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抗日联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时值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油然想起抗战期间激扬人们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精神的抗日对联来。现撷取几副佳联,与读者朋友共赏。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发动了全面进攻,大片国土沦陷敌手。抗日呼声惊天动地,全国人民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径无比愤慨。有位开明绅士韩清芳撰联曰:“几千大炮轰日寇;百万雄师缚天皇。”该联气魄大,火药味浓,大有“不灭日寇不罢休”的抗战意志。据传有一家理发店贴了这样一副对联:“倭寇不除,有何颜面;国仇未报,负此头颅。”此联言简意赅,态度明朗,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到底的决心,亦是对蒋介石顽固派的抗议和抨击。
  1938年3月,中共中央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大会上,会场两侧贴着毛泽东同志撰写的一副对联:“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翌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的宣言》。毛泽东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宣言编写成一副对联:“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主权。”此联语言晓畅,大气磅礴,情绪激昂,爱憎分明,明确地表明了我党的政治主张,成为团结和动员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有力武器。
  抗日战争期间,许多爱国者撰联谴责日本法西斯的侵华罪行。黄炎培先生曾撰写一联:“天地示人真善美;山河还我北南东。”上联申张真理,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下联中“北南东”是指我国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的重点地区,疾呼收复失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之情。爱国将领冯玉祥亦有一联:“要想着收复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该联通俗易懂,语重心长,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跃然纸上。细品之,谁不痛下决心,同歼侵略者,统二祖国呢!
  在抗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1942年6月2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同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指挥部队与日本侵略者作战时不幸牺牲。朱德同志闻讯后,亲书挽联一副:“太行浩气存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联中“太行”指太行山。“清漳”指清漳河,都是左权同志生前战斗过的地方。此联表达了对战友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同年5月,戴安澜将军在与日寇激战中,他身先士卒,不幸中弹,身负重伤,不久光荣殉职。噩耗传来,朱德和彭德怀联名撰写挽联一副:“将略冠军门,日寇几回遭重创;英魂羁缅境,国人无处不哀思。”此联怀着沉痛的心情,缅怀了戴安澜将军在国内和缅甸抗击日寇的赫赫战功,盛赞了他出类拔萃的雄才大略。同时道出了举国上下对其哀悼之深切。1944年9月11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壮烈牺牲,毛泽东同志为之撰写一副挽联:“廿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里破碎山河,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此联对彭雪枫的赞扬、哀悼之情溢于联中的字里行间,重建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抗战临近胜利的时候,一流亡者回到河北故乡,见焦土一片,义愤满腔,题一联云:“千古艰难唯一;八年扫荡已三。”上联出自清代邓汉仪“千古艰难唯一死”名句,下联是控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行的烧、杀、抢“三光”政策,这有意漏掉“死”、“光”的字眼,却反而像刀刻一样清晰,强有力地控拆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反动罪行。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五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出,我国城乡一片欢腾,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当时,四川成都家家都像过春节似的,在门上贴喜联。其中有一联令人赞赏:“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此联巧妙地运用了国名、地名,写得自然贴切,别具一格,过目难忘。短短的12个字,抒发了中国人民不可抑制的自豪之情。
其他文献
编辑同志:  我是《晚晴》的一名忠实读者。我喜欢她的“老年生活”、“养生益寿之道”,这里关爱生活,呵护健康;喜欢“往事情深”,这里字字含情,叩人心扉;喜欢“闲话晚晴”、“诗词荟萃”,这里哲深智睿、翰墨飘香……与《晚晴》同行,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前不久,欣闻贵刊对内容和栏目以及风格进行全新的调整,看了贵刊调整后的编辑方案,感到焕然一新,板块和栏目的设置更加贴近老年人的生活,内容亦更加充实、丰富多
期刊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离休干部,今年78岁,多年来我一直是本刊的忠实读者,通过《晚晴》,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近两年,我的几篇作品还发表在贵刊。《晚晴》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知心朋友和精神伴侣。  最近得知贵刊改版,想给您们提些建议。希望今后增加一些关注老年人情感生活的内容;多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生、防病治病等方面的知识。由于老年人身体和视力都较弱,长时间阅读,其精力、视力都有一定困难,因此,稿
期刊
我是一位已满八十五岁的老人,是一位已有二十五年历史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治疗及时,生活丰富多彩,腰不弯,背不驼,被老年体协授于贵州健康老人称号。  我在七十岁到七十二岁期间,由于糖尿病缠身,曾一度身体虚弱,精神不佳,产生了可能不久于人世的悲观想法。以后由于采取多种措施,精神逐步好转,身体日益恢复健康。可以说步人第二个春天,我的措施是:  一是对糖尿病的治疗,由每日吃消渴丸(中药)转为每天打胰岛素,血糖
期刊
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3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党中央对离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更加重视和关怀,2004年3月针对老龄事业的发展下发了专门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做好老龄工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用。同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许多老年人对生存质量更加重视,越来越多的离退休老年人希望异地或进入专门的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其原因有:1.子女工作
期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能力”。什么是和谐?和谐就是配合适当,谐调一致,互相关爱,团结合作,公平合理,权利平等,政通人和,和平共处。  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我国古来就有和为贵的传统,人们常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不仅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调解人们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处世方式和治国之本。只
期刊
并肩战斗黄河边,  南征渡江坐一船。  接管上饶同战斗,  奉命人黔齐向前。  我军数万人黔川,  贵州建立新政权。  捍卫政权步履艰,  烈士鲜血洒高原。    我和张怀月、刘孝纪、仝金才同志是一起南下、西进的战友。南下前,我们都在原冀鲁豫边区郓北县工作,就地坚持对敌斗争,胜利度过了艰难的战争岁月。  1949年初,为了响应党中央“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召,我们四人和郓北县抽调南下的
期刊
“叮咚”,安装在延庆县城南菜园三巷冯静家的救助门铃响了起来,冯静立即来到隔壁的沈大妈家中。沈大妈老伴去世多年,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岁数大了,身体越来越不好,多亏有冯静这个好邻居照顾着,以前沈大妈有什么事儿,就用力敲墙找冯静帮忙。社区居委会得知这事后,和办事处联系,很快在冯静家为沈大妈安装了救助门铃。  近日,城镇办事处与各个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内的130个空巢老人家庭安装了救助门铃,极大地方便了社区老年
期刊
1950年9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五分校一大队奉令到贵州省息烽县养龙站区剿匪征粮,我们四中队驻养龙司(当时称飞越乡)。10月初的一天,中队需要送一封机要信到大队部。政委殷少岚拿着信对我说:“小黄,通讯员脚生疮不能行走,你是团员(当时我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候补团员),把这封机要信送到大队部,要亲自交给大队政委刘仲廉。”说完,将一支亮锃锃的勃朗宁手枪递给我,作护身之用。我摸着那支手枪非常惬意,
期刊
贵州省铜仁地区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离退休党支部作用,积极组织广大老党员认真学习文件,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他们的思想和亲身经历。在各机关的广大党员中讲理想、讲传统、讲党性、讲奉献,使听课的党员受到了一次生动实际、富有感染力的教育。地区经贸局离退休党支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带领党员深入到铜仁市川硐镇尖岩村,看到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肩挑背驮生活,就多方筹集资金7万余元
期刊
在我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张叶剑英元帅最喜爱的放大影照《远望》,上面写到“请张友林同志存念,叶剑英,1980年8月17日。”现今,这张老照片成了我弥足珍贵的收藏。  1965年,国际上掀起一股反华浪潮,台岛上的蒋介石也叫嚣反攻大陆,负责全军战备训练的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来到外长山列岛,深入连队,哨所、雷达站、三八女炮班等基层单位抓基础训练,还亲自持枪给战士做示范,我把叶帅关心海岛训练关心战士生活摄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