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6-0244-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党和政府、社会及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为残疾儿童创造受教育机会,残疾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重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诸多困难,那么如何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对重度残疾儿童能有效开展康复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协调沟通,整合多方资源
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的骨干力量,不仅要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工作,更要积极和县级、乡镇残联、医疗康复机构以及普通学校进行沟通,有效解决送教上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协调不足、资源分散、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根本性问题,从而全面整合特教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社区等各种资源为送教上门服务,为重残儿童送教上门提供保障。
二、深入家庭,确定送教对象
对教育局、残联提供的残疾儿童信息进行整合,组织教师利用假期进行家庭实地走访,对残疾儿童进行摸底排查评估,核实儿童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监护人、家庭住址等,同时了解儿童残疾程度、教育现状、安置形式以及家庭的基本状况等,建立档案,为送教上门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三、科学评估,制定送教计划
研究个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对于愿意接受送教服务的家庭,特教教师和康复医师走进家中,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书》,对重度残疾儿童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诊断。然后根据每个儿童的情况进行研究,依据他们需要什么,就送什么的原则建立个别化教育方案。
四、有效康教,明确送教内容
1.送学生成长
每学期开始,送教教师与医疗师共同走进学生家中,在对孩子智力能力、成长经历、家长素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状况,再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制定学期个别化教育方案,选择和设计相应课程。在送教中,教师认真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并适时邀请康复医生送教上门,效果明显。
2.送家长培训
把送教上门学生的家长请进学校,召开送教上门家长培训会,一是对家长实施康复知识能力培训,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对家长的指导。二是家长由于自己的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经历长期的压抑,内心比较焦虑、敏感,常常表现为急躁、失去生活的信心,通过培训解除家长顾虑,树立家长信心。三是通过家庭教育沙龙、家庭友谊聚会、家访问卷等活动,鼓励家长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对孩子康复训练的讨论和学习中,引导家长用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配合送教上门工作。
例如,洪某某,男, 12岁,是一名自闭症儿童。父母均是农民,对孩子听之任之,已经失去信心,一家人全靠几亩薄地为生,刚刚解决温饱,没有精力对孩子进行康复教育。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疏通,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孩子,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正视孩子的问题,并且对其家长进行了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自闭症儿童怎样进行正确的干预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用科学方法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两年的送教服务,现在已经离开家门走进校门,成为特教学校的一名学生。
3.送医疗康复
重残儿童的康复训练更需要医疗技术的介入,为此对他们采用以下三种渠道实施康复训练:一是康复医师定期随老师到家中对孩子进行评估,对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使家长在家的训练更科学更有效。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孩子到医疗机构參加康复活动。我县宝城医院为省级康复中心,设有专门的康复训练仪器和康复训练师,免费为孩子开放,教师和家长根据康复计划,把孩子带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三是医生到学校指导康复训练。特教学校设置了感统训练室和康复训练室,平时送教的孩子会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进行训练。学校还定期将康复医生请进学校,与老师、家长进行交流,指导训练,使康复训练更具专业性。
4.送社区资源
一是资源共享,县教育局统一协调,让送教上门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就近到乡镇的小学建立的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资源教室活动。教师及时跟进,对孩子进行康复指导训练,使送教学生既感受到学校的氛围,又就近得到训练。二是融入社会,让部分能走出来的学生到当地的教育活动基地,根据学生残疾程度和家庭地理位置,开展爬山、游公园、看电影、逛超市等社区活动,培养孩子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并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尊重和包容他们。
总之,自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以来,送教对象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康复效果。教师每次去送教,孩子们都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家长们对教师也更加热情了,送教上门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有一些家长还主动联系教师去家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这也是送教上门工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来,党和政府、社会及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为残疾儿童创造受教育机会,残疾儿童入学率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重度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诸多困难,那么如何保证特殊教育学校对重度残疾儿童能有效开展康复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协调沟通,整合多方资源
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服务的骨干力量,不仅要积极主动的去开展工作,更要积极和县级、乡镇残联、医疗康复机构以及普通学校进行沟通,有效解决送教上门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协调不足、资源分散、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根本性问题,从而全面整合特教学校、家庭、医疗机构、社区等各种资源为送教上门服务,为重残儿童送教上门提供保障。
二、深入家庭,确定送教对象
对教育局、残联提供的残疾儿童信息进行整合,组织教师利用假期进行家庭实地走访,对残疾儿童进行摸底排查评估,核实儿童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监护人、家庭住址等,同时了解儿童残疾程度、教育现状、安置形式以及家庭的基本状况等,建立档案,为送教上门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三、科学评估,制定送教计划
研究个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对于愿意接受送教服务的家庭,特教教师和康复医师走进家中,签订《送教上门服务协议书》,对重度残疾儿童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评估诊断。然后根据每个儿童的情况进行研究,依据他们需要什么,就送什么的原则建立个别化教育方案。
四、有效康教,明确送教内容
1.送学生成长
每学期开始,送教教师与医疗师共同走进学生家中,在对孩子智力能力、成长经历、家长素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方面的状况,再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制定学期个别化教育方案,选择和设计相应课程。在送教中,教师认真关注学生的成长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并适时邀请康复医生送教上门,效果明显。
2.送家长培训
把送教上门学生的家长请进学校,召开送教上门家长培训会,一是对家长实施康复知识能力培训,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对家长的指导。二是家长由于自己的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经历长期的压抑,内心比较焦虑、敏感,常常表现为急躁、失去生活的信心,通过培训解除家长顾虑,树立家长信心。三是通过家庭教育沙龙、家庭友谊聚会、家访问卷等活动,鼓励家长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对孩子康复训练的讨论和学习中,引导家长用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配合送教上门工作。
例如,洪某某,男, 12岁,是一名自闭症儿童。父母均是农民,对孩子听之任之,已经失去信心,一家人全靠几亩薄地为生,刚刚解决温饱,没有精力对孩子进行康复教育。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疏通,指导他们正确认识孩子,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正视孩子的问题,并且对其家长进行了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自闭症儿童怎样进行正确的干预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用科学方法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两年的送教服务,现在已经离开家门走进校门,成为特教学校的一名学生。
3.送医疗康复
重残儿童的康复训练更需要医疗技术的介入,为此对他们采用以下三种渠道实施康复训练:一是康复医师定期随老师到家中对孩子进行评估,对家长进行康复训练指导。使家长在家的训练更科学更有效。二是有计划地组织孩子到医疗机构參加康复活动。我县宝城医院为省级康复中心,设有专门的康复训练仪器和康复训练师,免费为孩子开放,教师和家长根据康复计划,把孩子带到康复机构进行训练。三是医生到学校指导康复训练。特教学校设置了感统训练室和康复训练室,平时送教的孩子会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进行训练。学校还定期将康复医生请进学校,与老师、家长进行交流,指导训练,使康复训练更具专业性。
4.送社区资源
一是资源共享,县教育局统一协调,让送教上门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就近到乡镇的小学建立的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资源教室活动。教师及时跟进,对孩子进行康复指导训练,使送教学生既感受到学校的氛围,又就近得到训练。二是融入社会,让部分能走出来的学生到当地的教育活动基地,根据学生残疾程度和家庭地理位置,开展爬山、游公园、看电影、逛超市等社区活动,培养孩子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并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尊重和包容他们。
总之,自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以来,送教对象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康复效果。教师每次去送教,孩子们都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家长们对教师也更加热情了,送教上门工作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有一些家长还主动联系教师去家中开展送教上门服务,这也是送教上门工作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