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自有一杆秤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han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窗外,日色渐沉。在书本里挣扎无数个回合后,我疲惫地靠着椅子休憩。不经意间,我瞥见墙上挂着的那把老木秤,眼前又浮现出太公清癯的身影——在秤砣与秤盘的“锱铢必较”中走过了一生的老人。太公脾气硬实,又是做秤的,大家都笑称他为“老秤砣”。
  犹记得,儿时,我总盼着和太公一起做木秤。他有一个木制的工具箱,原木色的长方形箱子,里面装着刀、锯、斧头、量尺等各种宝贝。这些宝贝,可比我的陀螺和奥特曼有趣多了,因此我总是跟在太公后面,天天问他什么时候做秤,好趁此机会把玩。太公抿了一口清茶,摸摸我的脑袋,嬉笑道:“你这个小机灵鬼,来吧!”
  于是,我们便开始做木秤了。太公用的木材,都是上好的“红枸子”,质地坚硬,不易变形,这是一杆秤能不改初衷、一如既往地发挥公平度量的基础所在。只见他佝偻着腰,眯缝着眼,仔细地在一大堆木材里挑选,不时用苍老的手指扣一扣,抚一抚,反复几次才将心仪的木材拣出。再用软的砂纸沾些许水,细细地把木杆打磨得光滑油亮。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工序之一,那柔软的砂纸,泛着点点银光,在木杆上来回摩擦,掉下一地银白色的细碎粉末,分外好看。
  经过数十道工序后,秤做成了。最后的校秤环节,太公总会将秤杆举到眼皮底下,借着灯光、阳光,甚至叫上我,一遍一遍地读出刻度,反复数次,确定无误方可罢休。我站在一旁,用毛巾小心翼翼地給太公擦汗,生怕触犯了他此时的庄重。直到见他长吁一口气,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才敢松一口气。秤杆上用银色填满的星眼,闪闪地发出亮来,仿佛天上的满天星斗被嵌入了这红褐的木杆中。
  后来,方便快捷的电子秤已然在大街小巷流行开来,太公的生意日渐萧条。一个红霞满天的傍晚,有个年轻人来到家里,进门对着太公神秘地笑:“我是卖水果的,要做杆不一样的秤,你懂的吧?”太公深邃的眼眸里散出冷冷的光:“小伙子,我懂的,不过老头子做不了假秤。” 年轻人从裤兜里掏出一叠花花绿绿的票子塞给太公:“我出高价,买您的手艺!”太公重重地将钱塞回去:“钱能买个手艺,但我卖不了良心,秤就讲究一个公道,假秤还能叫秤吗?”年轻人红着脸走了。
  我深深地记住了那天的太公,他站在夕阳之下,瘦长的背影和他店中的秤杆一样笔挺。他的秤毫厘不差,他的人公正不阿,给人一种稳重敦实的“秤砣”般的信赖与安心。
  如今,太公已经离去多年,但这把老木秤一直被我们珍藏至今。我们珍藏物件,珍藏逝去的美好岁月,也珍藏太公那颗公正的心。
其他文献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这是国家给予英雄杜富国的评价,亦是杜富国成为我心中英雄的原因。  犹记那日下午,我陪着奶奶看电视,电视里沉稳的男声随着五彩的电视屏幕,正缓缓地将英雄杜富国的故事铺述开来。  2018年10月11日下午,云南省某雷场进行扫雷
期刊
阅读训练一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②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③,见缞绖④数人营理⑤葬具者。公亟⑥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棺椁⑦皆所未具。公怃然⑧,即彻⑨宴席,厚赒⑩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  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暇日:空闲的时日。②觞:酒杯。③缞绖:麻布做成的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⑥亟:快速、迅速
期刊
我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走来,我从炮火雷鸣的硝烟中走来,我从碧波之上的红船中走来,我从每个青年人的心中走来——我,就是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我千变万化,始终流淌于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当中。我,是五四运动中振臂高呼的群情激愤;我,是牢狱之中保守秘密的义薄云天;我,是战场上前仆后继的舍身取义;我,是灾害疫情面前的共克时艰。  萧伯纳这样形容我:“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我横贯古今
期刊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初秋总是温柔,日间把夏天留下,日落却带着秋风。我嗅到一段桂花香在秋风里氤氲,这香气仿佛可以漫过岁月的屏障,逸散到时光长河里去。  入秋后,童年的我经常和同伴们一起,爬上树去摘桂花。有一些女孩子不会爬树,便让她们的哥哥弟弟或是小伙伴把桂花扔下来,捡起来放进小筐里。如果有一个力气大的男孩子爬到了树顶,抓住树枝使劲摇,鹅黄色的桂花便会像小精灵似的从树上飞下,伴着爽朗的笑声
期刊
热爱你,我的祖国。  因为热爱,所以我要对您唱出心中的歌。  小时候,妈妈就对我讲,我们的祖国就像一只雄鸡,鸡冠一抖,撒下无数的玛瑙,那是黑龙江殷红的高粱;尾巴一摇,抖下无数的珍珠,那是吐鲁番甘甜的葡萄。祖国,你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风景秀美的三山五岳,你有孕育了华夏文明的长江、黄河,更有精卫一样勤劳、夸父一样勇敢的亿万优秀儿女。我就是您亿万子孙中的一分子啊,我对你的爱与生俱来,这爱,就流淌
期刊
【范文引路】  那声声的吆喝,仿佛来自天籁,竟使我常自梦里听闻。  从幼时起,散布于乡间的吆喝就声声不绝于耳,那吆喝或甜美、或粗犷,或悠长、或短促,或刚强、或柔和,有时似“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又“唱得红梅字字香”,竟不逊于通俗的、美声的以及民族的那些乐曲。  常听到的吆喝是收废品,多为拉架子车的小老头,和骑二八型加重自行車挂两个背篼的中年人。老头中气尚足,拉架子车在村里的土路上一步一挪,吆喝着:
期刊
他站在露天的屋顶上,披着满身星光,微笑着扯下一池云彩。他说:“我去过很多地方。”  一巷的繁花桂香挽不住群童欢快的步伐,一串的笑声挤进了通向屋顶的那扇小门,溅起了夜夜的月色皎洁。  他已坐在那里,面对着一排排小板凳,面对着一张张欣喜的面庞,微笑着说:“我去过很多地方。”接着,他一把扯过天边的虚幻。  屋顶上有大海,不再是黑夜,碧蓝的海水盈盈,裹着我们。我抓紧好友的手,心间敲着银铃。“看,是鲸!”蓝
期刊
闲来无事,我从书柜中翻出一本纸页泛黄的书来,嗅着书页散发出的气味,心中默念道;“好久不见,我的老友。”  不能再普通的《唐诗三百首》,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本,心底却沉淀着它留给我的种种趣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是这本书给予我的第一首诗。正值春来,房内拉紧窗帘,白亮的灯光打在书面上,和煦的春风钻过窗缝,游过耳旁。奶奶戴着一副老花镜,手指着这首诗,她念一句,我念一句。小时候压根不识多少字,只
期刊
鹅湖山村,稻香醉人。  竹杖芒鞋,一袭白衣,弃官归隐的守素先生独自走到村中。一条窄小的田埂上,两边满是将熟的稻子,捧出茸茸的稻花,仰面对着天空摇头晃脑。一阵风过,饱满的稻花摇摇晃晃,如玉山之将倾。有些摇得厉害些,头又重些,便索性横卧在田埂上。守素先生深一脚浅一脚地从稻田中钻出来,抬头忽见那鹅湖山款款地静立在那里,似乎对着自己笑呢。  满袖稻香,游赏的兴意正浓,前面是几簇村落,柴扉虚掩,满地婆娑树影
期刊
估衣街的石板上踏过我童年的足迹,祖母的后花园里生长着我儿时的记忆……  万绿丛中寻乐  三五岁的小女孩总不愿被繁琐所打扰,闲暇之际,我最爱悄悄地潛入石板街,溜进祖母的花园里寻找自然的痕迹。  祖母的花园里生长着的花草并不名贵,但搭配有序,清新雅致。那时的我尤其喜欢拨开错落有致的绿叶,仔细寻找那些颜色鲜艳得可以挤下水来的花瓣,然后小心翼翼地摘下来,带回去夹在书页里。祖母那时坐在藤椅上,半眯着眼睛看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