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引领与文化驱动是学校发展的“引擎”,可以让师生生成激情与活力。课改与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双翼”,可以促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再成长。
关键词:学校管理策略;学校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科研兴校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13-02
2009年10月全国均衡教育现场会在邯郸召开,作为全国均衡教育的典范,邯郸市第26中学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殊不知,几年前它还是一所片内生入学率不足30%、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
作为一个从热点学校交流过来的校长,我深知在这所学校不可能做一个安稳的守业者,必须高高地举起教育理想的大旗,引领26中的发展。我暗自以毛毛虫自况,要用自己的身躯去丈量学校的一草一木。
如今26中已发展成为片内生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三个年级24个教学班,考取重点高中升学率位居邯郸市前列,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热点学校;已发展成为以“人文、绿色、创新”为内涵,以“德”文化为核心的邯郸市北部名校;成为学生和家长心仪向往之校。
一、思想引领,文化驱动
四年前新班子刚到这所学校时,看到的是苍凉一片、百废待兴。当时初中一个年级只有两个教学班60多名学生,学生没有进取心、教师没有幸福感乃当时的真实写照。如何才能使这颗老树发新芽,焕发出教师的工作激情,是对新班子一个不小的考验。经过反复酝酿,我们把“思想引领,文化重建”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不认为自己是校长,认为自己是一个教研员,要多深入课堂,且耕且读;我不认为自己是校长,但认为自己是一个思想传播者,要从“改变一点点”到“一点点改变”,用“慢火清炖”、“中药调理”的方法来健康学校的肌体。我曾写过一首诗《热爱事业》,与教师共勉。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尊崇,
既然忠诚于理想,
就勇敢地献出毕生。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执着,
一切尽在预料中。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几年来我们本着重构物质文化、健全制度文化、提升精神文化的原则来打造校园文化。如今,步入校园是绿草茵茵、绿树成荫、整洁的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人工草皮足球场、一个稳重大气,以“德”文化为内涵的和谐校园已经形成,它无时无刻在浸润着师生的心灵,生成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们的沁心园青竹摇曳、梅菊竞芳、游鱼睡莲相映成趣,是师生的心仪去处。这里的主文化石上刻有“恒德”二字。古人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心守德,有时就要承受羞辱。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教师也有功利思想,也有浮躁情绪,因此,我们倡导教师恒心守师德,安于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远离浮躁;倡导学生恒心守学德,既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又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另一块文化石上刻有“润”字,下面有一段励志铭文:“绿草丹梅、青松翠竹,励君子之志,感润意之深,鉴兹教化之重。铭曰:春晖柔似水,润物细无声”。两块文化石交映生辉,构成了学校的文化主旋律“德润人生”。我们的文化长廊,青藤缠绕、绿萝掩映、鲜花点缀,这里可休闲、可诵读、可察古、可观今、可引和、可生悟,地面上刻有“朝起朝落”,从夏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个朝代,空间有汪国真先生一首《读书》的诗“这是前人的智慧,这是未来的储备。这里有夕阳晚照,洞箫的长吹。这里有晨风拂柳,湖畔的明媚。此时,舒卷便是舒心,此刻,饮茶宛如寻醉。明镜从来不染尘,书本岂容落薄灰。何必皓首枉叹息,读书是远见,不读是悔”。还有我的一段哲思短语:“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我们的报告厅是师生聚会的场所,壁上书有“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九个字,即平时闲居的时侯要恭敬谦和,做事时要认真敬业,与人相处时要忠厚诚实。此外,我们的国学馆、食育坊、陶艺坊、雅韵阁等社团活动室也是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一道风景。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文化,谁在这个环境中浸泡能不生成激情与活力乎?
二、课改起航,助学校发展
2010年下半年我校实施“高效、生命、阳光”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评价机制是多元评价、过程评价、激励评价;生命课堂的核心是爱,要求教师不但给学生人性关爱,还要给学生人文关怀,给学生智慧与思想,因此,教师的幸福在课堂,学生的幸福也在课堂,这是师生应共同追求的理想;阳光课堂是指把知识与生活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情感与价值观。
课改走到今天,我们对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以及山西新绛中学的“半天授课制”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度研判和归位,认为这些模式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但不能作为教学原则和策略,不具有普适性,因此我们要纳百家、融一家、创我家。我们的高效、生命、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当然还需要丰富与打磨,正是基于这一点,26中的课堂是“华美而不浮艳,实效而不取宠,鲜活而不造作”。另外师能是课改关键,我们倡导教师把丰富的知识底蕴、语言的美感、气韵灵动的神态融入课堂。课改实施两年多来,课堂生态得以改善,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2011年中考重点高中上线率、及格率均名列邯郸市前茅。课改也助推了教师专业再成长,一年来,有多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比赛、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多人走出校门做示范课、公开课、介绍课改经验,受到好评。
三、科研兴校,助教师专业再成长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抓手。公开课、示范课、达标课、汇报课、同课异构、同台竞技、说课、评课、反思提升等成为教研的常态,通过评课,老师们无拘无束地互诉困惑、碰撞思想,启迪思维,诸多问题的症结得以化解,不仅教好了学生,也发展了自己。我们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量身定做了一整套“套餐”,如教师的“2:4:4”成长模式,即专家引领占20%,同伴互助占40%,读书反思占40%,而且八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中间权重可以再大一些,即以同伴互助成长模式为主,八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后边的权重可以再大一些,即以读书反思成长模式为主。如果说这些课是精神的美餐,那么“推门课”便是“杂粮”,可以让每位教师知悉我校教学的原生态。此外,我校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把问题作为课题,从而健康了整个课堂的“肌体”。还采用请进来专家示范,走出去求经问道的方式开阔教师的视野,倡导教师“且耕且读”,如果说“微型课题研究”是为了提升自我,那么读书是为了武装自我,知识是“融通”的,读书可以使思想富足、人生精彩、思绪“澄明”,甚至对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顿悟”,这就是读书的妙处。自己在和老师们一起躬行中,也收获了很多,近几年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教育随笔和论文。先后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发展进行了报道。当然,我们的教科研依然“在路上”,学校的发展依然“在路上”,也许永远“在路上”,但是学校已经有了既定的目标,我们将继续“修内涵”,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目标,即再用三年的时间建立一支敬业爱岗、业务精湛、激情主动、引领示范的干部队伍;建立一支以省级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市级学科带头人为骨干、数量适中、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胜任现代教学、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打造一个以“德”文化为核心、理念先进、设施齐备、稳重大气、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热点名校。
关键词:学校管理策略;学校文化;课堂教学改革;科研兴校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13-02
2009年10月全国均衡教育现场会在邯郸召开,作为全国均衡教育的典范,邯郸市第26中学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参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殊不知,几年前它还是一所片内生入学率不足30%、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薄弱学校。
作为一个从热点学校交流过来的校长,我深知在这所学校不可能做一个安稳的守业者,必须高高地举起教育理想的大旗,引领26中的发展。我暗自以毛毛虫自况,要用自己的身躯去丈量学校的一草一木。
如今26中已发展成为片内生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三个年级24个教学班,考取重点高中升学率位居邯郸市前列,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热点学校;已发展成为以“人文、绿色、创新”为内涵,以“德”文化为核心的邯郸市北部名校;成为学生和家长心仪向往之校。
一、思想引领,文化驱动
四年前新班子刚到这所学校时,看到的是苍凉一片、百废待兴。当时初中一个年级只有两个教学班60多名学生,学生没有进取心、教师没有幸福感乃当时的真实写照。如何才能使这颗老树发新芽,焕发出教师的工作激情,是对新班子一个不小的考验。经过反复酝酿,我们把“思想引领,文化重建”作为工作的突破口,我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不认为自己是校长,认为自己是一个教研员,要多深入课堂,且耕且读;我不认为自己是校长,但认为自己是一个思想传播者,要从“改变一点点”到“一点点改变”,用“慢火清炖”、“中药调理”的方法来健康学校的肌体。我曾写过一首诗《热爱事业》,与教师共勉。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尊崇,
既然忠诚于理想,
就勇敢地献出毕生。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执着,
一切尽在预料中。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几年来我们本着重构物质文化、健全制度文化、提升精神文化的原则来打造校园文化。如今,步入校园是绿草茵茵、绿树成荫、整洁的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人工草皮足球场、一个稳重大气,以“德”文化为内涵的和谐校园已经形成,它无时无刻在浸润着师生的心灵,生成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们的沁心园青竹摇曳、梅菊竞芳、游鱼睡莲相映成趣,是师生的心仪去处。这里的主文化石上刻有“恒德”二字。古人云:“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心守德,有时就要承受羞辱。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教师也有功利思想,也有浮躁情绪,因此,我们倡导教师恒心守师德,安于清贫、乐于奉献、淡泊名利、远离浮躁;倡导学生恒心守学德,既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又要有健康的人格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另一块文化石上刻有“润”字,下面有一段励志铭文:“绿草丹梅、青松翠竹,励君子之志,感润意之深,鉴兹教化之重。铭曰:春晖柔似水,润物细无声”。两块文化石交映生辉,构成了学校的文化主旋律“德润人生”。我们的文化长廊,青藤缠绕、绿萝掩映、鲜花点缀,这里可休闲、可诵读、可察古、可观今、可引和、可生悟,地面上刻有“朝起朝落”,从夏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个朝代,空间有汪国真先生一首《读书》的诗“这是前人的智慧,这是未来的储备。这里有夕阳晚照,洞箫的长吹。这里有晨风拂柳,湖畔的明媚。此时,舒卷便是舒心,此刻,饮茶宛如寻醉。明镜从来不染尘,书本岂容落薄灰。何必皓首枉叹息,读书是远见,不读是悔”。还有我的一段哲思短语:“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我们的报告厅是师生聚会的场所,壁上书有“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九个字,即平时闲居的时侯要恭敬谦和,做事时要认真敬业,与人相处时要忠厚诚实。此外,我们的国学馆、食育坊、陶艺坊、雅韵阁等社团活动室也是学校文化和素质教育的一道风景。这就是我们的校园文化,谁在这个环境中浸泡能不生成激情与活力乎?
二、课改起航,助学校发展
2010年下半年我校实施“高效、生命、阳光”课堂教学改革,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评价机制是多元评价、过程评价、激励评价;生命课堂的核心是爱,要求教师不但给学生人性关爱,还要给学生人文关怀,给学生智慧与思想,因此,教师的幸福在课堂,学生的幸福也在课堂,这是师生应共同追求的理想;阳光课堂是指把知识与生活对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情感与价值观。
课改走到今天,我们对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模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以及山西新绛中学的“半天授课制”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度研判和归位,认为这些模式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但不能作为教学原则和策略,不具有普适性,因此我们要纳百家、融一家、创我家。我们的高效、生命、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此基础上生成的。当然还需要丰富与打磨,正是基于这一点,26中的课堂是“华美而不浮艳,实效而不取宠,鲜活而不造作”。另外师能是课改关键,我们倡导教师把丰富的知识底蕴、语言的美感、气韵灵动的神态融入课堂。课改实施两年多来,课堂生态得以改善,学生的能力得以发展,人格得以完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2011年中考重点高中上线率、及格率均名列邯郸市前茅。课改也助推了教师专业再成长,一年来,有多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比赛、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多人走出校门做示范课、公开课、介绍课改经验,受到好评。
三、科研兴校,助教师专业再成长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抓手。公开课、示范课、达标课、汇报课、同课异构、同台竞技、说课、评课、反思提升等成为教研的常态,通过评课,老师们无拘无束地互诉困惑、碰撞思想,启迪思维,诸多问题的症结得以化解,不仅教好了学生,也发展了自己。我们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量身定做了一整套“套餐”,如教师的“2:4:4”成长模式,即专家引领占20%,同伴互助占40%,读书反思占40%,而且八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中间权重可以再大一些,即以同伴互助成长模式为主,八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后边的权重可以再大一些,即以读书反思成长模式为主。如果说这些课是精神的美餐,那么“推门课”便是“杂粮”,可以让每位教师知悉我校教学的原生态。此外,我校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把问题作为课题,从而健康了整个课堂的“肌体”。还采用请进来专家示范,走出去求经问道的方式开阔教师的视野,倡导教师“且耕且读”,如果说“微型课题研究”是为了提升自我,那么读书是为了武装自我,知识是“融通”的,读书可以使思想富足、人生精彩、思绪“澄明”,甚至对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顿悟”,这就是读书的妙处。自己在和老师们一起躬行中,也收获了很多,近几年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教育随笔和论文。先后有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发展进行了报道。当然,我们的教科研依然“在路上”,学校的发展依然“在路上”,也许永远“在路上”,但是学校已经有了既定的目标,我们将继续“修内涵”,争取早日实现我们的目标,即再用三年的时间建立一支敬业爱岗、业务精湛、激情主动、引领示范的干部队伍;建立一支以省级学科带头人为龙头、市级学科带头人为骨干、数量适中、结构合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胜任现代教学、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打造一个以“德”文化为核心、理念先进、设施齐备、稳重大气、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热点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