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患者进入康复期后仍然存在着神经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吞咽困难或言语不清,这些都使得患者行动不便。需要长期卧床。长期卧床及神经系统的损害会引起一系列相关并发症,对此要有所认识,以便加强护理。积极防范。
压疮 又称褥疮,主要是由于长期卧床致使身体局部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和营养不良,从而形成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疮口经久不愈且易感染。
脑卒中康复期为压疮的高峰时期,应将压疮的预防摆在首要位置上,预防措施包括:①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渣屑:②每隔2~3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按摩皮肤受压处和骨隆突处,促进血液循环:③患者要多喝水,勤换洗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可使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研究显示,连续卧床超过20天,血容量就会减少5%~10%,动脉血流速度减缓20%,这些改变都促进血栓形成的几率增加,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脉管炎、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还可增加脑卒中再发风险。
所以,在脑卒中康复期中也要把预防血栓形成作为关键性干预手段,除了注意加强肢体的主动与被动活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拮抗血小板聚集之外,还要注意抬高患肢,防止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深静脉炎。
卧位呼吸改变 卧位时患者的生理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加之横膈上抬,使得肺扩张受限,通气效率下降。长期卧位还可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易于积聚在肺底部,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肺部感染而形成坠积性肺炎。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还易发生吸人性肺炎。
资料显示,脑卒中康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10%~40%,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加强预防。预防措施主要包括:①避免长期平卧位,尽可能有较多时间处于坐位或半坐卧位,以有利于肺扩张。②为患者定时翻身和叩背,同时叮嘱患者深呼吸,连续3~5次,而后叮嘱患者咳嗽,借以排痰。③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要进行有效的吞咽训练,以防误吸。
血管调节功能减退 长期卧床不仅可引起血容量减少和血流缓慢,还可引起血管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当患者坐起或站起时一定要避免动作幅度过快、过大及过猛,防止引起血压突然下降而致头昏、眩晕、跌倒等低血压综合征
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可使脑卒中患者抵抗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加。由于患者行动不便,自行入厕困难,又不习惯在床上小便,故而常常憋尿,容易造成尿潴留,还有部分患者因神经损害而出现尿失禁。无论是尿潴留还是尿失禁,都可明显增加泌尿系感染的几率。
所以,在脑卒中康复期中:一方面要注意保持患者的会阴部及尿道口清洁,勤换洗内裤,每日清洗会阴部及尿道口1~2次,以减少细菌侵入机会:另一方面要及时排尿,防止尿潴留。如果留置尿管,还要注意避免引流袋高于耻骨联合,以防尿液倒流。
便秘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便秘的原因主要与长期卧床所致活动减少和胃肠蠕动减慢有关。另外,由于患者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和水分不足,难以刺激肠道蠕动,以及对床上排便的不适应,紧张和焦虑等情绪,都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和胃肠蠕动减慢,也是便秘的常见因素。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对疾病本身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脑卒中康复期要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等高纤维素食物,以增加粪便容积,促进肠蠕动,促进和排便。同时要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一定范围的肢体活动,以增加腹肌和盆底肌肉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另外,每日用双手沿肠管走形方向,自右向左做环形按摩,也可促进肠蠕动,并可增加腹压,促进排便。如果对已有3天以上无大便时,还可考虑服用缓泻药,如大黄苏打片、番泻叶等。
肩痛 肩痛是脑卒中康复期的常见症状之一,原因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为肩部剧烈疼痛,麻木,烧灼样痛。通常在安静时没有疼痛,但在肩部屈伸时便出现疼痛。
肩痛的预防措施包括:①注意将肢体摆放在功能位置上,防止肌肉痉挛而引起肩痛。②通过主动及被动活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功能。③出现肩痛时使用吊带加以制动,有利于缓解疼痛。
焦虑和抑郁 脑卒中康复期中,患者可因由于肢体障碍、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等,易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进而影响康复过程。
因此,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都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疏导不良心理和情绪。特别是医护人员要让患者了解偏瘫恢复的特点和康复治疗流程,以便患者能更好参与康复治疗,争取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这样方能增强患者增强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可发挥出预防焦虑和抑郁的最佳效应。
压疮 又称褥疮,主要是由于长期卧床致使身体局部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和营养不良,从而形成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疮口经久不愈且易感染。
脑卒中康复期为压疮的高峰时期,应将压疮的预防摆在首要位置上,预防措施包括:①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渣屑:②每隔2~3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按摩皮肤受压处和骨隆突处,促进血液循环:③患者要多喝水,勤换洗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可使血容量减少,血流缓慢。研究显示,连续卧床超过20天,血容量就会减少5%~10%,动脉血流速度减缓20%,这些改变都促进血栓形成的几率增加,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脉管炎、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还可增加脑卒中再发风险。
所以,在脑卒中康复期中也要把预防血栓形成作为关键性干预手段,除了注意加强肢体的主动与被动活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拮抗血小板聚集之外,还要注意抬高患肢,防止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深静脉炎。
卧位呼吸改变 卧位时患者的生理死腔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加之横膈上抬,使得肺扩张受限,通气效率下降。长期卧位还可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易于积聚在肺底部,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肺部感染而形成坠积性肺炎。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还易发生吸人性肺炎。
资料显示,脑卒中康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为10%~40%,需要给予高度关注,加强预防。预防措施主要包括:①避免长期平卧位,尽可能有较多时间处于坐位或半坐卧位,以有利于肺扩张。②为患者定时翻身和叩背,同时叮嘱患者深呼吸,连续3~5次,而后叮嘱患者咳嗽,借以排痰。③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要进行有效的吞咽训练,以防误吸。
血管调节功能减退 长期卧床不仅可引起血容量减少和血流缓慢,还可引起血管调节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当患者坐起或站起时一定要避免动作幅度过快、过大及过猛,防止引起血压突然下降而致头昏、眩晕、跌倒等低血压综合征
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可使脑卒中患者抵抗力下降,感染机会增加。由于患者行动不便,自行入厕困难,又不习惯在床上小便,故而常常憋尿,容易造成尿潴留,还有部分患者因神经损害而出现尿失禁。无论是尿潴留还是尿失禁,都可明显增加泌尿系感染的几率。
所以,在脑卒中康复期中:一方面要注意保持患者的会阴部及尿道口清洁,勤换洗内裤,每日清洗会阴部及尿道口1~2次,以减少细菌侵入机会:另一方面要及时排尿,防止尿潴留。如果留置尿管,还要注意避免引流袋高于耻骨联合,以防尿液倒流。
便秘 便秘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便秘的原因主要与长期卧床所致活动减少和胃肠蠕动减慢有关。另外,由于患者食欲下降,摄入食物和水分不足,难以刺激肠道蠕动,以及对床上排便的不适应,紧张和焦虑等情绪,都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和胃肠蠕动减慢,也是便秘的常见因素。便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对疾病本身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在脑卒中康复期要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等高纤维素食物,以增加粪便容积,促进肠蠕动,促进和排便。同时要鼓励和指导患者进行一定范围的肢体活动,以增加腹肌和盆底肌肉运动,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另外,每日用双手沿肠管走形方向,自右向左做环形按摩,也可促进肠蠕动,并可增加腹压,促进排便。如果对已有3天以上无大便时,还可考虑服用缓泻药,如大黄苏打片、番泻叶等。
肩痛 肩痛是脑卒中康复期的常见症状之一,原因比较复杂,其临床表现为肩部剧烈疼痛,麻木,烧灼样痛。通常在安静时没有疼痛,但在肩部屈伸时便出现疼痛。
肩痛的预防措施包括:①注意将肢体摆放在功能位置上,防止肌肉痉挛而引起肩痛。②通过主动及被动活动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功能。③出现肩痛时使用吊带加以制动,有利于缓解疼痛。
焦虑和抑郁 脑卒中康复期中,患者可因由于肢体障碍、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等,易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进而影响康复过程。
因此,要特别注意患者的心理和情感变化,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都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帮助患者疏导不良心理和情绪。特别是医护人员要让患者了解偏瘫恢复的特点和康复治疗流程,以便患者能更好参与康复治疗,争取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这样方能增强患者增强信心和勇气,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可发挥出预防焦虑和抑郁的最佳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