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结构的网络虚拟实验室的设计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r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了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验资源紧张和远程实验教学难以开展的问题,设计开发基于B/S结构的网络虚拟实验室,该系统具有成本低、管理方便、稳定性好、扩展性强、易于升级等优点。
  关键词 B/S结构;虚拟实验;网络虚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09-0106-02
  Based on B/S Structure Design of Network Virtual Laboratory//Li Zhenshan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our school experiment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aints encountered and difficult to carry out experimental teaching distance problem, we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ased on B/S structure of the network virtual laboratory. The system has a low cost, easy management, stability, scalability, easy to upgrade and so on.
  Key words B/S structure; virtual experiment; network virtual laboratory
  Author’s addres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Guangxi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Nanning, China 530023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属于成人高校,主要面向成人教育,但近几年来学生的主体又是高职生。因此,在学生中既有成人大学生又有高职大学生。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学生规模急剧膨胀,学校实验室建设规模严重滞后。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就目前学校的实际状况,短期内很难添加大量仪器设备,扩大实验室的规模来满足传统实验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改变以往的实验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现代的成人教育更多的是采用远程教学的方式,而远程教学的难点在于实验教学。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往往被忽略掉,这肯定会降低人才的培养质量。因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尤其对强调应用性的高职院校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特别重要。实践教学可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只有进行充分的应用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最终能有所收获。因此,如何在远程教育中开展实验教学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近几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以软件编程代替实际实验,并提供实验项目的远程访问服务,这样既能够有效解决由于实验资源紧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能够满足远程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的要求。
  
  1 网络虚拟实验室的优点
  
  网络虚拟实验室(Virtual Laboratory),亦称为协作实验室(Collaborative Laboratory),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在Web中创建出一个可视化的二维、三维环境,把一系列软件和硬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真实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计算机模拟,为处于不同位置的学习者提供身临其境般的仪器设备、实验项目互动操作练习[1]。网络虚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有其自身的优点。
  1.1 共享性和高效性
  网络虚拟实验室打破传统实验室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传统的实验室由于受实验室空间、实验设备数量、学校作息时间等的限制,实验只能安排在上课时间且分组进行,因而学生用于实验的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但网络虚拟实验室是一个无限制的空间,通过虚拟技术实现“软件即仪器”“软件即元器件”,通过网络,大家可以共享这些虚拟设备,共享彼此的数据和计算资源,只要网络通畅,教师或学生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终端上与同行开展实验合作。这样就无形中扩大了实验室的空间,增加了学生实验的机会和时间。
  1.2 开放性
  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资源开放,网络虚拟实验室储存大量的虚拟实验设备和仪器,学生可以任意地选择使用;2)结构开放,网络虚拟实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自己的实验环境,添加各种实验模块,从而使实验室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1.3 交互性和自主性
  网络虚拟实验是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组合应用[2],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步骤和方法,对实验拥有更多的自主性。
  1.4 可控性和安全性
  它彻底改变以往远程教育对于实验内容只能被动看的模式,学生可以与远程服务器进行交互,对其中的设备和仪器进行操作。同时,对于一些危险的或有破坏性的实验,学生尽可大胆操作,这是多媒体演示和具体实物操作所不可比的。
  1.5 经济性
  传统实验需要仪器设备,它们价格昂贵且存在损耗,开展实验花费比较大。而虚拟实验中的设备不存在磨损、老化、变质和损坏现象,且可以重复使用。这样既降低实验开销,又能顺利开展教学。
  
  2 设计方案
  
  2.1 体系结构
  远程教育系统的客户端用户主要是学生,而学生数量众多且又分属各地。B/S(Browser/Server)模式的客户端采用国际标准化的浏览器,免维护、免安装、免开发,不但节省内存和存储空间,也节省开发时间,从而降低成本。而且系统在需要升级时,只要在服务器上进行更新就行,极大地简化客户端程序的安装、维护等系统升级工作量。因此,其体系结构特别适合采用B/S模式。其硬件结构可分为远程客户端、通讯网络和本地服务器3个层次[3],如图1所示。
  2.2 功能结构
  网络虚拟实验室主要由虚拟实验平台和一系列可操作的虚拟实验组成[4]。虚拟实验平台是一个集实验操作、实验管理、实验指导、实验评价等为一体的网上运行系统。教学管理部门可将所有课程的实验放在这个平台上,进行集中管理。本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可分为4个部分:系统管理子系统、用户信息子系统、实验教学子系统和实验室管理子系统。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
  
  2.3 各主要功能模块的分析
  1)系统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员通过本系统可以控制、管理、维护整个平台,以保证整个平台的安全和高效运行。只有系统管理员可以进入本系统,其功能包括系统配置、日志管理、实验管理和用户管理4个模块。
  2)用户信息子系统。本系统用于管理、维护每个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查看公告信息、管理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学习日程安排、收发个人邮件和浏览个人学习记录等功能。
  3)实验教学子系统。实验教学子系统是整个平台的核心部分,用于构建、操作、管理、学习网上的各种虚拟实验,包括实验预约、实验报告管理、实验考核管理、实验评价、虚拟实验集成、实验工具管理、协作实验管理、教学机构管理、实验指导和网上答疑等功能模块。
  4)实验室管理子系统。实验室管理员可以通过本系统管理和维护虚拟实验室,发布教学计划、规章制度、实验成绩等信息,为实验室管理员提供信息管理、机构管理、教师管理、交流园地、教学管理、角色管理[4]等功能模块。
  
  3 结束语
  
  本文介绍一个基于B/S结构的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它的建成不仅缓解了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实验资源匮乏的压力,改善了学校的实验条件,也促进学校的实验教学改革,完善现有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俊,潘礼庆.基于Web的网络虚拟实验室的构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8(5):51-53
  [2]战巧玲.基于网络的远程虚拟实验室构建[J].科技信息,2008(4):86-87
  [3]黄安贻,张婧婧.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实现方案[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78-80
  [4]何昭青,刘琳.基于建构主义的网络虚拟实验室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8(9):107-110
其他文献
高校为满足教学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基建设施的规模扩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建投资,以应对高校办学需要,但是由于高校基建项目投资现状存在项目投资异常超额、项目投资变更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中晚期口腔癌患者炎症、凋亡及侵袭转移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口腔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高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着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在教学
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冲击量给药联合以改良腰麻侧卧位为主的待产体位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产程、疼痛、血糖、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预计可阴道分娩
目的比较恒牙与乳牙牙髓干细胞增殖及唾液腺分泌相关分子基因表达。方法选择6~11岁脱落乳牙10颗与18~25岁因正畸拔除的完整磨牙10颗,提取牙髓干细胞,纯化扩增,选择第6代与第8
一段历史深嵌在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里,是因为意义的丰厚和影响的深远。   1958年6月30日,65岁的毛泽东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激动不已,“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之际,写下了激扬澎湃的新中国战“疫”诗篇——《送瘟神二首》。   血吸虫病在旧中国肆虐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疫区遍及江南地区的350个县,患者多达1000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高度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发出了
新课标重视人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教师的作用就要发挥在使学生主体发展上,做到给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与传统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相比,课程目标更加明确具体,专题式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备,历史课程本身更具开放性,更加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些新特点要求广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