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宣县二中 广西 武宣 545900)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是如火如荼,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新课改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的关键环节,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其目标,重点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让阅读成为学生智慧和思维的源泉。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
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基本准则,阅读教学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建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历来备受关注。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倾注了无限热情与心血,但这些尝试与努力且事倍功半,与课改要求任有差距。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教,总是教师长篇累牍地侃侃而谈,学生的互动环节少,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中的探究激情不能有效萌发,本该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阅读课就变得黯然失色、枯燥乏味。因此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对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1.1 循序积累,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它是学生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包括:对文本的认读能力、筛选阐释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其中认读能力是基础,就是学生对文字符号作出快速辨识并基本理解其中的意思,筛选阐释能力是学生在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能够找出其重难点,并且可以阐发、解释相关词、句、段的含义。综合分析能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联想、比较、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活动,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深刻意蕴和丰富情感。鉴赏评价是较高的次的能力要求,它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形式特点、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及评价。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在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切实提高学生的各个层级的阅读能力。
1.2 审美感悟,促进精神成长。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民族灵魂与民族精神,都是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作者或幽微或伟岸或正直或无私的美丽心灵的艺术释放;每一篇作品的背后都有一座或壮志满怀或忧国忧民或极富民族血性和文化素养的鲜活的民族雕像。所以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积累字、词、句、篇,培养认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还要加强审美训练,引导学生去感受每篇课文中独特的美感与精神力量,挖掘语言背后蕴含着的人性的善良、民族的伟岸和时代的音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渗透审美教育、品德教育、爱国教育,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精神成长,获得真善美的愉悦,这样学生将收获崇高的人格、真善的人性,在他们获得精神的超越和审美的愉悦时,对阅读的强大兴趣自然倍增。
2. 阅读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专题研究。学生在阅读文本及相关评论的基础上,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某一类或某一个人的文学作品作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这既对学生的阅读及思维训练起了导向作用,又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和思维向纵深发展,提高他们阅读的效率和品位。如在教学毛泽东诗词后,可以回顾以往所学的毛泽东诗词以及评论文章,让学生到阅览室或图书馆查阅他的更多诗词与文章,做一些有关毛泽东诗词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探究。这种阅读模式不仅能够扩大视野,开阔思维,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还可对课文进行拓展性探究,如教师可通过课文中<红楼梦>节选的篇目来深入探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及作者人生仕途。课文只是个切入口,而对问题的探究则可拓展延伸,所以,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开放多向的思维形态,都需通过探究才能得到深刻的砥砺和发展。
2.2 话题辩论。很多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需要细细分析,观念不同、角度不同,认识自然不同,可谓见仁见智,如果由此设置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学习《项链》一文后,辩论“路瓦栽夫人是虚荣还是诚实”,学习《训俭示康》后,辩论“当前提倡消费拉动内需与节俭精神是否矛盾”。通过主题辩论活动,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其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聆听学生的真知灼见,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及认识事物的深刻性。
2.3 活动表演。对于高中语文中的戏剧和小说,可组织学生课内表演,这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天赋,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体态表演等能力。
例如教学戏剧《屈原》(节选)时,为使学生充分感知剧中人物形象,可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熟知剧情内容,对其思想基础、感情基调有一个初步了解;再指导学生自由分组把课文改编成小型话剧,然后分角色表演,最后大家畅所欲言,对剧情及表演过程发表评论。这样就将读、写、听、说、演融为一体,学生亲身体验剧情,直接与剧中人物对话,全面地感官体验,从而达到独立思考、语言表达和体态表演的综合训练。
2.4 讨论竞答。根据课文特点,设计带有梯度的问题,学生每四人为一组,经合作讨论后推选一名代表,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问题抢答,举办小组讨论竞答活动,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于复习与习题训练。
如学习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可设计若干有关课文背景、常识、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的问题,辅以课后习题,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小组讨论、竞争抢答。由于答题带有竞争性,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又因是小组间竞争,学生必须合作分工,协作解决问题。这种课型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而且能培养集体意识、协作能力和拼搏进取的精神。
另外,对于教材中各单元的课内外自读文章,结合讲读课文教学和单元训练目标,设计以能力训练为主的阅读题。解题后重在讲评,多引导学生自行分析,相互讨论,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而且能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规范学生思维,而要把先进的思想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以独特的视角认识繁杂的社会、透视多彩的人生;领悟鉴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真正实现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升能力,让阅读引领下的语文教学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迮兴国.把语文阅读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魅力中国,2012,(09)
[2] 王艳红.接受美学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11
[3] 王漪.克服浮法,精心探究[J].语文学习,2013,(01)
[4] 李生梅.将“阅读期待”演绎到底[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2,(11)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是如火如荼,也取得一定的成效,新课改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的关键环节,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其目标,重点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让阅读成为学生智慧和思维的源泉。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
阅读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基本准则,阅读教学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建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历来备受关注。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倾注了无限热情与心血,但这些尝试与努力且事倍功半,与课改要求任有差距。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侧重于教,总是教师长篇累牍地侃侃而谈,学生的互动环节少,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中的探究激情不能有效萌发,本该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阅读课就变得黯然失色、枯燥乏味。因此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新审视与思考对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1.1 循序积累,提高阅读能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它是学生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对书面语言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包括:对文本的认读能力、筛选阐释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其中认读能力是基础,就是学生对文字符号作出快速辨识并基本理解其中的意思,筛选阐释能力是学生在认读文字符号的基础上能够找出其重难点,并且可以阐发、解释相关词、句、段的含义。综合分析能力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联想、比较、判断、推理、概括等思维活动,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深刻意蕴和丰富情感。鉴赏评价是较高的次的能力要求,它要求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形式特点、表现手法等进行赏析及评价。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在的学习中不断积累,切实提高学生的各个层级的阅读能力。
1.2 审美感悟,促进精神成长。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民族灵魂与民族精神,都是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作者或幽微或伟岸或正直或无私的美丽心灵的艺术释放;每一篇作品的背后都有一座或壮志满怀或忧国忧民或极富民族血性和文化素养的鲜活的民族雕像。所以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积累字、词、句、篇,培养认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还要加强审美训练,引导学生去感受每篇课文中独特的美感与精神力量,挖掘语言背后蕴含着的人性的善良、民族的伟岸和时代的音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渗透审美教育、品德教育、爱国教育,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精神成长,获得真善美的愉悦,这样学生将收获崇高的人格、真善的人性,在他们获得精神的超越和审美的愉悦时,对阅读的强大兴趣自然倍增。
2. 阅读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专题研究。学生在阅读文本及相关评论的基础上,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某一类或某一个人的文学作品作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这既对学生的阅读及思维训练起了导向作用,又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和思维向纵深发展,提高他们阅读的效率和品位。如在教学毛泽东诗词后,可以回顾以往所学的毛泽东诗词以及评论文章,让学生到阅览室或图书馆查阅他的更多诗词与文章,做一些有关毛泽东诗词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探究。这种阅读模式不仅能够扩大视野,开阔思维,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还可对课文进行拓展性探究,如教师可通过课文中<红楼梦>节选的篇目来深入探究《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及作者人生仕途。课文只是个切入口,而对问题的探究则可拓展延伸,所以,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开放多向的思维形态,都需通过探究才能得到深刻的砥砺和发展。
2.2 话题辩论。很多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需要细细分析,观念不同、角度不同,认识自然不同,可谓见仁见智,如果由此设置话题,让学生展开辩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学习《项链》一文后,辩论“路瓦栽夫人是虚荣还是诚实”,学习《训俭示康》后,辩论“当前提倡消费拉动内需与节俭精神是否矛盾”。通过主题辩论活动,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其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聆听学生的真知灼见,训练其思维的敏捷性及认识事物的深刻性。
2.3 活动表演。对于高中语文中的戏剧和小说,可组织学生课内表演,这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天赋,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体态表演等能力。
例如教学戏剧《屈原》(节选)时,为使学生充分感知剧中人物形象,可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熟知剧情内容,对其思想基础、感情基调有一个初步了解;再指导学生自由分组把课文改编成小型话剧,然后分角色表演,最后大家畅所欲言,对剧情及表演过程发表评论。这样就将读、写、听、说、演融为一体,学生亲身体验剧情,直接与剧中人物对话,全面地感官体验,从而达到独立思考、语言表达和体态表演的综合训练。
2.4 讨论竞答。根据课文特点,设计带有梯度的问题,学生每四人为一组,经合作讨论后推选一名代表,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展开问题抢答,举办小组讨论竞答活动,这种模式特别适合于复习与习题训练。
如学习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可设计若干有关课文背景、常识、内容、主旨、写法等方面的问题,辅以课后习题,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小组讨论、竞争抢答。由于答题带有竞争性,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又因是小组间竞争,学生必须合作分工,协作解决问题。这种课型不仅能激活学生思维,而且能培养集体意识、协作能力和拼搏进取的精神。
另外,对于教材中各单元的课内外自读文章,结合讲读课文教学和单元训练目标,设计以能力训练为主的阅读题。解题后重在讲评,多引导学生自行分析,相互讨论,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而且能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规范学生思维,而要把先进的思想渗透给学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以独特的视角认识繁杂的社会、透视多彩的人生;领悟鉴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真正实现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提升能力,让阅读引领下的语文教学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 迮兴国.把语文阅读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J].魅力中国,2012,(09)
[2] 王艳红.接受美学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11
[3] 王漪.克服浮法,精心探究[J].语文学习,2013,(01)
[4] 李生梅.将“阅读期待”演绎到底[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