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体的全球进程调查(20):新媒体艺术节

来源 :当代艺术与投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yaleng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型轻便的新媒体艺术节
  
  新媒体除了在其媒材和媒介上的演进,还有着社群华和地区化的特征,有很多这样的艺术节,其规模很难说是国际性的,地点也处于一些城市边缘地区,风格上符合新媒体艺术大型艺术节的潮流,但是更多的则是对日常和潮流,以及地区性潮流的追捧。
  这些艺术节包括,荷兰的IMPAKT,英国的Futhereverything,还有很多涉及这一领域,并且与设计、教育接壤的项目,如正在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大型新媒体项目ISE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每年举办这样的项目,都是基于某一地区性的原因,种类繁多的研讨会,早已超越新媒体这一范畴,成为文化潮流现象。
  最近几年来风头正上的类型主要徘徊在音视频艺术和公共外墙项目上,这类艺术很容易找到流行文化的需要,如DJ和VJ的参与,通常这一领域涉及的来自俱乐部文化线索下的人偏重,还有就是设计等领域人士的参与,以及其通常使用的公共场合,如重要建筑的外墙面,就为这样的项目提供了足够的观众,让项目直接具备公共的特性。当然因为这样的项目多结合了俱乐部文化,所以必然的就获得了公众的支持,一般的这样的艺术节是不设展览,也就是没有展厅和展出作品的方式,作品多为公共项目,也就符合了这样的艺术节多没有一个展览展出的需要,以及在视觉艺术内部的需要,当然直接的原因就是经费的筹措方法和项目形式所主导的,符合文化倾向的项目,同时也就摆脱了经典文化展示方式所带来的精英文化倾向和受众局限等问题。
  这样的艺术节多于我之前介绍的ARS或是Transmediale构成某种共生的关系,它们甚至有的还在大型艺术节之内构成关联,如Transmediale就有一个叫做ClubTransmediale的项目,更多喜欢俱乐部文化、电子音乐的观众通常认为俱乐部的方式远远好过Transmediale本身,如果究其原因,不难理解这类艺术节的参与程度和与公众沟通的可能性方面,肯定是趋附于公共需要的。
  介绍这样的新媒体,其实与当代文化的进程更相关,这类艺术节填补了公共文化的需要,也就是在俱乐部文化和艺术节文化,以及展览文化之间构筑了一个特殊的空间,让艺术粉丝和一个更大范围的艺术群体得以展示其存在和需要。这样的文化图景同样因为金钱和环境的原因,往往不能像大型的戏剧节、新媒体节、博览会等项目一样获得大资金和相对完美的艺术多样性,但是因为它们运作的有效性和公众的需要,导致其可能走得更远,因为除了像大型艺术节一样获得政府和地区性文化资助以外,它们还能很好的融入商业需要,最简单的支持除了来自广告公司,就是俱乐部这样常态的青年人文化消费场所的支援。
  介绍这样的艺术节,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中国除了伟大的项目,和逐渐消失的项目,就很难找到一个符合部分年轻人的好玩的艺术节,规模不大,但是却符合一部分人的需要,并且每年往往还能有些惊喜。
  当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候,衍生了这样的结合当地情况和流行文化的项目,甚至逐渐在新媒体主体消亡的情况下,这些小的艺术节和机制扮演者更重要的角色,原因恐怕是因为其顺应媒介和公共需要,但是必须要认清的是这样的艺术机制并不提出更加精英化的对媒体的反思和质疑,多少在其外在形态上不如那些更接近大众文化的游戏节或是数字文化项目。
其他文献
“古巴是(苏维埃)联盟当中奇怪的一员:一个有着独特文化的加勒比海国家,也是这个联盟中最西班牙也最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离开美国只有90英里,钟表上显示着跟纽约一样的时间,同时有着一个从二十世纪早期开始的悠久而连贯的现代主义传统。……一如切格瓦纳的名言‘开着派对革命’。”墨斯凯拉的这段简短的描述一下子令哈瓦那双年展所在的古巴变得生动鲜明起来,在第三届哈瓦那双年展举办的这一年,全世界范围内也发生了很多影
期刊
2011年10月4到10月7日,首届中国独立动画电影论坛在北京798艺术区顺利举办。这次论坛由皮三、董冰峰联合策划,北京互相动画有限公司主办,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协办。  为期4天的论坛活动,包括了四个单元:中国独立动画论坛十年回顾单元、日本动画大师今敏回顾单元、台湾动画展映单元、竞赛单元,除此之外还有德国艺术家Mariola Brillowska的讲座以及由王耿瑜主持的工作坊
期刊
贝尔廷的讨论总给人这样的印象:挖掘问题的出发点是艺术史,具体的论述来源也是艺术史争论中反复出现的重大议题,然而每当触及到这些问题的关键之处时,贝尔廷有意规避了概念史和重大论争的梳理和总结。他的具体考察对象自始至终都是艺术史的“书写历史”,这一写作实践有着清晰的策略和目的性,尽管潛在的内容丰富甚至有模糊之嫌,但每一个具体论述都坚定地指向当下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他既是古代艺术、尤其是拜占庭艺术的专家
期刊
中国网路生态满是惊奇。在日常生活的苦闷和与长城河蟹交织的斗争里,有许多新天地。微博是中国最好的当代艺术展览,论坛与秀场,而人人影视总部、破烂雄、伊甸园sfile美剧三个字幕小组则喂养了全球华人同步欧美日影视的需求,就算是著名的海盗湾(Private Bay)也难以向背。而新浪的lask爱问·共享资料网站对於爱好学问的人简直是民间图书馆,更正确的来说,是实践了Siva Vaiclhyanathan在
期刊
世纪-高世强个展    展期:2011年11月25日-2012年2月19日  地点: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  艺术家:高世强  策展人:董冰峰  继2009年春天的“地点上的时间:高世强个展”两年之后,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再次推出高世强的个展。此次展览是艺术家对自己最近两年的创作方式和对影像的理解的一个小结。  高世强出生于1971年,现执教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是近来中国当代艺术界中出
期刊
在事实让我们闭嘴之前,我们仍然应当说話。  ——鲁尔瓦纳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  艺术作品可以被视为一种沟通——一个呈现差异的意义、诠释和观点的场域。  ——Grant H.Kester《对話性创作:现代艺术中的社群与沟通》  “对話的艺术”,是一个进行中的艺术项目和讨论平台,试图搜集、整理、聚焦当下中国艺术由注重“作品”转向“关系”的分析、讨论和展示。这里的“作品”概念,是指传统意义、媒介中的艺
期刊
德国三大国家博物馆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推出的“啟蒙的艺术”展览已经展期过半。相信不少艺术爱好者已经看过这个展览或正打算去看。以此为契机。本刊发表一组关于啟蒙与艺术的文章。以期读者能对艺术和啟蒙之间的复杂关系有一个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当然仅仅这几篇文章远远不足以提供一个宏大啟蒙背景下的艺术的全面观照,我们只期望能提供—一个导引。一个基础的视域。  啟蒙是一个强大的隐喻,理想之光将驱走黑暗,带来光明
期刊
所谓社會冲突,是指不同利益的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矛盾斗争。社會冲突是一种社會互动的过程,是社會互动的特殊形式。近代中国是一个极其动荡的社會,社會变迁剧烈,社會矛盾复杂,社會冲突频繁。任何一种社會冲突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的,本文选择近代传统城市——成都为例,以城市公园这种新兴的公共空间形式为载体。通过对围绕公园的开辟、以及以公园为舞台而产生的社會冲突现象的观察与讨论,探讨近代城市公共空间与社會变迁
期刊
在2010年纽约个展的画册扉页上,徐累征引刘勰的一句“秘响旁通,伏彩潜发叫,为自己的审美旨趣作了注解。以幻美的视觉辞藻勾连起来条条曲径,去接通古典传统的幽深意蕴,正是徐累以水墨示与人的面目,是他的“正典”,相对而言,他还有一条不为人熟知的线索,或说,另一张面孔,那便是装置类创作(姑且这么言之),这部分的创作动用了新型媒材和形式,成果不多,零散地分布于漫长的时间跨度里,虽然不构成他的主体,却在他个人
期刊
何维·费舍尔(Hervé Fischer)认为艺术史行为已经结束,而这种行为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550年,自愿成为佛罗伦萨人的吉奥尔吉奥瓦萨里(Giorgio Vasari)首次出版了一部艺术家传记。在这部著作第二部分的导言中,瓦萨里果敢地说道,他想做的不是一幅艺术家配作品的表格,而是向读者“解释”事情的进程,因为历史是“人类生活真实的反照”,它能洞察人类的意图和行动。他试图在艺术遗产中区分“什么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