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这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才能实现,单方面的努力都不可能完成,所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学才能学好,兴趣之一非智力因素又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介绍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起点 兴趣 欲望
一、精心预设是有效生成的起点
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是否意味着不要预设,或者淡化预设呢?课程专家指出:新课程改革应该把握平衡,在平衡中才能使改革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不是对预设要求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而预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做出分析和策划,是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
1.目标预设从凝固型到渗透型
课堂教学是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过程,虽然我们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都会思考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但却很少关注目标的落实。在教学设计中,目标虽然能完整地记录三维目标的整合,可在详细的设计中却没有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摆设。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随着课堂的推进,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即时生成目标。
2.环节的设计从单线型到多线型
这就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要突破对课堂框架进行程序设定,即这节课什么时候进行什么环节,这环节到下环节应如何度过等传统备课模式,进行假设性备课,着力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计,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
3.教学时空预设从紧凑型到留白型
叶澜曾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然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把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束缚在周密详尽的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中,课堂仿佛成了一条高速运行的“流水线”。因而教学的预设要通过“删繁就简”学习素材,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空间。
二、激发学生兴趣,给课堂注入生机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多方向的感染场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着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去观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
2.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三、创设激疑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情境,帮助学生保持兴奋和求知进取的状态,诱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中。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概念时,我们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为“有个小朋友已经10岁了,才刚刚过了5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如果不知道,那么你们今天学了‘年、月、日’这一节,你们就明白了。”这时候,学生都会很好奇,为什么自己过一岁就一个生日而小朋友长了10岁才过了5个生日?事情与他们理解的有点出入,于是这个故事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主动得想了解信息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内心产生了一种自觉学习的积极动机,你们教师在教学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灵活安排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 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最后汇报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做能节省时间,让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三年级在探究统计与可能性时,分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明白“统计和可能性”在生活中经常出现,通过分组活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高,既掌握了有关“统计和可能性”这些知识,又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认识。 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时,这时组织学生人一组,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圆周长的求法,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3、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算法多样化
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三年级一开始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在尝试计算例题时,出现了不同的得数,到底哪种做法才是正确的,其余的做法又为什么是错的呢?这时可以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还有开放性的题目,做法上一题多解,安排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思维,而且有利于他们优化自己的算法。
总之,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不断超越自己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抽象的,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同时,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应看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确实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起点 兴趣 欲望
一、精心预设是有效生成的起点
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那是否意味着不要预设,或者淡化预设呢?课程专家指出:新课程改革应该把握平衡,在平衡中才能使改革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不是对预设要求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而预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因素做出分析和策划,是指导学生学习探究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操作预案。
1.目标预设从凝固型到渗透型
课堂教学是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过程,虽然我们在每一次的教学中都会思考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但却很少关注目标的落实。在教学设计中,目标虽然能完整地记录三维目标的整合,可在详细的设计中却没有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摆设。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随着课堂的推进,教学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即时生成目标。
2.环节的设计从单线型到多线型
这就要求教师在写教案时,要突破对课堂框架进行程序设定,即这节课什么时候进行什么环节,这环节到下环节应如何度过等传统备课模式,进行假设性备课,着力对课堂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估计,并设计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策略库,以备在课堂中能迅速调用。
3.教学时空预设从紧凑型到留白型
叶澜曾说:“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 然而我们在备课时往往把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束缚在周密详尽的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环节中,课堂仿佛成了一条高速运行的“流水线”。因而教学的预设要通过“删繁就简”学习素材,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空间。
二、激发学生兴趣,给课堂注入生机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多方向的感染场所。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带着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去观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进程始终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
2.开展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
三、创设激疑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创设和谐的情境,帮助学生保持兴奋和求知进取的状态,诱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索新知识的学习中。如在教学“年、月、日”的概念时,我们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为“有个小朋友已经10岁了,才刚刚过了5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如果不知道,那么你们今天学了‘年、月、日’这一节,你们就明白了。”这时候,学生都会很好奇,为什么自己过一岁就一个生日而小朋友长了10岁才过了5个生日?事情与他们理解的有点出入,于是这个故事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会主动得想了解信息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内心产生了一种自觉学习的积极动机,你们教师在教学中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灵活安排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 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最后汇报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做能节省时间,让学生感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三年级在探究统计与可能性时,分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明白“统计和可能性”在生活中经常出现,通过分组活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高,既掌握了有关“统计和可能性”这些知识,又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认识。 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让学生探索测量圆的周长时,这时组织学生人一组,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圆周长的求法,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3、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算法多样化
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三年级一开始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在尝试计算例题时,出现了不同的得数,到底哪种做法才是正确的,其余的做法又为什么是错的呢?这时可以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还有开放性的题目,做法上一题多解,安排合作交流,不仅能促进学生善于从多角度思维,而且有利于他们优化自己的算法。
总之,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在不断超越自己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抽象的,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同时,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评价教学质量,不仅要看教学效果,还应看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确确实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