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尔墨斯主义相信在神之下的理智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这一世界(即可感世界)由人構成的小宇宙(Microcosm)和围绕太阳运作的大宇宙(Cosmos)组成,两者之间由各种记号相互联结,彼此呼应。[1]正如古代人通过观察被火烧裂的龟壳来占卜和寓言命运一样,从这些记号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大宇宙散发出来的信号。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提到,“在神秘信仰的世界所浮现的依然是征兆、奇迹、预视和鬼怪,它们自古流传,…… (宗教)在其超凡神力的操作中寻求证据。于此,我们不得不怀疑,神秘信仰的兴趣便是宗教的兴趣。”布鲁姆在《西方正典》中对经典的阐释正是来自于对作为“大宇宙”的经典中心莎士比亚(也许还有但丁)与“小宇宙”的经典之间的关系,而其“记号”正是来自作家的“影响的焦虑”。在我们这个世界,永远指不定有多少巧合和偶然正在发生,它们之间散射着各种记号,等待人们去发现,找到它们的联结。对超现实主义者布纽尔的电影《自由的魅影》的分析中我们似乎也能发现这种“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关系,显然,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达到巅峰之后的产物——精神分析学说,成为布纽尔潜在的父亲,我们可以从《自由的魅影》中寻找各种戏仿、移植、变形和替代的记号。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对20世纪的文学艺术具有明显的影响,像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和精神分析式文学批评都是在弗洛伊德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用精神分析理论对作家及其创作的解释令人难以忘记。他认为,作家(或创作家)的创作,其实是借助作品来表达作家(或创作家)内心受到压抑的欲望,以此制造一种替代性满足。而在此前,弗洛伊德在他的《梦的解析》中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梦是依靠置换作用和凝缩作用所运作的,梦始终代表着愿望的满足,而梦的改装过程可类比为梦的材料通过审查制度。要知道,无论多么接近全力去借用精神分析法或是电影叙事手法对布纽尔的作品《自由的魅影》进行分析都是无法得到真相的,因为那是一个秩序颠倒、潜意识、环境和非理性的世界,只能抓住一些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呼应的“记号”。
片名《自由的魅影》似乎就已经揭示了这是一部由各种各样的“幻象”和“梦”自由组合而成的电影,整部电影就像是创作者的梦一样。人物的出现和故事的发展天马行空,它们之间的衔接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梦的材料经过审查制度,那些重要的能够引起梦者焦虑、作为显意的内容,大部分被剥夺了真实性,被梦的审查机制所遮蔽。因此,下一个梦境的出现通常不会再以前一个故事的主角为中心,而是换了一个不重要的人物作为下一个梦境的开端。人物由真实场景一步步堕入梦境,但是并没有从梦中醒来,而是又进入了下一场梦,上一个未处理完的故事被永远悬置了。弗洛伊德谈到“梦的象征”之时提到,梦者的联想也是一种常见的综合性技巧;而同时,布纽尔在电影中也展现出他丰富的联想,大到故事的衔接,小到荒诞的细节布置。从这一点看,虽然不能直接下结论就说布纽尔直接借用了弗洛伊德有关梦的解析,但是很明显的一点是,布纽尔对整部电影结构的安排无疑是借用了梦的手法。
除了影片结构之外,电影的许多片断中还重新演绎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比如性器象征、恋母情结、乱伦、性心理发展理论、施虐与受虐等等。电影的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儿薇虹妮在公园玩耍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神秘兮兮地向她和她的朋友分享了一组照片,还反复嘱咐她不要被大人看到,而观众此时会猜想,这个男子大概有恋童癖一类的人。后来回到家中她还是把这组照片交给了母亲,而母亲看过之后大惊失色,用“可耻”“恶心”来形容这些照片, 然而他们却在观看时不自觉地被激起了性欲。此时我们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组关于淫秽色情不堪入目的黄色照片,但镜头一转,其实这只是一些由石头、石块、柱子等材料建造起来的帕特农神庙、凯旋门、清真寺等一类建筑或风景图片,这些圆柱形的、空洞形的建筑或风景显然与弗洛伊德的“性器象征”不谋而合。
又比如在小酒馆里里面发生的故事,在女护士开车去看望生病的父亲的路上,开着坦克的士兵问护士是否看到过一只狐狸。护士表示没有看到,而士兵告诉她前面由于山崩路被封锁了。不得已她找到一家小旅店住了下来。这里发生了一连串故事,年轻的男学生和他已经年老的姨妈(或姑妈)的乱伦,商人和秘书之间的施虐和受虐,牧师不断地开门关门,举着蜡烛、玻璃水瓶、酒瓶、圣像等柱状物来回走动,包括后来女护士离开旅店之后,狐狸标本就出现在壁炉旁边。“梦是愿望的满足”这句话也在这些串联的故事中得到了实现,尽管老妇人面对男学生的欲望刚开始有所抵触,但是最后她还是满足了男学生的欲望;商人和秘书不仅在施虐和被虐中满足了自己的性欲,而且他们将行为暴露给围观的群众,一定程度上与偷窥癖和暴露癖相关;牧师们在上下楼梯、开关门、持物的过程中也满足了长期被压抑的欲望;至于狐狸标本,我相信在弗洛伊德的治疗室他会给出十分丰富的阐释。
稍加联系,不难发现布纽尔的电影与弗洛伊德之《梦的解析》之间密切的联系,1928年的短片《一条安达鲁狗》就是利用《梦的解析》中的象征理论拍摄而成的。在《自由的魅影》种种不合理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布纽尔在影片中所嵌入的种种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相联系的“记号”,这些记号往往伴随着压抑和释放,尽管梦的置换和凝缩往往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扭曲、变形,制造出种种混乱和唐突,但正是这种颠倒和减省对观众的视觉产生了疏离感,颠覆我们在舒适区里面看待生活的视角,以此改变我们由于暴露在环境中,受到秩序、语言和权利奴化之下的“被塑形”“被奴化”的既定的种种行为、思想和表现。用《法斯宾德论电影》里面的一句话结尾:“观众在电影院里面对着新的经验,电影可以为现实获取真相,哪怕认清真相会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它都能使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
注释:
[1]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埃及有一位智者,被称为“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他的原型来自于埃及的托特神(Thoth),他掌管时间和个人命运,由于他与赫尔墨斯神(Hermes)之间的相似性,后来(公元前五世纪)两者逐渐融合。这位“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的相关文献逐渐变成赫尔墨斯文献。弗兰西斯·耶茨(Frances Yates)相信《赫尔墨斯文献》及其相关思潮的传播时促成早期近代科学思想转变和形成的关键动力,由是,赫尔墨斯主义(Hermetism)/秘传学说(Esotericism)应运而生。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对20世纪的文学艺术具有明显的影响,像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和精神分析式文学批评都是在弗洛伊德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用精神分析理论对作家及其创作的解释令人难以忘记。他认为,作家(或创作家)的创作,其实是借助作品来表达作家(或创作家)内心受到压抑的欲望,以此制造一种替代性满足。而在此前,弗洛伊德在他的《梦的解析》中表达了相似的观点,梦是依靠置换作用和凝缩作用所运作的,梦始终代表着愿望的满足,而梦的改装过程可类比为梦的材料通过审查制度。要知道,无论多么接近全力去借用精神分析法或是电影叙事手法对布纽尔的作品《自由的魅影》进行分析都是无法得到真相的,因为那是一个秩序颠倒、潜意识、环境和非理性的世界,只能抓住一些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呼应的“记号”。
片名《自由的魅影》似乎就已经揭示了这是一部由各种各样的“幻象”和“梦”自由组合而成的电影,整部电影就像是创作者的梦一样。人物的出现和故事的发展天马行空,它们之间的衔接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梦的材料经过审查制度,那些重要的能够引起梦者焦虑、作为显意的内容,大部分被剥夺了真实性,被梦的审查机制所遮蔽。因此,下一个梦境的出现通常不会再以前一个故事的主角为中心,而是换了一个不重要的人物作为下一个梦境的开端。人物由真实场景一步步堕入梦境,但是并没有从梦中醒来,而是又进入了下一场梦,上一个未处理完的故事被永远悬置了。弗洛伊德谈到“梦的象征”之时提到,梦者的联想也是一种常见的综合性技巧;而同时,布纽尔在电影中也展现出他丰富的联想,大到故事的衔接,小到荒诞的细节布置。从这一点看,虽然不能直接下结论就说布纽尔直接借用了弗洛伊德有关梦的解析,但是很明显的一点是,布纽尔对整部电影结构的安排无疑是借用了梦的手法。
除了影片结构之外,电影的许多片断中还重新演绎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比如性器象征、恋母情结、乱伦、性心理发展理论、施虐与受虐等等。电影的第二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儿薇虹妮在公园玩耍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神秘兮兮地向她和她的朋友分享了一组照片,还反复嘱咐她不要被大人看到,而观众此时会猜想,这个男子大概有恋童癖一类的人。后来回到家中她还是把这组照片交给了母亲,而母亲看过之后大惊失色,用“可耻”“恶心”来形容这些照片, 然而他们却在观看时不自觉地被激起了性欲。此时我们肯定会认为这是一组关于淫秽色情不堪入目的黄色照片,但镜头一转,其实这只是一些由石头、石块、柱子等材料建造起来的帕特农神庙、凯旋门、清真寺等一类建筑或风景图片,这些圆柱形的、空洞形的建筑或风景显然与弗洛伊德的“性器象征”不谋而合。
又比如在小酒馆里里面发生的故事,在女护士开车去看望生病的父亲的路上,开着坦克的士兵问护士是否看到过一只狐狸。护士表示没有看到,而士兵告诉她前面由于山崩路被封锁了。不得已她找到一家小旅店住了下来。这里发生了一连串故事,年轻的男学生和他已经年老的姨妈(或姑妈)的乱伦,商人和秘书之间的施虐和受虐,牧师不断地开门关门,举着蜡烛、玻璃水瓶、酒瓶、圣像等柱状物来回走动,包括后来女护士离开旅店之后,狐狸标本就出现在壁炉旁边。“梦是愿望的满足”这句话也在这些串联的故事中得到了实现,尽管老妇人面对男学生的欲望刚开始有所抵触,但是最后她还是满足了男学生的欲望;商人和秘书不仅在施虐和被虐中满足了自己的性欲,而且他们将行为暴露给围观的群众,一定程度上与偷窥癖和暴露癖相关;牧师们在上下楼梯、开关门、持物的过程中也满足了长期被压抑的欲望;至于狐狸标本,我相信在弗洛伊德的治疗室他会给出十分丰富的阐释。
稍加联系,不难发现布纽尔的电影与弗洛伊德之《梦的解析》之间密切的联系,1928年的短片《一条安达鲁狗》就是利用《梦的解析》中的象征理论拍摄而成的。在《自由的魅影》种种不合理的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布纽尔在影片中所嵌入的种种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相联系的“记号”,这些记号往往伴随着压抑和释放,尽管梦的置换和凝缩往往将各种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扭曲、变形,制造出种种混乱和唐突,但正是这种颠倒和减省对观众的视觉产生了疏离感,颠覆我们在舒适区里面看待生活的视角,以此改变我们由于暴露在环境中,受到秩序、语言和权利奴化之下的“被塑形”“被奴化”的既定的种种行为、思想和表现。用《法斯宾德论电影》里面的一句话结尾:“观众在电影院里面对着新的经验,电影可以为现实获取真相,哪怕认清真相会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它都能使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
注释:
[1]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埃及有一位智者,被称为“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他的原型来自于埃及的托特神(Thoth),他掌管时间和个人命运,由于他与赫尔墨斯神(Hermes)之间的相似性,后来(公元前五世纪)两者逐渐融合。这位“三重伟大的赫尔墨斯”的相关文献逐渐变成赫尔墨斯文献。弗兰西斯·耶茨(Frances Yates)相信《赫尔墨斯文献》及其相关思潮的传播时促成早期近代科学思想转变和形成的关键动力,由是,赫尔墨斯主义(Hermetism)/秘传学说(Esotericism)应运而生。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