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利之父周恒二三事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ixiao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上多所名校
  周恒早年在河南省洛阳市明德中学求学,高二即已考上河大医学院,因不愿从医而重回明德中学读书。
  1932年,周恒高中毕业后,同时报考中央大学、上海交大、国立河南大学三所高校。高考成绩名列中央大学第五名,后被国际著名数学家、国立河南大学校长黄际遇点名录取到河南大学。
  从1932年至1937年,周恒在五年时间内,先后修满数学系、土木系、农学院森林系专业,获得森林系、土木系两张毕业证书,相当于现在的双学士。
  周恒在开封读大学时,曾一度师从孙中山大元帅府原任秘书长王北方先生,受益匪浅。
  王北方(1881~1960),本名王人杰,河南孟津县人。1902年在北京入河南大学堂。1907年,他前往日本,后和好友刘觉民在东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回国后,他联络革命同志,宣传革命思想,1928年,他先后任湖北省禁烟局长、西康省视察团秘书长、国民党中央立法委员。
  第一次碰钉子
  那时候,陇海铁路只修筑到河南灵宝县的文底乡。为解决铺轨的枕木问题,专门成立了“陇海铁路枕木来源调查小组”,一行五人,周恒担任组长。
  一个春天,周恒他们从武则天的避暑行宫遗址——河南陕县宫前镇出发,徒步进山。他记得清楚,政府相关部门还派了20多名士兵充当保镖,一是防止土匪抢劫,二是防止虎狼袭击。
  這样,他们风餐露宿,在原始森林里工作一个多月,调查结论是:枕木问题完全可以解决。但是,他们的意见被上级某部门断然否定。理由很多,也很奇怪:运输困难,设厂麻烦,劳工素质太差,规格不易统一,等等。当权者决定:枕木仍用进口。
  一盆冷水泼来,他们个个目瞪口呆。上级某部门当权者之所以一定要进口的枕木,估计他们可以从进口枕木中捞取一定的好处。
  这也算作人生的一课吧。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名句云:“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复间!”一咏三叹。对此,周恒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随着岁月的推移,他也学会了不少处理各种复杂微妙的社会关系的本领。
  用将军衔护民工
  1937年,周恒主持“黄河水利委员会黄土冲刷试验场”工作,后转入洛阳十区农林学校任教导主任、校长职务。
  不久,周恒又转“黄委会林垦水土保持组”工作,奉派河南修防处督导300多公里新堤外坡植柳、建柳埔工作。
  由于工作性质,周恒经常奔走于三边——水边、山边、林边。现场施工,遇到的最大干扰就是反动政府的抓兵。每到紧张阶段或关键时刻,抓兵的犹如不速之客,骤然降临。青壮劳工不是束手就擒,便是逃之夭夭。他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迫在眉睫的防汛作业有时半途而废,有时一筹莫展。每每延误工程的进度,往往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后来,周恒出任“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主任,特意到西安冰窖巷去找还有一定影响力的张钫诉说自己的苦衷。
  张钫(1886~1966),字伯英,号友石,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人,国民党元老。他幼年念私塾,1902年到陕西;1904年后入陕西陆军小学堂、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科学习,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春毕业后入军旅,成为陕西新军中主要领导。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任秦陇复汉军东路征讨大都督,组织西安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他任陕军第二镇统制、师长;1915年,参加护国运动。后回到故里蛰居,任国民党第20路军总指挥兼河南代理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第一战区预备总指挥,军事参议院副院长、院长。解放战争后期,他任鄂豫陕绥靖区主任。后毅然弃暗投明,任全国政协委员,1966年病逝。
  作为同乡,张钫深知黄河与北方人民利害相关,丝毫大意不得,便到胡宗南那里给他要了一个“少将参议”的军衔。
  1940年春,他回到西安“黄委”会,开始以“少将”身份带领人员深入西北各省沿黄一带调查、统计、分析上游各支流情况,规划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工作。
  这一招果然灵验,再遇到工地抓兵的情况,只要他这位将军往那儿一站,气势汹汹的抓兵人员便不得不喏喏告退,怏怏而去。
  用“特派员”头衔对付记者
  除了反动政府抓民工去当兵,第二种干扰来自那些油嘴滑舌、心术不正的记者。名曰采访,实则敲诈。每报道一次,总免不了索钱要物。多送一点,可能相安无事,不痛不痒地发一篇消息。但是,钱从哪里来?假如送得少了,满足不了来者的奢望,那么,对不起,报上——歪着嘴说你的坏话,从而招惹许多麻烦。
  在困惑之中,周恒又灵机一动,到当时一家《救亡日报》社要了个“特派员”的称号,相当于“特约记者”吧。这样,凡有记者前往,他都用这个身份挡驾,“同行”相见,只有寒暄,不会纠缠。
  黄河上游水土规划保持工作完成后,周恒被委派为“关中水土保持实验区”主任技师,主持工作。
  差点被军阀杀害
  1943年,周恒应邀到河南省建设厅任技正兼改进所森林系主任,兼办河南省水土保持工作。1944年,周恒又回“黄委会”任“关中水土保持试验区”主任并督导其他五个实验区工作。在这期间,他差点被河南省政府主席刘茂恩杀害。
  20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在西安主持“河南旅陕同乡会”的张钫认为当时任河南省政府主席的刘茂恩从来不为河南人民办好事,便委托周恒编制“河南省双十经济建设计划”。所谓“双十”,即用10年时间完成十项建设工程。编制此计划的经费是张钫一手筹集的。
  周恒从1944年到1946年,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拿出了一个规划方案,一本本蓝图摞起来足有一米厚。其中包括豫西的故县水库、豫西南的白河水库。刘茂恩得知此事,十分恼怒。咬定周恒是受了别人的指使让自己难堪,准备以图谋不轨的罪名逮他下狱。而张钫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后已移居上海,远水难救近火。   危急之时,倒是刘茂恩的弟弟同他关系不错,替周恒打了圆场:“此人乃一介书生。平生只搞学问,不谈政治,只是好开玩笑而已,何必当真?”那位主席大人也苦于抓不到其他更能置他死地的罪名,只好顺水推舟,此事方罢。
  1947年,周恒回改组后的“黄河总局”任技正,并在国立河南大学森林系兼授测树学等课。
  开水土保护先河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原来在台湾的日籍教授全部遣返。台湾高等教育的师资出现了断裂层,周恒先生就是在这时被派往台湾,担任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1948年,应台湾省立农学院周进三院长的邀请,周恒赴台任教,担任测量、森林土木两系主任。后又创设“水土保持系”,开了台湾水土保持先河。
  1953年,周恒创办“中国(台湾)第一届水土保持训练班”,任训练班总干事(农学院院长林一民任班主任),学员后来多被国外聘为顾问,使台湾省水土保持学科誉满天下。
  1964年,周恒受蒋介石指定担任中兴大学水土保持系主任,由台湾省主席黄杰拨款300万元、农村复兴委员会拨款50万元,耗时两年建成水土保持馆。后又主持起草了台湾《水土保持法》,为解决台湾“一雨成灾”作了大量工作。
  1978年至1984年,周恒任台湾第六届考试委员会委员,并多次任考试委员长,主持了台湾全省司法、电信、银行、关务、铁路、高速公路等公务员特考工作,为台湾建设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周恒退职后获文职人员最高奖章“第一奖章”,此前,他已获中兴大学连续任教30年的“八德奖章”,为台湾公教界绝无仅有之人。
  两回故乡
  1987年12月,周恒先生第一次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看到了家乡的巨变,他无限感慨,表示要再一次回来看看。
  1990年6月,他第二次重游故土,专程到三门峡大坝参观,当看到他在几十年前设想过的大坝变成现实时,他这个同河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专家学者,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一边频频点首,连连对年轻的电厂领导人说:“比我想象的好!比我想象的好!”
  撰写家训
  周恒先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他的儿子和女儿,有的在美国,有的在台湾,大都在台湾出生。他经常告诫儿女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不要忘记自己的家乡,并亲自撰写《周氏家训》,第一次回河南孟津县故乡探亲时带了回来,要侄辈们研读躬行。
  《周氏家训》以儒家礼义廉耻,孝悌忠信为主导思想,教育子孙在处世应对,待人接物,工作学习,修身养性等方面应该遵循的道德準则,有很多可取之处。
  《周氏家训》:诚朴勤毅。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早起运动,养成习惯,可终生享用;闻鸡起舞,古有明训,爱国强身,功效奇著。日高三竿,展转床第,自毁健康,切宜戒之。物品用过,放回原处;日用物品,多加珍惜。衣服不责豪华,整洁为本;饮食不计好坏,卫生第一;暴饮暴食,疾病之媒;起居失时,健康有亏。住室不必华丽,雅洁为先;出门遵守秩序,安全为重。勤俭敦厚,泽被后世;骄奢浪费,祸延子孙。量入为出,生活不虞匮乏,淡薄名利,少去许多烦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注意保养,免遗亲忧;孝顺之道,温和为先,晨昏定省,不可或缺;亲老多病,随侍必须谨慎,四季变化,更要注意寒温;闾门倚望,父母爱子情切;有事远游,莫忘详为禀知。含饴弄孙,老人晚景最乐;子女侍祖,可慰亲心。手足和睦,家庭幸福,互敬互爱,人伦攸归。教子女不可偏爱,宠且易骄,责子女不可过严,苛则离心。国家民族,富贵相依;服务公职,戒慎为本;职守不忘恭敬,方是大忠,负责竭尽所能,乃是大孝。对人不做轻诺,言出必行;偶有缺失,务必说明。不招摇撞骗,不虚构事实,诚实不欺,是真君子;无信不立,莫作小人。处世与仁,和平相尚,博览经史,培养身心。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谦恭待人,真挚接物,亲爱精诚,成功良法。不道人之短,不扬人之私,有施不求报,受施不忘报;见义勇为,助人快乐,君子之风,涉世良药,彬彬有礼,徇徇谦和,不刺激别人,免于结怨;不看轻自己,保持风度。聪明判断,理智分析,不屈不挠,不忧不惑,中庸之道,力行不辍。不以发财而丧志,取之有道;不以苟得而污行,善保令名。耻自己之不学,耻自己之无能,耻不善待父母,耻不能恪教子女,耻不能立身行善,耻不能立信于人;勿遗笑于社会,勿贻羞于长上;每日自省,随时检讨,熟读深思,久自芬芳。勉之!励之!慎之!戒之!
其他文献
你可曾听说过“美人树”吗?秋意渐浓时,我家附近的那条名为“水仙大街”的道路两旁,盛开了一朵朵、一簇簇、一串串粉红色的花朵,仿佛一幅幅刚刚收笔的仕女图,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款款深情,款款走来,尽显优雅,让人有“人间四月天”的错觉。生出如此美景的绿化树,有个醉人的名字:美人树。  每天上下班,这条绵延3公里多的大街是我的必经之路。道路两旁密密扎扎的花枝随着车身的移动,迎面而来,向后退去,前仆后继,成千上
期刊
菖蒲旺生,粽子飘香,我们又迎来夏季里隆重热闹的大节——端午。怀想老家闽南和对岸台湾的端午节,似乎可以闻到浓郁的节日情味。少年时代,每到端午节早上起床后,就有一项神圣的使命要我去完成,那就是祖母催促我到村边的老榕树采摘几桠榕青。榕青就是榕树的枝条,端午节这天,闽南和台湾家家户户在大门插榕青,蔚为大观。这与其他地方端午节悬菖蒲挂艾叶形成强烈反差。是何缘故?  原来,旧时闽南和台湾沿海地区风沙肆虐,难以
期刊
趁着长假休息,再次来到静湖公园。  从厦门乘船南渡,上岸后便进入招商局漳州开发区,顺南鼎山继续向南,就到了静湖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汪碧水,荷叶间几只黑天鹅正悠闲地游泳。这就是静湖吗?不,这只是静湖的水流下来汇聚而成的一处溪潭。  依伯阳山拾级而上,跨石桥,上木道,旋即没入花溪谷,林木苍翠,泉流叮咚。飞鸟从头顶掠过,大呼小叫地蜂拥而去;鱼儿在水里嬉戏,不时翻卷起几朵浪花。还有蚯蚓在土壤中穿行,还有我
期刊
认识林继中先生,大约在十七年前,记得是在芜湖参加的一次古代韵文学研讨会上。人与名对上号后,我告诉他,我买过他的《文学史新视野》,读了有庄子所谓“逃空虚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之感。  这一次见面后好几年,快相忘于江湖了,我将自己新鲜出炉的一册《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寄给他,也许是他当时心情好,他极其没有保留地表扬了我对王国维和鲁迅的“互训”,并且从此引为可以和他说说话的小伙伴。于是,我得到了更多阅读他
期刊
公元1405年至1433年,即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中国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派出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船队,三百艘舰船,前后30年,七下西洋,万里迢迢,开辟五十余条航线,造访三十余个国家,建立海洋贸易网并开展古代中国式外交——朝贡贸易。  与许多年后才到达这儿的欧洲人不同,中国人的出航并不是出于一般的军事目的和商业意图,也没有致力于去创建一个横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霸权,那些满载国家威仪的船队在大海上劈
期刊
“千姿百态九龙璧,石中珍宝华安玉”。华安玉又称九龙璧,古称五彩石,俗称茶烘石。它们分布在美丽的九龙江北溪江畔上,绵延一百多平方公里。华安山水的钟灵毓秀,自然韵美,滋润了一方奇石。“遥望西数里外,滩石重叠,水势胜激,至有一滩纯石……”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游历华丰,记载北溪奇石的情景。  甲子轮回,光阴更迭。几亿万年的大浪淘沙,风吹雨打,而形成了各种各样,质地坚硬浑厚,沧桑斑痕,色泽斑斓,风格迥异
期刊
芝山的美是原原本本存在的。今日才得遇见,也真是相见恨晚啊。如果没有这一场不早不晚的雨,它的美怕是还如往常一样不能被发现。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夏日午后。我和爱人一起到市里办点事。回来的路上,突然黑云压城,狂风大作,一场粗暴的雨从圆山那边欺压追赶过来。爱人着急了: “没有雨衣,怎么办?” 我赶忙说:“到芝山公園躲一躲吧。” 躲入避雨亭,心跳渐渐平缓下来,我慢慢欣赏起芝山的雨。因为下雨的缘故,也因为是午后
期刊
一  走近高原,拥抱草原,是我多年的梦想。于是,去年的初秋,与朋友一起踏上了青海和甘肃的行程。对此次的旅行,我特别在意,不仅揣着一份好奇与欢快的心情,也很用心地准备着行李。  在我的热切期盼中,终于踏上了西北之行的旅途。我们乘坐着厦航的班机,飞往青海。傍晚时分,飞机徐徐地在西宁曹家堡机场降落。或许晕机的缘故,我的头脑一片昏沉。隐约中,机舱里传来悦耳的天气广播,“白天地面温度17℃,晚上7℃”……清
期刊
闽南人爱看戏,所以闽南的戏种很多也很独特,很好地保留了传统文化精髓。闽南较出名的戏种有高甲戏和歌仔戏,还有木偶戏和布袋戏等等,传播很远,深受喜爱,可以说世界上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闽南戏在上演。在闽南,不只是老年人,连年轻人也爱看戏。  我小时候爱看戏,现在也还爱看戏,虽然还算不上戏迷,但有时候晚上散步,看见有戏班子在演戏,总会停下来看一阵子。闽南人看戏可以不论地点,不分场合,只要有人在演戏,就可以停
期刊
漳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接厦门,南连广东,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漳州是“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生态城市竞争力位居福建第一,是海上絲绸之路申遗城市之一、国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漳州交通体系完善便捷,由沈海、厦成高速,324、319国道,以及厦深、龙厦高铁构成的交通路网纵横全市,是国家级运输枢纽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