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使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本文主要讨论了“互联网+”时代下学校的德育教育教学问题。同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课堂;教学策略
“互联网+”以一种崭新的态势在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学校德育课堂要想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网络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到一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互联网+”时代下德育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1.教师难以适应教学新格局。在以往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在教学过程中,话语权完全由教师一人掌握。但是“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引入,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不仅是教师,有时也可以是“学生”;学生有时也扮演教师的角色,传统的师生关系被悄然打破。尤其是在话语权方面,教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掌控者。这种状况的出现,导致很多教师感到课堂教学力不从心,难以掌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德育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德育教材内容几十年如一日,比较陈旧,有一定滞后性,这在“互联网+”时代更加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对德育教材进行再一次的开发,修正一些错误观点和思想,同时对于一些新观念、新思想予以补充、完善,这无疑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难度。
3.教师职业素养问题被放大。“互联网+”时代,对于教师的媒体素养要求较高。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谨言慎行,否则一旦出现不得体言论随即可能就会被上传网络,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4.减少师生之间接触时间。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特点也使很多教师将课堂从学校搬到了其他地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足不出户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可以领略一些业界名师名校风采。这种新颖、自由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甚至一度出现代替课堂教学的现象。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师生互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互联网+”时代下营造德育教学新课堂的有效途径
1.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探索教学。(1)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应用互联网技术,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效率。
(2)课堂教学+自媒体教学。时下,QQ、微信、微博等社交新方式在学生中得到了广泛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它们实现自媒体教学。组建聊天群,课下有问题师生可以直接在群里进行讨论,或者进行一对一讲解,保证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2.增加实践机会,实现课堂延伸。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例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德育知识,了解社会。这样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德育的积极作用。
3.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德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保证遇到新思想、新观念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做出良好的引导与鼓励,避免出现“一概不知”的现象。与此同时也要时刻了解网络上的各种动态、新闻,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尽量走进学生的世界里,跟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脚步。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学校的德育教学有了深刻变革。对此,教师必须要清醒地认识现实发展状况,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教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德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刘胜杰.中职德育课堂呼唤有效提问[J].现代教育,2012(9).
[2]王孝吉.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2(11).
[3]程步斌.浅谈如何增强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4]刘延东.增强中职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J].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5]陈松林.打造中职政治课程高效课堂的若干思考[J].时代教育,2012(12).
[6]罗英华.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课堂;教学策略
“互联网+”以一种崭新的态势在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学校德育课堂要想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合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网络技术和课堂教学融合到一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互联网+”时代下德育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1.教师难以适应教学新格局。在以往传统的德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主体,是课堂教学的控制者,在教学过程中,话语权完全由教师一人掌握。但是“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引入,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不仅是教师,有时也可以是“学生”;学生有时也扮演教师的角色,传统的师生关系被悄然打破。尤其是在话语权方面,教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掌控者。这种状况的出现,导致很多教师感到课堂教学力不从心,难以掌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2.德育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德育教材内容几十年如一日,比较陈旧,有一定滞后性,这在“互联网+”时代更加明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对德育教材进行再一次的开发,修正一些错误观点和思想,同时对于一些新观念、新思想予以补充、完善,这无疑增加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难度。
3.教师职业素养问题被放大。“互联网+”时代,对于教师的媒体素养要求较高。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要谨言慎行,否则一旦出现不得体言论随即可能就会被上传网络,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还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4.减少师生之间接触时间。众所周知,互联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种特点也使很多教师将课堂从学校搬到了其他地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足不出户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可以领略一些业界名师名校风采。这种新颖、自由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甚至一度出现代替课堂教学的现象。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接触的时间,师生互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互联网+”时代下营造德育教学新课堂的有效途径
1.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实现探索教学。(1)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应用互联网技术,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效率。
(2)课堂教学+自媒体教学。时下,QQ、微信、微博等社交新方式在学生中得到了广泛普及,教师可以利用它们实现自媒体教学。组建聊天群,课下有问题师生可以直接在群里进行讨论,或者进行一对一讲解,保证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
2.增加实践机会,实现课堂延伸。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例如,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德育知识,了解社会。这样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德育的积极作用。
3.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德育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保证遇到新思想、新观念可以有自己的见解,并对学生做出良好的引导与鼓励,避免出现“一概不知”的现象。与此同时也要时刻了解网络上的各种动态、新闻,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尽量走进学生的世界里,跟上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脚步。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学校的德育教学有了深刻变革。对此,教师必须要清醒地认识现实发展状况,时刻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教学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新的德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刘胜杰.中职德育课堂呼唤有效提问[J].现代教育,2012(9).
[2]王孝吉.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之我见[J].吉林教育,2012(11).
[3]程步斌.浅谈如何增强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4]刘延东.增强中职德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J].职业技术教育,2011(21).
[5]陈松林.打造中职政治课程高效课堂的若干思考[J].时代教育,2012(12).
[6]罗英华.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