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一直都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薄弱的部分。如何才能使其有所突破?本文立足课本剧的实践,充分论述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电影元素,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并且在该过程中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电影元素 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58-02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犹如电影中的剧本。对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编创课本剧。在这一过程中,淡化老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类似于“导演”、“演员”等的体验活动中去。通过这样的角色设置,让学生主动探究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从而使语文课堂更生动活泼,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
在本文中,笔者以人教社版四年级下册第五课《中彩那天》的课本剧教学改革尝试为例,来探讨一下在语文课中渗入电影元素的积极作用。
《中彩那天》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奖品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轿车。但真正的获奖者却是同事库伯,因为他的彩票是由父亲代买的。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决然地拨通了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以此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全文语句平实,浅显易懂,对文中人物的思想行为的理解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我以“表演课本剧,学做‘电影人’”为主题,让每一个孩子通过当导演、当演员及当编剧的体验,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文,感悟做人的道理。
上课伊始,我先调动学生对电影已有的知识,出示一些他们最喜爱的电影及电影演员,然后介绍相关重要的电影大奖,指出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于北京时间2月23日中午落下维幕,从最佳导演到最佳男女主角,从最佳原创剧本到最佳艺术指导,小金人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主人。之后,提出目标:今天,我们班也要来一次奥斯卡大奖评比,我们将产生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和最佳编剧奖。看了相关图片,听了介绍,加上已有的经验,每一个孩子都跃跃欲试。一切水到渠成。
一、当一当导演,阅读课文,导而优则透
导演是一部电影的支柱与灵魂。他对剧本的处理决定一部电影的风格;他也以自己的理解给演员说戏。因此,导演对剧本的理解应该是很透彻的。让学生当导演,就在于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去阅读课文,研究各种人物的特点,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为把文字准确地外化为言行举止提供保障。
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我向学生发问:“各位‘导演’,请你们来说说,在本剧中哪一个‘演员’的表演最关键,为什么?”
孩子们很快找到了,说是父亲这个角色。问及为什么时,他们轻松地说出因为父亲中奖了,价值不菲的奔驰轿车可以改善生活,减轻他身上背负的养家糊口的压力,而且,又实现了他多年来想拥有一辆车的梦想,但这毕竟不是自己中的奖。因此,父亲内心的矛盾要表演到位。
“现在,暂定由我来演这位父亲,请哪位‘导演’来给我讲讲该怎么演。”
学生的“讲戏”,是教师对学生是否理解课文的一次检验,但这种检验比单纯的问答要有趣得多。学生主要围绕在怎样表现矛盾的心理方面进行讨论。这时,我故意发难:“我不会演,怎么才能表现矛盾的心理啊,总得有什么细节表现吧?”孩子们被问倒了,于是我提醒他们继续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不一会儿,有同学举手了:“从‘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这里可以看出父亲也曾想把大奖占为己有,否则,他不会去擦那个K字。”其他的孩子也恍然大悟。
“‘导演’,我不明白,车还回去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晚上父亲给我们讲有趣的事呢?”
经过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父亲这样的行动充分表现了:(1)一个讲诚信的人可以获得心底的快乐和宁静;(2)父亲也以讲有趣的事来消除我们失去奔驰车的遗憾。
以上这两点都是极容易被学生忽视,需要老师着重指出来的教学重点。通过“导演”们认真主动的研读,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对文章的理解更为透彻。
二、当一当演员,表演课文,演而优则悟
天真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不仅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如果理解有所偏差,那表演出来的效果肯定也是与文章目标南辕北辙的。因此,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很好的检验他们是否理解课文的手段。
在对课文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之后,各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合作表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着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协调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建全人格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孩子们争先恐后,兴致高涨。准备之后,请各小组上台汇报演出。
当演到“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时,一个表演“我”的同学哭了起来。这时,马上有同学提出了质疑:错了错了,“我”是不会哭的。我随即叫停,问小演员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他说:“小作者家境这么困难,他多么盼望得到这辆奔驰车啊。现在被人开回去了,空欢喜了一场,一定会哭的!”
他这样的处理有没有道理呢?孩子们进行了辩论:有的同学说哭好,表现了“我”的不舍,以此作对比,更能体现出父亲高尚的品格;有的说不会哭,因为有其父必有其子。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要当好一个演员,必须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特点,要学着从课文中找到蛛丝马迹。他们立即动手,结果,一个个重点都被指出:(1)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我”牢记于心,会理解父亲的行为;(2)“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父亲将“我”赶下车,我也没耍赖,只是“闷闷不乐”;(3)文章结尾说“打电话的时候,是最富有的时刻”,如果“我”不认同父亲的行为,那么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因此,“我”一定会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而不会哭闹。
“我”会不会哭?如果按平常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通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会去注意。但是表演需要把文字转化为直观言行,让学生的理解动作化、语言化,这是光从作业中看不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人物的行为及动机进行揣摩,为此他们也必须要为演好每一个角色而更认真地研读课文。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本中人物的认识,加深了体验,达到了普通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当一当编剧,续写课文,编而优则创
精彩的表演至“库伯派人来把车开走”落幕。很多孩子还沉浸在故事当中,久久不愿出戏。因此,我借机问道:“故事这样的结局你满意吗?如果你是编剧,你会设置怎样的结局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库伯先生另外送父亲一辆车;有的说父亲成了名人,受到了全镇人的尊敬;有的说经过宣传,许多人给“我”家捐款,我们过上了宽裕的日子……
于是,我让他们当一当编剧,进行续写。以下是一位学生的续写内容——
库伯先生派来开车的那个人叫捷克。他拍拍父亲的肩膀说:“你真是了不起,明明有这么好的机会将车占为己有,但是你没有这么做,而是把车还给了车的主人。我非常敬佩你。”父亲和捷克的谈话被做生意的邻居大为听到了。他激动地对父亲说:“你这么诚实,来跟我一起做生意吧!我聘你当我的店长。”父亲笑笑说:“不用了,我只会修车呀!我还是踏踏实实地干好我的老本行吧!”
父亲的事很快被很多媒体报道,同时,也有很多家修车厂想聘请父亲过去工作,但是父亲都一一回绝了。他还是安安心心地呆在原来的修车厂,认认真真地修车。后来,市长奖励给父亲一本荣誉证书,上面写着:“诚实守信好公民。”父亲的诚信赢得了全厂工人的尊敬。
在许多孩子的眼里,教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不知道,再好的文章,也同样是人写出来的,也可能存在疏漏。通过对文章的续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自信心。
最后,根据学生们的表现,我们评出了“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和“最佳编剧奖”。虽然没有真正的小金人,也没有真正的舞台,但是,一次语文课堂教学与电影的美丽邂逅却让学生们兴味盎然。许多人都没想到: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而且比原来学得更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电影元素,类似于课本剧,却又不仅是照本宣科,而在课本剧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让学生成为“电影人”,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称呼,更是一种教学的改革。为了做好这样的“电影人”,他们需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必须理解主人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学做电影人”的活动,将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浓,参与热情更盛,表现方式更活,以语言智能为核心的多元智能发展更佳。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QW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8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3]蒋成.读解学引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
[4]纪大海.现代人才品质与新人本教育[J].教育研究,2000(11)
[5]孙俊之.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J].教育研究,2001(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电影元素 主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58-02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犹如电影中的剧本。对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编创课本剧。在这一过程中,淡化老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到类似于“导演”、“演员”等的体验活动中去。通过这样的角色设置,让学生主动探究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从而使语文课堂更生动活泼,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
在本文中,笔者以人教社版四年级下册第五课《中彩那天》的课本剧教学改革尝试为例,来探讨一下在语文课中渗入电影元素的积极作用。
《中彩那天》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父亲幸运地成为获奖者,奖品是一辆崭新的奔驰牌轿车。但真正的获奖者却是同事库伯,因为他的彩票是由父亲代买的。在没有人知情的情况下,父亲决然地拨通了电话,通知真正的获奖者库伯。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以此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全文语句平实,浅显易懂,对文中人物的思想行为的理解成为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我以“表演课本剧,学做‘电影人’”为主题,让每一个孩子通过当导演、当演员及当编剧的体验,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文,感悟做人的道理。
上课伊始,我先调动学生对电影已有的知识,出示一些他们最喜爱的电影及电影演员,然后介绍相关重要的电影大奖,指出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于北京时间2月23日中午落下维幕,从最佳导演到最佳男女主角,从最佳原创剧本到最佳艺术指导,小金人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主人。之后,提出目标:今天,我们班也要来一次奥斯卡大奖评比,我们将产生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和最佳编剧奖。看了相关图片,听了介绍,加上已有的经验,每一个孩子都跃跃欲试。一切水到渠成。
一、当一当导演,阅读课文,导而优则透
导演是一部电影的支柱与灵魂。他对剧本的处理决定一部电影的风格;他也以自己的理解给演员说戏。因此,导演对剧本的理解应该是很透彻的。让学生当导演,就在于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去阅读课文,研究各种人物的特点,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为把文字准确地外化为言行举止提供保障。
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我向学生发问:“各位‘导演’,请你们来说说,在本剧中哪一个‘演员’的表演最关键,为什么?”
孩子们很快找到了,说是父亲这个角色。问及为什么时,他们轻松地说出因为父亲中奖了,价值不菲的奔驰轿车可以改善生活,减轻他身上背负的养家糊口的压力,而且,又实现了他多年来想拥有一辆车的梦想,但这毕竟不是自己中的奖。因此,父亲内心的矛盾要表演到位。
“现在,暂定由我来演这位父亲,请哪位‘导演’来给我讲讲该怎么演。”
学生的“讲戏”,是教师对学生是否理解课文的一次检验,但这种检验比单纯的问答要有趣得多。学生主要围绕在怎样表现矛盾的心理方面进行讨论。这时,我故意发难:“我不会演,怎么才能表现矛盾的心理啊,总得有什么细节表现吧?”孩子们被问倒了,于是我提醒他们继续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不一会儿,有同学举手了:“从‘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这里可以看出父亲也曾想把大奖占为己有,否则,他不会去擦那个K字。”其他的孩子也恍然大悟。
“‘导演’,我不明白,车还回去就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晚上父亲给我们讲有趣的事呢?”
经过讨论,他们一致认为父亲这样的行动充分表现了:(1)一个讲诚信的人可以获得心底的快乐和宁静;(2)父亲也以讲有趣的事来消除我们失去奔驰车的遗憾。
以上这两点都是极容易被学生忽视,需要老师着重指出来的教学重点。通过“导演”们认真主动的研读,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对文章的理解更为透彻。
二、当一当演员,表演课文,演而优则悟
天真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不仅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如果理解有所偏差,那表演出来的效果肯定也是与文章目标南辕北辙的。因此,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很好的检验他们是否理解课文的手段。
在对课文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之后,各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合作表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着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相互协调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建全人格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孩子们争先恐后,兴致高涨。准备之后,请各小组上台汇报演出。
当演到“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时,一个表演“我”的同学哭了起来。这时,马上有同学提出了质疑:错了错了,“我”是不会哭的。我随即叫停,问小演员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他说:“小作者家境这么困难,他多么盼望得到这辆奔驰车啊。现在被人开回去了,空欢喜了一场,一定会哭的!”
他这样的处理有没有道理呢?孩子们进行了辩论:有的同学说哭好,表现了“我”的不舍,以此作对比,更能体现出父亲高尚的品格;有的说不会哭,因为有其父必有其子。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要当好一个演员,必须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特点,要学着从课文中找到蛛丝马迹。他们立即动手,结果,一个个重点都被指出:(1)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我”牢记于心,会理解父亲的行为;(2)“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父亲将“我”赶下车,我也没耍赖,只是“闷闷不乐”;(3)文章结尾说“打电话的时候,是最富有的时刻”,如果“我”不认同父亲的行为,那么绝不会有这样的感受的。因此,“我”一定会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而不会哭闹。
“我”会不会哭?如果按平常的教学方法,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通常,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不会去注意。但是表演需要把文字转化为直观言行,让学生的理解动作化、语言化,这是光从作业中看不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人物的行为及动机进行揣摩,为此他们也必须要为演好每一个角色而更认真地研读课文。这样,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本中人物的认识,加深了体验,达到了普通课堂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三、当一当编剧,续写课文,编而优则创
精彩的表演至“库伯派人来把车开走”落幕。很多孩子还沉浸在故事当中,久久不愿出戏。因此,我借机问道:“故事这样的结局你满意吗?如果你是编剧,你会设置怎样的结局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库伯先生另外送父亲一辆车;有的说父亲成了名人,受到了全镇人的尊敬;有的说经过宣传,许多人给“我”家捐款,我们过上了宽裕的日子……
于是,我让他们当一当编剧,进行续写。以下是一位学生的续写内容——
库伯先生派来开车的那个人叫捷克。他拍拍父亲的肩膀说:“你真是了不起,明明有这么好的机会将车占为己有,但是你没有这么做,而是把车还给了车的主人。我非常敬佩你。”父亲和捷克的谈话被做生意的邻居大为听到了。他激动地对父亲说:“你这么诚实,来跟我一起做生意吧!我聘你当我的店长。”父亲笑笑说:“不用了,我只会修车呀!我还是踏踏实实地干好我的老本行吧!”
父亲的事很快被很多媒体报道,同时,也有很多家修车厂想聘请父亲过去工作,但是父亲都一一回绝了。他还是安安心心地呆在原来的修车厂,认认真真地修车。后来,市长奖励给父亲一本荣誉证书,上面写着:“诚实守信好公民。”父亲的诚信赢得了全厂工人的尊敬。
在许多孩子的眼里,教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不知道,再好的文章,也同样是人写出来的,也可能存在疏漏。通过对文章的续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自信心。
最后,根据学生们的表现,我们评出了“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和“最佳编剧奖”。虽然没有真正的小金人,也没有真正的舞台,但是,一次语文课堂教学与电影的美丽邂逅却让学生们兴味盎然。许多人都没想到: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而且比原来学得更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电影元素,类似于课本剧,却又不仅是照本宣科,而在课本剧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让学生成为“电影人”,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称呼,更是一种教学的改革。为了做好这样的“电影人”,他们需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必须理解主人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学做电影人”的活动,将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更浓,参与热情更盛,表现方式更活,以语言智能为核心的多元智能发展更佳。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著,沈QW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8
[2]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3]蒋成.读解学引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3
[4]纪大海.现代人才品质与新人本教育[J].教育研究,2000(11)
[5]孙俊之.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J].教育研究,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