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数学家华罗根讲过一个故事:“如果我们去摸一个袋子,前五次,我们从中摸出的都是一个红玻璃球,于是,我们会想,这个袋子里装的是红玻璃球,可是,第六次我们摸到了一个白玻璃球,这时我们会认为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一些玻璃球。第七次我们摸出一个小木球,我们又会想里面装的是一些球……”我们在一些有限的范围内,接触了一定的类似概念后,往往会行成一种思维定势。我们怎样跳出这个范围呢?
一、理解概念的内涵,跳出思维定势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正确的概念是科学抽象的结果.每一个科学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让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准确地了解,才是真正掌握了概念 。
例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3和6,求它的周长。很多同学就认为12和15都可以。同学们只记住了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就忘记了一个三角形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又如,同学们知道勾三股四弦五,不理解它们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原因是这三个数满足勾股定理。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很多同学就答5,但题中并没有说4是直角边或斜边,所以漏掉根号7。
二、重視数学思想, 跳出思维定势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编的数学教育论文专辑中曾叙述过这样一个例子:我们能够确信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定是重要的吗?但很多人在校外生活中使用这个公式至多不超过一次,可是在学习并推导这个公式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却经常使用在各类工作中。经常性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与分类,可以使知系统化;观察和实验,有助于发现一些数学事实;演绎与归纳,使逻辑严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能使问题变得更加形象、直观、简洁……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 下册有一:某商品在售价为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要多卖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很多学生不会求件数,设涨价x元时利润y元会列式,设定价x元时利润y元则不会列式。我复习了八年级上册的一次函数: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由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 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 x。通过对知识进行比较,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正迁移,就跳出了思维定势。
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帮我们跳出思维定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思考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效地阻止了定势思维负迁移作用的发生。
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 夹角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 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直接证明是很困难的 ,画图却很直观。如图,△ABC与△ABD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相等的条件,但△ABC与△ABD 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 对角对应相等” 的 两个三角行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总之,只有夯实基础,钻研探究,大胆创新,才能扩大思维的 广度和深度,跳出思维定势。
一、理解概念的内涵,跳出思维定势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正确的概念是科学抽象的结果.每一个科学概念都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让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准确地了解,才是真正掌握了概念 。
例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3和6,求它的周长。很多同学就认为12和15都可以。同学们只记住了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就忘记了一个三角形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又如,同学们知道勾三股四弦五,不理解它们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原因是这三个数满足勾股定理。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很多同学就答5,但题中并没有说4是直角边或斜边,所以漏掉根号7。
二、重視数学思想, 跳出思维定势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编的数学教育论文专辑中曾叙述过这样一个例子:我们能够确信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定是重要的吗?但很多人在校外生活中使用这个公式至多不超过一次,可是在学习并推导这个公式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却经常使用在各类工作中。经常性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与分类,可以使知系统化;观察和实验,有助于发现一些数学事实;演绎与归纳,使逻辑严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能使问题变得更加形象、直观、简洁……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 下册有一:某商品在售价为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要多卖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很多学生不会求件数,设涨价x元时利润y元会列式,设定价x元时利润y元则不会列式。我复习了八年级上册的一次函数: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由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在位置的 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 x。通过对知识进行比较,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正迁移,就跳出了思维定势。
三、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帮我们跳出思维定势。
新课程标准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思考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有效地阻止了定势思维负迁移作用的发生。
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 夹角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 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
这个问题直接证明是很困难的 ,画图却很直观。如图,△ABC与△ABD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相等的条件,但△ABC与△ABD 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 对角对应相等” 的 两个三角行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总之,只有夯实基础,钻研探究,大胆创新,才能扩大思维的 广度和深度,跳出思维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