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一家两户养户养模式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1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载:天津市静海县老龄委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一家两户”养老模式呈发展趋势。三家两户一即农村老年人与儿子同居一个大门内,同住一所院子,共用一口井水……却分灶吃饭,经济独立,列为两户。其基本形式是:生活自理、生产互助、经济补给、精神互慰、重病医护、逝后送终。此种一家两户养老模式在天津农村受到老人及子女的欢迎。
  我国农村绝大多数的农户都是独门独户、分散而居。在“男大当婚”自立门户,“女大当嫁”随夫而居的客观发展趋势下,往往是形成“空巢家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独身子女已成社会成员的主流的今天“空巢”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对此已引起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农村老人的“老有所养”的问题。
  天津农村兴起的“一家两户”养老模式,在解决农村老人“老有所养”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一家两户”的养老模式是农村居家养老的基础和必要的条件。既继承了家庭养老的传统又赋予了新时代的生活内涵一分灶吃饭,经济独立;“一家两户”养老模式,既照顾了老人的特殊生活起居的习惯,也考虑到了生活方式的差异,此乃是减少家庭矛盾产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一家两户”养老模式,把“老年法”中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很好地落实到了实处,同时也让农村老人在浓浓亲情中欢度晚年。
  故而,笔者以为天津农村“一家两户”养老模式,若能在全国广大农村广而推之,则农村老人的“老有所养”的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
其他文献
“叮咚”,安装在延庆县城南菜园三巷冯静家的救助门铃响了起来,冯静立即来到隔壁的沈大妈家中。沈大妈老伴去世多年,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岁数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多亏有冯静这个好邻居照顾着,以前沈大妈有什么事儿,就用力敲墙找冯静帮忙。社区居委会得知这事后,和办事处联系,很快在冯静家为沈大妈安装了救助门铃。  近日,城镇办事处与各个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内的130个空巢老人家庭安装了救助门铃,极大地方便了社区老年
期刊
1950年9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五分校一大队奉令到贵州省息烽县养龙站区剿匪征粮,我们四中队驻养龙司(当时称飞越乡)。10月初的一天,中队需要送一封机要信到大队部。政委殷少岚拿着信对我说:“小黄,通讯员脚生疮不能行走,你是团员(当时我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候补团员),把这封机要信送到大队部,要亲自交给大队政委刘仲廉。”说完,将一支亮锃锃的勃朗宁手枪递给我,作护身之用。我摸着那支手枪非常惬意,
期刊
贵州省铜仁地区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作用,积极组织广大老党员认真学习文件,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他们的思想和亲身经历。在各机关的广大党员中讲理想、讲传统、讲党性、讲奉献,使听课的党员受到了一次生动实际、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地区经贸局离退休党支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带领党员深入到铜仁市川硐镇尖岩村,看到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肩挑背驮生活,就多方筹集资金7万余元
期刊
在我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张叶剑英元帅最喜爱的放大影照《远望》,上面写到“请张友林同志存念,叶剑英,1980年8月17日。”现今,这张老照片成了我弥足珍贵的收藏。  1965年,国际上掀起一股反华浪潮,台岛上的蒋介石也叫嚣反攻大陆,负责全军战备训练的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来到外长山列岛,深入连队,哨所、雷达站、三八女炮班等基层单位抓基础训练,还亲自持枪给战士做示范,我把叶帅关心海岛训练关心战士生活摄人了
期刊
今年,时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油然想起抗战期间激扬人们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的抗日对联来。现撷取几副佳联,与读者朋友共赏。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大片国土沦陷敌手。抗日呼声惊天动地,全国人民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径无比愤慨。有位开明绅士韩清芳撰联曰:“几千大炮轰日寇;百万雄师缚天皇。”该联气魄大,火药味浓,大有“不灭日寇不罢休”的抗
期刊
邵健同志走了,我们的心里非常难过。回想起我们和她在贵州冀鲁豫党史组共同工作20多年的日子里,她那坚定的革命意志,强烈的革命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对同志诚恳热情的态度,使我们永远难忘。  邵建同志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出生人死,经受了艰苦的战争环境锻炼,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立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1949年她随刘邓大军渡江南下,挺进大西南,参加了解放和接管贵州
期刊
家有“严”妻,我理所当然地患上了“妻管严”,且“病情”不轻,堪称“重患者”——因为老妻不仅“管”在“家里”,也“管”在“家外”——也就是说,我的每一天,无论何时何地,无不在老妻“全方位”地“管制”和“监控”之中。  我爱好写作和乒乓球。写作“在家”,有时,激情命笔,忘记了时间的早晚,她不是抢我的笔就是夺我的纸;打球“在外”,她总是天天“伴同”。有时,我球兴大发,无休止鏖战下去,她不是抢我的球就是夺
期刊
在举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揭开台儿庄大战幕前幕后,人们将难忘周恩来在其中的不朽功勋!  1938年3月16日,日军第二集团军向山东省滕县发动进攻,开始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3月下旬,北路日军与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外围展开激烈的战斗。这时,守卫津浦线地区的是以李宗仁为司令长官的国民党第五战区的军队。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奉命去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  当时,周恩来受党中央的委派,从延安来到武汉,担任
期刊
说他充满青春活力,是因为他身上的特点与年轻人无异:腰板挺直、步履矫健、声音宏亮、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办事干练……;说他是老人,是指他的年龄,他距中国传统的“古稀之年”亦只差两个春秋了。  这位充满青春活力的老人就是前遵义市政协副主席、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教授、学者、作家曾祥铣先生。  初识曾先生是在省写作学会湄潭年会上。当时曾先生主持开幕式,只见一个理着平头、中等身材、衣着朴素、其貌不扬的人步履轻快
期刊
读到92岁高龄的老红军将军张力雄撰写的回忆录,感到非常欣幸!  张力雄将军是我十分尊敬和钦佩的老首长。他从1929年参加革命,已经七十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征程中,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与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历尽艰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肩负起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重任,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呕心沥血,殚精竭智,作出了巨大贡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