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贝“变形记”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080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贝贝今年11岁,他总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愿意再受父母约束。通过我的因势利导,他改掉了不少坏毛病,每天都有小进步。
  从“瞎捣鼓”到“小能人”
   好多男孩子都喜欢拆拆卸卸,贝贝也这样。他参加竞赛得了一个电子小闹钟,上面有日历、时钟,还有音乐闹铃,功能特别多。
   我想这下可好了,有了这个宝贝,早上再也不用我叫他起床了。可没高兴两天,他三调两调的,就把好好的一个闹钟给调坏了。我生气地说他没事尽瞎捣鼓。
   他姥爷拦住我的话头,对贝贝说,咱爷俩一起找找原因。那两天,一老一小对着说明书捣鼓这捣鼓那……老人的态度给了我启发:东西已经坏了,责备无济于事,不如鼓励孩子动手修好它。
   于是,我充分利用贝贝的“瞎捣鼓”,让他多动手动脑筋。贝贝说想要个四驱车玩,我就买回来让他对着说明书自己装。他恨不得马上就装好,吃完饭也不出门玩了。可忙活了一阵子,却发现装出的模型啥也不像。
   我提醒一定要仔细研究说明书,贝贝接受了我的建议,经过反复研究组装,他终于装好了一辆四驱车。可一试,四驱车只会前进,不能后退。他又对照说明书一点一点检查,终于发现原来是开关安错了。毛病排除,贝贝一脸的满足。
   从这以后,贝贝的研究兴趣日渐浓厚。看到他这么喜欢拆卸,我就把家里经常出点故障的小电器拿给他。比如,他姥爷的收音机,我的电吹风等等,都送给他“义诊”。家里更换了新式电器,我也先让他看看说明书,学会了弄懂了再教我。
   贝贝的进步挺快,现在家里电器的一些小毛病,经他捣鼓捣鼓就好了,现在的他可是个爱动手的“小能人”。
  从“半途而废”到“学有成效”
   贝贝在课余时间上过两个培训班:书法班和钢琴班。但都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我批评了他几句,他干脆不学了,吵着要上电脑班。看着孩子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没个常性,我苦恼地想:怎样才能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学有专长呢?
   我认为孩子专长的培养必须跟孩子的兴趣、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再有趣的班,孩子不肯学肯定不行;孩子肯学,但本身条件太差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我综合分析了孩子的条件:性格偏内向,观察力强,模仿力也不差,而且想象丰富,学绘画似乎可行。
   和贝贝一商量,他也愿意试试。一开始,孩子觉得新鲜,每天正经八百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没多久,新鲜劲一过,老毛病又犯了,他先是敷衍了事,后来干脆就不画了。
   这一回,我可不能再让他得逞。我知道他凡事爱图新鲜,于是煞有介事地告诉他一个“秘密”: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他不相信,我说咱们打赌,谁输谁买冰激凌。他说好。
   双休日,我们一起到公园、花卉市场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果然如我所言,儿子大为惊奇。我及时指点他,不仅叶子如此,世上万物莫不如此。回到家,我们比赛看谁能凭记忆把见到的某一花卉画得最像,打赌的输赢反倒忘记了。
   变化无穷的自然界成了孩子最好的老师,他开始跟我探讨造物的神奇。为了告诉我他见过的一株奇异的花卉,他会一连几天去仔细观察,然后动笔把他画下来。而我也总是兴趣盎然地聆听,并拿着他的画不断地点头,表示这花真的很神奇。
   为了画得更完美更理想,他还临摹了很多优秀的画作。一段时间后,他的绘画大有进步,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拿了一等奖。
  从“粗心毛糙”到“习惯良好”
   儿子做事总是毛毛糙糙的,比如,早上洗完脸毛巾不归回原位,刷完牙不洗干净杯子,起床后被子不叠整齐……每次说他,都会说早上来不及,等放学回来再说,可等回到家他又忙别的去了。
   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我总希望他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于是在一个周末,我花了一上午时间做了一张激励表格,把我希望他改掉的几种毛病分类填写,哪项进步了,改正了,就贴红旗;没有进步或者没有改正的就贴黑旗。一个月后,根据红旗和黑旗的多少进行奖惩。
   我把表格贴在贝贝的床头,但他说光给他贴不行,妈妈也得贴。我说:“行,咱们比赛吧。”
   第一天,贝贝起得特别早,毛巾放得整整齐齐,刷牙杯也洗得干干净净,就是被子叠得不够好。我把他做的好的几项都贴上了小红旗,并鼓励他说,今天表现得不错,相信他明天还会更好,把床也能收拾整齐。
   我还有意识地自将自己的事情做得不太好,结果贴了好几张小黑旗,我说:“妈妈今天的表现没有贝贝好,得了小黑旗多丢人啊,明天我一定要超过贝贝。”
   第二天贝贝起得更早,各项事都做得很好。我和儿子就这样一天一天比赛着,看着表格上逐渐增多的红旗,我和贝贝心里都乐滋滋的。
   整整一个月后,我召开家庭评比会和奖励会,郑重其事地把这段时间的竞赛做了总结,表扬了孩子的进步,然后奖励一本他一直想买的书。
   一旦养成好习惯,会在更多方面受益。贝贝不仅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上也改掉了粗心毛糙的毛病,成绩一天天进步起来。
  编辑 刘建淑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莫言:我们家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家风差不多,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说勤学上进,与人为善。   梅兰芳:“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梅兰芳一生律己甚严,他不但把自己的表演艺术传给诸多弟子和儿子梅葆玖,同时把梅家谦虚谨慎、俭朴随和、乐善助人的纯朴家风传给了子孙后代。   老舍:“我真正的老师,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给人生第一课
期刊
公园里,一家三口在散步。孩子五六岁的样子,一只手拉着妈妈,一只手拉着爸爸,蹦蹦跳跳扭动着欢快的舞步。爸爸妈妈和孩子愉快地交谈着,父母的眼神不时地相会而笑。在他们的身上洋溢着浓浓的家的温暖和爱的温情。顿时,一股感动的暖流涌遍我的全身。  家是什么?家是幸福的港湾,是我们停脚歇息的归宿。爱是什么?爱就是无私地给予对方的一种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然而这只是很多人来自内心深处的呼唤,实
期刊
每天早上,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都会乘坐公交车上班,这使我有幸看到了发生在公交车里的一幕幕家教。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幕,仍可窥见许多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得与失。  一  公交车里,一位母亲把4岁的女儿安置在座位上以后,便很快离开座位,忙着和坐前面的一位朋友聊天。女儿在后面不住地撒娇和叫唤,母亲应了句“宝贝听话,妈妈和阿姨说会儿话”,继续投入到火热的聊天中。不难看出,两人应该是一对久违的好朋友。  家
期刊
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朋友圈等平台,记录并分享自己与家人的日常生活,而且尤其热衷“晒娃”。  大多数“晒娃”者认为,网上晒出孩子照片,记录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人一起感受这份幸福,何乐而不为呢?  但此举在法国涉嫌违规。前不久法国出台法规,父母若未经子女同意,擅自公开他们的私人生活,即属违反法规,最高可罚款4.5万欧元及监禁1年;若小孩成年后因此控
期刊
孩子意外骨折,谁之过?   贵州贵阳一读者来信咨询:我是一个11岁孩子的家长。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儿子和同班的3个孩子到其中一个同学家玩,有一个同学不慎从二楼的阳台摔下骨折了。受伤孩子的家长要求我和其他家长负责,我们没同意,最后他把我们都告上了法庭。请问我们该不该负这个责任?   答:你孩子年仅11岁,他和他的同学都是属于10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侵权行为法》第三十二
期刊
无条件接纳就是溺爱式教育?   河南焦作市一读者来信咨询:我孩子刚上小学,各方面还不错,就是有些任性。不满足她的要求就哭闹,软硬兼施地纠缠家长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我有一个困惑:许多教育书上都说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这样做,会不会成为溺爱式的教育?我的孩子会不会更任性?   答:首先我要说无条件接纳孩子与无条件满足孩子要求、溺爱孩子,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无条件接纳孩子是每个父母应尽的职责。
期刊
儿子一出生就有九斤多重,医院的护士们就给他起了“九斤”这个昵称。肉嘟嘟的儿子可爱极了,全家人都如众星捧月般宠爱他。尤其是祖辈,对儿子已经到了没有原则的地步。   老人的隔代亲那可真不是盖的,婆婆对九斤温柔有加,百依百顺。我发现婆婆哄孩子都是以不哭为主,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能笑,基本上是无条件满足,不管九斤是多么无理取闹。   对于过日子,婆婆讲究的是精打细算,可唯独到小宝贝这儿,她就一反常态。凡好
期刊
儿子聪明但不努力,怎么办?   江苏南通一读者来信咨询:儿子上三年级,反应快,接受力、记忆力也很强,老师夸他聪明。可是,他上课不专心听讲,听了10多分钟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在下面做小动作;在家里爱看电视,家庭作业也不认真完成。他总说自己成绩不错,实际上并不冒尖。我该怎么办?   答:孩子聪明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不正确对待就会变成学习的阻力。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孩子上进心
期刊
去年“十一”,我们搬家了,搬到离儿子学校很远的地方。身边所有人都觉得不能理解,我也是经过半年的思想斗争,才做出这个艰难的决定。搬家两个月,一切都很顺利,我不后悔。而且庆幸的是,每天上学路上一个小时,已经成了我和儿子的“精神早餐”时间,我们很幸福。   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我们一直都是学校在哪,一家就租住在哪,多年来,一直是母亲帮我照顾孩子,因为离得近,走路只有5分钟的路程,接送的事情也都是交给
期刊
一   儿子放学回家,打开书包写作业,意外地发现作业本忘记带回来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小抽屉,所以通常老师鼓励只把用得到的书带回家,以减少书包的负荷。儿子今天便带错了本子,他烦躁得嗷嗷直叫,充分展现青春期前期的“症状”。   我劝他:“也会有别的同学带错本吧?”   他说:“常有。他们还存心不带,为了不写作业。”   但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没写的作业也都要补上。儿子从来没有不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