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间》教学设计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2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题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8年级学生阅读诗词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基于此要求选取的文本是:曹操的《观沧海》、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陶渊明的《饮酒(其五)》。这三首诗以山水为话题,篇幅不长,通过诗中意象的寻找、情感的把握,山水类群诗的整合阅读体验帮助学生重新理解“山水”的文化意蕴及精神内涵。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听过山水诗,但是对于山水诗的理解比较肤浅、片面,故选取经典的山水诗,并且选择组诗让学生在朗诵中感知“山水”的特征,在对比中感受“山水”的情感,体味“山水”的文化意蕴及精神内涵,掌握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丰富生命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群诗的对比阅读,体会诗歌表达的不同情感,初步感知诗人的山水情结。
  2.引导学生品悟诗歌,抓住诗中的典型意象“山”、“水”及围绕“山水”选择的意象,想象诗歌画面,掌握诗人所采用的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基于山水诗的视角引导学生从鉴赏文学作品中理解“山水”所饱含的文化意蕴以精神内涵,融通文化与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悟诗歌,抓住诗中的典型意象“山”、“水”及围绕“山水”选择的意向,想象诗歌画面,掌握诗人所采用的觸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基于山水诗的视角引导学生从鉴赏文学作品中理解“山水”所饱含的文化意蕴以精神内涵,融通文化与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对比赏析法、朗读法、师生演读法
  【学法指导】学生朗读时语音语调的指导;引导充分利用联想;对比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入:北国山水磅礴大气,江南山水清新婉约,名山大川数不胜数。在我们四川,就有很多秀美的山水,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让学生感受本堂课的内容来自每个人的生活经验。
  第一板块:山水有清音
  出示三首诗,请学生朗读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设计意图:群诗教学,通过诵读走进诗歌,整体感知三首山水诗的内容和特点。这也是“整合”的第一步,也是最省时省力的办法。
  问:那你们认为什么是山水诗呢?
  设计意图:明确山水诗的概念
  屏幕呈现:山水诗是中国诗歌的主要分支,主要是以自然山水为表现对象的一种诗歌体系。在一首山水诗中,并非山和水都得同时出现,诗人们将细腻的笔触投诸山水,表达自己的情趣、志趣。
  再读诗歌
  设计意图:采用生范读、生齐读、师生读多次诵读诗歌,走进诗意。
  第二板块:山水有大美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诗人围绕山水选择了哪些意象,想象一下这些意象又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山水画面呢?
  (要求:圈画意象,进行批注)
  屏显:请自读诗歌,完成表格。(3分钟)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不仅仅奔着语用而去,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内核,去探求山水诗的精神密码与文化内涵。深入探讨”山水之大美,相当于爬坡,要脚踏实地。这个教学环节又为整堂课蓄势。
  问:那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这三首诗,在意象选择上,皆围绕“山”“水”,从山水之壮阔、山水之灵动、山水之恬淡呈现了山水画面之大美。
  总结:这三首诗皆写山水所写山水之异象各异,风景特点各异,但都呈现了优美的山水画卷。
  第三板块:山水有深情
  问:面对这样的大美的山水画卷,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变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我的发现
  《观沧海》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饮酒(其五)》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诗歌,感悟诗歌中山水所表达的情感,并联系已知,从已经掌握或了解的山水诗中深层次理解山水之间的真情。
  问:那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无论诗人的时代如何、心境如何、境遇如何,都在登山临水之时,能够借一方山水,表达自己的真情。
  屏幕显示: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宗白华说“写山水,写的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
  问:那么,看见山水的过程,其实就是什么过程呀?
  提示:我们可以结合诗歌来谈,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来谈。
  预设:可以说,看见山水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答案的过程。可以说,看见山水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自我的过程。我们还可以说:
  看见山水的过程,其实就是——
  屏显:
  看见山水的过程,
  就是
  亲近自然的过程
  亲近生命的过程
  又是
  发现自我的过程
  宽慰自我的过程
  表达自我的过程
  战胜自我的过程
  超越自我的过程
  设计意图:引用美学评论,升华山水的文化价值。
  第四板块:山水有文脉
  引用: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在2019年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阐释了中国人“自然至上,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看的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总结:山水以其强大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一路走来,直到今天,每逢节假日,还有无数的国人选择走出城市,奔赴山水。同学们,我们要在自然之中涵养性灵,在文化中丰富智慧。在高兴时,从山水中寻找知音;在忧郁时,从山水中寻找力量。
  齐读:顺境时,登临山水,学会再攀高峰;逆境时,寄情山水,学会海阔天空;
  我们终其一生都将奔赴山水,寻觅山水,融于山水,在山水间寻找到生命的答案。
  文化升华: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是《山水之间......》
  山水之间有清音
  山水之间有大美
  山水之间有深情
  山水之间有文脉
  作者简介:伏利平(1993.10-),女,汉族,四川绵阳人,单位:天府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培养大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当前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逐渐拥有了更多的机遇。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与完善。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引言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
期刊
摘要:《远大前程》作为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作家查理·狄更斯晚年的长篇小说之一,书中主角孤儿皮普以自传式手法叙述自己的三个人生阶段,亦展现出自身人格的变化历程,以及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本文将基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进一步剖析皮普的人格成长之路。  关键词:人格结构理论;成长;回归  一、引言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由早期的二重人格结构理论即无意识、意识二重结构,演变至当下主流的三重人格结构
期刊
摘要:“共同体美学”是我国近年来电影理论的一大重要收获,它通过电影中的民族认同、家国意识、社会关照等叙事表达方式与观众达到共情的交互性理论体系。“共同体美学”理论的提出表明,电影不仅仅是创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和表达,而是把自己的生活和创作的人物充分融合在一起,达到使观众共情的效果,形成情感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主旋律电影是在1987年被提出的,其電影创作内容与精神表达都是为主旋律意识服务的。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刮痧》这部影片是著名导演郑晓龙的电影处女作,该影片自问世以来就掀起轩然大波。影片中展示了一家生活在美国的华裔家庭,因传统中国爷爷的到来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展开。此片借助极具中国传统特色文化元素“刮痧”到美国后的遭遇,来讲述中西文化差异下的对立与冲突。  关键词:电影、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文化冲突  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圣路易斯的中年男子——徐大同,徐大同早年成为了一名优
期刊
摘要:奉俊昊导演可以说是反映现实的镜子,在他的思想里,所有的作品都应该拿来反映现实生活,因为过于将生活照得太清晰,他手里的作品让观众走进的不是美好梦工厂,而是现实社会的炼狱。《杀人回忆》《雪国列车》等,都反映了穷人思想及骨子里的劣性,也有阶级不可逾越的矛盾鸿沟,在2019年《寄生虫》上映拿下四项奥斯卡大奖后,我们该当思考其原因,之所以能拿大奖,除了作品质量问题,更多的是其中的内涵,直击广大观影者以
期刊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海南导游敖燕军。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愿托美景,与您相约。  海南宝岛,地裂天成,秦皇汉武,置郡开疆。海南,因海所生,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她、向海所兴,是中国首个国际旅游岛。她、更以海为媒,是新时代中国的自由贸易港。沐浴着盛世的春风,美好新海南正阔步走来。  美丽是海南的风采。在1944公里的海岸线上,68处风光秀丽的海湾,50多个风情浓郁的海岛,潜水,冲浪,帆
期刊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思想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与全面深化党内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明确现阶段基层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困难,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可行性较强的优化对策,以与全面提升基层意识形态质量,进而推动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建设之中。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查找,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些理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力求能够实现立德树人,营造和谐良好的社会风气。高校作为我国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十分重要。从我国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角度可以看出,目前还在诸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问题;对策  一、课程思政的概念  2017年教育部公开发布《高校
期刊
摘要:《宠儿》是莫里森的代表作之一。大量关于《宠儿》的文学批评从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视角展开,而相对较少关注新历史主义在分析《宠儿》时的应用。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视角对《宠儿》进行探究后发现,小说中较少采用宏大叙事,转而以个人故事为主铺叙情节。本文聚焦于这一转变,以希为进一步理解《宠儿》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宠儿》;新历史主义;宏大史诗;个人叙事  一、引言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
期刊
摘要:张艺谋导演的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思辨性和创新性。思辨性在于他对社会和民族心理结构与社会人际关系的思辨;创新性在于他通过电影的艺术语言和造型,深入剖析社会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历史,探索社会历史变化的规律,由最底层人民的心理结构探究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结构。《大红灯笼高高挂》作为张艺谋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符合他一直以来的风格特征。本文尝试分析这一代表作,探索其中的叙事艺术与相关传统心理。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