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其质量高低关系着企业自身的生存和社会效益,提高工程质量是有规律可循的。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经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绝大多数企业和人们所认同,工程项目作为产品固其所具有的一次性特征,所以其每个环节的质量必须达到“合格”。否则,则影响到其整体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工程质量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人通过多年来在电力企业工作的经验及对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研究谈一些认识。
一、当前,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
关于质量管理,当前世界上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质量管理从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阶段,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主体趋势是积极的。到20世纪末,我国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尤其是作为施工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只不过是为投标而具有的一个硬件条件。但是很少有企业真正按照质量体系要求来实施质量管理,只是将拥有ISO9000质量体系证书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推进企业质量提高为手段。纵观近几年的工程建设质量,以电力建设工程质量为例,应该说,其整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但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施工质量造成重大事故也是有发生,分析原因,有以下三点:
1.企业用于工程质量的投入不足
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质量问题从本质上应理解为商品产生之初到消亡的全过程对社会和消费所造成的损失,而计量损失的大小,是经济问题。电力工程施工全面推行招投标,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施工企业的建设能力远远大于工程建设规模,而作为招标方,又将价格在评标过程有意加大其权重,这个现象势必造成在招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竞相压价,造成施工企业的价格仅能够维持生存的现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留出资金作为质量投入。电站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8000多元/千瓦到目前的3000多元/千瓦,就可以看到,从设备制造到施工建设在价格方面都有很大的压低。这种现象从积极方面说,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施工企业在工程质量方面无钱投入就是其一。因此,从整个社会要树立起质量不仅是施工企业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必要的投入,才可以作出高质量的产品。
2.企业高层管理没有将质量管理作为重要工作
在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大部分只注重经济效益,上级三项指标考核最终就落到企业利润方面。高层管理往往将质量管理交由分管的质量经理或总工进行,企业内部一般有质量管理部门,但其大部分时间是进行一些统计报表之类的工作。自上世纪以来,不断要求提高企业利润,使管理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诸如供应链管理能够快速、明显的提高企业效率,实现商业目标的业务上。此时的很多质量项目很难和企业的经营效果有机联系起来,如更低的成本,不断完善的盈利能力,日益提高的市场份额等。这种情况使企业在决策时无法获取和观察到质量改进的直接经济效果,对质量改进所做出的努力,甚至因此而增加的质量成本得不到高层管理者的理解,对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来说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大部分的质量活动只能在管理决策的主流之外彷徨。
3.企业的质量管理仍然停留在初级的质量检验阶段
施工企业的产品单一性决定了它的质量检验方法区别于一般产品制造的方法。在实际过程,大部分企业将检验工作交给有经验的老师傅进行。这些人,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进行产品是否合格的判断,由于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缺少,虽然当前在质量管理方面有全面质量管理(TQM)、6σ等方法,但由于这些人员掌握不够,不能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也就不能提出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只能就事论事,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面不能有第一手资料。
由于施工企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边缘化,从事其质量管理研究的学者甚少,企业内部也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研究,套用产品生产的管理方法还没有很好与其结合起来,也没有完整的、现成的方法可以使用。
二、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思考
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的生命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做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广泛接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工程的正面效应与劣质工程的负面效应并不是一比一的对等关系。对企业的信誉的影响可以说是“十誉不足 毁一有余”。企业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工程招投标使企业的利润水平下降,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对企业管理而言,无质量就无经济,无质的量就等于商品失去了使用价值。工程质量不合格,返工就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质量问题的重视和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用经济效益去驱动质量管理是比较于其他的技术方法而言回答的更加直观,就更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企业质量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确定企业的最佳质量水平,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做为评价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是否有效,必须以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作为最终的标准。企业在开展质量活动时,如果企业和全社会经济效益都提高了,那么质量活动是有效的,反之,企业在开展质量活动时不能给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那么这样的质量活动就是无效的。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仅仅依赖于研究和推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片面注重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将技术和经济两大方面加以综合研究,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质量。
由此可见,做为企业必须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有了明确的管理概念,才能确立正确的管理方法。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特殊性,本人提出以下认识:
1.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产品形成过程中,人、机、料、法、环,人是第一位的。工程项目建成后,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般产品那样容易的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包退”。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就尤其重要,而做为产品实现的人就尤其重要。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和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综合效益的观念。其次是施工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技术能力水平。近几年,由于施工任务的加大和用工制度的改变,施工任务中有很大的部分是农民工承担的,这些人员流动性大,培养使用就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有些人,技术到手就走人,不能很好的传帮带。做为企业的管理这就要考虑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过硬、思想稳定的施工队伍,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顺利进行。
2.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则加以总结并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问题”则要做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能够达到的质量目标,围绕质量目标,开展各种质量管理的活动,其中同类工程的质量通病的根治就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目标的实施中心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控制。
三、持续改进,保证质量管理基业常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企业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转化企业管理理念,通过质量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增值,从而达到“双赢”和“多赢”的局面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根本所在。
1.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标准
企业应按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开展质量管理活动,ISO9000证书只是说明企业已建立了体系,而要其发挥作用,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在一个企业内部决策层、管理层的高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务必要把贯标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变传统企业质量管理“管结果”为“管过程、管因素、管结果”,将贯标工作和企业实际业务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从最初的“做”标准到自觉地“用”标准,进而到“发展”标准的转变。
2.积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是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面管理,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其基本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可简单归纳如下:①“四全管理”,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加、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②“四个第一”,即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适用性第一、长远利益第一。③“四种观点”,即以预防、改进、管理因素为主,不排斥严格质量检验,防检结合,综合治理的观点;一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观点;下道工序是用户,过程控制一次成功的观点;用最经济的方法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观点。④“四大支柱”,即PDCA循环的科学工作程序、QC小组活动、标准化和质量教育培训工作。⑤“四种方法”,即数理统计分析、抓关键的少数、人机料全面控制和QC多种工具之用。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世界级质量的领导地位,就是不断地攀岩质量经营新高峰。因此,我们必须自觉的、广泛的、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总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只要我们利用成熟的管理工具,配备适当的资源,就一定能够做好,使企业从中得到更大的收益,为企业、为用户、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利益。
关键词: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这已经为研究质量问题的学者和国内外绝大多数企业和人们所认同,工程项目作为产品固其所具有的一次性特征,所以其每个环节的质量必须达到“合格”。否则,则影响到其整体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工程质量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人通过多年来在电力企业工作的经验及对工程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研究谈一些认识。
一、当前,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现状
关于质量管理,当前世界上有很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质量管理从20世纪初的质量检验阶段,逐步发展到统计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主体趋势是积极的。到20世纪末,我国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尤其是作为施工企业花费大量人力、财力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只不过是为投标而具有的一个硬件条件。但是很少有企业真正按照质量体系要求来实施质量管理,只是将拥有ISO9000质量体系证书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推进企业质量提高为手段。纵观近几年的工程建设质量,以电力建设工程质量为例,应该说,其整体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但也有不足之处。因为施工质量造成重大事故也是有发生,分析原因,有以下三点:
1.企业用于工程质量的投入不足
质量问题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质量问题从本质上应理解为商品产生之初到消亡的全过程对社会和消费所造成的损失,而计量损失的大小,是经济问题。电力工程施工全面推行招投标,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施工企业的建设能力远远大于工程建设规模,而作为招标方,又将价格在评标过程有意加大其权重,这个现象势必造成在招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竞相压价,造成施工企业的价格仅能够维持生存的现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留出资金作为质量投入。电站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8000多元/千瓦到目前的3000多元/千瓦,就可以看到,从设备制造到施工建设在价格方面都有很大的压低。这种现象从积极方面说,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施工企业在工程质量方面无钱投入就是其一。因此,从整个社会要树立起质量不仅是施工企业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必要的投入,才可以作出高质量的产品。
2.企业高层管理没有将质量管理作为重要工作
在企业内部,高层管理者大部分只注重经济效益,上级三项指标考核最终就落到企业利润方面。高层管理往往将质量管理交由分管的质量经理或总工进行,企业内部一般有质量管理部门,但其大部分时间是进行一些统计报表之类的工作。自上世纪以来,不断要求提高企业利润,使管理的注意力普遍集中在诸如供应链管理能够快速、明显的提高企业效率,实现商业目标的业务上。此时的很多质量项目很难和企业的经营效果有机联系起来,如更低的成本,不断完善的盈利能力,日益提高的市场份额等。这种情况使企业在决策时无法获取和观察到质量改进的直接经济效果,对质量改进所做出的努力,甚至因此而增加的质量成本得不到高层管理者的理解,对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来说似乎没有多大的意义,大部分的质量活动只能在管理决策的主流之外彷徨。
3.企业的质量管理仍然停留在初级的质量检验阶段
施工企业的产品单一性决定了它的质量检验方法区别于一般产品制造的方法。在实际过程,大部分企业将检验工作交给有经验的老师傅进行。这些人,凭借着多年的经验进行产品是否合格的判断,由于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的缺少,虽然当前在质量管理方面有全面质量管理(TQM)、6σ等方法,但由于这些人员掌握不够,不能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也就不能提出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只能就事论事,对企业的质量管理方面不能有第一手资料。
由于施工企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边缘化,从事其质量管理研究的学者甚少,企业内部也没有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进行研究,套用产品生产的管理方法还没有很好与其结合起来,也没有完整的、现成的方法可以使用。
二、提高施工质量管理的思考
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的生命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做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广泛接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质工程的正面效应与劣质工程的负面效应并不是一比一的对等关系。对企业的信誉的影响可以说是“十誉不足 毁一有余”。企业必须重视抓好所有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虽然工程招投标使企业的利润水平下降,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对企业管理而言,无质量就无经济,无质的量就等于商品失去了使用价值。工程质量不合格,返工就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质量问题的重视和经济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因此,用经济效益去驱动质量管理是比较于其他的技术方法而言回答的更加直观,就更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企业质量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确定企业的最佳质量水平,将质量经济效益分析做为评价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质量管理是否有效,必须以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提高作为最终的标准。企业在开展质量活动时,如果企业和全社会经济效益都提高了,那么质量活动是有效的,反之,企业在开展质量活动时不能给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那么这样的质量活动就是无效的。通过研究质量经济效益促进产品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仅仅依赖于研究和推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片面注重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将技术和经济两大方面加以综合研究,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质量。
由此可见,做为企业必须将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有了明确的管理概念,才能确立正确的管理方法。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特殊性,本人提出以下认识:
1.培训、优选施工人员——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产品形成过程中,人、机、料、法、环,人是第一位的。工程项目建成后,如果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像一般产品那样容易的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包退”。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就尤其重要,而做为产品实现的人就尤其重要。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应当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和社会效益、企业效益、综合效益的观念。其次是施工人员的工作作风和技术能力水平。近几年,由于施工任务的加大和用工制度的改变,施工任务中有很大的部分是农民工承担的,这些人员流动性大,培养使用就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有些人,技术到手就走人,不能很好的传帮带。做为企业的管理这就要考虑有一支技术过硬、作风过硬、思想稳定的施工队伍,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顺利进行。
2.推行科技进步、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其结果要定量分析得出结论。“经验”则加以总结并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形成新的质保措施。“问题”则要做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能够达到的质量目标,围绕质量目标,开展各种质量管理的活动,其中同类工程的质量通病的根治就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目标的实施中心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控制。
三、持续改进,保证质量管理基业常青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企业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转化企业管理理念,通过质量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增值,从而达到“双赢”和“多赢”的局面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根本所在。
1.积极推行ISO9000质量标准
企业应按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开展质量管理活动,ISO9000证书只是说明企业已建立了体系,而要其发挥作用,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在一个企业内部决策层、管理层的高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务必要把贯标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变传统企业质量管理“管结果”为“管过程、管因素、管结果”,将贯标工作和企业实际业务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从最初的“做”标准到自觉地“用”标准,进而到“发展”标准的转变。
2.积极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
TQM是以质量为中心的全面管理,近年来又有新的发展。其基本的思想理论观点和方法可简单归纳如下:①“四全管理”,即全面质量、全过程、全员参加、全面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②“四个第一”,即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适用性第一、长远利益第一。③“四种观点”,即以预防、改进、管理因素为主,不排斥严格质量检验,防检结合,综合治理的观点;一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观点;下道工序是用户,过程控制一次成功的观点;用最经济的方法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观点。④“四大支柱”,即PDCA循环的科学工作程序、QC小组活动、标准化和质量教育培训工作。⑤“四种方法”,即数理统计分析、抓关键的少数、人机料全面控制和QC多种工具之用。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世界级质量的领导地位,就是不断地攀岩质量经营新高峰。因此,我们必须自觉的、广泛的、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总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虽然有其特殊性,但只要我们利用成熟的管理工具,配备适当的资源,就一定能够做好,使企业从中得到更大的收益,为企业、为用户、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