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社会服务型单位,是一种非营利性的国有组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行政单位需要进行大量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会伴随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缺乏良好的风险意识和防范措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的制约。如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本文即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及防范策略进行研究和讨论。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经济活动的种类越来越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有组织,其经济活动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财务风险的发生意味着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才能够维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作,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不仅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还能够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推动社会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其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不利于风险管控。由于种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利润远远低于预期的利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难以开展,阻碍了其发展。一般来说,企业更加注重财务风险的管控和处理,因为企业作为一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组织,对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较高,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创造社会效益,因此会忽略财务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因为重大经济损失,达不到预期的收益,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现如今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并不乐观,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仅缺乏完善的防范管理机制和规定,而且缺少有效的防范措施。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盈利性企业,企业有着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二者的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别,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大量财务风险漏洞和弊端。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可变性、以及客观性。不确定是指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的时间都无法预测,只能够进行防范,并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财务人员很难进行掌握,比如有的时候财务风险频发,有的时候则风平浪静,经济活动进行顺利。可变性指的是财务风险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因素影响而发生时空和地域的变化,类型也会不断更新。客观性指的是财务风险无法靠人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规避,只能降低风险无法完全避免风险,或者通过有效的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存在问题
(一)核算不当
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核算因素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由财政拨款进行的,因此很多思想水准不高的财务人员在使用经费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选择多开或者虚开发票,这就导致国家的经济压力大大增加,增加了财务风險发生的概率。而且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此类情况的监管力度严重不足,审核不够严谨导致很多人钻规则的漏洞,中饱私囊,危害国家利益的同时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也给其名誉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着人员配置不合理或者是核算人员没有按照核算规则进行资产核算,导致国家资金流失。一旦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就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出现错账和假账的问题,最终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
(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因为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主导经济活动的人员大多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项目活动一旦展开就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人员是否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大多数财务人员认为只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财务活动就能够规避财务风险,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素养,财务知识储备量不足,无法做到财务活动的有效掌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机制问题
如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缺少健全的制度,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也无法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风险,导致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大大增加。而且由于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出现了很多财务风险漏洞,使得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财务部门也无法做到有效预警,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领导一家独大的局面,不仅会导致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还会导致单位的经济活动难以顺利开展,财务风险时有发生。
(四)财务关系混乱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创造社会效益,属于国家经济组织,因此其政治氛围较为浓厚。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政治权利应该与财务关系分开,财务管理应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财务关系与政治权利挂钩的现象,在利益和权利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出现了大量权责不清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资源本就有限,而这些有限的资源却不能按照规定的制度进行分配,反而落入了小部分人的手里,浪费了大量的经济资源。
(五)预算编制问题
财务预算编制是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单位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有时候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使账面更加“美观”,弄虚作假,使得实际的财务管理与预算编制严重不符,最终发生财务风险,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经费预算没有考虑到未来年度的实际需求,财务人员按照主观进行制定忽略了事业单位的客观需要,预算编制参照上一年的经费制定标准,预算编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一个部门的经费超标占用其他部门的经济资源,造成严重的经济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其内部的运营系统较为复杂,拥有大量的财务风险发生主体,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时,需要财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信息,识别风险类型,掌握风险发生原因。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其财务风险防范主要包括六个环节。
第一,收集风险信息。财务人员需要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环节信息,比如违背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这一组织目标的重大信息。
第二,识别风险。根据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判断风险的类型,寻找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
第三,分析风险。根据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和处理的数据,计算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项目后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以及相应的损失,并预估该经济风险对事业单位展开的经济活动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分析风险的目标是为了确定财务风险的概率、范围、损失。
第四,计量风险。财务风险的特点就是不可控,即便怎样精确的计算,最终的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基于识别风险以及分析风险的數据信息,将风险划分成不同等级,并综合考虑风险损失的范围。计量风险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决定是否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给予财务人员更多选择。
第五,决策风险。根据计量风险的结果,财务人员可以将风险防范的成本与获得收益进行比较,之后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来确定采取风险防范的态度和方法。财务人员可以将风险防范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不同风险防范措施的优化组合,以最小的成本解决财务风险。
第六,处理风险。处理风险的过程要讲求效率,并制定缜密的风险处理计划,有效配置现有的财务资源来处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处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实时监控风险处理计划的工作环节,保证足够的执行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但是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是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手段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自己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风险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现如今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单位应该将财务风险进行细致的分类,例如财务风险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还是由于外部原因导致的,之后财务部门应该对财务风险进行分层和评级,那些会造成较高经济损失的财务风险采取优先级解决制度,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财务部门应该建立明确的财务风险指标,从而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部门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辅助建立,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创造一个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和处理,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建立财务内控信息化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实务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财务内控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时代的带来促使各行各业开始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但与此同时财务风险的类型也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有效防范更加多样化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内控信息化平台至关重要。
第一,建立数据集中内部管理模式,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孤岛的现象。所谓信息孤岛,就是各个部门的工作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各个部门独立性较强,缺乏信息共享。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信息平台多种多样,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极差,数据很难做到共享。这不仅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还给财务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无法做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数据集中内部管理模式,实现数据资源的贡献,提高财务内控效率。
第二,嵌入式开发内部控制以及现有的财务系统。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系统基本都是通过授权控制来实现财务管理的,而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几乎都是在事后进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发软件时应该考虑到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的协调和统一性。
第三,开发统一的现金流、信息流内部控制平台。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面对现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风险,站在现金流和信息流的角度来设置内部控制平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基础工作
财务管理人员是防范和处理财务风险的中坚力量,也是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引入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就职的门槛,整体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不断优化现有的财务人才队伍,加强培训力度和考核机制,提高现有的财务管理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聘请专业的财务专家来进行培训或者举办知识讲座,并引导财务人员参加,丰富自己的财务知识,强化自己的财务管理技能。优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也是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主要手段。现如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出现了财务人员知识技能匮乏的现象,而且留不住真正的人才,财务人员流动性很大,这使得财务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被限制在一定的标准内无法继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适当提高财务人员的待遇,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稳定性。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提升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加强其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要树立财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有用正确的职业观,能够恪尽职守,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
(四)收入精细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有限,收入精细化管理,也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经济组织,其本身的收入具有持续增高的特点,也就是说短期的经济效益有限,但是拥有较大的长远利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按照传统的收入管理方法,应将收入进一步进行细化分析,做到收入精细化管理,实现收支平衡。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成为了自支自收单位,收入管理不到位,极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造成经济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收入精细化管理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明确项目收入的范围,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收入台账,对所得到的收入进行分类管理,并将收入存入指定的管理账户中。资金分配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进行分配,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年度的收入没有支配权力。另一方面,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应采取国库统一支付的方式,避免事业单位的支出和收入混淆,发生财务风险。
(五)加强财务监督做好预算编制
财务监督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约束不当行为的主要途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并给予监督人员足够的权力,加强其责任意识,保证其能够落实监督工作,发挥出监督的效果。外部监督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提升各个部门的合作力度,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效果,还能够促进各个部门的相互监督,起到一定的约束效果。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监督工作的执行力度,建立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发展目标,内外监督结合,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避免财务风险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要重视财务监督工作之外,还应该做好预算编制,提升单位的整体预算管理水平。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要根据行政单位的整体情况进行预算,同时要加强监督审批工作,避免预算资金与实际自己的不符,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而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越来越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正确认知财务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三圣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经济活动的种类越来越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大大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有组织,其经济活动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财务风险的发生意味着国家投入更多的资金才能够维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作,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不仅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还能够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推动社会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其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不利于风险管控。由于种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利润远远低于预期的利润,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难以开展,阻碍了其发展。一般来说,企业更加注重财务风险的管控和处理,因为企业作为一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经济组织,对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较高,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创造社会效益,因此会忽略财务风险防范管理的重要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主要是指因为重大经济损失,达不到预期的收益,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现如今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效果并不乐观,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不仅缺乏完善的防范管理机制和规定,而且缺少有效的防范措施。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一般的盈利性企业,企业有着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二者的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别,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着大量财务风险漏洞和弊端。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可变性、以及客观性。不确定是指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的时间都无法预测,只能够进行防范,并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财务人员很难进行掌握,比如有的时候财务风险频发,有的时候则风平浪静,经济活动进行顺利。可变性指的是财务风险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因素影响而发生时空和地域的变化,类型也会不断更新。客观性指的是财务风险无法靠人的主观意识来进行规避,只能降低风险无法完全避免风险,或者通过有效的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存在问题
(一)核算不当
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核算因素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是由财政拨款进行的,因此很多思想水准不高的财务人员在使用经费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选择多开或者虚开发票,这就导致国家的经济压力大大增加,增加了财务风險发生的概率。而且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对此类情况的监管力度严重不足,审核不够严谨导致很多人钻规则的漏洞,中饱私囊,危害国家利益的同时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也给其名誉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着人员配置不合理或者是核算人员没有按照核算规则进行资产核算,导致国家资金流失。一旦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就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出现错账和假账的问题,最终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质量。
(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风险是因为经济活动而产生的,主导经济活动的人员大多为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项目活动一旦展开就会产生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财务人员是否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非常重要。但在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运转过程中,大多数财务人员认为只要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财务活动就能够规避财务风险,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财务风险发生概率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素养,财务知识储备量不足,无法做到财务活动的有效掌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机制问题
如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缺乏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缺少健全的制度,无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也无法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风险,导致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大大增加。而且由于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出现了很多财务风险漏洞,使得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财务部门也无法做到有效预警,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领导一家独大的局面,不仅会导致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还会导致单位的经济活动难以顺利开展,财务风险时有发生。
(四)财务关系混乱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功能是创造社会效益,属于国家经济组织,因此其政治氛围较为浓厚。一般来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政治权利应该与财务关系分开,财务管理应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财务关系与政治权利挂钩的现象,在利益和权利的影响下,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部门出现了大量权责不清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资源本就有限,而这些有限的资源却不能按照规定的制度进行分配,反而落入了小部分人的手里,浪费了大量的经济资源。
(五)预算编制问题
财务预算编制是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单位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预算编制不符合实际,有时候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使账面更加“美观”,弄虚作假,使得实际的财务管理与预算编制严重不符,最终发生财务风险,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经费预算没有考虑到未来年度的实际需求,财务人员按照主观进行制定忽略了事业单位的客观需要,预算编制参照上一年的经费制定标准,预算编制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一个部门的经费超标占用其他部门的经济资源,造成严重的经济风险。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流程 行政事业单位其内部的运营系统较为复杂,拥有大量的财务风险发生主体,因此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时,需要财务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信息,识别风险类型,掌握风险发生原因。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其财务风险防范主要包括六个环节。
第一,收集风险信息。财务人员需要对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发生财务风险的环节信息,比如违背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这一组织目标的重大信息。
第二,识别风险。根据收集到的风险信息,判断风险的类型,寻找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
第三,分析风险。根据目前收集到的信息和处理的数据,计算出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项目后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以及相应的损失,并预估该经济风险对事业单位展开的经济活动会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分析风险的目标是为了确定财务风险的概率、范围、损失。
第四,计量风险。财务风险的特点就是不可控,即便怎样精确的计算,最终的结果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基于识别风险以及分析风险的數据信息,将风险划分成不同等级,并综合考虑风险损失的范围。计量风险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决定是否采取风险防范措施,给予财务人员更多选择。
第五,决策风险。根据计量风险的结果,财务人员可以将风险防范的成本与获得收益进行比较,之后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来确定采取风险防范的态度和方法。财务人员可以将风险防范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不同风险防范措施的优化组合,以最小的成本解决财务风险。
第六,处理风险。处理风险的过程要讲求效率,并制定缜密的风险处理计划,有效配置现有的财务资源来处理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处理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实时监控风险处理计划的工作环节,保证足够的执行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完全消除财务风险,但是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是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手段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自己的实际运营情况以及风险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对现如今财务风险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财务风险的了解。单位应该将财务风险进行细致的分类,例如财务风险是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还是由于外部原因导致的,之后财务部门应该对财务风险进行分层和评级,那些会造成较高经济损失的财务风险采取优先级解决制度,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财务部门应该建立明确的财务风险指标,从而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部门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发展情况设置风险预警指标,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新。在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辅助建立,提升信息处理效率,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创造一个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可以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对财务风险的管控和处理,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二)建立财务内控信息化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实务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财务内控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时代的带来促使各行各业开始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但与此同时财务风险的类型也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有效防范更加多样化的财务风险,建立财务内控信息化平台至关重要。
第一,建立数据集中内部管理模式,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孤岛的现象。所谓信息孤岛,就是各个部门的工作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各个部门独立性较强,缺乏信息共享。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的信息平台多种多样,各个系统之间的兼容性极差,数据很难做到共享。这不仅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还给财务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无法做到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建立数据集中内部管理模式,实现数据资源的贡献,提高财务内控效率。
第二,嵌入式开发内部控制以及现有的财务系统。现如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系统基本都是通过授权控制来实现财务管理的,而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几乎都是在事后进行,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发软件时应该考虑到内部控制与风险预警的协调和统一性。
第三,开发统一的现金流、信息流内部控制平台。无论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面对现金流和信息流的管理风险,站在现金流和信息流的角度来设置内部控制平台,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基础工作
财务管理人员是防范和处理财务风险的中坚力量,也是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基础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引入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就职的门槛,整体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不断优化现有的财务人才队伍,加强培训力度和考核机制,提高现有的财务管理质量。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聘请专业的财务专家来进行培训或者举办知识讲座,并引导财务人员参加,丰富自己的财务知识,强化自己的财务管理技能。优质的人才队伍是实现财务风险防范的基础,也是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主要手段。现如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出现了财务人员知识技能匮乏的现象,而且留不住真正的人才,财务人员流动性很大,这使得财务管理部门的整体素质被限制在一定的标准内无法继续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适当提高财务人员的待遇,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稳定性。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提升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加强其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还要树立财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有用正确的职业观,能够恪尽职守,约束自己的行为,减少贪污腐败的现象出现。
(四)收入精细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有限,收入精细化管理,也是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经济组织,其本身的收入具有持续增高的特点,也就是说短期的经济效益有限,但是拥有较大的长远利益。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不能按照传统的收入管理方法,应将收入进一步进行细化分析,做到收入精细化管理,实现收支平衡。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一些事业单位已经成为了自支自收单位,收入管理不到位,极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造成经济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将收入精细化管理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明确项目收入的范围,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收入台账,对所得到的收入进行分类管理,并将收入存入指定的管理账户中。资金分配要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进行分配,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年度的收入没有支配权力。另一方面,国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应采取国库统一支付的方式,避免事业单位的支出和收入混淆,发生财务风险。
(五)加强财务监督做好预算编制
财务监督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也是约束不当行为的主要途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工作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并给予监督人员足够的权力,加强其责任意识,保证其能够落实监督工作,发挥出监督的效果。外部监督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提升各个部门的合作力度,这样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效果,还能够促进各个部门的相互监督,起到一定的约束效果。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应该加强监督工作的执行力度,建立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财务发展目标,内外监督结合,有效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避免财务风险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除了要重视财务监督工作之外,还应该做好预算编制,提升单位的整体预算管理水平。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要根据行政单位的整体情况进行预算,同时要加强监督审批工作,避免预算资金与实际自己的不符,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而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越来越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正确认知财务风险,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为社会创造更多效益。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三圣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