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名县大街乡小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摘 要】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要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他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方式
近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本领——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巧于点拨,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我认为,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1. 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猜猜他是谁,讲述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另外,还可以创设情境,如让低年级学生编《皮球掉进池塘了》的故事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问:“你们想去这个美丽的树林吗?愿意成为小动物们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整体了解,进而启发:“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办法,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展开了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唤起了好奇心。
2. 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往往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树立创新精神。教师要唤回学生的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从而树立自信。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
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一位教师在执教《赤壁之战》时,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吗?”班上只有一位平时爱看书,胆子特别小,上课从不举手的男生有点按捺不住了,坐在位子上开始讲起来,老师和同学都很吃惊,这时老师巧妙地说:“听说你特别爱读这方面的书,你能大声地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相信同学们会鼓励你的!”老师用手势示意,同学们都鼓起掌来,那位腼腆的男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站起来自信他讲述着相关故事,虽然语言不是很通顺、流利,但他大声地发言了。讲完后,老师和学生们又报以热烈掌声,表扬他的进步。老师的语言应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总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他,两次掌声让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自信心。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发挥能力。
3. 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塑造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之所以对课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腾起崇敬之情,对祖国山河的壮美而赞赏,对不幸人们同情……都是为情所驱动而产生的体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包括审美情感),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这要靠教师有目的的培养。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1)因势利导,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画面(注意邱少云的眼神与表情),再听教材范读。启迪学生从视觉到听觉体会邱少云在烈火烧身中所忍受的巨大痛苦。进而要学生想象,自觉对照,从不同的现实生活,不同的感受与邱少云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相比,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文道统一,德道兼备,殊途同归。
(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脱离学生的实际灌输美,无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引导学生从现实中发现美,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现实的感性中树立理性的审美观,这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塑造道德情操的一项长期工作任务。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这一综合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摘 要】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读、写、听、说等实践活动中,要使语文学科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片沃土,让埋在他们心底的智慧种子早日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创新之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方式
近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关键在于教师的本领——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巧于点拨,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我认为,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1. 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教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猜猜他是谁,讲述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在较短时间内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另外,还可以创设情境,如让低年级学生编《皮球掉进池塘了》的故事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泼可爱的小猴子……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问:“你们想去这个美丽的树林吗?愿意成为小动物们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整体了解,进而启发:“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办法,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展开了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唤起了好奇心。
2. 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往往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树立创新精神。教师要唤回学生的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从而树立自信。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
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一位教师在执教《赤壁之战》时,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吗?”班上只有一位平时爱看书,胆子特别小,上课从不举手的男生有点按捺不住了,坐在位子上开始讲起来,老师和同学都很吃惊,这时老师巧妙地说:“听说你特别爱读这方面的书,你能大声地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相信同学们会鼓励你的!”老师用手势示意,同学们都鼓起掌来,那位腼腆的男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站起来自信他讲述着相关故事,虽然语言不是很通顺、流利,但他大声地发言了。讲完后,老师和学生们又报以热烈掌声,表扬他的进步。老师的语言应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总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他,两次掌声让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自信心。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发挥能力。
3. 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 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塑造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情操。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之所以对课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腾起崇敬之情,对祖国山河的壮美而赞赏,对不幸人们同情……都是为情所驱动而产生的体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包括审美情感),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这要靠教师有目的的培养。我在教学中有如下体会:
(1)因势利导,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画面(注意邱少云的眼神与表情),再听教材范读。启迪学生从视觉到听觉体会邱少云在烈火烧身中所忍受的巨大痛苦。进而要学生想象,自觉对照,从不同的现实生活,不同的感受与邱少云严守纪律的高尚品德相比,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文道统一,德道兼备,殊途同归。
(2)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脱离学生的实际灌输美,无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引导学生从现实中发现美,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现实的感性中树立理性的审美观,这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塑造道德情操的一项长期工作任务。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养。这一综合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丰富的创新内容,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