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山脚下伊犁河畔,驻守着一支赓续红色血脉、继承光荣传统的年轻队伍,被当地人民群众亲切誉为“塞外江南守夜人”——这就是伊犁森林消防支队。
2018年9月,支隊集体转制后,支队主动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能定位,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提升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能力,消防救援工作和队伍建设持续发力,连续7年被森林消防局表彰为“先进支队”“先进支队党委”。
牢记初心使命 凝神聚气鼓斗志
“2018年底,是我服役期满的一年,但是,我选择留队,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我入伍的初心没有变,因为我热爱这份职业……”这是该支队伊宁大队消防士彭国华在“人人上讲台”活动上的真实感言,赢得指战员阵阵掌声。
基层大队消防员先后走上讲台,理论联系实际,畅所欲言,燃爆教育课堂。
谈起这一变化,还得从一次上级机关检查说起。2020年初,总队领导带机关工作组到支队调研政治教育时,无意间听到几名消防员在发牢骚:“现在我们不是军人了,管理还需要那么严吗?”“教育课总是那么几个人在台上来回讲,耳朵都听出茧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牢骚话引起总队工作组的高度重视。
反馈会上,总队、支队共同探讨如何创新政治教育方法手段,提出“人人上讲台”群众性自我教育模式,并达成共识:在支队、大队、中队三级分别开展“人人上讲台”活动,让消防员登台唱主角,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与亲和力。
“改革转制是为了队伍更好发展,我们不仅要把身子转过来、更要把思想转过来,不仅要保持传统,更要开拓创新,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在巩留大队政治教育课堂上,大学生消防士杨金勇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朴实生动的表达让台下指战员们感同身受。
“人人上讲台”只是支队创新教育方法的一个缩影。转制以来,支队相继开展“我为家人办件事亲情教育”“小教员走基层”“读书伴我成长”等活动,发动指战员为家人汇款30余万元、办实事200余件,受到指战员家属一致好评;5名指战员被评为“理论之星”,3个班被评为“理论学习模范班”,6名指战员被评为“咱身边好样子”。
紧盯转型强能 主责主业保打赢
“中哈边境发生森林火灾,快反分队先期出动。” 一阵急促的警报响起,不到10分钟,支队指战员整装待发。这是该支队跨国境灭火救援队常态化拉动演练的场景。
演练中,只见通信保障人员快速打开通信设备,登录云终端系统,建立视频账号。前出小分队立即登录账号,上传画面,判明火情,投入战斗。指挥流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根据上级要求,伊犁森林消防支队组建200人森林(草原)灭火跨国境救援队,承担中哈边境一线火灾扑救任务。
2020年7月17日14时25分,边境线发生森林火灾。该支队接到火情通报后,迅速组织跨国境灭火救援队200名指战员赶赴火场组织扑救。经无人机勘察,火场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植被茂密,风力达到3-4级,火焰高度达到5米,可燃物在大火的作用下发出噼啪声响。
针对火场危急情况,联指果断下达了“两点突破、分兵合围”战术实施扑救。该支队伊宁大队张浩利大队长带领两个水泵分队,从南线向狰狞的火魔发起强攻,采取缩短两泵之间距离、依地形“z”字形铺设水带等战法,连续串联8台水泵,将水输送到了火场关键部位。火场北线情况更为复杂,着悬崖上火势向外蔓延的关键时刻,巩留大队刘强大队长,带领中队长杨理升,班长张志强、石朋云登高放下绳索,向悬崖上攀爬30余米,一手抓绳索,一手持水枪,扑救大火。
这次灭火作战,是该支队跨国境灭火救援队成立后出动人员装备最多、扑救时间最长、作战难度最大的一次实战,充分发挥了人员和装备最佳结合的最大效能,检验了跨国境灭火救援队的战斗力水平。
跨国境灭火救援队成立后,支队采取上级配发和自主购买等形式,配备灭火常规装备120套(件),主战装备50套(件),综合救援装备40套(件),各类车辆36台,并将无人机、北斗卫星、云会议视频系统有效整合,形成人工与智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保障格局。先后参加灭火作战13次,综合救援6次。
对标职能定位 综合救援立新功
“同志们,已确认被困人员位置,立即实施破拆救援!”一声令下,指战员们迅速对地震中被困人员展开营救……
2018年11月,该支队转制后首次开展地震救援演练。只见该支队伊宁大队消防士杨乐手提凿岩机就冲了上去,他在入队前当过建筑工,对破拆颇有经验。随着“咚咚咚”的嘈杂声,尘土和碎砖片四处溅起,30分钟过去,墙面被打开直径约50厘米的洞,救援人员好不容易才钻了过去……
“地震一旦真的来临,受困人员危在旦夕,我们能不能快速打开生命通道,迅速解救,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演练过后,伊宁大队张浩利大队长的反思式总结发言,让杨乐陷入沉思。他与队友反复琢磨、学习、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3个月时间,他自学金属切割焊接技术,自制了一套横向索绳架设支架和深井救援设备,先后制作10多个简便实用的应急救援装备,创新训法10余种。
2019年4月,总队对伊犁支队地震救援能力建设评估考核检验时,杨乐带着救援分队8人,用时15分钟便打通了生命通道。“判明情况准确,组织分工科学,救援程序规范,优秀。”伴随着考官的判定声,杨乐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容。
转制以来,该支队在防火灭火力量上,建设了2个快反分队和8个尖刀班。在水域、地震和山岳救援力量上,建设2支突击小分队,优化整合队伍力量资源,全力打造防火灭火和综合性应急救援战场的多把“尖刀”。
征程万里风正劲,扬帆启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扬帆奋发、接力奋进,才能把握机遇、赢得未来。支队全体指战员必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书写支队建设发展和履行使命的崭新篇章。
2018年9月,支隊集体转制后,支队主动对标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能定位,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提升队伍综合性应急救援能力,消防救援工作和队伍建设持续发力,连续7年被森林消防局表彰为“先进支队”“先进支队党委”。
牢记初心使命 凝神聚气鼓斗志
“2018年底,是我服役期满的一年,但是,我选择留队,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我入伍的初心没有变,因为我热爱这份职业……”这是该支队伊宁大队消防士彭国华在“人人上讲台”活动上的真实感言,赢得指战员阵阵掌声。
基层大队消防员先后走上讲台,理论联系实际,畅所欲言,燃爆教育课堂。
谈起这一变化,还得从一次上级机关检查说起。2020年初,总队领导带机关工作组到支队调研政治教育时,无意间听到几名消防员在发牢骚:“现在我们不是军人了,管理还需要那么严吗?”“教育课总是那么几个人在台上来回讲,耳朵都听出茧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牢骚话引起总队工作组的高度重视。
反馈会上,总队、支队共同探讨如何创新政治教育方法手段,提出“人人上讲台”群众性自我教育模式,并达成共识:在支队、大队、中队三级分别开展“人人上讲台”活动,让消防员登台唱主角,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与亲和力。
“改革转制是为了队伍更好发展,我们不仅要把身子转过来、更要把思想转过来,不仅要保持传统,更要开拓创新,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在巩留大队政治教育课堂上,大学生消防士杨金勇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朴实生动的表达让台下指战员们感同身受。
“人人上讲台”只是支队创新教育方法的一个缩影。转制以来,支队相继开展“我为家人办件事亲情教育”“小教员走基层”“读书伴我成长”等活动,发动指战员为家人汇款30余万元、办实事200余件,受到指战员家属一致好评;5名指战员被评为“理论之星”,3个班被评为“理论学习模范班”,6名指战员被评为“咱身边好样子”。
紧盯转型强能 主责主业保打赢
“中哈边境发生森林火灾,快反分队先期出动。” 一阵急促的警报响起,不到10分钟,支队指战员整装待发。这是该支队跨国境灭火救援队常态化拉动演练的场景。
演练中,只见通信保障人员快速打开通信设备,登录云终端系统,建立视频账号。前出小分队立即登录账号,上传画面,判明火情,投入战斗。指挥流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根据上级要求,伊犁森林消防支队组建200人森林(草原)灭火跨国境救援队,承担中哈边境一线火灾扑救任务。
2020年7月17日14时25分,边境线发生森林火灾。该支队接到火情通报后,迅速组织跨国境灭火救援队200名指战员赶赴火场组织扑救。经无人机勘察,火场层峦叠嶂、怪石嶙峋、植被茂密,风力达到3-4级,火焰高度达到5米,可燃物在大火的作用下发出噼啪声响。
针对火场危急情况,联指果断下达了“两点突破、分兵合围”战术实施扑救。该支队伊宁大队张浩利大队长带领两个水泵分队,从南线向狰狞的火魔发起强攻,采取缩短两泵之间距离、依地形“z”字形铺设水带等战法,连续串联8台水泵,将水输送到了火场关键部位。火场北线情况更为复杂,着悬崖上火势向外蔓延的关键时刻,巩留大队刘强大队长,带领中队长杨理升,班长张志强、石朋云登高放下绳索,向悬崖上攀爬30余米,一手抓绳索,一手持水枪,扑救大火。
这次灭火作战,是该支队跨国境灭火救援队成立后出动人员装备最多、扑救时间最长、作战难度最大的一次实战,充分发挥了人员和装备最佳结合的最大效能,检验了跨国境灭火救援队的战斗力水平。
跨国境灭火救援队成立后,支队采取上级配发和自主购买等形式,配备灭火常规装备120套(件),主战装备50套(件),综合救援装备40套(件),各类车辆36台,并将无人机、北斗卫星、云会议视频系统有效整合,形成人工与智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保障格局。先后参加灭火作战13次,综合救援6次。
对标职能定位 综合救援立新功
“同志们,已确认被困人员位置,立即实施破拆救援!”一声令下,指战员们迅速对地震中被困人员展开营救……
2018年11月,该支队转制后首次开展地震救援演练。只见该支队伊宁大队消防士杨乐手提凿岩机就冲了上去,他在入队前当过建筑工,对破拆颇有经验。随着“咚咚咚”的嘈杂声,尘土和碎砖片四处溅起,30分钟过去,墙面被打开直径约50厘米的洞,救援人员好不容易才钻了过去……
“地震一旦真的来临,受困人员危在旦夕,我们能不能快速打开生命通道,迅速解救,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演练过后,伊宁大队张浩利大队长的反思式总结发言,让杨乐陷入沉思。他与队友反复琢磨、学习、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3个月时间,他自学金属切割焊接技术,自制了一套横向索绳架设支架和深井救援设备,先后制作10多个简便实用的应急救援装备,创新训法10余种。
2019年4月,总队对伊犁支队地震救援能力建设评估考核检验时,杨乐带着救援分队8人,用时15分钟便打通了生命通道。“判明情况准确,组织分工科学,救援程序规范,优秀。”伴随着考官的判定声,杨乐露出了许久不见的笑容。
转制以来,该支队在防火灭火力量上,建设了2个快反分队和8个尖刀班。在水域、地震和山岳救援力量上,建设2支突击小分队,优化整合队伍力量资源,全力打造防火灭火和综合性应急救援战场的多把“尖刀”。
征程万里风正劲,扬帆启航正当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扬帆奋发、接力奋进,才能把握机遇、赢得未来。支队全体指战员必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力书写支队建设发展和履行使命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