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实践中学数学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3290669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手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激趣;发展思维;创新灵感
  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实践证明,要实现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让学生只是一味地模仿老师和死记公式、定理,只有学生亲自在动手实践中验证公式和定理,学生才能真正地记忆公式、定理,进而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同时,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能够自主探索新知,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与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交流,这也是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最为有效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实践这种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动手实践这种学习方式在数学学习中究竟有怎样的重要作用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有效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恰恰能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高涨情绪。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设想才有可能顺利实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专心地实践、认真地思考、快乐地探索,并且要建构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感受到自己的探索获得成功的无限喜悦,这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支持。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十以内的加法”时,我在黑板上出示一道富有思考性的题目:( ) ( )=14,接着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在桌子上
  摆,将等式( ) ( )=14成立的摆法都摆出来,摆一次写一道算式。学生马上来了兴致,迫不及待地在桌子上摆。有的学生反应很快,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填写完了算式;还有的学生填写一个之后就在认真地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填法;还有的学生第一个摆出的是OOOOOOOOOOOOO O,記录成13 1=14,然后按一定的规律,把圆片依次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边移动学具边记录算式,极其认真。一个不落地把所有成立的算式都写了出来,即13 1=14,12 2=14,11 3=14,10 4=14,9 5=14,8 6=14,9 5=14,10 4=14,11 3=14,12 2=14,13 1=14。这时我又引导学生讨论每个等式的意义。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和发展。
  二、实践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
  实践操作并不是我们表面所看到的学生简单的肢体动作,在这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包含着孩子们的缜密思考,是手脑并用的复杂过程。实际上,在简单的操作过程中,包括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抽象到直观、简单到复杂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时,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用心触摸,明确这些立体图形有几个面?有多少条线?有多少个定点?……这些知识都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亲自获得的。这样,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远远比老师给学生结论的直接灌输效果要好很多。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学生在动手中乐学、在思维中操作、在动手中思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实践操作是学生创新的灵感
  教师的教学并不一定要死死地盯在“如何教”和学生应该“如何学”的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变换一个思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看他们如何探索、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作为教师,应该在此时把关键放在如何唤醒学生的创造灵感上;如何为学生提供有利于他们创作的自由活动空间上;如
  何放在营造有利于他们创作和学习的学习环境上,这样会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可能的凸显。
  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新课改后的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针对这种活动和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我让学生利用各种教具和学具,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游戏与学习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材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更好地诠释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新课改理念,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之,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活动的浓厚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受在数学学习中的无限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始终焕发出它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翟艳君.如何解决小学数学“动手做”与“做中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中旬,2011(10).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摘 要:为让农民实现其土地财产权益,必须进行有关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一要实现农村土地产权与城市土地产权的对等和对接;二是适时结束单一国家垄断的征地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三是改革征地补偿制度,逐步以市场价为基准,给农民以充分、合理的补偿,实现其土地财产权益,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土地财产权益;分享成果;征地制度创新;新农村建设  中
苏南苏北不断扩大的经济发展差距客观上要求,以构建东陇海产业带为突破口,加快苏北经济社会大发展。鲁南地区竞争徐连地区的气氛浓厚的态势,也必然要求加大对苏鲁边界地区的扶持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5—0309—02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2009年,全国1/3的重大事件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舆论监督引起社会关注而获得解决的。从林嘉祥到周久耕,从石首事件到杭州飙车案,等等,事件一经上网传播,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互联网新闻传播的出现,给新闻舆论监督带来一系列新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些新问题,成为一个重
摘 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它对于引导学生从小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但是就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材及教师的实践教学来看,繁冗复杂的理论知识对于天真烂漫的小学生而言,甚是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也是高耗低效。讲述了在实践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民主讨论;角色扮演  品德与社会课作为传授学生良好
摘 要:耕地是一个典型的准公共物品,不仅给农民带来经济收益,而且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大量的、具有强烈外部性的非生产性功能。这在客观上要求耕地保护不仅仅是农民的责任,更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外部性理论、准公共物品理论和产权理论三个方面看,强调我国耕地保护社会责任更有其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提高全社会耕地保护意识,分担农民耕地保护成本,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社会责任监督机制。  关键词:耕地保护;社会责任;外
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乏力的根源在于创新和合作意识不强,投入不足,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人才,不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等,致使我国的产业集群出现衰退现象.只有解决这些
初中阶段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不仅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强化有着显著的影响,更对学生在英语方面的综合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现阶段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