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模式 窥探微妙心理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ct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现代”是个新奇的字眼,它起源于西方国家,是—种新兴的文化思潮。电影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在发展沿革的过程中也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作为中国新兴电影的代表人物一用星驰的电影具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气息。他以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叙事模式和手法,从深层次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很恰当地展现了人物的思想状态和情绪领域,在世界影坛上树立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周星驰 颠覆
  
  引言
  
  周星驰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电影人,他的电影以一种独特的手法来窥探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情感,这便体现在其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上。后现代主义是与当今社会的高度媒介与高度商品化联系在一起,而香港文化的特殊性便是它的后现代性,多种语言的交合,中西文化的拼接。多种观念的冲撞构成香港怪异的文化景观。
  周星驰的电影便是在这种怪异的文化景观下产生的新类型电影,为了更好地阐述他的电影的风格,我们必须先搞明白“后现代”的含义。
  
  一、何为“后现代”
  
  (一)后现代的涵义
  “后现代(postmodern)”这个词在西方早已出现,据沃尔夫冈·沃斯奇认为。“后现代”一词最早出现于1870年,英国画家约翰·瓦特金斯·查普曼提出“后现代绘画”。“1917年鲁道夫·潘诺维茨在《欧洲的文化危机》一书中,用‘后现代’来指欧洲文化的价值崩溃和虚无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Jameson)来华讲学,系统介绍了具有杰氏色彩的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市场资本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对应的文化是现实主义:其次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对应的文化是现代主义:最后是后期资本主义时期,对应后现代主义文化。
  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化有如下特征:“从文化意识的层面上讲,随着这种商品性大众文化的兴起,传统的贵族意识、精英文化意识必然会受到极大地冲击,随之而起的是一种新的平民意识……这种大众化、平民化、非贵族化是中国‘后现代文艺’的一个显著特征:从文化特征上看,拼凑组合及广告将成为一种新的文化代码:从表现手法上看,戏拟、反讽,调侃等将成为一种突出的风格特征:从中心内容上看,后现代文化强调多个中心乃至无中心。”
  后现代主义文化是后工业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所提出的“中心”,也即杰姆逊所说的“多中心乃至无中心”的观点。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环境里。主体成了某种破碎的、不完整的形象。也就是说,后现代注重的是人与人间的差异性和个性,作为叙事主体,“他”是不确定的、模糊的。
  从美学层面上说,“颠覆传统”是其主要特征。现代主义美学是一种崇高的美学。后现代主义的美学则是消解崇高的具有破坏性质的所谓“后美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哈桑才会将后现代主义界定为一场“摧毁运动”。
  后现代主义文化还具有反权威主义的特征和强烈的反理性特征。它既反对思想权力话语,也反对所谓“专家理论”的权威性。它的模糊、异端、变形、散漫性特征是对为现代主义模式的解构。所以,其本体论往往也不确定,关心的往往是过程,是感性的直接把握,放弃了对永恒、上帝、灵魂等终极问题的追寻。
  那么何谓“后现代主义电影”呢?
  
  (二)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涵义
  “后现代主义电影在广义上,对应英国学者特里一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概念,是指带有能反映后现代社会时代特征的艺术风格的电影类型,这种艺术风格是无中心的、无根据的、拼贴的、戏仿的、模拟的、多元主义的,它模糊了高雅与世俗、艺术与生活经验的界限,往往是与消费社会的商业逻辑和高度发达的科技媒介联系在一起的。狭义上。对应中国学者尹鸿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概念,指对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进行反映和反思的电影类型,它具有知识分子精英的怀疑气质,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和可追求性,不再相信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也不在相信主体人的伟大神话,它是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的疏离和拆解,在具体的电影摄制上,它往往把这种思想气质融入到电影的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和镜象语言上,这使得这种电影往往能显出一种强烈的实验性质和前卫立场。”
  作为后现代文化的一部分,后现代电影除了具有后现代文化的主要特征外,而且还具有后现代反传统的象征——性。
  “性”一直以来都是个禁忌的话题,中国电影中对于“性”的处理更是十分的隐晦。作为后现代电影中反传统的主要象征——性的释放非常地突出。性本能、性开放、性变态、同性恋、自恋、群居、性玩具等各种与之相关的性行为都疯狂地冲了上来。例如日本导演大岛渚的《感官王国》中赤裸裸的性描写,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的《索多玛的120天》中性虐待等都是如此。
  英国学者史蒂夫·康纳认为后现代电影是脱离原来的位置的历史,是怀旧或“回溯性”电影,如《美国涂鸦》、《星球大战》、《中国城》、《体热》等。后现代电影具有不同形式的模仿作品或风格多样性特征。再《蛛妇之吻》对好莱坞浪漫故事和情节剧的模仿被置于关于两名政治犯发展关系的叙事中。还有特里·吉里安创作的奇特电影《巴西》。林达·哈钦因它“对历史的讽刺性再思考”而将它看作是后现代的。那部片子模仿了其他影片,如《星球大战》《战舰波将金号》等。
  
  (三)后现代电影与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电影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周星驰的电影是后现代电影,但是周星驰本人却极力地反对这种说法,他甚至说自己连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都不知道。因此。我们在总结理论的时候,一定要遵循作者的意愿,如果随意给周星驰的电影打一个后现代电影的标签,周星驰是不会同意的。我之所以写“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特征”,而没有写“周星驰的后现代电影”,就是基于这种考虑。即便周星驰不承认自己的电影是后现代电影,但其电影透露出的后现代气息却无法回避。
  找到这个切入点,对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研究就可以进行了。
  
  二、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策略
  
  周星驰的电影也是广大影迷非常喜欢的,其教育背景等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其“无厘头”电影所展现出的后现代气息是非常浓烈的。“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一句方言,意思是指一个人说话做事都叫人难以理解。语言与行为没有明确的目的。无厘头文化应属于后现代文化的流变,包含着后现代思想的某些特征,如无中心,无目的,撞大运等等。无厘头的语言与行为均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颠覆与拆解,透过调侃与嬉戏的表象,逼近事物的本质。”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鹿鼎记》、《大话西游》等等, 均体现了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历史可以随意编造,情节可以任意安排,非理性超过理性。他们认为,重要的是讲述故事的年代,而不是故事所讲述的年代。“周星驰主演的系列无厘头电影,充分体现了香港人的多元性、市侩性、反智性和颠覆性的心理特点,表达了后现代人的行为取向和生活模式。”
  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风格有如下特征:
  
  (一)颠覆传统叙事模式
  周星驰电影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包括对传统道德、传统观念、传统“性”等的重新诠释。以达到解构经典、展现后现代社会面貌的目的。
  对传统道德的颠覆时,他把公众心目中的美丑、对错、文明与猥亵等对立统一体彻底地打乱然后重组。例如在影片《武状元苏乞儿》中,妓女在观众眼中是很下贱的,但周星驰却恰恰在片中体现“她”的品味,简直有意作乱。《逃学威龙》中整部片子把学校描写成了黑暗、危险、充满压迫的“魔窟”,把学生描绘成无恶不作的破坏者。还有《鹿鼎记》中描绘的无仁义的典型英雄,也无父子、师徒的关系设置,只有与皇上(上司)、女人的关系。《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驰亳不忌惮将黑脸漂白,荒腔走板对包青天这一百官楷模的形象进行一番戏谑。《算死草》中中国式的清官审判与西方的证据审判表现得淋漓尽致。《威龙闯天下》中周星驰是个重利轻义的讼师,他的告官以维护个人利益为主,伸张正义为次,脱离了中国人固有的对包青天的心理认同。减少了对包青天的童稚憧憬。
  周星驰电影中颠覆传统观念的情节也非常多,突出的表现是对“美”的质疑和重新评价。在这里介绍一个人,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还记得《唐伯虎点秋香》桥上的“美女”吗?还有《行运一条龙》中的“樱桃小丸子”,《国产007》中007遇见的女老板,《大内密探零零发》中后宫“佳丽”三千之首……等等。他就是“如花”,本名叫做李建仁。是个身高一米八一,体重达198磅的壮汉。在周星驰电影中,他多次扮演了一个以丑为美的“美女”形象。试想一下,这样一个满脸胡子茬的大男人扮演的“美女”该是多么强烈的反讽呀!
  周星驰电影中对“性”观念的诠释也突破常规,这种突破并不是大肆宣扬淫秽色情的内容。而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去阐释这个禁忌的话题,让一些观众觉得尴尬的内容能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心情去接受。例如《逃学威龙》中周星星比划“小鸡鸡”的长度,将年轻人的心态阐释出来,观众并未觉得这是很下流的东西,相反却认为这段充满了童稚。再如《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中被害者尸体的粉笔圈记中下体的“长尾巴”。很夸张地将凶杀这一事件渲染一种喜剧色彩。这些都是对传统电影中“性”观念的颠覆。
  
  (二)解构崇高,戏谑一切的喜剧手法
  周星驰电影往往采用解构崇高,戏谑一切的方式形成新的情景。即形成新的环境、新的事件和新的人物来达到其喜剧效果。“新的人物形象即是人物的动作、性格内涵发生变化,新的事件即是事件质的规定性变化。因人物和事件的变化使观众的心理假想出新的环境,从而产生离题效果。”
  以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为例,这部电影几乎每一个场景都是喜剧性的。开头一段唐伯虎为祝枝山作画的杂技式表演i行为艺术绘画十分精彩和搞笑。然后是“八个老婆一起上吊”,再是江南四大才子游玩遇桥上“美女”、卖身葬父、“禀夫人”、与“对穿肠”对诗、广告式介绍毒药等等都是堪称经典的喜剧情景。
  还有《鹿鼎记》中的颁奖仪式以及《算死草》周星驰饰演的讼师欲引诱水姑娘,结果被自己误打的喜剧场面。
  这些喜剧场面的设置,是对崇高、庄严、正规等的一种戏谑,这也正是其电影要达到的目的。
  
  (三)窥探小人物的劣根性
  周星驰影片中大多表现小人物反成英雄的故事。片中人物多是小偷、骗子、店员、伙计、算命先生,这些小人物的贱性隐喻了人的劣根性。影片通过小人物的无能和失败的突然成功而制造喜剧效果。最典型的是其近期作品《功夫》,片中周星驰饰演的是一个市井的小混混,在他未成名前是个欺软怕硬的角儿,他打劫哑女和害怕斧头帮的淫威都是人的劣根性的集中体现。这与他后来炼成如来神掌匡复正义的形象有天壤之别。小人物喜剧的运用,使得观众在观影时能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它贴近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四)运用反讽的手法
  说到反讽手法。周星驰在其作品中更是普遍运用。还记得《大话西游》中那段最最经典的表白场面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背那段台词了。当周星驰被宝剑顶住喉咙并定格时,话外音则完全移植王家卫的《重庆森林》。这就是周星驰对王家卫电影的反讽意味,“认为王家卫只不过是披了一层文化外衣的‘商业化’,蒙蔽了观众。”
  再如《大内密探零零发》中模拟奥斯卡颁奖情节。当阿发兴高采烈地准备领奖时,却发现已颁给了他的岳父,更为讽刺的是他的岳父是因一句“我亲眼看到他进妓院”而获得最佳男主角的。
  
  (五)表现特殊的“周星驰式青年”
  “周星驰式青年”创造了新的都市童话,充满了想象力。像《功夫》中的小混混、唐伯虎、尹天仇、食神等青年角色有些天真,还有些矫情。人们通过周星驰电影塑造的青年形象看到了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一些幻想。现在竟由一个成年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实现了。像我们大家小时候希望自己有魔法的愿望就在《百变金刚》中体现,像西人牙膏、人头马桶等。还有《破坏之王》中弱者仅靠撒泼打滚就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敌人等都是如此。
  “周星驰式青年”虽有些天真,却通过他们的努力取得了成功。像《喜剧之王》中尹天仇最终获得事业的成功,《少林足球》中阿星最终获冠军,唐伯虎也娶到秋香等等。这些电影对人的意志是一种激励。
  
  (六)幽默的“周氏喜剧”语言
  语言的幽默是周星驰电影的绝对亮点,这方面相信大家都能从他的电影中看出来,就不做多的解释。像《大话西游》中的“I服了YOU”,《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禀夫人”一段。《食神》中将“看招”变做“看蕉”,《少林足球》中的街头唱歌,《国产007》的召妓。《大内密探零零发》中的看病等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搞笑场面。
  总之,周星驰的各种逗乐片。如《九品芝麻官》、《大话西游》等都典型地体现出后现代文化的特征:“情节可以任‘我’编造,历史可以随意剪裁、拼贴、伟大的崇高的偶像受到嘲弄,夸大的叙事过于荒诞,非理性胜过理性,但平易中有离奇,荒诞中见善良。不仅故事,乃至人物对白、音乐、特技的处理都显现为零散化、平民化和解构性。”
  
  三、周星驰电影的前景展望
  
  总结完周星驰电影的后现代风格,我想对其电影前景作一个展望。
  周星驰的近期电影《功夫》依然有其无厘头的风格,但却有明显的好莱坞风格倾向。他的电影不再以搞笑的语言和夸张的人物表演为主,而是运用电脑技术使画面更加绚烂多彩,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眼睛。他正在筹拍的电影《功夫2》估计依然会保留他一贯的搞笑风格,我们期待他的电影能更加吸引观众的目光。
  周星驰的电影有向奥斯卡;中击的强烈愿望,作为他的忠实影迷,我希望他在保持自己风格的同时,能借鉴其他电影大师的艺术风格,早日登上电影艺术殿堂的最高峰。
其他文献
[摘要] 语意差异法中的对象图片样本在进行感性意象调查研究时存在信息接受不完整的问题,而应用Cult3D虚拟现实技术,把图片样本转化成三维实体模型,让受测者在桌面虚拟现实环境中对样本进行缩放、旋转、平移等交互的操作,就会对调查对象有个全面的把握,会大大提高意象调查的准确性。  [关键词] 感性工学 虚拟现实 语意差异法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单一在功能上合理的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设计时代到来了。由于新媒体的涌现、新技术的运用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拥有了新的舞台,新的发展空间。这也使得动态视觉传达设计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同时发挥信息化和人性化的双重作用的设计构想不再遥远。  [关键词]数字信息时代 视觉传达设计 商业品牌 信息化 人性化    一、数字信息时代的背景分析    我们知道,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字数字化的难题已经被先进的计算机
【摘要】在《死亡诗社》中,尼尔因为无法抗争旧的束缚,选择了死亡。但他带来的却是无数人的新生,自由、快乐,人类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一一这才是真正的真理。人们为了这样美丽的感觉而活着,为了那一瞬间心灵的震颤而活着。对美的欣赏,对爱的渴望,它们支撑着我们活下去。而不是什么几何、三角、数字、定义、工程。  【关键词】《死亡诗社》 死亡 新生 生命体验    我此时写下这两个拉丁字母,就像我无数次看到托德、尼
[摘要]在新世纪十年来的华语影坛上,一直存在着两条清晰、同时彼此独立的线索。一条是以贾樟柯电影为代表的,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另一条是《英雄》以来的中国式大片为代表的奇观影像。随着影像时代的到来和电影产业的全面发展,两者开始呈现出由对立到互补牵手的趋势,一种弥合了两者优点的深度影像时代已经到来。  [关键词]华语电影 电影影像 奇观    电影究竟是一种纪录现实的工具还是一件美轮美奂的造梦机器,对这
【摘要】电影《盲井》对小说《神木》的改编,是底层叙事跨媒介转换的突出代表。二者在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介质上存在这诸多差异,从而使故事主题产生延异,更加突出地反映了当下社会大众的文化心理状况。  【关键词】小说 电影 改编 底层    刘庆邦小说《神木》获得老舍文学奖,导演李杨据此改编的电影《盲井》同样取得了成功,这两个文本可以说是底层叙事跨媒介转换的突出代表。本文比较《神木》和《盲井》叙事结构
【摘要】加拿大土著女导演阿兰尼斯·奥勃萨维(Alanis Obomsawin)用摄像记录了加拿大土著人的生活与斗争的经历,让世界众多的人了解加拿大印第安人的生存状况。奥勃萨维的影片都是对历史的一种记录,她的影片不但改变了人们对土著人的观点,而且对于民族历史的记录有着宝贵的价值。  【关键词】阿兰尼斯·奥勃萨维  纪录片  土著人    “土著人制作影片很重要因为加拿大有如此多的社区、如此多的文化、
【摘要】在日本电影中,无论是早年宣扬战争的国策电影,还是当下倡导和平的反战片,无不巧妙地向日本民众灌输忠君爱国理念。甚至在深受人们所喜爱的宫崎峻动画电影中,都无法摆脱其阴影。  【关键词】战争电影  宫崎峻  《再见萤火虫》  叙事    1904年,日本创立战争电影会,明确提出战争电影要成为向青少年灌输军事思想的一环,煽动观众民族感情,树立忠君爱国思想。1939年,岩濑亮借浅冈信夫编写的《电影国
摘要 从“第五代”确立影坛地位到现在,一直注重对电影形式艺术的探索,其作品因创作的时期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当第五代导演从事商业片的探索之后,他们对影片形式、技术的探索走向极端。电影是叙事的文本,只有符合影片内容呈现的形式才是成功的并且是最美的。因此,在指出“第五代”形式探索的意义的前提之下,对其缺陷进行一定程度的指正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第五代 后第五代电影 商业片    所谓,第五代
【摘要】传统手绘动画在新的技术条件下显得举步维艰,而现实数码艺术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对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而忽视文化价值观的吸收,造成了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把大量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简单的技术的层面,这属于培养目标的偏移,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数码艺术 传统动画 新媒体 教育    概念识别    数码艺术是指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以数字化方式和概念所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将
[摘要] 俄籍美国人布罗德斯基是第一个在中国拍摄故事片的老外,但是长期以来此人在中国的电影创作历史模糊不清,作为电影史学研究工作者,我们特地翻译这篇文章,以供国内同行学者们参考。本文原文发表在美国电影研究学术刊物《亚洲电影》2009年冬季刊上。  [关键词] 布罗德斯基 早期中国电影创作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017  F、1909-19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