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9~2010)》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出版,蓝皮书指出,在全国省域宏观经济竞争力排名中,广东依然雄踞首位——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引领者。今天,广东放下了GDP,又在引领一场新的革命,一场如何让中国的百姓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让中国百姓幸福的革命。广东,又一次站在了中国新的历史起点上。
“幸福广东”举世关注
关于幸福,每个人的注解不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011年初首次系统提出“幸福广东”的概念后,从官方到民间激起阵阵涟漪。
从汪洋对“幸福广东”的诠释来看,它涵盖了民生福祉、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社会治安、民众诉求表达和社会参与等多层次指标。汪洋在广东省“两会”期间参加人大代表讨论时再抒妙论:幸福在老百姓的眼中像花儿一样,党委政府要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提供阳光、空气、土壤。土壤不能有重金属;日照要充足,不能一天到晚见不到太阳;空气要纯净,否则花儿就不鲜艳。每个人要栽花、除草、浇水和松土,还要打虫子,人人都是创造幸福的主体,都要为幸福广东尽职履责,幸福广东是共建共享的过程。与之相呼应的是,汪洋在中共广东省委全会上作了《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长篇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提出建设幸福广东,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因为让群众幸福,才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片面追求GDP,没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人民群众就不会感到幸福,社会就会不和谐、不稳定。汪洋进而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必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汪洋如是陈述:少数干部重物轻人,甚至为了短期经济增长不惜损害群众利益,出现了干部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牛市”中陶醉,群众却在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熊市”中埋怨的怪现象。
让老百姓幸福就要有措施,让老百姓分享成果。以前制订了很多規划,但规划发下去后社会反响不大,因为增长10%,增长8%,财政收入多少,老百姓不关心,为什么不关心?就是因为老百姓觉得那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但如今的规划落脚点是让大家幸福,老百姓就关心了,就便于调动群众一起奋斗。
“幸福广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幸福包含着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不能偏颇。过去过分地追求GDP,急功近利造成了不健康的增长方式,如果现在过分的追求让群众有幸福感,同样也会出幸福的政绩工程,也会出形式主义的幸福。北方做馒头是发面的,留一点面做酵母,蛋糕一部分现在吃掉,一部分留给下一代人吃。要防止大家过分追求幸福,否则当代人受益后代人遭罪。
领导干部是有任期的,如果只拿钱让大家现在觉得幸福,不注意长久的根本利益,虽然短时间内让大家幸福了,但任期结束留下一堆的账单没有人买,这种幸福是不可持续的,国际国内都是有教训的,因此不能一蹴而就。
转型升级为幸福广东增添持续动力
汪洋提出“幸福广东”后,海内外都颇为关注,美国的《世界日报》刊文称汪洋在发动一场“幸福革命”。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比较早的地方,起步早但起点不高,经济转型期困难重重。“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同时,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形式更丰富、水准要求更高、权利诉求更强烈,追求体面、尊严和高质量生活已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和价值追求。我们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顺应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全省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符合中央关于“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根本要求。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有机整体。这其中,转型升级是手段,幸福广东是目的。要通过转型升级增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和公平分配社会财富,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好日子,增强幸福感。这是一个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愿景。现在的广东,是干部讲幸福,群众讲幸福,媒体讲幸福,这说明“幸福广东”反映了民意,形成了共识,一旦形成共识,创造力是巨大的。
建设幸福广东,需要做强经济质量,做大经济总量,做好大蛋糕后,才能更好地分蛋糕。加快转型升级要端正生产的目的,生产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大家幸福,目的是明确的,不要为增长而增长。没有加快转型升级的话,蛋糕就做不大做不好,没有支撑幸福的条件就无法幸福,幸福广东就是无源之水,就变成了画饼充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发展的主要矛盾或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必须更加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过程中,既要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又要积极消化过去积累的老矛盾老问题,可能一段时间发展速度会慢下来。广东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GDP年均增长8%以上,低于广东省“十一五”预期目标和实际增长速度,目的就是要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导向。从长远看,暂时的“稍慢”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和“更快”。只要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过来了,即使一段时间速度和总量被赶超,我们还可以东山再起,迎头赶上。否则,欲速不达,最终会因为丧失持续竞争力而永远落伍。
“幸福广东”必须平安护航
汪洋: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从而强化转型升级的目的依归和价值导向,使转型升级成果更好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法治是保障,平安是前提。如果群众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老百姓没有安全感,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就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平安广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治安的满意度和认同感,才能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广东要加强对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落实各类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防范、排查、调处责任;坚持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犯罪,持续开展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深入推进重大刑事犯罪打击、涉枪涉爆涉危物品整治、扫赌扫黄等专项行动;充分总结和运用亚运安保成功经验,及早谋划布局,集中精力和警力,采取更加得力措施,确保实现“平安大运”的新目标。
用软实力提升硬实力
幸福像花儿一样,但却不能像筐儿一样,什么都往里装。什么都装到幸福的筐里去解决,那是解决不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合理诉求,我们的工作是努力为解决这些诉求而奋斗,但不意味着在一个时点上全部解决这些诉求。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固然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但也绝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是全省各个地区经过努力都可以实现的目标。除了上面讲过的以外,建设“幸福广东”还要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软实力不强始终是制约广东进一步发展的软肋。我们要在不断壮大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软实力,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优化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强化改革创新精神,以软实力的增强促进硬实力的提升,增创广东综合实力新优势。
同时,还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与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广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还有相当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问题比较多,人民群众呼声和诉求也比较集中和强烈。改善民生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发展过程。过去讲改善民生,主要是吃饱穿暖有住所有钱花,现在则重点是要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群众还有积极参与社会,表达利益诉求等新的要求。当前广东省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其中相当部分集中在民生社会领域,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长治久安也将失去根基。因此,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福祉摆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让人民安居乐业,共建共享幸福广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从根本上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础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增创广东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优势。另外,还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靠干不靠说,干就是务实。这是广东人的特质,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广东的今天是干出来的,广东的明天还要靠干。只有实干会干,转型升级的进度才能加快,美丽的愿景才能一步步变成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领导干部要主动“触网”
汪洋:拓宽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满足群众依法表达意愿和诉求的需要,无疑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一环。“网络问政”正好借助网络平台给众多网民畅所欲言、表达诉求、针砭时弊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成为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求广东的干部要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不做网络“菜鸟”,要带头“上线”和“触网”,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在线处理群众诉求的制度。各地各部门还应探索设立領导电子信箱和网上留言板,建立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以“领导实名”或“单位实名”的方式,在网上及时主动公布相关信息,欢迎网友拍砖灌水。各级干部对待上网切不能“叶公好龙”,要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集民智。凡是工作透明、沟通渠道畅通的地方,群众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率就比较低,一个沟通渠道畅通的地方,肯定也会是一个幸福的地方。
广东介绍:
广东省简称“粤”。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人口9554万,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广东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它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在该省均有分布。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GDP值已超越台湾,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开放的省份。
汪洋名言:
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
只要下决心迈出第一步,把笼子腾出来,不愁引不来金丝雀。
现在倒闭的是什么企业,有著名的大企业吗?没有!我判断,这些企业总体上讲,都是落后的生产能力。落后的生产能力被市场周期性波动所淘汰,
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
政府决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
沉住气,有信心。沉住气就是不要被各种各样议论所动摇,自己乱了阵脚。
如果没有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广东实现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难度会更大,时间会更长,因此,这场经济危机对于广东
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走我们自己的路,科学发展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不管别人怎么说,双转移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
广东蓝图: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同时,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形式更丰富、水准要求更高、权利诉求更强烈,追求体面、尊严和高质量生活已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和价值追求。我们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
“幸福广东”举世关注
关于幸福,每个人的注解不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2011年初首次系统提出“幸福广东”的概念后,从官方到民间激起阵阵涟漪。
从汪洋对“幸福广东”的诠释来看,它涵盖了民生福祉、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社会治安、民众诉求表达和社会参与等多层次指标。汪洋在广东省“两会”期间参加人大代表讨论时再抒妙论:幸福在老百姓的眼中像花儿一样,党委政府要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提供阳光、空气、土壤。土壤不能有重金属;日照要充足,不能一天到晚见不到太阳;空气要纯净,否则花儿就不鲜艳。每个人要栽花、除草、浇水和松土,还要打虫子,人人都是创造幸福的主体,都要为幸福广东尽职履责,幸福广东是共建共享的过程。与之相呼应的是,汪洋在中共广东省委全会上作了《永远和人民群众在一起》的长篇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提出建设幸福广东,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因为让群众幸福,才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目的,片面追求GDP,没有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人民群众就不会感到幸福,社会就会不和谐、不稳定。汪洋进而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必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汪洋如是陈述:少数干部重物轻人,甚至为了短期经济增长不惜损害群众利益,出现了干部在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牛市”中陶醉,群众却在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熊市”中埋怨的怪现象。
让老百姓幸福就要有措施,让老百姓分享成果。以前制订了很多規划,但规划发下去后社会反响不大,因为增长10%,增长8%,财政收入多少,老百姓不关心,为什么不关心?就是因为老百姓觉得那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但如今的规划落脚点是让大家幸福,老百姓就关心了,就便于调动群众一起奋斗。
“幸福广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幸福包含着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不能偏颇。过去过分地追求GDP,急功近利造成了不健康的增长方式,如果现在过分的追求让群众有幸福感,同样也会出幸福的政绩工程,也会出形式主义的幸福。北方做馒头是发面的,留一点面做酵母,蛋糕一部分现在吃掉,一部分留给下一代人吃。要防止大家过分追求幸福,否则当代人受益后代人遭罪。
领导干部是有任期的,如果只拿钱让大家现在觉得幸福,不注意长久的根本利益,虽然短时间内让大家幸福了,但任期结束留下一堆的账单没有人买,这种幸福是不可持续的,国际国内都是有教训的,因此不能一蹴而就。
转型升级为幸福广东增添持续动力
汪洋提出“幸福广东”后,海内外都颇为关注,美国的《世界日报》刊文称汪洋在发动一场“幸福革命”。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比较早的地方,起步早但起点不高,经济转型期困难重重。“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同时,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形式更丰富、水准要求更高、权利诉求更强烈,追求体面、尊严和高质量生活已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和价值追求。我们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顺应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全省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符合中央关于“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根本要求。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有机整体。这其中,转型升级是手段,幸福广东是目的。要通过转型升级增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和公平分配社会财富,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好日子,增强幸福感。这是一个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愿景。现在的广东,是干部讲幸福,群众讲幸福,媒体讲幸福,这说明“幸福广东”反映了民意,形成了共识,一旦形成共识,创造力是巨大的。
建设幸福广东,需要做强经济质量,做大经济总量,做好大蛋糕后,才能更好地分蛋糕。加快转型升级要端正生产的目的,生产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大家幸福,目的是明确的,不要为增长而增长。没有加快转型升级的话,蛋糕就做不大做不好,没有支撑幸福的条件就无法幸福,幸福广东就是无源之水,就变成了画饼充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东发展的主要矛盾或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必须更加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过程中,既要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又要积极消化过去积累的老矛盾老问题,可能一段时间发展速度会慢下来。广东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GDP年均增长8%以上,低于广东省“十一五”预期目标和实际增长速度,目的就是要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导向。从长远看,暂时的“稍慢”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和“更快”。只要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过来了,即使一段时间速度和总量被赶超,我们还可以东山再起,迎头赶上。否则,欲速不达,最终会因为丧失持续竞争力而永远落伍。
“幸福广东”必须平安护航
汪洋: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从而强化转型升级的目的依归和价值导向,使转型升级成果更好地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法治是保障,平安是前提。如果群众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老百姓没有安全感,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就无从谈起。只有建设平安广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治安的满意度和认同感,才能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广东要加强对社会矛盾排查化解,落实各类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防范、排查、调处责任;坚持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犯罪,持续开展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深入推进重大刑事犯罪打击、涉枪涉爆涉危物品整治、扫赌扫黄等专项行动;充分总结和运用亚运安保成功经验,及早谋划布局,集中精力和警力,采取更加得力措施,确保实现“平安大运”的新目标。
用软实力提升硬实力
幸福像花儿一样,但却不能像筐儿一样,什么都往里装。什么都装到幸福的筐里去解决,那是解决不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合理诉求,我们的工作是努力为解决这些诉求而奋斗,但不意味着在一个时点上全部解决这些诉求。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固然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但也绝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是全省各个地区经过努力都可以实现的目标。除了上面讲过的以外,建设“幸福广东”还要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软实力不强始终是制约广东进一步发展的软肋。我们要在不断壮大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软实力,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优化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强化改革创新精神,以软实力的增强促进硬实力的提升,增创广东综合实力新优势。
同时,还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与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广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还有相当差距,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问题比较多,人民群众呼声和诉求也比较集中和强烈。改善民生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发展过程。过去讲改善民生,主要是吃饱穿暖有住所有钱花,现在则重点是要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群众还有积极参与社会,表达利益诉求等新的要求。当前广东省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其中相当部分集中在民生社会领域,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长治久安也将失去根基。因此,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福祉摆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让人民安居乐业,共建共享幸福广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从根本上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础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增创广东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优势。另外,还需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靠干不靠说,干就是务实。这是广东人的特质,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广东的今天是干出来的,广东的明天还要靠干。只有实干会干,转型升级的进度才能加快,美丽的愿景才能一步步变成老百姓的美好生活。
领导干部要主动“触网”
汪洋:拓宽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渠道,满足群众依法表达意愿和诉求的需要,无疑是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一环。“网络问政”正好借助网络平台给众多网民畅所欲言、表达诉求、针砭时弊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成为建设幸福广东的重要载体。我们要求广东的干部要研究网上舆论引导的特点和规律,不做网络“菜鸟”,要带头“上线”和“触网”,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形成在线处理群众诉求的制度。各地各部门还应探索设立領导电子信箱和网上留言板,建立完善网络发言人制度,以“领导实名”或“单位实名”的方式,在网上及时主动公布相关信息,欢迎网友拍砖灌水。各级干部对待上网切不能“叶公好龙”,要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集民智。凡是工作透明、沟通渠道畅通的地方,群众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率就比较低,一个沟通渠道畅通的地方,肯定也会是一个幸福的地方。
广东介绍:
广东省简称“粤”。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人口9554万,省会广州,辖21个省辖市,其中副省级城市2个(广州、深圳),地级市19个。广东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它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省份,全国56个民族在该省均有分布。广东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一面,内部有三大民系,与中国北方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广东GDP值已超越台湾,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开放的省份。
汪洋名言:
今天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
允许改革失败,不允许不改革。
只要下决心迈出第一步,把笼子腾出来,不愁引不来金丝雀。
现在倒闭的是什么企业,有著名的大企业吗?没有!我判断,这些企业总体上讲,都是落后的生产能力。落后的生产能力被市场周期性波动所淘汰,
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
政府决不能去干市场经济不允许干的事情,不能去救落后的生产能力。
沉住气,有信心。沉住气就是不要被各种各样议论所动摇,自己乱了阵脚。
如果没有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广东实现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难度会更大,时间会更长,因此,这场经济危机对于广东
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走我们自己的路,科学发展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不管别人怎么说,双转移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
广东蓝图: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同时,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形式更丰富、水准要求更高、权利诉求更强烈,追求体面、尊严和高质量生活已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和价值追求。我们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