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初中语文教学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kitee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积极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它们是新时期语文课改的精髓和准绳。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和组织好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应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及实践的多样性等特点。真正地能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入研究性学习,其动态发展的探究活动将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可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和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的。实践证明,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开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氛围的营造。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单人的课桌已不适应集体探究、合作的需要,多人一桌的方式更有利于共同研讨。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评判者、讲授者,转变为服务者、咨询者、合作者、协调者、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我们也建议取消教师的讲桌,或是与学生同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堂与讲台是他们的展示舞台,教师是他们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一分子。
  
  二、营造和创设“探究、创新”的校园和课堂氛围。
  
  我们要努力营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校园和课堂氛围。创设一种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乐于去探究,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以适当的方式组织探究活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何种方式的问与答、说与写,都应多给予肯定与支持,鼓励其思维向纵深及科学性、逻辑性和周密性、完备性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带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读书与研究的关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養和读书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读中析文、读中悟情、读中求知、读中求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产生需要研究的问题开始,以学生发现新问题为终结。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融入探究活动中去,以读为探究的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提问,以读的方式研讨、交流和发现新的问题,以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读;以读促探、以探助读的这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必然会使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地全面提高。
  
  四、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由于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因而学习成果也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在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无论是评价目的、还是评价方式都要进行系统地改革。我们应重视对研究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尤其要重视研究活动的参与度的评价。因为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不因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研究的成果上,而应放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上。学写作文或撰写、制作各种稿件作品时,可允许多人合作完成;语文试卷上可设计只要求写出问题,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质疑型答题;学生自行或合作编制复习提纲,建立单元检测试题库,自行测评学习水平和知识能力情况等方式,均是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开放性、多元化的体现。
  当然,搞好语文课的研究性学习离不开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物质设施。学校的图书馆(室)应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也应建立电子阅览室,供师生研究学习时共享。综合科学课和研究型课程设计兼用的实验室也应投入使用,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如鱼得水,在广袤而肥沃的田野里开出鲜花、结出硕果。
其他文献
一、现状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课堂教学对学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够,缺乏对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品脱离实际,教学目标不明确;而且,音乐教学没有升学考试的外界动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便成为他们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 没有兴趣的音乐课,则形同虚设。   2.对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我国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繁、难、多、旧,有些教学内容出现过杂、太乱、知识无序的情况,没有
期刊
摘要: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   关键词:初中语文 师生互动 激趣教学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义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语文知识呢?许多语
期刊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实际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教学中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英语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就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言,在教学方式上要把重点教给学
期刊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小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小学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阅读教学呢?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巧妙地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所谓故事嘛,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
期刊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的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的,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是极其愚蠢的……,但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对所造成的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不自觉的工具。”这里所说的革命指的是印度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业社会的转型,从而开始了印度的近代化的历程。这里所说的“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则是指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客观上引起了印度的社会革命。  的确,步入近代的西方资本
期刊
数学课程改革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因此课程创新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点,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基本思想,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是新课程体系的价值趋向,因为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世界”。数学家
期刊
【摘要】发掘学生兴趣,要从融洽的师生情感、和谐生动的教学情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第二课堂的开辟、化繁为易五个方面来谋求突破,文章指出了在实施兴趣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历史 教学 创新     历史本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对学生本应有很强的吸引力。然而现实历史教学却不尽然。  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以下几个不利因素造成:一是受升学制度的影响。历史学科排不上“席位”,分数不计入中考升
期刊
到了高三,复习课、练习课、评讲课贯穿整个高三地理教学过程,其中尤以评讲课最关键。评讲课是在练习之后教师对其讲析和评价的一種课型,也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对学生已学的地理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进入高三地理总复习阶段后,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显著增多,评讲课成为整个高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之一。优秀的评讲课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增强学生
期刊
美术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教学过程始终具有教育性,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因此美术教学应做到“教、学、练、育”四结合,以全面发展的观念来育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发挥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做好育人工作。那么,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实施教育呢?  1、创设情境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学科性质定位。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浸润着人文的色彩,流溢着生命的动感,承载着智慧的传递,因而语文课堂必须凸现人文关怀,内化学生人文精神,成为师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园地。人文精神的提升,也是人的精神世界里的活动过程。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