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后踝骨折是影响踝部骨折预后的重要因素,后踝骨折常由较高能量损伤导致,采用何种固定物、内固定材料的生物力学,并如何置入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材料对后踝骨折临床预后的价值,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对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后踝骨折选择最佳内固定物提供一定的依据及参考。方法:由第一作者通过计算机检索1976到2015年Pub 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相关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Ankle fracture;internal fixation;biomechanics;biocompatibility",中文检索词为"后踝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生物相容性",总结目前常用的金属内固定材料和可吸收内容材料,临床常用的金属内固定材料包括接骨钢板和螺钉,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如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胶酯和聚丙胶酯等,分析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与结论:新型锁定螺钉能承受更大的屈曲和剪切力,拉力螺钉具有丝攻作用,攻丝后的螺钉拉力更强,但对于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螺钉对骨折块的加压作用有限,强度不够,此时宜选用锁定钢板,锁定钢板稳定性更强,对弯曲应力有较高的对抗性,拔出可能性更低。钢板结合螺钉提供了更好的稳定性。为了避免目前金属材料内固定骨折愈合后存在内固定物二次取出、内固定后应力保护等缺点,由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聚乙胶酯和聚丙胶酯等经高温高压加工而成的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强度提高,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可克服干扰影像学检查、内置物二次取出等金属内固定物相关的不利影响。说明可吸收螺钉力学特性更接近人体骨骼,无因应力遮档引起的周围骨骼的脆弱,无骨质疏松现象发生,而且可在体内降解,但其固定强度还是不及传统螺钉及接骨钢板,临床上应根据骨折部位受力情况和骨折块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