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当前新形势下,实施新课改势在必行。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更新观念;角色转变;教学方式;能力训练等方面来进行。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代的课改教育浪潮中求生存,谋发展,才能真正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更新观念;新课改;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167-01
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国语教育应走在新课改教育的最前沿。国语教育应在教学理念、课改目标、课改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又在于教师。新课改、新教材都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编制而成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改的洗礼。因此,语文课改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根据走进新课改的切身体会,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适应新课改
当前新的教育形势,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顺利实施,要真正达到高效课堂,没有必要的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改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新课改的主体--教师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及时更新观念,切实把握新课改理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课本上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探讨出课堂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以及各种技能的培养,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潜能,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定要因材施教,教出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学生各自的特长或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采撷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带来的各种挑战。
二 适应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首先应由教书匠转向专家型。新的教育形势需要的是专家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的形势,做好角色的转化。再者教师应由权威者转向课堂的参与者、激励者。新的教育形势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挑战,实现超越。比如:在讲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在课前指导学生合作排练出剧本,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好角色,有的充当皇帝、有的充当老大臣、有的充当骗子等等,我本人也主动参与其中,课堂上上演了一幕多姿多彩的课本剧。课堂上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时,我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认真了解学情,有时我就直接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之中,与学生一起谈出问题的看法,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平等、亲切、和蔼,所以他们也会热情、大胆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问题的认识自然能形成最好的见解。
三 重视综合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语文课堂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有联系本单元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读书、提问、讨论、书写的时间。学生通过自学学会的地方,教师不需讲解;学生似懂非懂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进一步读、思、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实在搞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比如:在讲蒲松龄的《山市》一课时,我在指导学生读熟练、读准确课文的基础上,又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疏通了文意。在深入理解课文时,文中提到了一种自然奇观——海市蜃楼。只从文中的内容看,当时的人们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而误认为是“鬼市”。对于这种疑难问题,我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物理学科上光的折射现象,就很科学地解释清楚了形成“鬼市”的原因,学生也就很快解开了谜团。我要感谢综合性学习,是它让我很好地驾驭了课堂。
四 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改强调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交流,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如:在学习《化石吟》这首诗时,诗中很多内容都提到生物化石,像蚱蜢。这就需要联系生物学科的知识,需要与生物教师合作交流,把必要的生物知识引入语文课堂,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很透彻地理解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再如:学习《落日的幻觉》一课时,尽管是一篇说明文,但课文里说明人们产生的幻觉的原因时,就涉及到了物理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说明的事理,我及时与物理老师交流,把物理知识灵活地迁移到语文课堂,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五 坚持有条不紊地听、说、读、写训练
语文的学习,重在学习的体验感悟与实际运用。而真正做到这些,离不开平时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趣,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挤时间读书的好习惯。每册课本后面的名著,我总是提倡学生借阅或购买。并强调学生每天都要挤出课余时间来读,尤其是节假日更是阅读名著的好机会,中国的四大名著一定要读,一方面能拓宽视野,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坚持举办课前3~5分钟演讲比赛,演讲的内容不限,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还督促学生广泛地阅读,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鼓励学生阅读时遇到的精华及时写在专用摘抄本上,积累背诵。这样他们写作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经过老师写作技巧的讲解和自己头脑的加工,就有了一篇篇下笔如有神的佳作。比如:学生的《成长的烦恼》、《美丽的画卷》、《我的自画像》、《感受春天》等 等都被公开发表,受到阅读者的好评。
总之:语文新课改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作为语文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都要抓好这一机遇,切实关注课程改革,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改中来,努力构建理想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更新观念;新课改;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167-01
为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国语教育应走在新课改教育的最前沿。国语教育应在教学理念、课改目标、课改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又在于教师。新课改、新教材都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编制而成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改的洗礼。因此,语文课改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根据走进新课改的切身体会,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一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适应新课改
当前新的教育形势,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顺利实施,要真正达到高效课堂,没有必要的教育理念的更新,新课改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新课改的主体--教师必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及时更新观念,切实把握新课改理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课本上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探讨出课堂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以及各种技能的培养,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潜能,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定要因材施教,教出不同类型的学生,让学生各自的特长或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不断采撷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带来的各种挑战。
二 适应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首先应由教书匠转向专家型。新的教育形势需要的是专家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适应新的形势,做好角色的转化。再者教师应由权威者转向课堂的参与者、激励者。新的教育形势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放下传统的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质疑,大胆挑战,实现超越。比如:在讲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在课前指导学生合作排练出剧本,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好角色,有的充当皇帝、有的充当老大臣、有的充当骗子等等,我本人也主动参与其中,课堂上上演了一幕多姿多彩的课本剧。课堂上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时,我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认真了解学情,有时我就直接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之中,与学生一起谈出问题的看法,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平等、亲切、和蔼,所以他们也会热情、大胆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问题的认识自然能形成最好的见解。
三 重视综合性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语文课堂每个单元后面都安排有联系本单元内容的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况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学、读书、提问、讨论、书写的时间。学生通过自学学会的地方,教师不需讲解;学生似懂非懂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进一步读、思、领悟,让学生试讲;学生实在搞不懂的地方,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比如:在讲蒲松龄的《山市》一课时,我在指导学生读熟练、读准确课文的基础上,又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疏通了文意。在深入理解课文时,文中提到了一种自然奇观——海市蜃楼。只从文中的内容看,当时的人们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而误认为是“鬼市”。对于这种疑难问题,我自然地引导学生联系物理学科上光的折射现象,就很科学地解释清楚了形成“鬼市”的原因,学生也就很快解开了谜团。我要感谢综合性学习,是它让我很好地驾驭了课堂。
四 改变原有工作方式,在合作中求发展
新课改强调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学科与学科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交流,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如:在学习《化石吟》这首诗时,诗中很多内容都提到生物化石,像蚱蜢。这就需要联系生物学科的知识,需要与生物教师合作交流,把必要的生物知识引入语文课堂,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很透彻地理解了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再如:学习《落日的幻觉》一课时,尽管是一篇说明文,但课文里说明人们产生的幻觉的原因时,就涉及到了物理学科的知识和原理,为了能让学生真正明白说明的事理,我及时与物理老师交流,把物理知识灵活地迁移到语文课堂,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五 坚持有条不紊地听、说、读、写训练
语文的学习,重在学习的体验感悟与实际运用。而真正做到这些,离不开平时的听、说、读、写训练。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趣,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作为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挤时间读书的好习惯。每册课本后面的名著,我总是提倡学生借阅或购买。并强调学生每天都要挤出课余时间来读,尤其是节假日更是阅读名著的好机会,中国的四大名著一定要读,一方面能拓宽视野,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坚持举办课前3~5分钟演讲比赛,演讲的内容不限,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还督促学生广泛地阅读,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鼓励学生阅读时遇到的精华及时写在专用摘抄本上,积累背诵。这样他们写作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经过老师写作技巧的讲解和自己头脑的加工,就有了一篇篇下笔如有神的佳作。比如:学生的《成长的烦恼》、《美丽的画卷》、《我的自画像》、《感受春天》等 等都被公开发表,受到阅读者的好评。
总之:语文新课改既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又为语文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作为语文教师,每一天,每一节课都要抓好这一机遇,切实关注课程改革,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改中来,努力构建理想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