塘边,单韵母的学习活动就可以在“池塘边”展开。
  出示“池塘边”的情境图,学习儿歌:大公鸡,o-o-啼;大白鹅,e-e-e;小姑娘,清早起,学唱歌,a-a-a,爸爸妈妈都夸她。读熟儿歌后,再回到情境图上,找一找单韵母a、o、e。然后再通过玩手指操的游戏,与单韵母a、o、e一起玩耍,游戏中自编顺口溜记住它们的形状。玩熟了之后,要送单韵母宝宝“回家”。单韵母宝宝的“家”在四线格里,先要认识它们的家,于是开始学习《四线格儿歌》:拼音格,四条线,拼音字母住里边。住上格的不顶线,住下格的不踩边,中格写满顶两边。在儿歌的帮助下,学生认识了四线格,通过送单韵母宝宝“回家”,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单韵母a、o、e的书写。
  教学汉语拼音第二课i、u、ǔ时,依然在“池塘边”。先聆听池塘边的故事,再去找一找单韵母i、u、ǔ与声母v、w。接着,借助绘本《克里克塔》,巩固识记单韵母i、u、ǔ与声母v、w。再由《i、u、ǔ游公园》的故事,整体认读音节vi、wu、yu,知道ǔ和y在一起組成音节,ǔ省写两点的规则。
  为了让“池塘边找一找”这个游戏情境得以充分的运用,我们将语文园地二中的“字词句运用”整合进来,进行了大单元的设计。另外,还拓展了儿歌《小金鱼》、绘本故事《三只小猪》,让学生在儿歌与故事中找一找单韵母,巩固学习成果。
  “拼音乐园”这一大游戏情境,是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情境,在彼此连续的各种经验活动中进行意义建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池塘边找一找”,整合了教材资源,还原了生活场景,将生活的经验与文本的情境对接。通过听故事、编儿歌、玩游戏、读绘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了单韵母的音与形,初步学习了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学中玩,玩中学,凸显了汉语拼音学习的活动性与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发现,原来拼音就在真实生活中。
  二、大任务组织,帮助学生发现拼音与识读的关系
  汉语拼音知识情境化,“从教师中心的强调、讲授和操练,转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实践和探究”。在“拼音乐园”这个大游戏情境下,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借助多元学习活动及多维学习资源,引领学生实践和探究,可以使学生顺利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整个“拼音乐园”,分为两大部分。拼音乐园(一)将单元内容整合成三个任务,设计了十一个连贯的活动展开学习;拼音园地(二)(见图2)也将单元内容整合成三个任务,设计了六个综合的活动展开学习。
  拼音乐园(一)中,三个任务分别是“池塘边找一找”“山坡上玩一玩”“大树下辨一辨”,与大游戏情境“拼音乐园”相契合。每个学习任务下,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活动。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将教材编写的顺序和《语文园地二》的内容进行了适度调整,让拼音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
  拼音乐园(二)中,三个任务分别是“拼音开花”“拼音回家”“快乐拼吧”,依然在“拼音乐园”的大游戏情境之中落实。这一拼音单元,较前一单元来说,已是拼读为主。在大游戏情境之中,让拼读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拼音回家”这一任务下的“海岛月夜,学习ie、ǔe、er”活动,设计了“椰子树下读一读”“孔雀开屏拼一拼”“读读儿歌写写字”三个环节,完成了韵母的读音、字形、拼读、书写等教学任务。“椰子树下读一读”,由情境图引出韵母,并编成儿歌记住读音,再通过“孔雀开屏拼一拼”的游戏,复习标调规则,进行拼读强化。   大任务组织下的汉语拼音学习,可以把拼音与识读融合起来。如任务一“拼音开花”中的“听听故事,学习ai、ei、ui”活动,把由情境图编成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引出复韵母ai、ei、ui:“在‘拼音乐园’里,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围坐在一位白头发、戴眼镜的老奶奶身边,听老奶奶讲故事。小圆桌上放着一杯水,奶奶讲累了就喝点水。”在这个短小的故事中,“挨、奶、白、戴”藏有ai的音,“杯、围、累”藏有ei的音,“水”藏有ui的音。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汉语拼音,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读准音。故事继续,引出要认识的词语:“正在听奶奶讲故事时,有一个小妹妹跑来想和我们一起听故事。”要认识的两个词语“奶奶”“妹妹”,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学生面前,学习拼音的同时,识读了词语。
  大游戏情境下,由任务组织的汉语拼音学习,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在这个学习故事的开展过程中,学生认识了教材中的37个生字以及相关词语,朗读了11首儿歌。此外,还拓展了9首儿歌、1个绕口令、3个绘本故事。这一设计,不仅引导学生学拼音、识汉字、诵儿歌、读绘本,还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大单元设计的整合与融通。
  如任务一“拼音开花”中的“我爱大海,学习a0、ou、iu”活动,认识这三个复韵母之后,学生唱一唱《ao ou儿歌》:ao,小木桥,中间高,弯腰看,船过桥。ou,小花狗,到路口,吃什么?肉骨头。通过这首儿歌的诵读,帮助学生巩固复韵母读音,与生活建立联系。“桥”是本课要认识的生字,学生通过儿歌的诵读,韵母的复习,便能轻松掌握这个生字的读音,并在语境中记住这个字的字形。诵读为学习拼音服务,拼音反过来也促进学生识读。
  大游戏情境下的大任务学习,也使拼音复习变成了大的游戏乐园。在任务三“快乐拼吧”下的“玩中复习,玩转拼音”活动,我们设计了“猜一猜”“拼一拼”“比耳朵”“不倒翁”“开火车”“归归类”等多个小游戏,让学生玩转拼音,认识词语。同时,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实实在在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大单元测评,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发现作用
  大游戏情境、大任务组织下的汉语拼音学习,在进行测评的时候,也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将评价任务嵌入教学过程中,上接学习目标,下连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连接教材和生活的现实语文场景,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练习与测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汉语拼音在真实生活中的作用。
  拼音乐园(一)的单元测评,为学生创设了闯关的游戏,引导学生来到拼音王国。在拼音王国里,闯过五个关口,就可以到达城堡。这五关分别对应的拼音测评内容是声母的复习、音节的拼读、词语的拼读、图画与拼音的连接、边读音节词边玩游戏等。
  拼音乐园(二)的单元测评,为学生创设了联欢会的游戏。“孪生兄弟你和我”“丢手绢”“我有一个魔术手”“我有一支七彩笔”“过山羊”五个节目,分别对应与本单元拼音学习相关的测评题,引导学生在拼音王国的联欢会上,以节目表演的形式完成测评。
  如,“丢手绢”是学生颇为熟悉的游戏,将之通过图画运用于测评中,可测评学生对整体音节的掌握情况(见图3)。这一设计,就打破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壁垒,寓测评于游戏之中。
  关注情境创设,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习乐趣,这样的大单元测评,体现了趣味性、实践性与体验性。同时,也关注了拼音测评与真实生活的联系。
  王云峰教授认为,真實的情境,积极的活动,有组织的围绕主题的大单元,是形成素养的基本条件。大游戏情境下的汉语拼音学习,将一个个小游戏置于大游戏之下,将一个个分散的情境整合成主题情境,将单篇教学变为整体教学,改变了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教学。在汉语拼音学习中,学生自主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有效提升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在汉语拼音教学大单元设计中,大游戏情境,让学生发现拼音就在真实生活中;大任务组织,帮助学生发现拼音与识读的关系;大单元测评,引导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发现作用。
  在这样的汉语拼音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主题情境为统领,以真实任务为指向,以学习活动为载体,融入了诸多语文要素的大单元设计,能让学生发现汉语拼音学习的乐趣,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逻辑起点,建立汉语拼音教学的新秩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摘要:基于UDDI技术的普遍的Web 服务发现、匹配、执行平台有可能产生严重的速率及服务响应延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与分布式缓存技术的服务组合的体系结构,分布式缓存可以提供一种高效的搜索方式,进而比较安全、快速的满足用户请求。文章的最后探讨了Web服务组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有待于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关键词:代理;上下文信息;服务组合;蚂蚁算法;信息素   中图分类号:TP3
【摘要】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意义重叠之处在于三者都是试图解决“如何阅读”的,但三者的内涵却存在根本性差异。从理论背景来看,阅读方法是基于学科理论的阅读方式,阅读技能则是基于经验背景的阅读方式,阅读策略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阅读方式。三者虽都是指向“如何阅读”的工具性概念,但原理完全不同。理解了三者理论背景的差别,能让教师对自己所教的阅读方式进行反思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关键
大年三十的晚上   你领命去了武汉   带走了八旬老母亲的牵挂   带走了女儿满目泪水的期盼   还有我埋在心底深深的爱   于是每日清晨   手机上的那句一切安好   便是我们最美的相见   妈妈一直守候在电视旁   看到八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   还坚持奋战在第一线   他因日夜操劳而红肿的双眼   让妈妈心疼得泪水涟涟   紧裹着防护服的医生和护士   我中华民族的勇士   实在是累了 倦了 
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话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误读并用偏狭的理解来指导中学作文教学,以至作文题目过多过滥地指向“当下”的“生活”,包括“我”的“生活”,其结果会如何呢?曾宣伟的新著《人字作文法》(2012年7月,文心出版社出版)就列举出种种负面的事实。究其原因,正如曾老师所说,作文内容过多地指向当下的“生活世界”,“其必然忽视了学生阅读中获得的经验,限制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手工锁的常见类型, NOLOCK、 HOLDLOCK 、UPDLOCK、 TABLOCKX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使用。  关键词:手工锁;SQL;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828-02  Lock Table Applied in SQL SERVER  TONG Li-ting  (Heilongj
汉字是表意文字,古人在造字时把汉字的“形”与“意”和表达物的“象”联系起来,并且在取客观之“象”为汉字构形时,取什么样的“象”、怎樣造“象”达“意”都含有人的主观看法,并能映射当时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所以从汉字中总能“窥见”古人的一些生活图景。本文通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中“男”“女”“婚”“夫”“妇”“冠”“安”“家”“父”“母”“保”“孝”12个字来阐释汉字中蕴含的古代家庭文化现象,
本次讲坛按照“气韵”为“气”“韵”之合,“气韵”分为“气”“韵”,先文字理性论证,后图像感悟旁证的逻辑顺序展开:  从2004年至今,我一直从事谢赫“六法”与“气韵”的研究,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出版了《谢赫“六法”义证》(25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气韵——隋唐以前梵汉艺术精神之会痛与融合》(41万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两本专著,在学术研究方法上主要强调回归原境,拓展、深化乾嘉考
近日,笔者在网上观摩了于永正老师于大约15年前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一课的视频。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于老师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活泼,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于老师的教学情与趣交融,使课堂绽放出无穷魅力,让人陶醉其中,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仍有启示意义。下面结合于永正老师这节课中的几个经典教学片段进行简要赏析。  一、品读课题,
摘要:软件工程失败,通常是由于协同工作的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软件课程的学习成效,也不纯是技术难度或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与否。软件课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学习相关软件技术的同时作为一个大规模小组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吸取小组软件开发过程初步TSPi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可以更好的调动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软件课程;软件工程;小组软件开发过程初步;TSPi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端午粽》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统编教材在编排上采用双线结构,从人文主线看,本文与同单元的《静夜思》《夜色》《彩虹》共同的主题是“家人”,以吃粽子为主线把传统文化与爱国情怀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語文要素主线看,重点是“读好长句子”。从文体上看,《端午粽》是一篇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小散文,粽子是儿童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一种食品,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自家选用食材自做,也可以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