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美术鉴赏课的学科性质以及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发,认为美术鉴赏课中的美术史基础知识应扩展为人文基础知识,且应注意知识之间的纵横比较。在具体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整合书本文字、图片、视听资料等鉴赏资源。
关键词:美术鉴赏;美术史基础知识;教学法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学习板块之一的“美术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两层涵义,已不同于以前的“美术欣赏”。这首先体现为美术鉴赏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欣赏、评述”能力基础上的高层次延伸和拓展,其次体现为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更关注人文基础知识。尤其是后者,对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和人文情怀显得格外重要,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美术鉴赏课中的基础知识
众所周知,美术鉴赏课中涉及大量的美术史基础知识,包括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流派等,它们广义上属于人文知识范畴,不是单独发生单独存在的,除了与造型有紧密的联系外,还与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学为美术史的发展梳理了时空线索,宗教与美术史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古学对美术史的贡献也是非常之大,可以说没有大量的考古文物出土,美术史的篇章将删去许多,我们也没有欣赏原始美术、陵墓美术的眼福了。所以,高中美术鉴赏不能仅局限于美术基础知识内部,还应涉及与美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这些人文知识,它们同属于基础知识,称之为人文基础知识。没有丰厚的人文知识作基础,何谈鉴赏?对于人文基础知识,有的必须要死记硬背,把张萱的作品记在李成头上,把马蒂斯归入印象派,“张冠李戴”“指鹿为马”,是无论如何讲不过去的。上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的艺术史研究,在对艺术作品客观事实的探求中提出了五个基本要素(5W):即who作者、what作品、when制作时间、where地点、how制作手法,可拿来作为美术鉴赏中的美术史基础知识记背的技术规范。但是,美术史体系的建立又不能全靠死记硬背,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学会比较,在求同或求异的联系中建立知识有机体,理解乃至把握美术发展的脉搏才是认识美术史的关键。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实际上是以鉴赏为中心,重复调用人文基础知识,使之发生碰撞,辨清不同基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摒弃就画论画、就人论人的片面思维方法,培养、建立多角度、动态性和宏观性的美术鉴赏视野、心胸和观念,以资启发创造力。
二、美术鉴赏中的美术史基础知识的教学
目前,可供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据信息类型和载体的不同,分为三种:书本文字材料;视觉图象复制品;视听材料。书本文字材料以其携带和阅读的不受时空、设备的限制性,将仍是美术鉴赏课教学的主要信息载体之一。视觉图象复制品包括各种画册、照片以及幻灯片。现代摄影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带给我们的这一笔丰厚的礼物,使我们不出课堂便能通览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美术杰作,纵横视觉,驰骋想象,古人没有这么大的眼福!美术鉴赏的核心是作品,即使是失真许多的图象复制品,其大小机理、质感量感、色彩空间,文字陈述不及也,因言不尽意。所以,它们也是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信息载体之一。数字视听材料包括的各种电子教学光盘、教学软件、资料光盘和网络视频、音频材料等,是现代数字技术带给我们的又一笔丰厚的礼物。如何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多媒体技术下的CAI。美术鉴赏要整合的教学资源,属于多媒体信息,利用媒体工具开发教学课件,是有效的整合手段。上述美术鉴赏主要资料的视觉图像复制品,可通过数码拍摄、扫描或网络下载,得到数字图像;辅助教学的视频资料,通过编辑软件也可剪辑适合教学的部分;文字材料则可直接输入或下载粘贴。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即可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料制作开发教学课件、软件了,最终服务于教学,即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们借助网络的便捷传输、数字技术的高效编辑和光盘的超大量存储,集文、图、音为一体,打破了书本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大有取而代之的发展势头。CAI非常宜于辅助实现美术鉴赏教学目的的,但由于种种原因,CAI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意义前景、开发应用以及衍生出对该学科教师的新要求等问题,并未得到普遍的、敏锐的注意,更是鲜有研究者论及,实是有待开发的一块处女地。根据笔者的多媒体教学实验,有两个问题是需要引起广泛的注意。其一,自网上下载的材料,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须作仔细认真地鉴别方可利用。第二,制作课件不是简单的复制教材,而是要充分发挥媒体技术优势,在如何整合资料上做文章。第三,CAI要与幻灯投影结合。在图片投影质量上,教学课件、软件不如幻灯;而在灵活性和操作效率上,后者不如前者,如多媒体技术可以便捷地同时并置多幅作品(整幅或局部)进行比较赏析,这是幻灯机投影难于做到的。
另外,幻灯片投影也罢,制作多媒体课件也罢,所使用的美术作品图片,都是视觉图片复制品,其大小机理、质感量感、色彩空间,特别是欣赏环境,无法与原作相比,复制品毕竟是复制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学,根据条件,尽力获取观摩原作的机会。
关键词:美术鉴赏;美术史基础知识;教学法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学习板块之一的“美术鉴赏”,包含“鉴别”和“欣赏”两层涵义,已不同于以前的“美术欣赏”。这首先体现为美术鉴赏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欣赏、评述”能力基础上的高层次延伸和拓展,其次体现为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更关注人文基础知识。尤其是后者,对于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和人文情怀显得格外重要,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一、美术鉴赏课中的基础知识
众所周知,美术鉴赏课中涉及大量的美术史基础知识,包括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流派等,它们广义上属于人文知识范畴,不是单独发生单独存在的,除了与造型有紧密的联系外,还与历史学、宗教学、考古学、美学、文化人类学等发生着密切的联系。历史学为美术史的发展梳理了时空线索,宗教与美术史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古学对美术史的贡献也是非常之大,可以说没有大量的考古文物出土,美术史的篇章将删去许多,我们也没有欣赏原始美术、陵墓美术的眼福了。所以,高中美术鉴赏不能仅局限于美术基础知识内部,还应涉及与美术发展密切相关的这些人文知识,它们同属于基础知识,称之为人文基础知识。没有丰厚的人文知识作基础,何谈鉴赏?对于人文基础知识,有的必须要死记硬背,把张萱的作品记在李成头上,把马蒂斯归入印象派,“张冠李戴”“指鹿为马”,是无论如何讲不过去的。上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的艺术史研究,在对艺术作品客观事实的探求中提出了五个基本要素(5W):即who作者、what作品、when制作时间、where地点、how制作手法,可拿来作为美术鉴赏中的美术史基础知识记背的技术规范。但是,美术史体系的建立又不能全靠死记硬背,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学会比较,在求同或求异的联系中建立知识有机体,理解乃至把握美术发展的脉搏才是认识美术史的关键。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目的实际上是以鉴赏为中心,重复调用人文基础知识,使之发生碰撞,辨清不同基础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摒弃就画论画、就人论人的片面思维方法,培养、建立多角度、动态性和宏观性的美术鉴赏视野、心胸和观念,以资启发创造力。
二、美术鉴赏中的美术史基础知识的教学
目前,可供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教材和参考资料,据信息类型和载体的不同,分为三种:书本文字材料;视觉图象复制品;视听材料。书本文字材料以其携带和阅读的不受时空、设备的限制性,将仍是美术鉴赏课教学的主要信息载体之一。视觉图象复制品包括各种画册、照片以及幻灯片。现代摄影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带给我们的这一笔丰厚的礼物,使我们不出课堂便能通览古今中外、世界各地的美术杰作,纵横视觉,驰骋想象,古人没有这么大的眼福!美术鉴赏的核心是作品,即使是失真许多的图象复制品,其大小机理、质感量感、色彩空间,文字陈述不及也,因言不尽意。所以,它们也是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信息载体之一。数字视听材料包括的各种电子教学光盘、教学软件、资料光盘和网络视频、音频材料等,是现代数字技术带给我们的又一笔丰厚的礼物。如何整合这些教学资源,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目前最有效的手段是多媒体技术下的CAI。美术鉴赏要整合的教学资源,属于多媒体信息,利用媒体工具开发教学课件,是有效的整合手段。上述美术鉴赏主要资料的视觉图像复制品,可通过数码拍摄、扫描或网络下载,得到数字图像;辅助教学的视频资料,通过编辑软件也可剪辑适合教学的部分;文字材料则可直接输入或下载粘贴。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即可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料制作开发教学课件、软件了,最终服务于教学,即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它们借助网络的便捷传输、数字技术的高效编辑和光盘的超大量存储,集文、图、音为一体,打破了书本作为文化传播载体一统天下的局面,大有取而代之的发展势头。CAI非常宜于辅助实现美术鉴赏教学目的的,但由于种种原因,CAI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意义前景、开发应用以及衍生出对该学科教师的新要求等问题,并未得到普遍的、敏锐的注意,更是鲜有研究者论及,实是有待开发的一块处女地。根据笔者的多媒体教学实验,有两个问题是需要引起广泛的注意。其一,自网上下载的材料,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须作仔细认真地鉴别方可利用。第二,制作课件不是简单的复制教材,而是要充分发挥媒体技术优势,在如何整合资料上做文章。第三,CAI要与幻灯投影结合。在图片投影质量上,教学课件、软件不如幻灯;而在灵活性和操作效率上,后者不如前者,如多媒体技术可以便捷地同时并置多幅作品(整幅或局部)进行比较赏析,这是幻灯机投影难于做到的。
另外,幻灯片投影也罢,制作多媒体课件也罢,所使用的美术作品图片,都是视觉图片复制品,其大小机理、质感量感、色彩空间,特别是欣赏环境,无法与原作相比,复制品毕竟是复制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学,根据条件,尽力获取观摩原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