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 促进创新思维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个性化阅读就是把课堂交给学习的主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桥梁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发现”的个性化阅读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开放阅读;创新思维;阅读模式
  涵养性灵,陶冶情操,铸就灵魂,应当是整个教育塑造人的根本任务和终极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师问生答”“师分析生接受”的模式,这种模式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改变了僵化陈腐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后教师普遍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合作讨论”式教学,其课堂表现形式主要是教师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或合作、讨论)回答。如果学生启而能发,则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学生启而不发,教师为了完成规定时间内的教学任务只好自己启发自己,自己问自己答,而这与早被否定的“满堂灌”“填鸭式”是没有本质区别的。面对启而不发的学生,教师自启自发,自问自答,久而久之,学生更是启而不发,教师更得自问自答,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在这个恶性循环中受害最大的则是学生,他们成了接受知识的机器,思维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扼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而“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改变用“教师的分析替代学生思考”的阅读现状,在个性化阅读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做了以下尝试。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首先要向学习的主体——学生开放阅读教学。面对孩子们丰富多样的问题,教师不是变“师问生答”为“生问师答”大包大揽地去分析、解决,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想办法解决。学生自己提出問题,自己动脑筋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帮助解决个别孩子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就会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桥梁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发现”的个性化阅读模式。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一个由众多学生组成的班集体,就具有众多的问题发现者、提出者、思考者、解决者。例如我们在《丑小鸭》一文时有学生问:天鹅蛋为什么会生在养鸭场里呢?昏倒在灌木林中的丑小鸭到底是怎样经过严冬的考验而没有被冻死呢?面对自己的同学发现的问题,大家也会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积极思考,因而产生不同的想法和见解,而这些不同其实恰恰就是孩子们个性化思考的具体表现。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让学生自己作阅读的主人,必将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发展。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个性阅读和独立思考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小孩子好胜心强,回答同学的问题,都积极争抢。在回答过程中,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得到了新的锻炼和提高。而这种锻炼和提高是基于浓厚的兴趣所引导的非自觉性的、潜移默化式的,其有效性非常高,也一定会有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乌申斯基说:“尊重是打开人们心灵的一把钥匙,谁掌握了它,谁就能取得教育的主动权。”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论,形成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己动眼、动脑、动耳、动口,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取得了教育的主动权,学生在教师“无形的指挥棒”作用下经过以个性为基础的合作讨论后形成共性的认识,既学习了新知识,又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能对学生的提问、解答急于下结论,回到“师分析生接受”“师板书生记录”的旧模式中,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对学生提出的诸如“天鹅蛋为什么会生在养鸭场里”之类与理解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问题教师也要鼓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是个性化的,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面带微笑进课堂,掌声响起来”,及时有效地运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阅读后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个学生,充分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使学生喜欢自己,“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真诚的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有提出问题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还要特别照顾那些害羞、卑怯、怕说话的孩子,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在大家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城乡学校“一对一”专递课堂远程支教模式,多查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使自己教学内容知识储备丰富、全面、系统。教师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在课堂上即时帮助解决学生提出的一些出乎意料的问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提问、分析和解答,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师的期待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李玉珍.个性化阅读教学评价方式刍议[J].甘肃教育,2015(23).
  作者简介:
  辛君位,语文高级教师,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华亭县马峡镇教委。
其他文献
摘 要:“六加一”高效课堂,通过六个环节的课堂结构与课后的练习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课堂新内容的生成。相对传统课堂而言,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的基础上也贯穿着兼顾实现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键词:六加一;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一、 何谓“六加一”高效课堂模式  “六加一”高效课堂模式,是由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校长在借鉴衡水中学自主创新教学模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阶段。良好阅读习惯也不例外。但是目前,农村儿童的阅读习惯是令人担忧的。农村留守儿童更为严重。对此,本文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几点看法:从激发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目的;学会阅读方法;课内外结合。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习惯;养成  一、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特有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阅读活
摘 要:我们进入了网络无限延伸的信息化、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合理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数学走向生活,更加情境化,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优势,怎样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乐
摘 要:本文作者从处理班级“篮球风波”的日常班级事务入手,以调和同学关系为契机,多方面、多渠道对班级学生进行“友善”教育。从而要让“友善”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它。  关键词:友善;价值教育;教育事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中学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友善教育,受到很大的关注。然而,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怎么重视友善教育,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创造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本
摘 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互联网经济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推动着相关领域的进步。特别是对我国教育领域而言,在互联网 背景下,职业学校物流管理的高效教学已经逐渐为人们所重视。本文以现阶段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出发点,着重探讨互联网 背景下的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 背景;职业学校;物流管理教学  在互联网 背景下,通过对互联网与物流行业两者之
摘 要:“礼仪情感”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为了表达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体现出来的态度,包括热情周到,体贴宽容,善解人意等,目的在于给对方备受尊重和重视的情感体验。“礼仪”是情感表达的外在表现,情感是践行礼仪的基础。“礼仪情感”在《旅游服务礼仪》课程目标、内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运用好“礼仪情感”。  关键词:礼仪情感;《旅游服务礼仪》课程;体现和运用  一、 “礼仪情感”解析  
摘 要:参加社会大课堂的学习已经成为北京地区中学生的必修活动。对于社会大课堂基地资源的开发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研究立足于社会大课堂中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探究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力图以课程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在社会大课堂活动中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社会大课堂;课程资源;开发途径  一、 研究背景  2008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活动正式启动。作为一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