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城市中大量存在却又一成不变的元素,公交车候车亭如今因为存在的必要性而备受争议。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公交站为大众提供服务的单一性问题和形式结构的美观性问题,以此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
【关键词】景观设计;车站改造;候车亭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意在寻求通过强调自然、艺术和设计的重要性来促进城市空间增值的新创想和提案。项目标语“不只是等候公交车”,旨在反思那些当代能够帮助促进候车空间互动性、诗意性、重要性、合理性的方式:从单一的实用主义到更加多元化的公共汽车站附属空间。
1.场地分析。本次改造的选址位于蒙特利尔市凯迪拉克街东北角,车站后有商业建筑及居住用地,东南侧与西南侧的马路对面为地铁站,附近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人流量较大,需考虑交通问题,并扩大候车区范围;西南侧人行道旁设置有自行车停放处,因此需考虑自行车与行人的路线分离;公交站与道路中隔着一条人行道,容易在高峰期上下車时为行人带来不便;车站附近草地上有一条人为踩出的小路,说明原本的人行道设计并不符合人群的使用需求,设計时要重新考虑道路设置。
2.气候分析。蒙特利尔虽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但同时也在几个气候区的交际处,因此天气变化多样。这里降水丰富,平均每年冬天降雪量为2。14米,平均年降雨量为897毫米。春秋两季月降雨量在55到94毫米之间,也有少量降雪。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日平均气温为-10。4℃,平均最低温度达到-14。9℃,体感温度更低。最热的月份是七月,日平均温度为20。9℃,日平均最高温度为26。3℃,中高湿度的气候在夏天很常见。因此,解决房顶积雪问题,保暖遮荫问题及积雪问题成为本次设计环境方面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分析
设计主题上,结合当地文化,将有名的历史事件“静静的革命”定为本次设计的核心主题。建筑的形式结构主要由“脚手架”变化而来,白色给人“静静的”感觉,而外部突出的尖刺则着重表现“革命”的含义。
形式结构方面,外部采用钢架结构设计,坚固且稳定;内部采用保温玻璃围合出室内空间,保证冬天室内的温暖;室内的绿树在美化空间环境的同时起到遮荫的作用,暗喻自然对人类的庇护,呼应环保主旨;顶棚采用阶梯式不规则设计,视觉不易察觉的2°的倾斜角能有效解决顶棚的积水并缓解积雪过厚的问题;地面整体用防腐木做铺装,防滑同时弱化钢架结构带来冰冷感。
服务方面,依据周围使用环境设置三个入口分散人流,并适当解决舒适度问题;电子交互屏、彩色串珠及报刊杂志的设置为车站增添了趣味性;公交报站系统为乘客提供车辆信息,减免乘客在等车时产生的焦虑感;公交签到系统的设计一方面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同时也激活了公交车站附近的开放空间;交通流线更是设计了新的路线以解决乘客上下车时行人的通行问题。
三、对社区的指导、建议
1.车站内设置有大量座椅为乘客提供方便;
2.车站内设置有电子交互屏,方便乘客随时查询最便利的路线;
3.电子交互屏也提供一些小型游戏来娱乐年轻的乘客,以此减免乘客在候车时产生的烦躁情绪
4.车站内设置有公交报站系统,乘客不用担心会错过公交;
5.车站的公交签到系统:乘客在等候公交的同时,通过公交签到系统为自己签到,一定期间内乘车次数达到一定值的乘客给予纪念奖励;
6.车站整体分为室内候车区和室外候车区,根据天气可自由选择喜欢的候车区域;
7.室内候车区在相同的季节不同的座位也会有不同的感觉;
8.室内有掏空的小方格区域,使用者可将自己想要推荐给大家的书放入方格内,并随意阅读方格内的任意书籍,以此作为小型的交换书架来使用;
四、公交车站改造建议
1.保暖遮荫问题。蒙特利尔的气候决定了在长时间停留的地方设置封闭空间要比开敞式空间好得多
2、就近原则。道路设置要满足人群的使用需要,适当采取就近原则
3、车站与人的互动性。简单的车站设计只提供基础设施是不够的,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方式更有利于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
4、候车亭的体量、功能与外观的改进。合理、美观、舒适的车站设计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5、签到系统。本次车站设计的核心系统是签到系统,可实施性强。乘客在等候公交的同时,通过公交签到系统为自己签到,一定期间内乘车次数达到一定值的乘客给予纪念奖励,以此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
【参考文献】
[1]诺曼(美),梅琼译。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3。
[2]Frederick Steiner。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第二版)[M]。周年兴、李小凌、俞孔坚等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景观设计;车站改造;候车亭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意在寻求通过强调自然、艺术和设计的重要性来促进城市空间增值的新创想和提案。项目标语“不只是等候公交车”,旨在反思那些当代能够帮助促进候车空间互动性、诗意性、重要性、合理性的方式:从单一的实用主义到更加多元化的公共汽车站附属空间。
1.场地分析。本次改造的选址位于蒙特利尔市凯迪拉克街东北角,车站后有商业建筑及居住用地,东南侧与西南侧的马路对面为地铁站,附近以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人流量较大,需考虑交通问题,并扩大候车区范围;西南侧人行道旁设置有自行车停放处,因此需考虑自行车与行人的路线分离;公交站与道路中隔着一条人行道,容易在高峰期上下車时为行人带来不便;车站附近草地上有一条人为踩出的小路,说明原本的人行道设计并不符合人群的使用需求,设計时要重新考虑道路设置。
2.气候分析。蒙特利尔虽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域,但同时也在几个气候区的交际处,因此天气变化多样。这里降水丰富,平均每年冬天降雪量为2。14米,平均年降雨量为897毫米。春秋两季月降雨量在55到94毫米之间,也有少量降雪。一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日平均气温为-10。4℃,平均最低温度达到-14。9℃,体感温度更低。最热的月份是七月,日平均温度为20。9℃,日平均最高温度为26。3℃,中高湿度的气候在夏天很常见。因此,解决房顶积雪问题,保暖遮荫问题及积雪问题成为本次设计环境方面主要解决的问题。
二、设计分析
设计主题上,结合当地文化,将有名的历史事件“静静的革命”定为本次设计的核心主题。建筑的形式结构主要由“脚手架”变化而来,白色给人“静静的”感觉,而外部突出的尖刺则着重表现“革命”的含义。
形式结构方面,外部采用钢架结构设计,坚固且稳定;内部采用保温玻璃围合出室内空间,保证冬天室内的温暖;室内的绿树在美化空间环境的同时起到遮荫的作用,暗喻自然对人类的庇护,呼应环保主旨;顶棚采用阶梯式不规则设计,视觉不易察觉的2°的倾斜角能有效解决顶棚的积水并缓解积雪过厚的问题;地面整体用防腐木做铺装,防滑同时弱化钢架结构带来冰冷感。
服务方面,依据周围使用环境设置三个入口分散人流,并适当解决舒适度问题;电子交互屏、彩色串珠及报刊杂志的设置为车站增添了趣味性;公交报站系统为乘客提供车辆信息,减免乘客在等车时产生的焦虑感;公交签到系统的设计一方面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同时也激活了公交车站附近的开放空间;交通流线更是设计了新的路线以解决乘客上下车时行人的通行问题。
三、对社区的指导、建议
1.车站内设置有大量座椅为乘客提供方便;
2.车站内设置有电子交互屏,方便乘客随时查询最便利的路线;
3.电子交互屏也提供一些小型游戏来娱乐年轻的乘客,以此减免乘客在候车时产生的烦躁情绪
4.车站内设置有公交报站系统,乘客不用担心会错过公交;
5.车站的公交签到系统:乘客在等候公交的同时,通过公交签到系统为自己签到,一定期间内乘车次数达到一定值的乘客给予纪念奖励;
6.车站整体分为室内候车区和室外候车区,根据天气可自由选择喜欢的候车区域;
7.室内候车区在相同的季节不同的座位也会有不同的感觉;
8.室内有掏空的小方格区域,使用者可将自己想要推荐给大家的书放入方格内,并随意阅读方格内的任意书籍,以此作为小型的交换书架来使用;
四、公交车站改造建议
1.保暖遮荫问题。蒙特利尔的气候决定了在长时间停留的地方设置封闭空间要比开敞式空间好得多
2、就近原则。道路设置要满足人群的使用需要,适当采取就近原则
3、车站与人的互动性。简单的车站设计只提供基础设施是不够的,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方式更有利于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
4、候车亭的体量、功能与外观的改进。合理、美观、舒适的车站设计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5、签到系统。本次车站设计的核心系统是签到系统,可实施性强。乘客在等候公交的同时,通过公交签到系统为自己签到,一定期间内乘车次数达到一定值的乘客给予纪念奖励,以此鼓励市民乘坐公交车。
【参考文献】
[1]诺曼(美),梅琼译。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3。
[2]Frederick Steiner。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第二版)[M]。周年兴、李小凌、俞孔坚等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