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推行研究性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潜在能力;创新意识
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几年,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有不足之处。改革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推行研究性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就是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
如:学习“欧姆定律”时,先让学生复习电流形成的原因和什么是电阻,然后我提问:“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如果改变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变吗?学生互相讨论,①假如把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由1伏增加到2伏,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变吗?②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把导体的电阻由6欧减小到3欧,通过它的电流又会怎样呢?。接着我又问:你们是怎样猜想的,“怎样来检验你的推测呢?学生的回答是:实验。于是我让学生互相讨论这个实验应采用什么方法,有许多学生提出用“控制变量法”,我给予了肯定,。再回顾整个过程有无不妥之处,最后,得出了结论即欧姆定律。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高度重视物理中的实验部分,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为学生创设一种再发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2.注重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循循善诱,想法设法强化学生实验,增强学生动手机会,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学完电学知识后,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电路故障检查),我让学生分组做了这样的实验:提供的器材有,两节干电池、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第一步,让他们连接一个电路,要求能调节灯泡的亮度,并同时分析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学生觉得很简单,很快做完了。第二步,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验证你的判断,学生立即动手进行实验,不一会,也完成了任务。第三步,假如灯丝烧断后,电压表还有示数吗?先猜想后验证,学生来了兴趣,有同学猜想,灯丝断后,电路中没有电流,电压表肯定没有示数,有的同学已开始借别组的电池,打算烧断灯丝看看;有的同学干脆把灯泡从灯座上拿下来直接观察。结果发现,电压表不仅有示数,还比原来大了,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却不变,发生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电压表的示数始終等于电源电压呢?能否利用这种现象来检查断路故障呢?等等,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确定方法、探究 原因、寻找结果。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自觉主动的地位,在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取得成功,这种成功不是老师启发的结果,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结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创新教法,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转
收稿日期:2011-01-28
一、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注重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自主学习;潜在能力;创新意识
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几年,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有不足之处。改革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推行研究性学习,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
科学探究式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科学探究是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方式采用探究式,就是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采用探究式方法教学。
如:学习“欧姆定律”时,先让学生复习电流形成的原因和什么是电阻,然后我提问:“电流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如果改变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或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变吗?学生互相讨论,①假如把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由1伏增加到2伏,通过导体的电流会变吗?②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把导体的电阻由6欧减小到3欧,通过它的电流又会怎样呢?。接着我又问:你们是怎样猜想的,“怎样来检验你的推测呢?学生的回答是:实验。于是我让学生互相讨论这个实验应采用什么方法,有许多学生提出用“控制变量法”,我给予了肯定,。再回顾整个过程有无不妥之处,最后,得出了结论即欧姆定律。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高度重视物理中的实验部分,并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为学生创设一种再发现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
2.注重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循循善诱,想法设法强化学生实验,增强学生动手机会,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学完电学知识后,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电路故障检查),我让学生分组做了这样的实验:提供的器材有,两节干电池、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开关、导线若干。第一步,让他们连接一个电路,要求能调节灯泡的亮度,并同时分析灯泡的电流和灯泡两端电压的变化情况。学生觉得很简单,很快做完了。第二步,用电流表和电压表验证你的判断,学生立即动手进行实验,不一会,也完成了任务。第三步,假如灯丝烧断后,电压表还有示数吗?先猜想后验证,学生来了兴趣,有同学猜想,灯丝断后,电路中没有电流,电压表肯定没有示数,有的同学已开始借别组的电池,打算烧断灯丝看看;有的同学干脆把灯泡从灯座上拿下来直接观察。结果发现,电压表不仅有示数,还比原来大了,滑片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却不变,发生这些现象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电压表的示数始終等于电源电压呢?能否利用这种现象来检查断路故障呢?等等,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确定方法、探究 原因、寻找结果。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自觉主动的地位,在错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取得成功,这种成功不是老师启发的结果,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的结果,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新的形式下,我们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创新教法,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转
收稿日期:201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