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平常喜欢读诗,发现有不少诗用了“鸟”这个意象,它在诗中的作用各不相同。细细品位,确能给人无限启迪。
某种鸟被运用到某物或某地的名称上,此鸟名在诗中出现,有时并无深意,大多不会影响读者对诗文的理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鹤,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鹳雀”,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中的“雀”。它们犹如戏中的道具或群众演员,犹如一个不受重视的无名小卒。
难道鸟甘愿处在“无名小卒”之列吗?答案是否定的。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鸟”,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众鸟”,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鸟”。它们看似与上文的“群众演员”无异,其实差别可大了,它们在诗中可起烘托气氛、衬托主体的作用。再有那些羽毛颜色艳丽、姿态姣好、叫声悦耳的鸟就作为单个概念走进诗中,烘托出一种美好的气氛。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黄鹂”和“白鹭”,《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的“娇莺”,杜牧《江南春》“前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莺等等。那些羽毛颜色单一,姿态一般,叫声难听的鸟作为单个概念走进诗中,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气氛。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中的“大雁”,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乌鸦”,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中的“鹧鸪”。烘托出不同气氛的两类鸟,被用的是一个以貌取鸟的标准。有些鸟被作者放在不同场合,烘托出不同的气氛。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中的“子规”(即杜鹃),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中的“子规”,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杜鹃”。一种鸟,在不同场合具有不一样的作用。
又有些鸟不满足于现状了,它们要成为诗中真正歌咏的对象。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钱起《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刘克庄《莺梭》“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鹅”“雁”“莺”分别成了全诗歌咏的对象。自己做了主人,终于“守得云开见天日”。
陈芝国,湖北江陵一中学生。
某种鸟被运用到某物或某地的名称上,此鸟名在诗中出现,有时并无深意,大多不会影响读者对诗文的理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鹤,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鹳雀”,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中的“雀”。它们犹如戏中的道具或群众演员,犹如一个不受重视的无名小卒。
难道鸟甘愿处在“无名小卒”之列吗?答案是否定的。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鸟”,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的“众鸟”,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鸟”。它们看似与上文的“群众演员”无异,其实差别可大了,它们在诗中可起烘托气氛、衬托主体的作用。再有那些羽毛颜色艳丽、姿态姣好、叫声悦耳的鸟就作为单个概念走进诗中,烘托出一种美好的气氛。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黄鹂”和“白鹭”,《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的“娇莺”,杜牧《江南春》“前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莺等等。那些羽毛颜色单一,姿态一般,叫声难听的鸟作为单个概念走进诗中,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气氛。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中的“大雁”,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乌鸦”,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中的“鹧鸪”。烘托出不同气氛的两类鸟,被用的是一个以貌取鸟的标准。有些鸟被作者放在不同场合,烘托出不同的气氛。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中的“子规”(即杜鹃),王令《送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中的“子规”,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的“杜鹃”。一种鸟,在不同场合具有不一样的作用。
又有些鸟不满足于现状了,它们要成为诗中真正歌咏的对象。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钱起《归雁》“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刘克庄《莺梭》“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鹅”“雁”“莺”分别成了全诗歌咏的对象。自己做了主人,终于“守得云开见天日”。
陈芝国,湖北江陵一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