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0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失败模式及其对术后放疗指导作用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N0期胸段食管鳞癌(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失败模式及失败原因,并据此讨论患者术后放疗的可行性。

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且符合入组条件的47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患者术后治疗的失败模式及其原因,探讨pN0期TESCC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后辅助性放疗的可行性及意义。

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胸腔内-区域性复发57例(12.1%),其中多数出现在胸腔内(52例);远处转移42例(8.9%)。复发合并远处转移13例。总失败率为20.9%。胸上段食管癌患者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显著高于胸中段和胸下段患者(χ2=7.469,P<0.05),而远处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分期越晚的食管癌患者其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高于T分期早者(χ2=10.247、7.886,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变部位、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和术后残端情况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的显著性因素(χ2=14.232、9.486、7.546,P<0.05);患者性别、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5 kg为影响患者远处转移率的显著性因素(χ2=10.823、10.275、6.065,P<0.05);而T分期对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有显著性影响(χ2=15.994、12.88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和术后残端为影响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的独立性因素(P<0.05),既往吸烟史为影响远处转移的独立性因素(P<0.05)。

结论

pN0期TESCC患者单纯术后仍有较高的胸腔内-区域性复发率,对于胸上段食管癌患者、T分期较晚、食管瘤床与周边组织器官的黏连程度较重和术后残端阳性患者建议术后辅助性放疗。男性患者、有吸烟史和术前体重减轻≥5 kg者远处转移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膳食与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关系。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09年进行的第8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以表观健康的20~70岁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河南、湖南、湖北、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膳食与血清TC水平的关系。结果(1)线性趋势检验显示,在20~45、46~70岁男性和女性人群中,年龄、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血清TC水平呈正相关趋势(P均<0.01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表现,并探讨其与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9年1月至2016年1月确诊的429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D患者分为2组,手术组接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370例),非手术组接受内科保守治疗(59例)。分析患者的主动脉多层螺旋CTA影像学表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AD患者院内死亡的关系。
目的观察微小RNA-181和输入蛋白α3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微小RNA-181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人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CRL-1730,并通过加入ox-LDL构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加入双蒸水)、低剂量组(加入10 μg/ml ox-LDL)和高剂量组(加入20 μg/ml ox-LDL),分别检测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指导下社区主导的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6至12月,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北京电力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和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2组:康复组接受三级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指导下社区主导的家庭自助心脏康复模式治疗3个月(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二级预防治疗3个月(28例)。收集基线和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6 m
期刊
目的分析伊伐布雷定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预后研究(SHIFT研究)中国亚组数据,评估中国慢性心衰患者使用伊伐布雷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SHIFT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组设计、安慰剂对照、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共纳入6 558例有症状的慢性心衰患者。患者满足年龄≥18岁,窦性心律,静息心率≥70次/min,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入选前接受最佳剂量的慢性心衰药物治疗并且至少持续4周未更改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阜外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CRT植入术的心衰患者357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定义为全因死亡(包括心脏移植)和心衰再住院。根据患者CRT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白蛋白≥ 40 g/L组(n=244)与白蛋白<40 g/L组(n=113)
目的基于遗传工作站,探讨建立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实现高通量自动化生物剂量估算。方法使用60Co放射源对3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进行离体照射,常规培养、制片。使用遗传工作站进行染色体中期分裂相采集及双着丝粒自动分析,并人工确认,拟合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使用另一组不同剂量照射的离体外周血样本对拟合的双着丝粒染色体自动分析剂量-效应曲线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拟合的双着丝粒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