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小学的快速发展,校长管理学校的方法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又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根据农村小学的自身特点,掌握教师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推动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长;教师管理
农村小学分布面广,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学校发展较缓慢,学校的管理工作也自然而然落后于城镇。“一个好的校长就等于一所好的学校”此话虽不全对,但也说中了校长在学校的地位。要较快的促进农村小学的发展,校长管理学校的方法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每位校长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探讨管理学校的方法。在此我浅谈管理教师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农村小学的特殊性
相对于城镇学校来说,农村学校管理的难度要大得多,这是被其特殊性所决定的。
(1)农村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尤其是偏远的地区。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也肯定少,这样也就不利于教师在学识和业务上的发展。另外,学校规模小,校长与教师的接触面就相对大得多,在管理的时候往往事无巨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在农村难以体现,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因而缺乏追求教育的动机。再加上各级政府对学校投入不足,学校难以发展,教学质量较差,引起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强烈不满,辍学、转学现象频频出现。此种现象往往造成教师的敬业精神不足,追求新思想、获取新知识的兴趣锐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为人师表观念淡化等问题。
(3)农村学校的经费、办学条件要比城镇学校的差得多,同时在进行学校考核的时候,农村学校根城镇学校是同样的要求,这就注定了校长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候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
(4)农村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受到限制,部分优秀教师外流,新教师又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了学校综合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除了上述而外,还有许多诸如家长、生源素质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校长对于教师的管理。
二、农村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
(1)校长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在农村小学,我认为校长应当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普通教师,能够胜任一门以上学科的教学。校长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跟教师们有共同的语言,才知道教学一线教师的甘与苦,才能和教师打成一片。
(2)校长是学校管理者。苏霍姆林斯基把校长称为教师的教师,校长是教师,但他又区别于教师,有他自身的特点。校长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教育管理者。所谓管理,那就是把学校里的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包括人、财、物,还有信息、时间和空间等各种要素。整合起来以后,形成一个合力向着学校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3)校长是教师的朋友。校长是一校之主,担负着全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重任。荷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一个令人满意的校长应该是在业务上出类拔萃,与本校老师关系融洽,能打成一片,平时能理解老师,关心老师,待人公平,与他们能乐于交流,取长补短,这样的校长就会受到老师的好评。
(4)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校长一是要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二是要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的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开齐各门课程,不要偏科。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要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劳动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确保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及课外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对老师的管理原则
(1)依法治校的原则。这里的“法”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外主要指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不与法律相悖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以言代法、以情代法;必须严格的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对任何人都不得例外。
(2)人情味原则。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原则下,对教职工要充分的理解,多关心照顾,能通融的尽量通融。不要事事处处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古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对教师要广施情感,不容忽视情感管理的效应,想方设法创建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让教师安心思教。
总之,以严格的制度管人,以浓厚的人情味管心。
四、管理的一些方法
(一)知人善任,合理分工
管理,说到底就是管人,无论是从管理的对象还是从管理的全过程来看,整个管理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所以校长应当对教师的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学识水平、兴趣、爱好、要求、习惯、优缺点、擅长甚至教师的社会关系等等。
校长必须明确各个职位以及各项工作对人的素质都有其特定的要求,教师和管理者这两个群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一位明智的校长,应将这样一批优秀教师培养成教师中的“领袖”,让他们带领教师专业发展。而一些在教学上不突出的老师如果展现出良好的领导才能,校长也是可以大胆选拔他们成为管理者的。
(二)用好制度,兼顾人性化管理
(1)制度要符合校情,制定符合校情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制度针对的对象是全体成员,而不是个别群体,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让全体成员都明白这一点。根据自己的校情,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在标准上有一个自己的尺码,别人的制度在某些方面可能要求得很严格,而自己又不可能达到,那么可以降低尺码。别人在某些方面要求得不够而又是自己必须克服或要求的,也可以适当升高尺码,只要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
(2)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管理者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一个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认真执行,没有认真的监督贯彻,那就形同虚设。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那么学校制度就是主要用来考核和评价教师教学业绩和工作作风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要顶住一切压力使制度贯彻执行,才可能维护制度的威严,“赏罚分明”是制度的公平所在,该罚的不罚,就是吃大锅饭,该奖励的不奖励,就会削弱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领导干部在接受“罚”的时候一定要有“愿赌服输”的高姿态,自觉维护制度的威严性。
(3)制度的贯彻执行也要讲究艺术性,所谓的“法外施情”就是这一艺术性的描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就是管理者在制度管理以外的空间对员工的关心、帮助和照顾,促进学校的和谐。
(三)用榜样去凝聚教师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做到法纪观念强烈,道德情操高尚,言行举止文明,生活作风正派,具有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健康的情绪,才能影响和凝聚你周围的教师。
(四)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
农村教师大部分都来自乡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校长就应该积极的关心,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老师感到学校的温暖,也就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
农村的教育资源比起城镇来说缺乏的多,这就要求校长要努力寻找各种资源去帮他们增长才干,提高教学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积极性,给他们成长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农村学校老师的管理有其特殊性,但是只要校长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乐于奉献,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把教育事业推向新的辉煌。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长;教师管理
农村小学分布面广,各方面条件相对落后。学校发展较缓慢,学校的管理工作也自然而然落后于城镇。“一个好的校长就等于一所好的学校”此话虽不全对,但也说中了校长在学校的地位。要较快的促进农村小学的发展,校长管理学校的方法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每位校长都要不断的研究和探讨管理学校的方法。在此我浅谈管理教师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农村小学的特殊性
相对于城镇学校来说,农村学校管理的难度要大得多,这是被其特殊性所决定的。
(1)农村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尤其是偏远的地区。学校规模小,教师数量也肯定少,这样也就不利于教师在学识和业务上的发展。另外,学校规模小,校长与教师的接触面就相对大得多,在管理的时候往往事无巨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2)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在农村难以体现,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因而缺乏追求教育的动机。再加上各级政府对学校投入不足,学校难以发展,教学质量较差,引起了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强烈不满,辍学、转学现象频频出现。此种现象往往造成教师的敬业精神不足,追求新思想、获取新知识的兴趣锐减;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为人师表观念淡化等问题。
(3)农村学校的经费、办学条件要比城镇学校的差得多,同时在进行学校考核的时候,农村学校根城镇学校是同样的要求,这就注定了校长在进行学校管理时候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
(4)农村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受到限制,部分优秀教师外流,新教师又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了学校综合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除了上述而外,还有许多诸如家长、生源素质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校长对于教师的管理。
二、农村小学校长的角色定位
(1)校长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在农村小学,我认为校长应当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普通教师,能够胜任一门以上学科的教学。校长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跟教师们有共同的语言,才知道教学一线教师的甘与苦,才能和教师打成一片。
(2)校长是学校管理者。苏霍姆林斯基把校长称为教师的教师,校长是教师,但他又区别于教师,有他自身的特点。校长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教育管理者。所谓管理,那就是把学校里的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包括人、财、物,还有信息、时间和空间等各种要素。整合起来以后,形成一个合力向着学校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3)校长是教师的朋友。校长是一校之主,担负着全校的教育教学管理重任。荷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一个令人满意的校长应该是在业务上出类拔萃,与本校老师关系融洽,能打成一片,平时能理解老师,关心老师,待人公平,与他们能乐于交流,取长补短,这样的校长就会受到老师的好评。
(4)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校长一是要领导和组织德育工作,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工作方针。二是要领导和组织教学工作,坚持学校工作的教学为主,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开齐各门课程,不要偏科。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搞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教学第一线,正确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要领导和组织体育、卫生、劳动教育工作及课外教育活动。确保学校体育、卫生、美育、劳动教育及课外教育活动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地开展。
三、对老师的管理原则
(1)依法治校的原则。这里的“法”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外主要指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不与法律相悖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以言代法、以情代法;必须严格的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办事,对任何人都不得例外。
(2)人情味原则。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原则下,对教职工要充分的理解,多关心照顾,能通融的尽量通融。不要事事处处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古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对教师要广施情感,不容忽视情感管理的效应,想方设法创建和谐的校园人际环境,让教师安心思教。
总之,以严格的制度管人,以浓厚的人情味管心。
四、管理的一些方法
(一)知人善任,合理分工
管理,说到底就是管人,无论是从管理的对象还是从管理的全过程来看,整个管理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所以校长应当对教师的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学识水平、兴趣、爱好、要求、习惯、优缺点、擅长甚至教师的社会关系等等。
校长必须明确各个职位以及各项工作对人的素质都有其特定的要求,教师和管理者这两个群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一位明智的校长,应将这样一批优秀教师培养成教师中的“领袖”,让他们带领教师专业发展。而一些在教学上不突出的老师如果展现出良好的领导才能,校长也是可以大胆选拔他们成为管理者的。
(二)用好制度,兼顾人性化管理
(1)制度要符合校情,制定符合校情的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制度针对的对象是全体成员,而不是个别群体,学校的管理者必须让全体成员都明白这一点。根据自己的校情,特别是农村的学校在标准上有一个自己的尺码,别人的制度在某些方面可能要求得很严格,而自己又不可能达到,那么可以降低尺码。别人在某些方面要求得不够而又是自己必须克服或要求的,也可以适当升高尺码,只要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
(2)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者应该以身作则。管理者是制度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一个好的制度如果没有认真执行,没有认真的监督贯彻,那就形同虚设。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工作,那么学校制度就是主要用来考核和评价教师教学业绩和工作作风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要顶住一切压力使制度贯彻执行,才可能维护制度的威严,“赏罚分明”是制度的公平所在,该罚的不罚,就是吃大锅饭,该奖励的不奖励,就会削弱教师的积极性。学校的领导干部在接受“罚”的时候一定要有“愿赌服输”的高姿态,自觉维护制度的威严性。
(3)制度的贯彻执行也要讲究艺术性,所谓的“法外施情”就是这一艺术性的描述。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就是管理者在制度管理以外的空间对员工的关心、帮助和照顾,促进学校的和谐。
(三)用榜样去凝聚教师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做到法纪观念强烈,道德情操高尚,言行举止文明,生活作风正派,具有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静的心境、健康的情绪,才能影响和凝聚你周围的教师。
(四)关心教师的生活和工作
农村教师大部分都来自乡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庭生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校长就应该积极的关心,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老师感到学校的温暖,也就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
农村的教育资源比起城镇来说缺乏的多,这就要求校长要努力寻找各种资源去帮他们增长才干,提高教学能力,提高他们的教学积极性,给他们成长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农村学校老师的管理有其特殊性,但是只要校长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乐于奉献,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就能把教育事业推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