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将阅读的这一过程称之为“赏读”,它不仅富有学科特色,还富有人文关怀。
  一、“赏读”的情趣
  1.让阅读成为一次发现的旅程。语文阅读是一种投入的欣赏性阅读。师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
  2.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的天空里自由放飞。“赏读”要突出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保证学生宽松、自由、开放的阅读时空,让学生有时间读,有心境读,读进作者的情感世界里,产生或喜或悲,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
  3.让课堂因为学生的个性张扬而美丽。“赏读”给学生以温暖的心理暗示:阅读,是可以带来美感与愉悦的。学生有了主体意识,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展,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以为……”“我能不能这样说……”“我推测……”,只有丰富多彩的“我”,课堂才是美丽的。
  4.让研讨成为阅读之后学生的自然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他们与学习伙伴沟通与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了聆听,学会了表达。他们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这种研讨内化了语言,交流中让思想变得深刻,这是对文本感悟体验的释放,也是反思中情感智慧的升华。
  二、如何促进“赏读”
  要做到“赏读”,就必须赏人情,明事理,获取精神的滋养;还要赏语言,学表达,接受母语文化的浸润,生成语言表达能力。
  1.出其不意,用问题促发。比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我说:“同学们,读书要用心,读书还要用智慧。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滋味,而且是越读越有味,你猜是哪句话?”有的学生说:“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芳香扑鼻。”有的说:“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你们以为老师只欣赏词语,却不注重语言背后所包藏的情感?”学生又说“我猜是‘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化瓣,花儿低垂着头……’这句话把花儿写得很形象,特别是‘低垂着头’,读到这里,我甚至听到了花儿的呻吟:准来救我?”我笑着问:“是吗?”学生一齐惊讶:“啊?”我说:“看着你们的思考劲儿,听着你们的独到见解,老师还是很自豪的,现在我揭谜底。”(黑板上用力写下:森林里是那么美好。并将“美好”后的句号用力改成感叹号——传递一种情感)学生先是一愣,渐渐脸上有了会意的神情,越来越多的同学举手了。
  生:森林里景色很美好,参天大树、绿草成茵,还有各种颜色的野花儿。有美好的野蔷薇!
  生:不仅景色美人的心灵也美,爸爸把雨衣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沙,传递的不仅是雨衣,更是情感。
  生:萨沙用雨衣护住蔷薇花,这情景更让我感觉美好——多可爱的小萨沙啊!
  学生读出了味。赏出了情。
  2.表率引领,以真情影响。教师在教学中,以抑扬顿挫、富有磁力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然后,再让学生仿读、赛读,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接着,教师写“下水文”,和学生一起习作表达切身感受;最后,师生交流、品赏习作。正是教师的表率引领,才影响了学生精彩地思考、表达,“赏读”于是充满了智慧,流淌着真情,彰显出生命的光彩!
  (作者单位:南京市高淳县教育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其他文献
【课例】《滴水穿石的启示》  师:刚才,我们一起品读了这三个事例,发现介绍的三个不同的人身上却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是什么特点?  生: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师:有人说,用不同的事例写出了相同的特点,何必要举三个例子,一个就够了。你认为呢?  生:三个例子,是多一点,但更能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除了数量上的优势,有没有其他原因呢?请同学们参阅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这三位名人的成长经历,细细比较一
期刊
苏教版二上每篇阅读课文后面,都有“读读,抄抄,再听写”的作业练习,这样做不仅要让学生敏于听辨字音、快速明晰字形、正确熟练地听写词语,更重要的是有计划地将这些词语融入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提升词语教学的整体效益。下面例举《夕阳真美》一课的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我们先复习词语。(出示课后练习第3题词语,生自主认读、检查认读、开火车认读)  师:很好,每个词都读得正确、熟练了。请自选三个词,串成
期刊
一、词语组块,感知诗意  1.复习词语  暮春三月黄鹤楼孟浩然李白  杨柳依依飞檐凌空誉满天下饯行  繁花似锦俯临长江令人敬仰脍炙人口  2.请选用上面的词语,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谁把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背一遍。  【设计意图】词语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敏感点。《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美、景关、情深的文章,因此,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精选文中词语,并按块重组,每组围绕一个意思,学生
期刊
问题——这样导行吗  最近整理听课笔记,看到了一则教学札记记录了这样三个教例:  1.这样导问启迪学生思维了吗?  教学《爱之链》一课,教师一连串地问:老妇人的车在这样的环境中抛锚了,内心会怎么想?画出描写乔依修车动作的词,还有哪些词句也反映出乔依的为人?说说带给你的感受,老妇人凭什么确定店主就是需要帮助的人?读读女店主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补充女店主的话吗?(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看似活动,实则
期刊
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蔡利萍老师:  我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主客体的交往关系,教师始终处于控制与主导的地位,学生处于服从与被控制的地位。新课改要求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关系,提倡平等尊重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发展者,是课程学习的主人,这也是课堂转型的一种标志。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加强对个别学生的了解,充分认识本班
期刊
元日  【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歌谣里的年俗  有一首《老北京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x iu),大年初一满街走。而老南京的习俗是: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有一首琅琅上口的
期刊
一教《金子》:忠实执行者  1998年,那时的语文教学,提倡淡化篇章训练,突出词句品味,因此,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彼得·弗雷特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1)“听说有人在萨文河畔无意中发现了金子,淘金者便蜂拥而至。他们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听说”“无意”有很大的偶然性,淘金者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必然导致失败,这是从反面说明“
期刊
当下中国的老师和学生最缺什么?  可以说什么都缺,但最缺的是自由。  不少老师只能按学校规定的程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既没有选择教材的自由,也没有决定考试的权利,甚至布置给学生做的作业都必须年级统一。教师就如同工厂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一切必须按章办事,不可越雷池半步。  不少学生只能按学校和老师制定的游戏规则学习和活动,既没有选择学什么的权利,也没有决定不学什么的可能。具有不同天赋和不同需要的学生学
期刊
一、读,对照明诗意  【多媒体一:《烟花三月》】  1.我们刚刚欣赏的曲子是——《烟花三月》。一曲《烟花三月》让你想起了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份回忆读课题,请读出满心的离愁,读出绵长的别绪。  2.而这离愁,这别绪,全都融入了——【多媒体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趣读诗文。同学们,读古诗要学古人。古人吟诗,要读出诗韵,有节奏,喜欢低低吟哦,如痴如醉。  4.诗文对照诗意。  (1)都说“书
期刊
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成语编成语串让学生“读读背背”,实践证明这种练习形式是很好的,学生很感兴趣。可是我们也发现,有的语串编人了比较生僻的成语,有的连我也没见过,问别的老师,他们也说没见过。小学生刚刚开始学习书面语言,这些成语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学了用不上,学了又能有多大意义呢?成语积累的目的是为学生今后说话、写作提供更丰富的语汇,既然是积累,为什么不找些比较常用的成语呢?  答:你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