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公去世后,82岁的婆婆搬到城里来和我们同住。婆婆小脚,不识字,82年从来没有走出过那个偏僻的小山村。想儿子的时候,她会到村头等待,踮着脚张望,却从来没有提过来我们家看看。
婆婆来了。尽管她内心有千种不愿。
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丈夫把主卧让出来,特意换了新的被褥,加厚了床垫。
为了让婆婆过得省心,丈夫给儿子约法三章,一个宗旨就是以婆婆为主。
为了让婆婆过得放心,丈夫特意为我“缝制”了各种“帽子”,一顶比一顶炫目。善良、温顺、正直、孝顺,我俨然成了贤惠的标准。
婆婆进门,把所有的居室巡视了一遍后,她选择了客房。把自己的东西放到床上,蹁腿上床。任丈夫怎样请求,她就是不动。
丈夫只好翻箱倒柜,重新给老娘收拾铺盖。“加个褥子吧,不然着凉。”丈夫小心地伺候着。“我就这样。”婆婆坐在床上不动。
丈夫举着行李在卧室来回转,就是铺不上。我接过来,径直走到床边。
“给您加个褥子。”没有商量的余地。婆婆打量我,我却不看她。
“你是不舍得给我这个花绺儿的单子吧。”婆婆磨蹭着下了床,“我知道你舍不得。”我把褥子放到床底层,然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请她上床。婆婆愣愣的,“你舍得?”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但从她的目光中我读出了她的满意。婆婆的手不停地摩挲着床单,我恍然明白,她喜欢床单上那天蓝色条纹。婆婆管那叫花绺儿。
婆婆小脚,不睡觉不脱鞋。睡觉的时候鞋也要放在枕头边。“有鞋的人心里才踏实。”婆婆不喜欢住高楼,她说住得太高接不到地气。丈夫下班第一件事情就是陪老娘寻找地气。地板上有了歪歪扭扭的小脚印。我拿了拖把打扫,丈夫立刻给予了坚决的制止。
“你装啥干净,看看你那书房,狗窝一样。家里有点沙子更好,更健康。”为了不伤老娘,丈夫可以毫无顾忌地伤害老婆。“我可告诉你,哪个女人都可以当老婆,可娘就一个。”
丈夫再不讲理,可婆婆的有些坏习惯他也不能掩饰啊。比如婆婆不知道冲厕所,丈夫不许我们说。每次婆婆从厕所出来,不等我皱眉,他立刻冲进去。可当他疏忽的时候,我们家的厕所就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家庭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见我们争吵,婆婆羞怯地躲在一边,默不作声。她不知道原委,也不想知道。
婆婆有很多我难以接受的习惯,但婆婆也有婆婆的优点。
婆婆住久了,感觉没意思。我们就陪着婆婆拎了东西去一个远房的亲戚家拜访。那家也有个老太太,老姐妹见了面很是亲热。可是去了一次后婆婆就不再去了。丈夫问她为啥,她不说话。
一个温润的傍晚,我帮婆婆洗了头,低绾着发髻的她坐在夕阳的余晖里,显得格外美丽。她轻声地告诉我,那家的老太太不停地说儿子媳妇的坏话,她不想听。
婆婆四个儿子,三个考上了大学。四个儿媳妇中,她最不待见的就是我。
婆婆嫌弃我,从见面的第一眼就开始了。她对我的反感全部写在了脸上。“前街的凤儿多好,炕上地下,样样中。人家也看上了我老儿子,咋就不成呢?”婆婆说这话的时候不看我,看着地,很为自己的儿子委屈。结婚的那天,公公来了,婆婆没露面。没有婆婆的祝福,我们似乎也没缺少什么。丈夫软磨硬泡拉我回了老家,拜见婆婆,婆婆表情冷冷淡淡的。
“给谁脸色看啊?”我把从婆婆那受的气全撒到丈夫的身上。“凭什么呀?凡事都要讲个道理,没见过这样的老人。”
丈夫沉默。
有一次,三妯娌送我们每家各10包挂面,婆婆只准我们拿4包,给她的大儿子家16包。我把4包挂面摔在一边,气呼呼地回家。
平时里我怎样怄气,丈夫总能一言不发,保持着“虚伪”的长者之风。
“你知道不知道你妈太过分了?”我质问他。
“不知道。”提到婆婆,丈夫立刻翻脸,他吼我。“大哥家人口多,吃穿花费大,咱就两个人,老人想得周全呢。”
“屁。”
儿子出生了,婆婆事先就声明不给看孩子。我们只好找了保姆。保姆毕竟是保姆,对孩子的照看不是那么精心。等我从单位匆匆赶回家,饥饿的孩子眼巴巴看着我,我只有一个发泄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和丈夫争吵,争吵。
每个月发了工资,丈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送钱。无论我们经济上多么紧张,给婆婆的钱从来没少过。
邻居大嫂看不过眼,骂他蠢。
丈夫眼睛里闪动了泪花,跟我说:“你不知道,我家穷,为了给我凑学费,我妈要借遍整个村。她养过那么多只鸡,却从没吃过一个鸡蛋。爱愚不愚,爱蠢就蠢,我这辈子就顺着她。”
木讷的丈夫经常让我语塞。我也只好跟着他去愚,跟着他去顺。
“您说说,您为啥看不上我?”日子久了,我喜欢追问婆婆一些隐私。婆婆用手捂着没有牙的嘴狡黠地笑着说:“我怕我儿子受你的气,怕你忒张扬,还怕你不会过日子。”
“天地良心啊,您还知道用激将法?还知道反面鼓励?您也忒能耐了!”我高喊着声讨她。婆婆抿着嘴笑。
婆婆来了,亲眼看到自己心爱的儿子没受老婆的虐待,眼里充满了骄傲。老太太一满足,看待世界的目光都在闪烁着母爱的光芒。
她给我讲小时候给姓萧的教书先生家看孩子。萧太太给她买了花绺儿的褂子。从那时候起她就知道学文化才是有出息的正道,她咬牙也要儿子们上学学文化。从那时候起,她就悄悄喜欢上了有花绺儿图案的东西。她给我讲和公公第一次见面时公公的英俊,她给我讲丈夫小时候逃学挨打的丑事。
这个时候,我小心地和她说冲厕所,和她说换拖鞋,婆婆使劲地点头。
为了讨好婆婆,我跑到乡下的集市上去挑选花绺儿的褂子、花绺儿的裤子。花花绿绿的衣服堆到婆婆面前,她咧着嘴笑,边笑边骂我败家丫头。
带婆婆去饭店吃饭,她拉长着脸骂我们:“这是过日子?没打没算的。”可一转身,她向别的老太太炫耀,“媳妇带我去吃烤羊腿,媳妇又带我吃基围虾。”尽管她一口也没吃,她却把菜名都记了下来。
婆婆喜欢和我聊天。我们俩聊到知心处,婆婆会流露出对几个儿媳的一些看法,我只有听的份儿。如果我插话,婆婆会立刻敏感地止住话题。有时候丈夫也挤进来陪聊,婆婆便撒娇一样数落着儿子,我也跟着起哄,婆婆变色龙一样变了脸色:“家要兴旺,还得靠男人,骒马上不得阵。”
嘁!这老太太!
“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的话……”五音不全的丈夫喜欢哼唱《疼爱妈妈》,就这一句在调上,很煽情,很动听。
“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的话……”五音不全的儿子不喜欢唱歌,也不会唱《疼爱妈妈》,但他却把这句话写在了日记里。
婆婆来了,仿佛不经意间就熏陶出了两个疼爱妈妈的好男人,当然还有一个不错的傻女人。
责编/何之
婆婆来了。尽管她内心有千种不愿。
为了让婆婆过得舒心,丈夫把主卧让出来,特意换了新的被褥,加厚了床垫。
为了让婆婆过得省心,丈夫给儿子约法三章,一个宗旨就是以婆婆为主。
为了让婆婆过得放心,丈夫特意为我“缝制”了各种“帽子”,一顶比一顶炫目。善良、温顺、正直、孝顺,我俨然成了贤惠的标准。
婆婆进门,把所有的居室巡视了一遍后,她选择了客房。把自己的东西放到床上,蹁腿上床。任丈夫怎样请求,她就是不动。
丈夫只好翻箱倒柜,重新给老娘收拾铺盖。“加个褥子吧,不然着凉。”丈夫小心地伺候着。“我就这样。”婆婆坐在床上不动。
丈夫举着行李在卧室来回转,就是铺不上。我接过来,径直走到床边。
“给您加个褥子。”没有商量的余地。婆婆打量我,我却不看她。
“你是不舍得给我这个花绺儿的单子吧。”婆婆磨蹭着下了床,“我知道你舍不得。”我把褥子放到床底层,然后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请她上床。婆婆愣愣的,“你舍得?”我不知道她在说什么,但从她的目光中我读出了她的满意。婆婆的手不停地摩挲着床单,我恍然明白,她喜欢床单上那天蓝色条纹。婆婆管那叫花绺儿。
婆婆小脚,不睡觉不脱鞋。睡觉的时候鞋也要放在枕头边。“有鞋的人心里才踏实。”婆婆不喜欢住高楼,她说住得太高接不到地气。丈夫下班第一件事情就是陪老娘寻找地气。地板上有了歪歪扭扭的小脚印。我拿了拖把打扫,丈夫立刻给予了坚决的制止。
“你装啥干净,看看你那书房,狗窝一样。家里有点沙子更好,更健康。”为了不伤老娘,丈夫可以毫无顾忌地伤害老婆。“我可告诉你,哪个女人都可以当老婆,可娘就一个。”
丈夫再不讲理,可婆婆的有些坏习惯他也不能掩饰啊。比如婆婆不知道冲厕所,丈夫不许我们说。每次婆婆从厕所出来,不等我皱眉,他立刻冲进去。可当他疏忽的时候,我们家的厕所就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家庭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见我们争吵,婆婆羞怯地躲在一边,默不作声。她不知道原委,也不想知道。
婆婆有很多我难以接受的习惯,但婆婆也有婆婆的优点。
婆婆住久了,感觉没意思。我们就陪着婆婆拎了东西去一个远房的亲戚家拜访。那家也有个老太太,老姐妹见了面很是亲热。可是去了一次后婆婆就不再去了。丈夫问她为啥,她不说话。
一个温润的傍晚,我帮婆婆洗了头,低绾着发髻的她坐在夕阳的余晖里,显得格外美丽。她轻声地告诉我,那家的老太太不停地说儿子媳妇的坏话,她不想听。
婆婆四个儿子,三个考上了大学。四个儿媳妇中,她最不待见的就是我。
婆婆嫌弃我,从见面的第一眼就开始了。她对我的反感全部写在了脸上。“前街的凤儿多好,炕上地下,样样中。人家也看上了我老儿子,咋就不成呢?”婆婆说这话的时候不看我,看着地,很为自己的儿子委屈。结婚的那天,公公来了,婆婆没露面。没有婆婆的祝福,我们似乎也没缺少什么。丈夫软磨硬泡拉我回了老家,拜见婆婆,婆婆表情冷冷淡淡的。
“给谁脸色看啊?”我把从婆婆那受的气全撒到丈夫的身上。“凭什么呀?凡事都要讲个道理,没见过这样的老人。”
丈夫沉默。
有一次,三妯娌送我们每家各10包挂面,婆婆只准我们拿4包,给她的大儿子家16包。我把4包挂面摔在一边,气呼呼地回家。
平时里我怎样怄气,丈夫总能一言不发,保持着“虚伪”的长者之风。
“你知道不知道你妈太过分了?”我质问他。
“不知道。”提到婆婆,丈夫立刻翻脸,他吼我。“大哥家人口多,吃穿花费大,咱就两个人,老人想得周全呢。”
“屁。”
儿子出生了,婆婆事先就声明不给看孩子。我们只好找了保姆。保姆毕竟是保姆,对孩子的照看不是那么精心。等我从单位匆匆赶回家,饥饿的孩子眼巴巴看着我,我只有一个发泄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和丈夫争吵,争吵。
每个月发了工资,丈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送钱。无论我们经济上多么紧张,给婆婆的钱从来没少过。
邻居大嫂看不过眼,骂他蠢。
丈夫眼睛里闪动了泪花,跟我说:“你不知道,我家穷,为了给我凑学费,我妈要借遍整个村。她养过那么多只鸡,却从没吃过一个鸡蛋。爱愚不愚,爱蠢就蠢,我这辈子就顺着她。”
木讷的丈夫经常让我语塞。我也只好跟着他去愚,跟着他去顺。
“您说说,您为啥看不上我?”日子久了,我喜欢追问婆婆一些隐私。婆婆用手捂着没有牙的嘴狡黠地笑着说:“我怕我儿子受你的气,怕你忒张扬,还怕你不会过日子。”
“天地良心啊,您还知道用激将法?还知道反面鼓励?您也忒能耐了!”我高喊着声讨她。婆婆抿着嘴笑。
婆婆来了,亲眼看到自己心爱的儿子没受老婆的虐待,眼里充满了骄傲。老太太一满足,看待世界的目光都在闪烁着母爱的光芒。
她给我讲小时候给姓萧的教书先生家看孩子。萧太太给她买了花绺儿的褂子。从那时候起她就知道学文化才是有出息的正道,她咬牙也要儿子们上学学文化。从那时候起,她就悄悄喜欢上了有花绺儿图案的东西。她给我讲和公公第一次见面时公公的英俊,她给我讲丈夫小时候逃学挨打的丑事。
这个时候,我小心地和她说冲厕所,和她说换拖鞋,婆婆使劲地点头。
为了讨好婆婆,我跑到乡下的集市上去挑选花绺儿的褂子、花绺儿的裤子。花花绿绿的衣服堆到婆婆面前,她咧着嘴笑,边笑边骂我败家丫头。
带婆婆去饭店吃饭,她拉长着脸骂我们:“这是过日子?没打没算的。”可一转身,她向别的老太太炫耀,“媳妇带我去吃烤羊腿,媳妇又带我吃基围虾。”尽管她一口也没吃,她却把菜名都记了下来。
婆婆喜欢和我聊天。我们俩聊到知心处,婆婆会流露出对几个儿媳的一些看法,我只有听的份儿。如果我插话,婆婆会立刻敏感地止住话题。有时候丈夫也挤进来陪聊,婆婆便撒娇一样数落着儿子,我也跟着起哄,婆婆变色龙一样变了脸色:“家要兴旺,还得靠男人,骒马上不得阵。”
嘁!这老太太!
“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的话……”五音不全的丈夫喜欢哼唱《疼爱妈妈》,就这一句在调上,很煽情,很动听。
“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的话……”五音不全的儿子不喜欢唱歌,也不会唱《疼爱妈妈》,但他却把这句话写在了日记里。
婆婆来了,仿佛不经意间就熏陶出了两个疼爱妈妈的好男人,当然还有一个不错的傻女人。
责编/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